百家姓寇姓姓氏源流_百家姓寇姓由來
寇姓,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七十二位,人口約二十五萬八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016%左右。接下來學習啦小編給大家介紹百家姓寇姓姓氏源流,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寇姓姓氏源流
寇(Kòu)姓源出有三:
1、出自己姓,以官名為氏。上古周朝時,昆吾人的后人蘇忿生為周武王司寇,其子孫以官名為姓,相傳姓寇。
2、出自姬姓,亦是以官名為氏。古代春秋時,衛(wèi)康叔為周司寇,支孫以官為姓,亦相傳姓寇。又春秋時衛(wèi)靈公的兒子公子郢的子孫為衛(wèi)國司寇,其后人以寇為氏。
3、出自古代少數(shù)民族的姓氏有寇姓:
?、?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演化過來的,鮮卑族中有古口引氏,入中原后后漢化時取發(fā)音近似的“寇”字為姓。
② 又遼東烏桓族有寇姓。
得姓始祖:蘇忿生。關于寇姓,《世本》上說,衛(wèi)靈公之子郢的子孫,因擔任衛(wèi)司寇一職,便以官為氏,姓寇。(司寇的官職,設于夏殷,專門負責掌管刑獄方面的事務,相當于現(xiàn)在的司法官。到了春秋時代就沒有了這一官職)?!缎帐峡悸浴泛汀缎兆V》也指出,衛(wèi)康叔任職周司寇,他的子孫以官為姓。而《元和姓纂》上則認為,周有蘇忿生擔任司寇一職,子孫以官為氏。另外《魏書·官氏志》說,寇氏是由后魏古口引氏改成的。寇氏,根據(jù)歷來的姓氏學者的考證,正是由司寇這種官職而“以官為氏”得姓而來的??苁辖M織盡管復雜,但是長久以來,卻一直稱盛于上谷昌平,也就是現(xiàn)在的河北省昌平縣一帶。望族居馮翊郡(今陜西省大荔縣)??苁虾笕俗鹛K忿生為寇姓的始祖。
寇姓遷徙分布
寇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七十二位,人口約二十五萬八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016%左右??苄赵诖箨懞团_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苄粘鲎韵惹貢r,各朝都設置了司寇這一官職,掌管治安、刑法、 判案等。司寇氏多為擔任過司寇的人的后代。司寇氏后來簡稱為寇氏??苄盏钠鹪磁c司寇氏的起源是相同的,大部分寇氏是司寇簡化而來的,而司寇氏源于周朝的官名。主要的寇氏起源者是周朝司寇蘇念生及司寇康叔。另有寇氏是從鮮卑族演化過來的,鮮卑族中有口引氏,后漢化時取發(fā)音近似的“寇”字為姓。蒙古族、滿族寇姓多是蒙古姓(翁闊特)轉變而來。
今北京市,陜西省的榆林市、銅川市,重慶市的渝北區(qū)、墊江縣,黑龍江省的三江市、綏化市、寧安市、伊春市、望奎縣,湖南省的慈利縣、張家界市慈利縣,四川省的廣元市蒼溪縣、綿竹市、達縣、高縣、南溪縣、巴中市、南充市營山縣、閬中市、宜賓市、郫縣,山東省的菏澤市、聊城市陽谷縣、萊州市、日照市、淄博市臨淄區(qū)、平邑縣、濰坊市安丘縣、利津縣、微山湖市、巨野縣、濱州市濱城區(qū)、威海市、壽光市、諸城市、陽谷縣,天津市,河北省的泊頭市、冀縣、撫寧縣、河間縣、衡水市武強縣,朝陽市、丹東市岫巖地區(qū)、海城市、大連市莊河縣、興城市,青海省的西寧市,吉林省的安圖縣、汪清縣、圖們市、前郭縣、樺甸市,浙江省的衢州市,山西省的上谷縣、榆次市,陜西省的吳堡縣、黃陵縣,咸陽市三原縣、淳化縣、寶雞市、銅川縣、禮泉縣,河南省的許昌市禹州市、鄲城縣、商丘市、夏邑縣、永城市、鄭州市新鄭市、上蔡縣、清豐縣、新縣,汝州市,湖北省的孝感市、鐘祥市、遂寧市,福建省的德化縣,江西省的上饒市,內蒙古自治區(qū)的興安盟、呼侖貝爾市、赤峰市、包頭市,貴州省的貴陽市息烽縣,江蘇省的南京市、徐州市、連云港市東??h,廣東省的廣州市,安徽省的潁上縣,甘肅省的景泰縣,臺灣省,馬來西亞的沙巴州,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地,均有寇氏族人分布。
寇姓歷史名人
寇恂
字子翼。東漢上谷郡昌平縣人。東漢名將,“云臺二十八將”之一。出身豪強大族家庭。王莽末年任上谷郡功曹,輔佐太守治理郡事,以才智出眾、剛強果決深受太守耿況的器重。光武帝(劉秀)時拜河內太守,隨光武出征再到潁川,當?shù)厥考澫蚬馕湔f:“愿從陛下復借寇君一年”。后因以“借寇”為地方挽留官吏之典故??茆髁暯?jīng)術,德行高尚。朝廷倚重,遐邇聞名;他一生戎馬,奮其智勇,所得俸祿,卻往往厚施親友故舊和從征將士。他常說:“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獨享之乎”(《后漢書·寇恂列傳》)!他治民有方,威望素著,屈己為國,顧全大局,當時人無不景仰他的長者之風,都認為他有宰相的器量和才能。
