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關(guān)于持之以恒的青春勵志文章
我們要做好充足準備,不管外界環(huán)境好壞,不管所謂運氣好壞,不怨天尤人,堅持自己的計劃,每天前進一點點。只要能做到這一點,到明年的今天再回顧,你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已經(jīng)前進了一大步。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青春勵志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青春勵志文章篇一:生命的旅程不允許悲傷的泛濫
文/揚墨
土掩塵蓋,當華秋作為一陣風毫無預備地席卷而來,落葉漫天,紛紛揚揚,像是冬雪一般,卻更像是疲倦的蝴蝶,無力旋轉(zhuǎn),掉落,最終入泥為土。
每一次路過這染紅了記憶的楓林小道,耳邊就會有一陣陣斷斷續(xù)續(xù)的聲音回蕩,婉轉(zhuǎn)卻飄渺,帶著悲壯的渾厚,不舍的輕吟。
那是落葉對著樹在歌唱,用那沙啞的聲音,傾訴無數(shù)春秋以來的歲月里,那些積淀下來的溫存。一直以來我是不喜歡這樣的聲音,如同悲鳴,唱著無奈,悲情與不舍。直到深秋,冬至,那些音調(diào)就漸漸地消失了,無數(shù)已經(jīng)失去溫度的軀體,輕飄飄地,早已入土,化作無形沉淀在樹的腳下。偶爾抬頭望望天,冰冷的枝杈突兀向天,把滲著灰的天分裂得支離破碎。沉沉的,暗暗的,我不忍去傾聽那秋季里散落的碎影悲鳴著怎樣不幸的命運。
這本是生命的輪回。
一個素不相識的人站在一棵樹下,我回頭看見他的時候,他正小心翼翼地接住一片葉,即將掉落的一片脆弱軀體,然后摩挲許久,又讓它回歸入土。
我好奇著,默默地看著他的背影,突然響起掌聲,是他在拍手。一拍一拍的節(jié)奏很沉穩(wěn)??吹竭@一幕的我霎時驚異,一片片的葉隨著掌聲的節(jié)奏,仿佛有了回應,一片接著一片,或許是巧合,單薄的葉片像是被喚著,應和著這樣的節(jié)奏。旋轉(zhuǎn),飛舞,飄落,摩擦,每一個瞬間都成樂章,每一種姿態(tài)都有韻律。
正是出神之時,那背影已經(jīng)消失,留我獨自一人,與這葉的悲鳴同伴,我學著拍起手來,卻再也不見那樣的風景。
直至后來,一次偶然,有人發(fā)起一個問答,什么才是生命的意義。
看了許多種見解,最后退出了頁面。怎樣給出一個確切的理解?深思冥想,生命的意義。
依然是一年一度的秋,蕭瑟的景象一如從前,只是如今看在眼里,少了那么些許悲傷,多了一些告別的壯美。
再看見那漫天的落葉,我還是習慣性地拍手,不知道有多久,我依然找不到合適的節(jié)奏,只是突然就看見了熟悉的那一幕,我停止了鼓掌。
無數(shù)逝去的生命,盡管只是一片葉,或大或小,它必定感覺得到身體脫離了生命本體的疼痛,樹或許也會不舍,但無數(shù)的葉落之后,在寒冬過后,他依舊會擁有更繁密的綠。那些在最后以疼痛結(jié)束命運的葉,我不知道它們會不會淚流。但后來想想,或許應該是不會的,只是自古以來命運的輪回,來到世界,綻放自己,添一份綠,蓬勃生機,度過春夏,感受短暫的快樂,最終疼痛,掉落,入土,沉睡,化作無形,這便是一場生命的旅程。而那些紛紛灑灑的枯黃的思緒,最后的靈魂,成就了新一代生命的孕育。它們也擁有無盡無形的母愛,在這旅程的終點站,它們不悲傷,因為相信。
相信,最美的,不是華麗,是沉淀在歲月里,無私傾盡了自己所有的那些記憶,或許不為人知,卻擁有了一場足以被時間銘記的旅程,在這世界感受過春風,也吟唱了夏季,結(jié)束已經(jīng)不存在意義。
生命的這場旅程足以詮釋它的意義,如落葉一般。
或許時間會告訴你,生命的旅程不存在悲傷,更不允許悲傷的泛濫。
