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唯一目的就是取悅自己
生活唯一目的就是取悅自己
夜里經(jīng)過什剎海,不知道是哪家酒吧傳出的《風吹麥浪》,躍過嘈雜,落進我心里。生活唯一目的就是取悅自己。
那個當年白衣翩翩的“靈魂詩人”李健 依然站在舞臺上,路過的觀眾卻早已散場。人來人往,很久沒有為喜歡的一首歌停下來,很久沒有為漂泊的一座城點盞燈,很久沒有為不完美的自己找借口來放松,很久很久,我們游蕩在未來與現(xiàn)實的霧霾中難以權(quán)衡。
也,很久很久,沒有開心。
依佛洛伊德所言,大抵成年人的行為模式根源自童年,這種說法我很理解,卻不完全贊同。拿我自己這個不定型案例來說,小時候得不到一塊糖,會哭會鬧,卻轉(zhuǎn)身被電視劇里的流光溢彩所吸引。再大一些,在學校里因為調(diào)皮被批,或者和朋友吵架,都會夾攜著負面情緒度過每堂45分鐘的漫長課時,卻在下課鈴響起時再無芥蒂。后來情竇初開,稀里糊涂喜歡上青梅竹馬的男孩,最后熬到兵分兩路,各安天涯,也遲遲沒有等來想象中的撕心裂肺,充其量,是有那么一丟丟失落吧。
毫無疑問,這些短暫的,稀疏的,好像不值一提的素材都在回憶濾鏡下,變成了具有LOMO特效的電影,隨時拿出來翻炒、編輯都能是段風光旖旎的巨史佳作。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
活在青春那端的自己,無論何時,都顯得更開心一些。
反而是如今自稱大人的我們,體抗力下降,對瑣碎和平凡失去耐心,任憑嫉妒攀比的糖衣病毒蔓延四射。白天打著領(lǐng)結(jié)或踩著高跟鞋出入各類高端寫字樓,西裝革履氣宇軒昂,從不對任何事物示弱,夜里卻眼巴巴端詳著朋友圈里的普通熱鬧深覺格格不入,為什么別人的生活看起來永遠那么美好?是我不夠努力還是人家太瀟灑?如果我再加一把勁會不會比他(她)更強?
這種問題是沒有答案的。疑問句變成陳述句,就是對現(xiàn)有狀態(tài)的否定。疑問句變成感嘆句,就得承擔起即刻拼命的壓力。疑問句若是變成祈使句,大概你就會如我這般騎虎難下,一邊忍受著自己無能的事實,一邊阻礙著自己前進的憧憬。
生命是場景式存在,行為應(yīng)為框架里的自由填上彩。
2014年底,我應(yīng)約簽了兩本書,按計劃,現(xiàn)在應(yīng)該至少有一本快要面世。但現(xiàn)實卻是我在反復的拖沓懶散中逐漸喪失信心,直到得了一種叫“打開word就惡心”的病癥,夜夜發(fā)作,心癢難耐,詢問身邊很多朋友,也沒尋著個切實有效的藥方子。
所以那段時間我特別害怕下班,害怕下班以后手表上滴滴答答從不停歇的時間,它們太快了,分秒的割據(jù)單位被無形引力拉大,本來就沒天分的我甚至連靈感都抓不住了。而那些像怪獸一樣的意愿,寄附在我心臟里,用它們尖銳有毒的指甲戳在每寸分叉神經(jīng)上,不停催促著,不停警醒著,這是件多么重要而富有意義的事情,絕不能辜負!
海棠正好,東風無賴,凡事絕對,必有一害。思想被扯不斷的情緒糾結(jié)成一股亂麻,越逼迫越無奈,越無奈越努力,越努力越空白,越空白越加倍逼迫,于是在周而復始的惡性循環(huán)里,我變得憂郁、沉悶,睜開眼滿世界都是塵埃。寫不出東西這種感覺比落榜更心塞,比失戀更痛苦,就算疊加起從小到大聽過的所有心靈雞湯,灌下,沁入鼻息,都不見絲毫氣色。有時候看著身邊的高產(chǎn)作者,字字動人,更加自慚形穢。
學習啦網(wǎng):正能量從來都不是望梅止渴,比起“看起來過得很好”,我相信,做一個開心的人,才是治愈孤獨和困惑最恰當?shù)姆绞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