建武十二年(36年),寇恂去世,謚威侯。
寇封
即劉封,劉封本是羅侯寇氏之子,被劉備收為養(yǎng)子,東漢末年長沙(治今湖南湘陰)人,蜀漢昭烈帝劉備義子。有武藝,性格剛猛,氣力過人。隨趙云、張飛等掃蕩西川,頗有戰(zhàn)功,而后又統(tǒng)領孟達攻取上庸,深為劉備信任。但是后來關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劉封起兵相助,劉封不從。而后又侵凌孟達,迫其降魏。孟達與魏徐晃共襲劉封,并勸劉封投降,劉封不降,又遭部下叛變,敗歸成都。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下賜死劉封,劉封自裁,劉備深表痛惜。
寇俊
(約479~約561)南北朝魏官員。字祖雋。昌平(今山東曲阜南)人。永安二年(529年)出為梁州刺史,鼓勵農民大力發(fā)展農業(yè),安定社稷。大統(tǒng)三年(537年)為洛州刺史。逾二年(約東魏興和元年以后),拜為秘書監(jiān)(國家圖書館官員)。時東魏始建國,圖書多散佚,他下令設令史一職,抄集經(jīng)籍,按經(jīng)、史、子、集分部搜列,群書稍備。武成元年(559年),選為驃騎大,進朝與帝面敘洛陽故事。謚號元。
寇泚
唐代中宗朝為長安尉。張仁愿在朔方,奏用分判軍事。開元十三年,帝自擇刺史,寇泚由兵部侍郎出守宋州,賦詩祖餞詩一首。
寇準
字平仲,北宋政治家,詩人。華州下邽人。為人剛直,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赴汴梁(開封)會試,進士及第。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再起為相(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景靈宮使)。官至參知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遼軍南侵,準任同平章事,力排眾議,他力主抗,反對南遷,并促使宋真宗前往澶州(今河南省濮陽)督戰(zhàn),與遼訂立“澶淵之盟”。后為王欽若等所讒罷相。天瘩初年復相,封萊國公。又被丁謂等排擠降官。后貶死雷州。終年62歲。仁宗時追贈中書令,謚忠愍。著有《寇忠愍公詩集》。
寇英杰
字粥臣。山東利津人,少年入伍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后,任湖北 陸軍第二混成旅旅長、湖北陸軍第一師師長,授陸軍、府植威、授涵威。民國14年10月,任吳佩孚部第二路軍司令。民國15年3月,吳佩孚任命為豫軍總司令,督辦河南軍務收束事宜。民國16年(1927年)1月去職,寓居天津。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任汪偽政府參謀本部參議。
寇姓郡望堂號
郡望
馮翊郡:秦朝時期置郡,漢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設置同名行政區(qū)左馮翊,與右扶風和京兆伊合稱“京畿三輔”,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省大荔縣一帶。三國時期曹魏國改左馮翊置郡,治所在臨晉(今陜西大荔),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省韓城縣以南、白水以東、渭水以北大荔縣一帶地區(qū)。北魏時期移治到高陸(今陜西高陵)。
上邽郡【上邽(讀作:guī)】:亦稱天水郡。本邽戎地,在今甘肅天水市。公元前688 年秦武公取其地,置邽縣,后改為上邽縣。西漢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通渭縣、秦安縣、定西縣、清水縣、莊浪縣、甘谷縣、張家川縣及天水市西北部、隴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一帶地區(qū)。東漢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為漢陽郡。三國時期曹魏仍改為天水郡。西晉時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肅天水),北魏時期仍改回為天水郡,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甘谷縣等市縣一帶地區(qū)。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為三川郡。西漢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qū)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qū),下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一帶。