青春勵志文章篇二:我的考研之路:相信自己,永不放棄
文/王江濤
1996年,我在一家政府機關(guān)工作,待遇不錯,可以分房,但無法適應機關(guān)生活,決意考研。當時仔細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生性自由散漫,也不適合公司工作,最喜歡做一名大學教師。由于從小傾慕北大,自幼喜愛古典文學,決定報考北大中文系古典文學專業(yè),專攻魏晉隋唐文學方向,以后爭取留校任教。當時并沒在意,自己是跨城市、跨校、跨專業(yè)考研,難度極大。
1996年9月,專程前往北大,咨詢考研信息。中文系只提供專業(yè)課參考書,沒有歷年試卷,不提供導師聯(lián)系方式,很是郁悶。目睹全國各地的莘莘學子前往中文系,立志考研,壓力不小,畢竟只是個人興趣,從未專業(yè)學過。好在有位高中同學畢業(yè)于北大中文系,所以冒然找到中文系研究生宿舍樓,尋找熟人。碰巧同學的朋友正在中文系讀研,了解了很多情況,準備報考錢志熙先生的碩士。錢先生是葛曉音教授的弟子,袁行霈教授的再傳弟子,仰慕已久。晚上借宿于朋友的宿舍。
第二天上午,在朋友的宿舍中偶然看到一份北大校報,上面有一則消息,引起我的極大興趣:1996年9月,國內(nèi)第一個宗教學系——北大宗教學系成立了!精神為之一振。當時對于宗教的興趣已經(jīng)大于文學,感覺冥冥之中,命運在召喚我。經(jīng)過深思熟慮,決意轉(zhuǎn)考北大宗教學系。好在從小對于升官發(fā)財沒有什么興趣,計劃碩士畢業(yè)后赴美讀博,然后爭取回北大任教。
當即前往宗教學系了解相關(guān)情況,當時要考五門:英語、政治、馬克思主義哲學、中西哲學史和宗教學原理。由于本科學習英語,所以英語不用復習,難就難在專業(yè)課,從未接觸過。北大宗教學系本是哲學系的一個專業(yè),1996年獨立成系,事實上還屬于哲學系。國內(nèi)傳統(tǒng)上把宗教學作為哲學的一個分支來研究,而在國外,宗教學和哲學分庭抗禮。我一直認為,宗教類似于文學藝術(shù),講究感性和直覺;而哲學類似于理科,講究理性和邏輯,兩者大相徑庭。宗教學的專業(yè)課以哲學為主,不是我的長項,又是一大難關(guān)。
根據(jù)系里公布的參考書目,跑遍了北京各大書店,終于買全了所需書籍,包括趙光武先生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北大中哲教研室《中國哲學史》(兩卷)、南開大學《西方哲學通史》(兩卷)、呂大吉先生的《宗教學通論》等十多本書。
由于在職考研,工作很忙,只能利用業(yè)余時間復習。直到1996年12月,才真正開始全面復習,每天晚上回到宿舍,挑燈夜戰(zhàn),很是辛苦,覺得這幫哲學家真是有病,恨不得一刀捅死算了。由于智商較低,迄今仍然不知所以??荚嚂r,專業(yè)課參考書看了一半都不到,滿分500分,我取得了254分的好成績。只有英語過了,其他四門全部掛掉,專業(yè)課平均三四十分,很是悲慘,第一年考研以大敗告終。
考研失敗了,單位也知道了。當時各地正在精簡機構(gòu),由于我在那個單位學歷最高,專業(yè)最對口,我想肯定不會是我。單位中有很多老同志,眼看就要退休了,我以為會有人提前退休。一天,領(lǐng)導找我談話,問我是否知道要精簡機構(gòu),我自然知道。領(lǐng)導告訴我,我們單位只有一個指標。我好奇地問是誰,領(lǐng)導嚴肅的說:“就是你?!碑敃r感覺猶如五雷轟頂。我質(zhì)問領(lǐng)導為何是我?領(lǐng)導說:“因為你工作態(tài)度不端正,又要考研?!蔽冶銦o話可說,由于不喜歡機關(guān)工作,我在班上經(jīng)??匆恍短綇V記》之類的閑書,還把英國作家勞倫斯的禁書《查泰來夫人的情人》翻譯了三分之一,后來覺得出版可能性不大,全部銷毀。
