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勵志故事廣播稿
名人勵志故事廣播稿
廣播的作用就是傳遞正能量,那么關于名人勵志故事的廣播稿有哪些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名人勵志故事廣播稿,供大家參閱!
名人勵志故事廣播稿:化羞辱為動力
格林尼亞生于法國西北的瑟堡,父親是一家造船廠的老板,整天忙于發(fā)財,對子女溺愛有余,管教不足。格林尼亞從小游手好閑,整天浪跡街頭,不把學習放在心上,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公子哥。由于長相英俊,花錢出手大方,格林尼亞在情場上春風得意,總能討得異性的歡心,把一個個漂亮的姑娘吸引到身邊。
然而在這個世界上,擁有金錢并不意味著就擁有一切,相貌堂堂也未必就能贏得尊重。在一次午宴上,格林尼亞走到出眾的美女波多麗面前逗情。與以往每次都獲得美人心相反的是,他不但沒有贏得波多麗的歡心,反而遭到了一番奚落:“請你走遠一點,我就討厭像你這樣的公子哥在眼前晃蕩!”
一句充滿蔑視的話,如同一把匕首捅在心頭。他長期以來呈休眠狀的羞恥心一下子驚醒過來。格林尼亞陡然意識到:家庭的富有并非個人的榮耀,要贏得真正的尊重,有賴于用努力去爭取。排遣著無邊的懊惱和悔恨,他甩掉一身自以為瀟灑的輕浮,打起精神走上一條有追求的路。
這年格林尼亞21歲,為了擺脫家庭溺愛帶來的松懈,他決定換一個生活的環(huán)境,遂留下一封書信表明心跡說:“請不要打聽我的下落,相信通過刻苦學習,我一定會干出些成就來的。”
格林尼亞由瑟堡來到里昂,兩年修完耽誤的全部課程,取得里昂大學插班就讀的資格。投入校園的生活,他倍加珍視來之不易的機會,引起了化學權威巴爾的注意。在名師的指點下,他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很快就發(fā)明了格氏試劑,被學校破格授予博士學位。這一消息轟動了法國,也讓格林尼亞的父親備覺欣慰。
又付出四年的辛勞,格林尼亞取得了卓越的成績,1912年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波多麗得知這一喜訊,在病榻上提筆給他寫了一封賀信:“我永遠敬愛你!”就這么一句話,讓格林尼亞激動萬分。他永遠感激這位美女當初對他近乎侮辱的訓斥。
名人勵志故事廣播稿:福樓拜只寫第一行
福樓拜是19世紀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一天,法國的另一位大作家莫泊桑帶著一篇新作去請教福樓拜。他看到福樓拜桌上放著厚厚一堆文稿.翻開一看,卻見每一頁都只寫一行,其余9行都是空白。
莫泊桑不解地問:“先生,您這樣寫,不是太浪費了嗎?”
福樓拜笑了笑說:“親愛的,我早已養(yǎng)成了這種習慣:一張10行的稿紙,只寫一行,其余9行是留著修改用的。”
莫泊桑聽了立即告辭,趕緊回家修改自己的小說去了。
福樓拜是一位對作品要求十分嚴格的作家。他曾經說過:“我們無論描寫什么事物,要表現它唯有一個名詞;要表現它的運動,唯有一個動詞;要表現它的性質,唯有一個形容詞。我們必須反復思索而不能用類似的詞語敷衍了事。”
名人勵志故事廣播稿:董卿:每一天都要扎實度過
生活中很多人因找不準自己的位置而苦惱,因不能發(fā)揮自己的特長而郁郁寡歡,小編為你搜集的下面這篇文章或許能幫助到你:
前不久,很多人傳言董卿將離開央視,但后來證明大家的擔心似乎是多余的,央視很快回應:董卿在多年高負荷運轉后,希望暫時放下話筒,去美國南加州大學深造一段時間。以致很多人又忍不住點贊:已然站在眾人仰望的高峰上卻仍不忘繼續(xù)向上。同時也讓人再次想起她那句語錄:人的潛能其實遠超過自己的想象,你不挖掘就永遠不會知道。