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廢黜,后又復為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為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于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為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為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為河南省,一直延續(xù)至今。
上谷郡:戰(zhàn)國時期,趙國公子嘉自立為代王,駐軍上谷。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秦國滅趙國后置上谷郡,治所沮陽(今河北懷來),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西北部一帶地區(qū)。
上黨郡:“上黨”在字面意思指山上的高地,“上與天為黨也”,故名。上黨地名最早見于春秋時期的晉國,此后趙魏韓三家分晉,都占據(jù)了上黨地區(qū)的一部分,戰(zhàn)國時期韓國置郡,但是具體的郡置如今已經(jīng)難以考證。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分地為三十六郡,上黨郡承之,是其中大郡之一,治所在長子(今山西長子),這個郡級行政區(qū)劃轄治范圍大致是以今天山西治市為中心的山西省東南部地區(qū)。西漢時期沿置,轄縣十四個;東漢時期轄縣減少到十三個。三國時期,上黨郡治所向東北遷移到壺口關(今山西長治北部,但不是壺關縣)。西晉時期,轄縣十個,郡治進一步向東北遷移到潞縣(今山西潞城東北部)。十六國時期,除后周政權短暫改名為潞州外,上黨郡基本被保留,到北魏時期郡治又遷回壺關。隋朝建立后,廢并原壺關縣,建上黨縣,并將上黨郡治遷往上黨縣(今山西長治市區(qū)),轄縣十個。唐朝時期,改上黨郡為潞州,從此上黨郡之名不復存在,但之后歷朝歷代仍保留上黨縣,直到明朝嘉靖八年(己丑,公元1529年),改上黨縣為長治縣,從此上黨作為地名不再存在。
東??ぃ阂喾Q郯郡、海州。東海郡在歷史上有三處:①治所在郯邑(今山東郯城),后置郯縣,屬徐州刺史部,為縣、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會末期境內已有人群定居,時境為“東夷”之地,太嗥氏為東夷一著名酋長,少嗥氏為黃帝族向東發(fā)展的一支,與夷族雜居于此,稱“炎”地,周朝時期封炎族首領于此,稱炎國,后演化為郯國。春秋時期,郯國附魯,“郯子朝魯”、“孔子師郯子”即出于此,戰(zhàn)國時期為越國所滅。秦朝時期始置郯郡,后改稱東???。;秦、漢之際曾稱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鄭城一帶,治所在郯城縣北部;西漢時期下轄三十七縣,其時轄地在今山東費縣、臨沂、江蘇贛榆以南,山東棗莊、江蘇邳州以東和宿遷、灌南以北一帶地區(qū)。②東晉時期置于海虞縣(今江蘇常熟)的東??ぃ笠浦嗡骄┛?今江蘇鎮(zhèn)江),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費縣、臨沂縣、江蘇省贛榆縣南部、山東省棗莊市、江蘇省江蘇省邳縣東部和江蘇省宿遷縣、灌南縣北部一帶地區(qū);唐貞觀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縣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復置,始有“郯城”縣之名,不久又省入臨沂;元朝末期復置郯城縣,明、清兩朝之后縣域有變,但縣名未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其地隸屬山東臨沂地區(qū)。③南北朝時期的東魏及后來的隋、唐諸朝時期,以海州為東???,治所在朐山(今江蘇連云港海州鎮(zhèn)),其時轄地在今江蘇省東??h以東、淮水以北一帶地區(qū)。
堂號
馮翊堂:以望立堂。
上邽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上谷堂:以望立堂。
上黨堂:以望立堂。
東海堂:以望立堂。
猜你喜歡:
1.哪些姓氏五行屬金
3.百家姓排名大全帶拼音 百家姓排名帶拼音 新百家姓大全帶拼音2017
5.百家姓要怎么記
百家姓寇姓姓氏源流_百家姓寇姓由來
上一篇:百家姓孔姓來源_百家姓孔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