當時決意考研,不想在機關(guān)混一輩子,便向單位請了半年假,回家復習。單位允許我?guī)綇土?,但告訴我如果明年再考不上,工作也就沒有了。我和父母壓力都很大,好不容易大學畢業(yè),找了一個還湊活的工作,眼看就要沒了,考研并沒有很大的把握。好在父母非常開明,并未表現(xiàn)出來。
1997年7月,再次回到父母身邊,面臨第二次“高考”。7月至9月復習得還可以,不幸的是,九月份問題出現(xiàn)了。由于父母覺得我很艱苦,每天給我訂了牛奶補充營養(yǎng)。從小家中清苦,沒有喝過牛奶。每天早上起床,我一般不吃早飯,先空腹喝下一斤牛奶,偶爾吃個雞蛋。喝到9月,胃開始出毛病了,每天腹?jié)q,吃的東西完全無法消化,每天基本無法進食。
我和家里都很著急,去了很多醫(yī)院,吃了胃必治、瑪丁琳各種胃藥,效果甚微。由于進食不多,每天靠牛奶補充養(yǎng)分。一邊喝奶,一邊吃藥,復習效果很差。由于無法進食,大腦空空如也,每天只能學習短暫的四個小時,上午兩個,下午兩個,晚上只能看電視。很多考研的同學可能會羨慕我的幸福生活,但我當時看電視比學習痛苦多了。直到1998年考研結(jié)束之后的5月,我偶然在一份報紙上看到一則消息:很多東方人尤其是中國人胃里缺少一種酶,所以有的人不適合喝牛奶,可以喝酸奶。那時我才恍然大悟,戒了牛奶,胃才慢慢好轉(zhuǎn)起來,可惜為時已晚。有的時候,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能會毀掉考研大業(yè),深有感觸。
1997年9月直至考前,我在巨大的精神壓力和身體不適中度過。當時以為運動不夠,所以每天早晚各散步兩次。戴上耳機,徘徊在迷茫的街道上,看著熙熙攘攘的車水馬龍,只有我深陷在孤獨的世界。不知道明年我將面臨什么樣的結(jié)局,也不知道我的未來在哪兒。
經(jīng)過半年的復習,參考書終于基本看完。1998年3月,考研成績下來了,315分,滿分500分。記得當年及格線310分,通過了,不幸的是政治只考了49分,而單科及格線51分。馬上跑到北大研究生院,花了10元,遞交了政治課查分申請表。結(jié)果下來,老天助我,竟然查來兩分,政治變成了51分,終于及格了!當年北大宗教學系只錄取一名碩士研究生,全國20多人報考,只我一人過線。打電話問學校,得到喜訊:我被錄取了!等復試通知吧!喜訊告訴家里,父母也很高興,單位開始準備辦理我的離職手續(xù)。
蹊蹺的是,等到4月份,復試通知杳無音訊。急忙打電話問學校,告訴我不能錄取了。忙問原因,說是一位同學報考西方哲學專業(yè),考了345分,未被錄取,所以轉(zhuǎn)到宗教學專業(yè),總分比我高,我不能上公費了,只能讀自費或委培,學費兩萬八,沒有生活費,住宿自理,共需五萬左右。
我聯(lián)系了全國所有的重點大學宗教學專業(yè)。人大、復旦、南京、中山等大部分學校都已招滿,只有四川大學和上海社會科學院對我有興趣。后來由于種.種原因,四川大學也未能如愿,而上海需要交一萬八的費用。經(jīng)過綜合衡量,我最終還是選擇了北大,把工作四年積蓄的四萬元花在了北大,還借了家里一萬。但我不后悔,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的話,我還會選擇北大。個人覺得校園熏陶比具體專業(yè)對人的影響更為深遠。
我在考研時,羽泉剛出了第一盤專輯《最美》,那盤磁帶伴我度過了最黑暗的考研歲月。最后,把那首《愛自己》送給像我當年一樣迷茫、一樣痛苦的兄弟姐妹們:“最孤獨的時候,不會有誰來陪伴你;最傷心的時候,也沒有人來呵護你。只有你自己,經(jīng)歷著一些必經(jīng)的經(jīng)歷;只有靠自己,才能回答一些生命中的難題?!?/p>
相信自己!永不放棄!
