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登之圍有哪些背景故事
白登之圍被認為是開創(chuàng)古代“和親”的先河,此戰(zhàn)之后,“和親”政策成為了籠絡匈奴、維護邊境安寧的主要手段。這種方式現(xiàn)代看來是不“人道”且“窩囊”的,但在當時確實為國家穩(wěn)定有著突出貢獻。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白登之圍有哪些背景故事,希望你喜歡。
白登之圍的背景故事
秦漢之際,匈奴冒頓單于殺死其父頭曼單于,自立為單于,并且東擊東胡,西攻月氏,南并樓煩、白羊河南王,統(tǒng)一了匈奴各部,逐漸強盛起來。楚漢相爭時,由于無暇北顧,冒頓單于利用兵強馬壯的優(yōu)勢,收復了蒙恬所奪的匈奴地及朝那(今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固原市東南)、膚施(今陜西省榆林市南魚河堡附近)等郡縣,直接威脅到漢王朝在中國北部的統(tǒng)治。
韓王信與匈奴交戰(zhàn),敗多勝少。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六年)秋季,冒頓單于親率軍隊,以10萬鐵騎圍攻馬邑,韓王信只得多次派使者與匈奴求和。劉邦懷疑韓王信暗通匈奴,致書責備韓王信,韓王信擔心會被誅,便與匈奴約定共同攻漢,以馬邑之地請降。隨后韓王信與匈奴揮師南下,進入雁門關,攻下太原郡。
白登之圍雙方指揮官
劉邦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zhàn)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fā)展,以及中國的統(tǒng)一和強大有突出貢獻。擊敗西楚霸王項羽后,統(tǒng)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劉邦于定陶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登基后一面消滅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養(yǎng)生息之寬松政策治理天下,讓士兵復員歸家,豁免其徭役,重農(nóng)抑商,恢復殘破的社會經(jīng)濟,穩(wěn)定封建統(tǒng)治秩序。不僅安撫了人民,也促成了漢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開放漢與匈奴之間的關市,以緩和雙方的關系。
他開創(chuàng)的漢朝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的主要文化,即儒家思想影響下的文化制度。在南北朝時期,印度佛教的傳入,對儒家文化又產(chǎn)生了影響,了解漢朝的政治和文化制度,有助于理解中國古代的文化。
高祖十二年,劉邦因討伐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公元前195去世,廟號太祖,謚號高皇帝。
冒頓單于
冒頓是人名,姓攣鞮,單于是匈奴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稱號。冒頓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殺父頭曼單于而自立。他是匈奴族中第一個雄才大略的軍事家、統(tǒng)帥。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174年在位。在位期間,攻滅東胡,西擊月氏,南侵中原,北服渾瘐、屈射、丁令、鬲昆、薪犁,開辟了匈奴最強盛的時期。
白登之圍時,劉邦派使者秘密賄賂閼氏,冒頓單于采納了閼氏的建議,與劉邦締結(jié)和親的盟約,劉邦才得以脫困。劉邦派劉敬送漢朝皇族的公主去給單于當閼氏,每年奉送給匈奴一定數(shù)量的棉絮、繒、酒、米和食物,相互結(jié)為兄弟,實行和親政策,冒頓才稍為停止侵擾活動。
垓下之戰(zhàn)與白登之圍
垓下之戰(zhàn)是于公元前202年發(fā)生的,是楚漢戰(zhàn)爭的一部分,是項羽的楚軍和劉邦的漢軍在垓下發(fā)生的一場戰(zhàn)略性的戰(zhàn)斗。漢軍的主力是韓信率領的30萬大軍,楚軍在初戰(zhàn)被漢軍擊敗,但是漢軍也受到了較大的損失,在僵持中漢軍夜間大唱楚歌,這也是史上著名的四面楚歌這一成語的由來,使楚軍士氣崩潰。最終項羽在漢軍的極大阻撓下渡過淮水,但是僅剩下28騎,最終項羽一人斬殺了數(shù)百漢軍,最終自刎于烏江,宣布漢軍獲得楚漢戰(zhàn)爭的勝利。
白登之圍是韓信反叛,同匈奴一起攻打漢朝,漢高祖劉邦身為漢朝皇帝,決定親率32萬大軍出征攻打匈奴和韓信,在初次交鋒時就打敗韓信軍隊,并且使其遭受嚴重的損失,之后漢軍也連戰(zhàn)連捷,并且趁勝追擊,但是因為劉邦輕敵,又沒有聽從劉敬的建議,犯了冒進的錯誤,出軍后劉邦與漢軍先頭部隊被冒頓單于帶領的匈奴圍困在白登山中,一度與漢軍主力失去聯(lián)系,在七天七夜后,糧草也基本見底,最終陳平獻奇計讓劉邦派遣使者賄賂冒頓單于的妻子才得以脫困,順利撤回。
白登之圍有哪些背景故事相關文章:
2.白登之圍簡介
3.漢朝白登之圍
白登之圍有哪些背景故事
上一篇:白登之圍有什么真相
下一篇:白登之圍的歷史影響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