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最后的皇帝是誰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的周朝時期,傳30代37王,共計867年。你知道周朝最后的皇帝是誰嗎?下面是有周朝最后的皇帝,歡迎參閱。
周朝最后的皇帝
周赧王姬延(?-前256年),姬姓,名延,亦稱王赧,周慎靚王之子,東周第25位君主,也是東周最后一位君主,公元前315-前256年在位,共59年。周赧王在位時期,周王室分為東西二周。東周國的影響力僅限于都城雒邑。早在他的祖父周顯王在位期間,秦國的勢力迅速擴張,以西戎霸主自居。
周赧王時期,秦昭襄王基本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所以無論周赧王是不是一個有道明君,對于挽救危亡的周朝都沒有什么作用了。周赧王五十九年,西周公降秦,盡獻其邑三十六城、民三萬,秦盡收其獻,歸其君于西周國。前256年,周赧王崩,宣告東周覆滅,周民東亡,秦取九鼎。后七年,秦莊襄王滅東周國。
周赧王的人物簡介
周赧王姬延在位期間,秦國開始左右出擊,南攻楚,東擊三晉(韓、趙、魏),向中原地區(qū)擴展。
當(dāng)時的秦國日益壯大,使秦昭王不滿足于王的稱號,要稱帝以示尊嚴,準備取周而代之。公元前288年10月,秦昭王約齊湣王一起稱帝,秦為西帝,齊為東帝。12月,在縱橫家蘇秦勸說下,齊湣王去帝號,迫使秦昭王也取消了帝號。兩強稱帝,暴露了他們吞并五國、瓜分天下的企圖,使五國十分惶恐,導(dǎo)致了五國攻秦和六國攻齊兩大事件。韓、趙、魏、齊、燕的五國攻秦,由于各國各懷目的,難以統(tǒng)一步調(diào),最后無功而散。
公元前284年,燕、秦、楚、趙、魏、韓六國在秦王組織下聯(lián)合攻齊,燕軍在名將樂毅指揮下大敗齊軍,長驅(qū)直入,攻占齊國都城臨淄,攻取齊國七十多城。齊國只剩下莒、即墨兩城,齊王逃奔于莒。五年以后,在齊國名將田單指揮下,齊軍才打敗燕軍,收復(fù)失地。經(jīng)過這次打擊,齊國國力大衰,此后就不是秦的對手了。
周赧王的人物事跡
姬延在位期間,周王室已經(jīng)十分衰弱,他所統(tǒng)治的地盤只有三四十座城池,3萬多人口。還分成“東周”和“西周’,兩部分由東周公和西周公分治,姬延居于“西周”(即王城)。時秦國已攻占了韓、魏、趙三國的很多地方,眼看下一步就要收拾周朝。姬延在憂心忡忡中度日。這時,楚國想抑制秦國勢力的擴展,派使者請姬延以天子名義,號令各國協(xié)力攻秦。姬延大喜,命令西周公簽丁湊起了一支五六千人的軍隊,可是缺少武器、糧餉。姬延向境內(nèi)的富戶籌借軍資,付給他們借券,答應(yīng)周軍班師之日,以戰(zhàn)利品償還。
公元前256年,姬延準備就緒,任命西周公為大將,率領(lǐng)五千軍隊伐秦,并約六國諸侯到伊闕(今河南省洛陽市南)會合,一起出擊。不料,除了楚、燕兩國派了些兵來以外,其他四國的兵馬都失約不來,在伊闕的總兵力不過幾萬,遠不是幾十萬秦兵的對手。結(jié)果,等了3個月仍不見其他四國的兵馬到來,士氣渙散。西周公只好帶著自己的人馬無功而回。
“西周”的富戶見周軍回來,紛紛持借券向姬延討債。他們從早到晚聚集在宮門外,喧嘩不止,聲音直傳入內(nèi)宮。姬延愧悔不及,又無可奈何,只好躲到宮后的一個高臺上避債。周朝人將這個高臺稱為“逃責(zé)臺”(即逃債臺)。此后,秦軍不肯罷休,攻下韓國的陽城(今河南省登封縣東南)、負黍(今河南省登封縣西南)后,直撲東周王城。姬延驚慌,打算逃奔韓國或魏國。西周公勸說道:“秦吞并六國已是大勢所趨,韓、魏兩國也不會幸免。大王與其到那時被俘受辱,還不如趁早投降,結(jié)局或許能好些。”姬延無奈只好率領(lǐng)臣下和宗室,到祖廟哭拜了一番。三天后,親自帶著家眷、圖冊,去秦軍軍營投降。秦昭襄王受降,封他為周公,命令他居住于梁城(今陜西省韓城縣南),并奪去象征國家權(quán)力的九鼎寶器。至此,東周宣告滅亡。
姬延當(dāng)時已經(jīng)年老,奔走于周、秦、梁等地,經(jīng)不起勞苦,到梁城后不滿一月就病死。姬延死后謚號為“赧王”。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