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計算機審計課程建設探討論文
高職院校計算機審計課程建設探討論文
審計學專業(yè)培養(yǎng)具備管理、經濟、法律、會計和審計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國家審計機關、部門及各單位內部的審計機構和社會審計組織從事審計工作以及在學校、研究單位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的德才兼?zhèn)涞母呒墝iT人才。該專業(yè)學生主要學習會計、審計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會計、審計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會計、審計問題的基本能力。以下是學習啦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高職院校計算機審計課程建設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高職院校計算機審計課程建設探討全文如下:
由于會計電算化的迅速發(fā)展,審計工作面臨更高的機遇和挑戰(zhàn)。信息化環(huán)境下,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的開展中對于新興技術和新方法的掌握尤其重要,這是發(fā)揮審計職能、完成審計工作的必要基礎。為了培養(yǎng)計算機審計的復合型人才,目前很多高職類院校都為會計、審計專業(yè)開設了“計算機審計”課程,利用計算機和審計軟件開展教學工作,傳授審計知識和技能。
1高職院校開設計算機審計課程的必要性
隨著會計電算化的普及,其他領域信息化的成果也非常顯著,這就給審計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一方面,傳統(tǒng)的紙質數據被電子數據取代,使得審計人員在開展審計業(yè)務時經常遭遇“進不了門、打不開賬”的嚴重資信危機;另一方面,會計核算和管理的效率正在不斷提高,而傳統(tǒng)的手工審計的工作效率已經不適應現在的形勢。所以,審計人員應該積極學習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下的審計知識,擴展自己的知識面,提高技能,適應審計工作的需要。
目前大多數會計師事務所都已經開始采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而部分高職院校雖然高舉培養(yǎng)職能型人才的旗幟,但是在審計和會計專業(yè)中仍然沒有計算機審計的相關課程的開設,在教學中還是以傳授傳統(tǒng)的審計理論為主,這樣對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綜合性審計人才極為不利,也不能促進審計行業(yè)的長遠發(fā)展。因此高職院校的審計、會計專業(yè)迫切需要開設計算機審計這門課程。
計算機審計是一門綜合了審計、會計和計算機的實踐型學科,對教師的教學能力以及實踐技能都有非常高的要求,高職院校缺乏開設這門課程的經驗,在師資力量以及課程設置等方面都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這也是高職院校遲遲未開設課程的原因所在。如何配備師資、合理調整課程設置,培養(yǎng)出具有更大潛能的學生是擺在高校面前的重要問題。
2高職院校計算機審計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審計行業(yè)中缺乏既懂審計又懂計算機的復合型人才,高職院校會計、審計專業(yè)畢業(yè)生的數量和質量無法滿足社會需要。目前審計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重點是掌握會計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熟悉財務審計的相關知識。因而高職院校作為培養(yǎng)職能型審計人才的教育基地,必須開設計算機審計的相關課程,這會使學生掌握計算機輔助審計的技能,也能極大地推動審計隊伍的水平和素質的提高以及審計學科的長足發(fā)展。但是目前高職院校在計算機審計的課程設置上還存在著課程內容、學時安排以及師資和軟件等多方面的問題。
2.1師資問題
由于計算機審計是一門綜合了會計、審計和計算機的實踐性和綜合性都很強的學科,從事這門課程的教學工作的教師就必須具備所有相關的知識和能力,除此之外,還要求教師擁有相關的實踐經驗。而目前部分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對實踐經驗欠缺,對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知之甚少,在教學過程會面臨很多難以克服的問題。某些院校的計算機審計課程由計算機專業(yè)或者電子信息專業(yè)的教師教學,他們對審計和會計專業(yè)知識掌握不充足,只是單純講授審計軟件的操作,而忽視了審計的線索和步驟?;蚴且蛉狈嵺`經驗,對于實訓課只是按審計軟件的步驟操作,講授簡單的查詢知識和對軟件的皮毛的介紹,缺乏一整套完整的案例教學。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肯定會不適應現實中復雜的審計環(huán)境,也不能滿足社會對復合型審計人才的需要。