很多人也許對她太過熟悉,但努力的榜樣永遠讓人回味無窮。董卿出生在上海,從小,父母對她的希望就是能好好念書,考一個大學,找份穩(wěn)定的工作,自食其力。所以爸爸便對她的要求非常嚴格,稍微能識字了,就讓她每天抄成語、古詩,還要求她大聲朗讀并且背誦下來。稍微大一點,又讓她抄古文。除了文學素養(yǎng),身體鍛煉也讓董卿從小就抱怨不已,有時天還沒亮,爸爸就把還在夢鄉(xiāng)的她提起來,讓她到家門口的操場上跑一千米,每天刷碗,中學放假到賓館當清潔工,不許照鏡子……關于照鏡子,她的爸爸有一句名言:“馬鈴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每天花在照鏡子上的時間還不如多看書。”
這些爸爸曾帶來的“童年陰影”,讓她一度懷疑自己是否是他的親生女兒。直到有一天,爸爸舉起酒杯向她致歉,她才明白,自己的成功其實更多地源自爸爸的教育,是爸爸讓她學會了堅持、隱忍。
“我爸爸自己的經歷讓他特別篤信一點,就是人的命運要靠自己改變,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和大多數喜歡文藝的女孩一樣,董卿兒時的愿望是當一名演員,但父母都不贊同,她不顧家里的反對,1991年考入浙江藝術學院表演專業(yè),畢業(yè)后被分配在浙江省話劇團,但到了團里之后并沒有什么戲可拍。也就在那一年,董卿的生活出現了變化。1994年浙江電視臺招主持人,她陪一個朋友去考試,也順道考了一下,結果卻意外被錄取。就這樣,她誤打誤撞迎來第一份主持人工作。
在浙江電視臺工作了兩年,既做主持又做編導,董卿的工作如魚得水。就在這時,父母看到東方電視臺要向全國招聘,便讓她去試試,董卿并沒有太在意地給上海寄去了帶子,半年之后竟接到東方電視臺的復試通知,1996年,董卿成功進入東方電視臺。
對上海正有點“七年之癢”時,中央電視臺西部頻道開播,《魅力12》向董卿發(fā)出邀請。
“我當時很猶豫。人脈和環(huán)境都有,又要離開?在北京我沒有車子房子,沒有朋友,我連去哪里剪頭發(fā)、買衣服都不知道。西部頻道也是非主流頻道……”
起初,董卿每個月從上海飛到北京待7天,錄好節(jié)目再回。來往半年,人很疲憊。最終,她決定放棄上海,專事北京。朋友勸她,她很固執(zhí):“我買了新花瓶,舊花瓶一定在垃圾桶里。你們知道,我一向喜新厭舊。”
行李很簡單,大房子小轎車,她都留在上海,直奔2002年的北京。雖然她對居住環(huán)境一向挑剔,但只能先租房住。
還是一個月7天的活兒,董卿每次走出電視臺,總會踟躕半刻。她閑怕了,又能去哪兒?她真想提上箱子轉身就走,將嗆人的流浪感丟在這陌生的城市!可是,“我現在要的是什么?不就是工作、激情和滿足感?堅決不回!”她逼回眼淚。
這股狠勁兒,董卿把持在平湖秋月的面容下面。她主持的節(jié)目,導演很放心:她博聞強識外加準備充分,在臺上是行云流水舉重若輕;她懂得衣飾搭配,為了一雙鞋子,肯跑遍整個北京;臺后她擰著眉毛為了一句臺詞斟酌半天,一上臺就舒展,笑得毫無憂愁,仿佛那些失眠和孤獨的夜晚從不存在。
就這樣,她從西部頻道走入綜藝頻道,從地方話劇團走入央視春晚,從一個鄉(xiāng)村小女孩長成榮譽等身并且至今仍未停下腳步的明星大腕!
“每一天,都不應該草草地度過!”“只要心在那兒,就不在乎過程是那么難熬。”這些她偶爾蹦出的話,連起來也許就是她,甚至是每一個人能夠成就一生的秘密所在!
名人勵志故事廣播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