青春勵志文章篇三:每天前進30公里
文/王興
在1911年12月之前,沒有哪個地球人到達過南極點,所以這是一百年前所有最偉大的探險者、所有最有探險精神及有此夢想的人最想做到的事情。
最后有兩個團隊競爭,一個是來自挪威的阿蒙森團隊,另一個是英國的斯科特團隊,他們都想率先完成這個壯舉——到達南極點。阿蒙森團隊有5個人,斯科特團隊有17個人。這兩個團隊差不多都是1911年10月在南極圈的外圍做好了準備,準備進行最后的沖刺。結(jié)果是,阿蒙森團隊在兩個多月后,也就是1911年12月15日,率先到達了南極點,插上了挪威國旗;而斯科特團隊雖然出發(fā)時間差不多,而且人數(shù)占優(yōu),可是他們晚到了一個多月。
阿蒙森團隊率先到達南極點之后,又順利地返回了原來的基地。而斯科特團隊因為晚到,回去的路上天氣非常差,不斷有人掉隊,最后沒有一個人生還。
事后有人總結(jié)分析兩個團隊的策略和準備,可以看到非常重要的區(qū)別:阿蒙森團隊雖然人少,但是物資準備非常充分,他們有3噸的物資;而斯科特團隊的人多,但是準備的東西少,他們只有1噸的物資。
1噸的物資夠嗎?如果過程中不犯任何錯,剛好夠。當你的計劃訂得太緊的時候,其實是非常危險的。
阿蒙森團隊準備的物資有很大的富余量。他們充分估計到環(huán)境的困難,做好充足的準備,給自己留下了犯錯的空間。
阿蒙森團隊的成功經(jīng)驗,最后可以總結(jié)成一句話:不管天氣好壞,堅持每天前進大概30公里。在一個極限環(huán)境里,你要做到最好,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要做到可持續(xù)的最好。
相反,從斯科特團隊的日志來看,他們是一個比較隨心所欲的團隊,天氣很好就走得非常猛,可能一天走四五十公里甚至60公里,但是天氣不好的時候,他們就睡在帳篷里,吃點東西,詛咒壞運氣,詛咒惡劣的天氣,等著天轉(zhuǎn)晴再前進。
不管環(huán)境好壞,不管容易與否,堅持每天前進30公里,這是兩個團隊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
那么,我為什么講這件事情呢?因為我覺得它跟今天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我們要干的事情有很多相似之處。
我們要做好充足準備,不管外界環(huán)境好壞,不管所謂運氣好壞,不怨天尤人,堅持自己的計劃,每天前進一點點。只要能做到這一點,到明年的今天再回顧,你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已經(jīng)前進了一大步。
青春勵志文章篇四: 堅持,有時就意味著成績
文/候鳥
早上醒來,看到豆上一篇日志,說的是一個年輕人夢想管理對沖基金,然后一步步的努力,最終有所成績。我想到一句很古老的諺語,有志者,事竟成。
身邊也有兩個例子,拿來與大家分享,一個是X先生,我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是9歲,是父親和朋友們的聚會,X先生長得不很英俊,但書生氣很濃,眼睛里是充滿內(nèi)容的,后來我把這個當做合格創(chuàng)業(yè)者的特征之一。他正想做電子商務(wù),當時電子商務(wù)還處于起步階段,看好的人不多,但是他很堅定的要做這個,和幾個朋友張羅此事。
飯后,X先生拉著我們幾個小朋友去商場玩,說是送我們禮物,我記得當時指了指麻將。于是他給我買了這個,他笑著說,小朋友將來是賭神啊。少不更事的我哪里知道這些,實際上是我當時個子比較矮,只夠得著比較低的東西,只好隨便挑了一樣。
后來聽父親說,公司運轉(zhuǎn)的不好,員工越來越少,工資都發(fā)不出,但他們幾個人仍然堅持著做。
再后來,到了01、02年,同學想要自助行,就上一個叫做攜程的網(wǎng)站去看攻略。我才知道這是他的攜程。
再后來,我們每次出去玩,機加酒,攻略,都會上那個叫做攜程的網(wǎng)站,上面應有盡有,這幾年好像功能更加完備,集酒店預訂、機票預訂、度假預訂、商旅管理、旅游資訊于一身。
