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古典園林建筑有哪些
中國古典園林作為中國古典文化的一部分,集藝術、文學、哲學等多學科于一體,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在成都有哪些古典園林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成都的古典園林建筑,歡迎大家一起來分享!
成都的古典園林有哪些
成都市文物考古隊對成都市金牛區(qū)通錦路一建筑工地開始了系統(tǒng)的考古勘測發(fā)掘。經(jīng)過近4個月的發(fā)掘,日前考古隊公布了初步的考古成果。在該工地2500平方米的考古范圍內共清理出墓葬18座、水井1口、灰坑8個、溝渠3條、池塘1座和數(shù)千件生活用陶瓷器以及少量與佛教有關的石刻造像及建筑構件等。
成都市考古工作隊通錦路發(fā)掘現(xiàn)場負責人易立說:“從此次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出現(xiàn)的溝渠和池塘的形狀以及規(guī)模上來看,遺址主體應屬于唐、五代時期園林式的人造景觀建筑群。從地理位置看,應是萬佛寺的一處人造園林景觀。”
據(jù)易立介紹,在位于整個發(fā)掘區(qū)域靠西和靠北的位置分別發(fā)現(xiàn)3條唐代磚砌溝渠,長約90米,形狀蜿蜒曲折,最寬處有近6米,最窄處不足1米,深1.6米,以及一個平面近圓形,直徑19米,深1.7米的池塘。其中,溝渠砌磚以唐磚為主,間雜有南北朝時期的花紋磚。“從現(xiàn)場發(fā)掘推測,西側為水流入方向,分岔后一支向南回旋呈‘山’字形,另一支流向東北,被后期修建的水池所破壞。溝內出土了大量的唐、五代時期生活用瓷器以及瓦當、板瓦、青磚等建筑構件,推測其大約修建于盛唐,五代末至北宋初廢棄回填。”易立說,水渠旁,還能看到亂石鋪就的建筑基址和一口水井。
自清朝光緒年間至20世紀50年代開始,萬佛寺遺址陸續(xù)出土了大量南朝至唐宋時期的石刻佛教造像,現(xiàn)藏于四川省博物館的一批珍貴南朝造像多出自萬佛寺遺址。據(jù)史料記載,萬佛寺在南北朝時期稱“安浦寺”,唐代稱“凈眾寺”,唐末毀于“會昌滅佛”運動中,至宣宗年間恢復,宋代更名為“凈因寺”,南宋孝宗隆興年間曾一度為交子務(宋代掌管紙幣流通事務的機關——編者注)所在地,明代又有“凈因寺”“竹林寺”“萬佛寺”“萬福寺”等多個名稱,至明末清初毀于戰(zhàn)火。
據(jù)相關史料記載,隋唐五代是我國古代園林別業(yè)建筑的重要發(fā)展階段,很多官僚貴族都在自家或別墅區(qū)穿池堆山,樹花置石。在這一時期的園林按其性質大致可分為:皇家園林、寺院園林和私家園林三種類型。“通錦路古代園林古遺址的發(fā)現(xiàn),是近年來繼東華門的摩訶池之后,成都地區(qū)再次發(fā)掘出園林遺址,對于全面了解萬佛寺當時的整體概況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物證依據(jù),同時也對研究隋唐五代時期園林建筑藝術具有重要價值。”易立說。
古典園林分析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風景以山、水為地貌基礎,以植被作裝點,山、水、植物乃是構成自然風景的基本要素,當然也是風景式園林的構景要素。但中國古典園林絕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簡單地模仿這些構景要素的原始狀態(tài),而是有意識地加以改造、調整、加工、剪裁,從而表現(xiàn)一個精練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惟其如此,像頤和園那樣的大型天然山水園才能夠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觀在北方的大地上復現(xiàn)出來。這就是中國古典園林的一個最主要的特點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這個特點在人工山水園的筑山、理水、植物配植方面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明代造園專家計成在《園治》起首篇提出的“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二)、建筑美與自然美的融糅
