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畢肖普的簡介
畢肖普是美國20世紀最重要的、最有影響力的女詩人之一,曾拿過古根海姆獎、全美圖書獎。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搜集整理的詩人畢肖普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詩人畢肖普的簡介
伊麗莎白·畢肖普(Elizabeth Bishop,1911-1979)1911年生于美國 馬薩諸塞州的 伍斯特。1934年畢業(yè)于 瓦薩學(xué)院后,在紐約文學(xué)圈里的生活為其事業(yè)奠定了基礎(chǔ)。后與大學(xué)同學(xué)路易斯·克蘭在南方佛羅里達的基維斯特島,同居了5年。她的一生很多時候都在旅行,游離了美國的文化生活之外。1950年定居巴西。最后返回馬薩諸塞州,住在波士頓,任教于哈佛大學(xué)。1979年突然去世,享年68歲。
畢肖普的的創(chuàng)作生平
1946年, 詩集《北方·南方》使伊麗莎白·畢肖普一舉成名;
1949-1950年成為美國國會圖書館詩歌顧問。
1955年,和另一部新詩集《一個寒冷的春天》合編為《詩集》;
1965年,獲普利策獎。出版詩集《旅行的問題》;
1969年,出版《詩歌全集》,牢固地奠定了她作為杰出詩人的地位;
曾獲古根海姆獎。1970年,獲全美圖書獎;
1976年,詩集《地理學(xué)Ⅲ》在英國出版。
畢肖普的作品特點
畢肖普立足于美國詩歌的傳統(tǒng),繼狄金森、斯蒂文斯、瑪麗·摩爾之后,用同樣可靠的技藝,較之同輩詩人包括洛威爾、貝里曼等人更清晰地表達了一種個人化的修辭立場。她的詩富有想像力和音樂節(jié)奏,并借助語言的精確表達和形式的完美,把道德寓意和新思想結(jié)合起來,表達了堅持正義的信心和詩人的責(zé)任感。
畢肖普的代表作
畢肖普的詩富有清晰扎實的細節(jié)和豐富奇妙的寓意,被認為是詩人和批評家眼中的典范。她的詩作并不繁復(fù),反而意外地簡潔利落,近乎于英國大詩人菲利普·拉金——用希尼的說法——在詩藝中證明了“少即是多”。她的詩涉及諸如現(xiàn)實、想象與回憶/夢幻等主題,而猶注重對世界的細致觀察和聆聽。在畢肖普眼中,這個被觀察和聆聽的現(xiàn)實世界卻并非如其所呈現(xiàn),而是有著豐富的戲劇性。普拉斯的書寫將她對這種戲劇性的看法加入到其中,而又時常顯露出她獨特的機趣。新世紀以來,這位美國女詩人持續(xù)深入地影響了一大批漢語寫作的女性作者。她作品的譯本,陸續(xù)以來則有丁麗英譯《伊麗莎白·畢肖普詩選》(2002)和包慧怡譯《唯有孤獨恒常如新 : 伊麗莎白·畢肖普詩選》(2015)等,部分英美詩的合集譯本中也有她詩作的零星翻譯。
詩人畢肖普的簡介相關(guān)文章:
1.四月勵志書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