到了05的時候是我第二次見到他,他喊我麻將小子,大概因為多年前的那次選購禮物的經(jīng)歷。這時候他準備離開攜程,去做連鎖酒店了,那時,連鎖酒店也是新興行業(yè),但做的人很多,不像當年的電子商務(wù)那樣,不太被人看好,但怎么樣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是件難事。不過他有的是一種堅持,開始做就一定要做好的堅持。
前年,聽說他的漢庭要去美國上市了,我并不驚訝,從開始我就知道他能做好的,要他放棄是件很難的事情。
不過現(xiàn)在的上市公司也并不意味著成功,土豆月虧千萬,優(yōu)酷月虧300萬,迅速膨脹的公司也許會在一夜之間消亡,猶如南柯一夢一般。當然,X先生做到了他想做的事情,也是一種成績吧。
我很佩服這樣的創(chuàng)業(yè)者,人生是長遠的,所謂投行行業(yè)的光環(huán),是它們招聘部門造就的,也是我們本身過多的想法造就的。不必太在意。很多私企老板是超過所謂投行男女的。任正非、馬云、牛根生,都是大人物,而不是胡祖六之輩。出身未必決定命運,后來做出成績的,未必皆是名校背景,王東明不過北外的,謝國忠不過同濟的,張紅力不過八一農(nóng)墾大學的,胡祖六不過河南科技大學的。
印度菲律賓西化一百多年,有幾個本土牛B證券基金?雖然他們很多人可以去美國留學做投行,又有什么很值得驕傲的?相比來說本國的中金、中信,還是馬馬虎虎的,華為中興三一,還是不錯的。在這一段中,并非說投行不好,只是說它并不是唯一的最佳出路,更讓人敬佩的是那些創(chuàng)業(yè)者,實業(yè)家。
第二個是Y先生,他和我似乎距離稍微近點,姑媽的同事,曾經(jīng)是個記者。剛?cè)r在辦公室里,地位比較低,唯一的優(yōu)勢,是名校背景,畢業(yè)于FD大學。但多年都沒上去,只是混到了一個高級記者的職稱,太太是副處級公務(wù)員,因而他在家地位較低,女兒都瞧不上他。
但他有個很大的有點,做事踏實嚴謹,每次發(fā)出去的稿子都要審好幾遍,少有錯誤。04年的時候,調(diào)來新的區(qū)委書記Z,恰好是他大學時的入黨介紹人,在學校時就很欣賞他。于是請他去做秘書,他也很努力,很善于學習,每天都做好本分的工作。
07年時,后來Z先生高升,將他帶了去,他也自然有了前程似錦的未來。
后來,他換了電話,人也找不到了。
再后來,我上網(wǎng)查找,發(fā)現(xiàn)他已經(jīng)身居高位,自然是找不到的了。今年,他剛好40歲。
當再次思考他們的“成長”經(jīng)歷時,我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共同的特點,堅持,嚴謹,對每一個細節(jié)都一絲不茍。
青春勵志文章篇五:四周沒路時,向上生長
文/古爾浪洼
還在讀中學時,寫過一首詩,其中有兩句:“沒有陸路時,我走水路”,“四周沒路時,我向上生長”。少年寫詩,難免夸張,也有點兒“為賦新詞強說愁”。但沒想到,后來自己的成長,卻真的是這樣。
對農(nóng)村的孩子來說,好好念書,讀個小中專,或者師范,是比較好的選擇。至少,會讓父母和自己都過得輕松些。但我愣是不好好學習,逃學。結(jié)果,自己將所有的陸路堵死,逼迫自己南下打工,走了水路。
在工作上,我本來有很好的機會,年級輕輕就去做廠長。但我放棄了,選擇了一個比自己原來職位低的工作。當時,我認為我的觀念是對的,自己需要更多鍛煉,更多成長?!疤玫氖虏荒墚斦妗保@是我小的時候,媽媽就最喜歡講的一句話。
她常常說:“天降餡餅,不是磚頭就是陷阱?!薄安灰舷胝幢阋?,愛沾便宜的人容易受騙?!薄安灰舷胱呓輳?,愛走捷徑的人,容易掉入陷阱?!彼m然一天書都沒有念過,但我覺得她的話非常有道理。所以,自小到大,我從不占別人便宜。并且在職業(yè)成長道路上各個關(guān)鍵節(jié)點的選擇時,我也貫徹了她“不走捷徑”的警示。
但當時,我在這家公司做的很艱難,在各種漩渦中踉蹌前行,又在做的好好的品質(zhì)部經(jīng)理的位置上一把被擼下去的時候,我開始懷疑媽媽的話到底對不對。如果對,何以我吃了這么多苦,經(jīng)受了這么多的磨煉之后,我得到的卻是更多的困難和磨煉?如果不對,那我下一步該往哪里走?