法國的規(guī)整式園林和英國的風景式園林是西方古典園林的兩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則來規(guī)劃園林,以建筑軸線的延伸控制園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與其他造園三要素之間往往處于相對分離的狀態(tài)。但是,這兩種截然相反的園林形式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把建筑美與自然美對立起來,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國古典園林則不然,建筑無論多寡,也無論其性質、功能如何,都力求與山、水、花木這三個造園要素有機地組織在一系列風景畫面之中。突出彼此諧調、互相補充的積極的一面,限制彼此對立、互相排斥的消極面。
(三)、詩畫的情趣
文學是時間的藝術,繪畫是空間的藝術。園林的景物既需“靜觀”,也要“動觀”,即在游動、行進中領略觀賞,故園林是時空綜合的藝術。中國古典園林的創(chuàng)作,能充分地把握這一特性,運用各個藝術門類之間的觸類旁通,融鑄詩畫藝術于園林藝術,使得園林從總體到局部都包含著濃郁的詩、畫情趣,這就是通常所謂的“詩情畫意”。
詩情,不僅是把前人詩文的某些境界、場景在園林中以具體的形象復現(xiàn)出來,或者運用景名、匾額、楹聯(lián)等文學手段對園景作直接的點題,而且還在于借鑒文學藝術的章法、手法使得規(guī)劃設計頗多類似文學藝術的結構。滄浪亭的楹聯(lián):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 與“滄浪”之說暗合。
(四)、意境的涵蘊:
意境是中國藝術創(chuàng)作和欣賞的一個重要美學范疇,也就是說把主觀的感情、理念熔鑄于客觀生活、景物之中,從而引發(fā)鑒賞者類似的感情激動和理念聯(lián)想。游人獲得園林意境的信息,不僅通過視覺官能的感受或者借助于文字、古人的文學創(chuàng)作、神話傳說、歷史典故等信號的感受,而且還通過聽覺、嗅覺的感受。諸如十里荷花、丹桂飄香、雨打芭蕉、流水丁冬,乃至風動竹篁有如碎玉傾灑,柳浪松濤之若天籟清音,都能以“味”人景,以“聲”人景而引發(fā)意境的遐思。曹雪芹筆下的瀟湘館,那“鳳尾森森,龍吟細細”更是繪聲繪色,點出此處意境的濃郁蘊藉了。
讀《中國古典園林分析》有感
《中國古典園林分析》是彭一剛先生的一部經(jīng)典著作。他從中國古典園林的歷史發(fā)展、總體特征、中西方園林造園的對比開始,對中國古典園林做了一個概括。書中還運用了大量篇幅系統(tǒng)而全面地分析了中國傳統(tǒng)造園藝術的技巧和手法,并就中國南、北園林藝術風格差異做了詳細的比較。而且書中除了有照片外還配置了大量插圖及分析圖。簡單通俗的語言文字,精美的鋼筆畫,清晰直觀的分析圖,讓初學景觀設計的我讀過這本書后受益匪淺。
全書分二十五個小部分,依次介紹了中國園林的發(fā)展史、分布特點、中國古典園林自身的一些特征、中西方園林的哲學比較:從形式、布局、空間特點、造園特點等幾個部分入手,向讀者直觀而又詳細的介紹了中國古典園林。每一個章節(jié)都十分通俗易懂,并配有很多插圖,讓初學設計的人能夠一目了然。其中“看與被看”、“藏與露”、“虛與實”等這幾個章節(jié)讓我映像深刻。
(1)看與被看
無論中國古典園林還是西方的園林,都逃不過觀景和景觀兩個字。同樣的兩個字,僅僅因為順序的顛倒便賦予了不同的含義:觀景指的是從某一點向別處看的意思,而景觀則是指作為對象從各個方面來被觀賞,簡單的講就是看與被看。在古典園林中,絕大多數(shù)風景點包括建筑、山石、水體和植物,都必須同時兼顧到這兩個方面的要求。
(2)藏與露
