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致勝的一字秘訣:中等生的“神話”
高三致勝的一字秘訣:中等生的“神話”
教書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學習,讓自己不斷成長。讓我們一起到學習啦學習吧!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編輯的閱讀答案文章,歡迎大家閱讀!
中等生的“神話”
他是一位中等生。在湖北省組織的高三調考測試中,他的成績只夠“二本線”。但是,在其他同學還在緊張備戰(zhàn)高考的時候,他卻接連收到了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俄亥俄州立大學、佐治亞州立大學三所世界名校的錄取通知書,創(chuàng)造了一個中等生的“神話”。
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中等生的“帽子”曾經壓得他抬不起頭。特別是在“小升初”、“中考”等重要考試中,他接連失利,甚至一度被老師放棄。面對這些挫折和困惑,他沒有把自己放棄。不被老師重視,他就自己重視自己。他經常對自己說:“這門課很有趣,我一定能夠學好!”這種先入為主的良性暗示讓他養(yǎng)成了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這種習慣使他在不被老師重視的情況下,始終保持著積極而又健康的學習欲望。
初一的暑假,爸媽曾經打算把他送到補習班培優(yōu),可是,他堅決不同意。相對于培優(yōu)補習,他更樂于社會實踐。他說:“我不想成為一名新時代的孔乙己,我應該成為一名具有真正能力的年輕人!”在他的說服下,爸媽同意了他的觀點。他利用節(jié)假日,參加了學習策劃的模擬聯合國活動,到星巴克咖啡店當前臺服務員,還自學了吉他和速記。這些社會實踐活動雖然短暫,但是,這讓他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培養(yǎng)了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較強的社會能力。這些不被國內高考評價體系重視的方式和能力,而恰恰是國外高校錄取的重要條件。
當然,讓那三所名??粗氐倪€有他的頑強的意志。初二那年,他患了膝蓋骨積水病,膝蓋發(fā)腫,疼痛難忍。這種病是沒有有效藥物可以治療的,唯有加強鍛煉。他選擇了長跑。每次跑步,他都要忍受住巨大的疼痛??墒?,他咬著牙,堅持了下來。這一堅持就是五年。五年過去,他不僅治好了自己的病,而且也有了一個強健的身體。在申請那三所美國高校的時候,他把這段經歷用英語寫成散文,寄給校方,讓負責錄取的考官感動得淚流滿面。
他的名字叫衛(wèi)榆松,2012年武大附中高三應屆生。在申請這三所世界名校的時候,不少同學曾給衛(wèi)榆松潑冷水。因為,佐治亞理工學院在世界高校中綜合排名24,俄亥俄州立大學是美國最大的公立大學,而他申報的佐治亞州立大學生物醫(yī)學專業(yè)更是在世界排名第一,這些都是省示范高中的尖子生才敢想的。作為一般高中的一般生,那簡直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墒牵龅搅?,而且俄亥俄州立大學還給出了全額獎學金。
當然,中等生的“神話”并不是空穴來風。談起自己的成功,衛(wèi)榆松說:“不要認為‘不務正業(yè)’就能夠被外國大學錄取。其實,這三所高校看重的是我的良好的學習習慣、獨特的思維方式、較強的社會能力和頑強的意志”。如果你能夠做到這一點,你就會像衛(wèi)榆松一樣成功!
高三制勝的一字秘訣
決勝高考并非難事。以我們的實力,經過高三的磨練,一定能在高考中厚積薄發(fā),一擊制勝。這是我們每個人首要必備的信念。
其實高三很簡單,一個“癡”字就能概括其全部品質。我們癡狂地學,癡心地想,癡迷地做。這個“癡”字源于信仰與責任,并勾勒出高三的總基調——單純與癡狂。
我們要癡狂地學。
在這里“癡”是舍身忘己的心神投入,雷打不動,更是一種大智若愚的謙遜,從不自滿,無論自己取得多大的進步,都不能以高手自居。事實上,任何一個高手都會將自己看得很低,他不會輕視基礎,更不會藐視他們,不會在道路上另辟蹊徑。在現在正在進行的一輪復習中,有人會覺得老師的進度過慢或只是過于簡單,拋開大部隊鉆研難題與超綱知識。這其實是一種眼高手低的做法。我們每個人都不敢指望僅從幾十套高考題中完成夯實基礎、查漏補缺的工作。所以有這類似想法的人,不妨回歸大部隊,降低眼光,癡癡地學習一下基礎知識。讓無懈可擊的基礎成為你向上進發(fā)的基石,戰(zhàn)無不勝的保障,而不是拖后腿的短板。
“癡狂”中的“狂”所代表的是學習中的一種瘋狂與銳氣,這也是我們超出一般學生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所謂瘋狂,就是不拘于外物。我不介意在大街上大聲朗讀英語時人們詫異的目光,也不介意邊走邊看書時背后“偽勤奮”的評論。“瘋狂”打破常人心中的羈絆,將向學的力量最大化,隨之而來的就是一種不被外物氣勢壓倒的銳氣。難題嚇不退,心中有種出生牛犢不怕虎的與困難斗爭到底的決心。這些都讓我們走得比常人更遠。
我們癡狂地學,也要癡心地想,直白一點就是一種近乎狂妄的自信。限制我們進步的,除了自身的能力以外,就是自己內心設置的障礙。我們總會認為一些目標異想天開,于是望而卻步。比如用高三一年的時間橫掃四六級單詞,將新概念4倍的滾瓜爛熟,狂刷三千篇閱讀,是否聽起來有些不切實際,我在做。再比如每天一套數學理綜,外加一篇作文,是否感覺難以完成,有人在做。不去超越自己的正常預期,就意識不到自己的潛力有多大,事情的極致在哪里。我們很需要一點《花開不敗》中職燁的異想天開,我們中也缺少當年錢鐘書“橫掃清華圖書館”的豪情壯志。沒有一個人有權說你的夢想不切實際,除了你自己。正如那塊有夢想的石頭,將你與夢想隔開的不是距離,而是內心的恐懼與退卻。所以,我們每個人的高考目標都應該是720或730,因為我們找不到一個足夠強大的理由、也找不到一個無法逾越的困難使我們無法到達這一目標。與癡心做伴,與夢想相約,豈不是一種浪漫?
我由衷地佩服《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的作者林麗淵,佩服她那份歇斯底里。當我們?yōu)橐患虑樽呋鹑肽ВV迷其中時,世界會變小,而心卻會增大。二百天后,當我們達到癡迷狀態(tài)時,將會更深刻地體味這份癡中的甘愿與充實。我們不相信神話,但相信奇跡,不相信天才,只相信癡才。走腳下的路,在高三且做一個心思單純卻不單薄所謂“癡人”,十年后回首會發(fā)現,這份“癡”才是高三最閃亮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