在當初被下放下去的日子里,表面上,我一切都無所謂;但其實內(nèi)心很苦悶,很煎熬。我常常半夜睡不著覺,也偶爾捫心自問:“何不一走了之?”走,其實很容易。問題是:怎么走?走向哪里呢?前后算起來,我都已經(jīng)做了8年品質(zhì)經(jīng)理了,在這個位置上做這么久而沒有質(zhì)的突破,一定不單是公司和環(huán)境的問題,也應該有自身的問題。那我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呢?
直到顧問公司進入公司開始輔導“5S”的那天晚上,我才恍然大悟。8年來,我不缺乏實干的精神,實踐經(jīng)驗也很豐富,但知識都是碎片式的,無法很好的融會貫通,解決問題時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況。
所以之前,無論在現(xiàn)場處理問題,還是日常工作,我都干的不錯,帶團隊,也能帶得有活力,有生氣;但若放在更廣闊的環(huán)境,公司更進一步發(fā)展的角度來看,我的知識缺乏系統(tǒng)性。
有一段時間我將這歸咎為學歷低的因素,其實錯了,是我自己沒能很好的梳理所掌握的品質(zhì)知識,并系統(tǒng)利用這些知識使自己的管理理念產(chǎn)生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飛躍。這才是前東家、現(xiàn)東家不愿意給我提供更進一步發(fā)展空間的最根本原因。
許多年之后,回憶起這段往事,我猜想,新來的副總看到了我的短板,所以將我放逐下去,任我自生自滅。我也明白,他不是為了栽培我,為了讓我進步才那么做的,但我理解他。
職場從來是殘酷的,對于不能馬上使用的人,多數(shù)上司都會選擇放棄。并不是每一個上司,都會替下屬去設(shè)計職業(yè)發(fā)展的道路,指引未來的方向??墒顷幉铌栧e,我的踏實愛干,以及受到媽媽“不走捷徑”教誨的影響,竟然引發(fā)了自己第三度再啟動,從頭再來了一次。
正是這次的放低身段、從零開始的心態(tài),以及踏實的推進項目過程,讓我終于將十年實踐經(jīng)驗與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結(jié)合在了一起。顧問公司為期兩年的輔導即將結(jié)束,而我,似乎是上了一個兩年的多對一深度研修班。這兩年里,我對接過顧問公司的董事長、總經(jīng)理、副總以及單個項目的輔導老師,聽過他們的許多講座。兩年來,公司改變了很多,算得上是舊貌換新顏。而我自己,則像一只撲火的鳳凰,終于在火的洗禮中經(jīng)歷了一次涅盤。
“四周沒路時,我向上生長”,這句話,對十多年后的我而言,不僅僅是一句舊作,更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F(xiàn)在,又變成了我遇到問題時,陷入困境中,一種新的思考方式。面對被放逐的尷尬處境,我并沒有深陷其中,自怨自艾,而是將之變成了新的學習、成長機會,變成了我為下一次突破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