任何藝術作品想要向展現(xiàn)給世人看不外乎兩種方法:一種是率直地、無保留地和盤托出;另一種則是取含蓄、隱晦的方法使其引而不發(fā),顯而不露。中國古人就十分喜歡后者。中國古典園林與詩詞、繪畫的關系及其密切,很多造園設計師同時還是詩人。中國人對于一些景觀的表現(xiàn)更加偏向于含蓄的表達,即所謂的藏。在園林中,不論高大的樓閣或小巧的亭,全然地袒露總不如半藏半露顯得更含蓄、意境深遠。其實藏的方法總結起來就是兩種:一是正面地遮擋,另一種是遮擋兩翼或次要部分顯露其主要部分。后者比較常見,一般多為穿過山石的峽谷、溝壑去看某一對象。不過從某種意義上將,藏是為了更好地露。瑞安明鏡公園的入口處就使用了藏與露的手法。入口處一堵寫著明鏡公園的幕墻,把公園的大部分景觀全部藏在了后面,但從不同的角度看,又能看到一小部分景觀露了出來,十分的含蓄,讓看到這露出部分的人更想進去欣賞其中更多的景觀。
(3)虛與實
虛與實是一對既抽象又概括的范疇,它涉及范圍很廣,大凡詩詞、文學、繪畫、雕塑等一些藝術領域,都會遇到虛實關系的處理。在造園手法中虛與實通常都是和疏與密、藏與露、淺與深等手法相互聯(lián)系,實現(xiàn)一種意境深遠的景觀表現(xiàn)形式。
中國古典園林中造園手法,對于景觀的表現(xiàn)手法至今都讓人驚嘆不已,對于設計師來說這些手法十分值得去學習與體會。藏與露,疏與密,虛與實等等各種巧妙的手法,不單單只是普通的手法而已,更是賦予了古人對自然意境的追求。由于中國的傳統(tǒng)都是文人造園,所以中國古典園林與中國古詩詞是相生相長的。這兩者都十分講究韻味和意境的。詩與畫是詩人把自然的山川靈秀概括、提煉到水墨之際、字里行間,而造園師、設計師則是在狹小而有限的空間里,融入最豐富的空間和意境。中國古典造園藝術,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它涉及了中國文化的各個領域。不但運用在了一些皇家建筑中,而且更多是體現(xiàn)在了生活中。想要做出更好的設計,就必須充分學習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以及景觀的表現(xiàn)手法,更要理解其中的藝術內涵。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就是古人對自然、生活、文化和美的思考。這種藝術經(jīng)過了陳年累月的積累變得深沉又厚重,但是如果仔細研讀卻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也不失靈動優(yōu)雅。許多園林的定義都是側重描述形式的精妙,卻很少涉及到內涵,缺少了文化底蘊。這本《中國古典園林分析》,以中國古典園林為背景,從造園手法到南北園林差異形象而又具體的講解了古典園林中筑山、理池、植物、建筑、書畫等的內涵。這種內涵深入到了園林中的每一個景觀,讓景觀好像充滿了生命。
當今中國園林的發(fā)展非常迅速,外來文化也不斷沖擊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許多設計師更多的是向國外學習他們的設計手法和設計理念,往往忽視了自己身邊就有如此豐富的設計楷模。彭一剛先生的這本《中國古典園林分析》,十分全面的介紹了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設計特點等等。讀過這本書后,我感覺想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設計師,在向別人學習的過程中,不能丟掉自己本來的東西。歷史和文化是不斷發(fā)展的,古典園林的作用不僅僅只是拿來欣賞的,我們更要在觀景的同時,想到這些景觀背后的意境,現(xiàn)代園林設計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才能不斷進步。作為剛入門設計的我來說,我會更加認真的研究這本著作,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猜你喜歡:
成都的古典園林建筑有哪些
上一篇:滄浪亭的古典園林建筑分析
下一篇:關于對中國古典園林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