2.2課程安排問題
高職院校長期以來致力于培養(yǎng)實際操作能力強的職能型人才,在財會專業(yè)的課程設置上,對于會計電算化課程的開設已經很普遍,培養(yǎng)了大量素質較高的會計電算化專業(yè)人才。但是人們對計算機審計的認識遠不如會計電算化多,因此很多高校在財會專業(yè)中沒有開設相關課程,而僅僅開設了審理理論和會計電算化的內容,從課程結構上來說,審計內容在課時中只占很少部分,還不能滿足社會對審計專業(yè)人才的需要。另外,部分開設計算機審計的高職院校對該課程的重要性也認識不足,課時安排的很少,或者安排在不合適的時間,導致課程虛設,學生根本不能通過課程學習達到掌握技能的程度。
2.3軟件問題
計算機審計課程安排的過程中,審計軟件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問題。目前高職院校教學常用的審計軟件有現場審計實施系統(tǒng)(AO)、審計之星和用友審易軟件,這些軟件都具有采集和分析數據的功能,但不同的會計軟件在實際操作上所采用的數據庫平臺和數據庫結構大不相同。各個審計軟件在與會計軟件進行數據交換時往往都會出現障礙,導致數據采集困難,難以有效實施審計。另外,不同的審計軟件的數據分析功能也參差不齊,表1將常見的三種軟件進行比較:
通過比較發(fā)現,每個軟件的分析功能都有區(qū)別,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所選取的軟件不同將會直接影響學生未來審計工作中對軟件的熟練程度,如果同時學習所有的軟件,在課時安排上將會存在課時量不足、內容過多等問題。
3高職院校計算機審計課程設置及建設的建議
3.1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是高職院校專業(yè)培養(yǎng)模式的核心內容,合理有效的課程設置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質量?;诟呗氃盒W時的限制和培養(yǎng)目標的考慮,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為計算機審計設置主要學科:
首先,研究審計署對審計人員所要求的基本技能,也就是可以打開被審計單位的數據庫,可以對審計數據進行轉換,能熟練掌握審計軟件的操作,對財務數據進行查詢和分析,可以在現場構建臨時網絡,對常見的軟件硬件故障進行排除。
其次,從高職院校的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和會計、審計專業(yè)現狀著手分析,如何在短短的三年之內合理安排計算機審計的必要課程和課程內容,明確高職院校培養(yǎng)職能型人才的目標,調查會計和審計相關課程的內容和學時安排。 再次,參考國外有些學校培養(yǎng)注冊信息系統(tǒng)審計師(CISA)的課程設置如圖1。
經過多方面的調研和考察,我認為高職院校“計算機審計”專業(yè)課程設置應包括:
(1)計算機類相關課程,包括計算機基礎操作技能和網絡技術相關課程,主要有計算機基礎、程序設計、數據庫系統(tǒng)、網絡技術等;
(2)財經專業(yè)相關課程,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會計處理能力及審計理論知識,主要包括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審計理論、審計實務、財務管理、內部審計等;
(3)以上機為主的復合類課程,主要包括會計電算化、會計信息化、計算機審計、Excel在會計中的應用等。
3.2課程建設
除了合理設置課程,針對計算機審計的教學工作,還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制定合理對策:
(1)加強師資的培訓。
計算機審計軟件具有很強的專業(yè)性,該軟件與審計人員的審計經驗和專業(yè)判斷有關,而不是簡單的審計理論和計算機應用的結合。高職院校應重視培養(yǎng)既有深厚的審計和會計理論及實務知識,又能熟練掌握計算機知識和網絡技術的專業(yè)教師。同時提升教師的實踐經驗,選拔審計或會計教師脫產一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學習計算機和網絡知識,并提供機會讓從事計算機審計課程教學的教師到企業(yè)的內部審計部門、會計師事務所或國家審計機關進行實務鍛煉。教學質量的提高取決于師資是否強硬。
(2)合理安排課程學時。
計算機審計作為一門綜合型學科,要求學生具備相關的會計和審計理論知識以及計算機基礎,因此建議將這門課程安排在大二或者大三學習。在積累了一定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學習審計軟件的操作原理和流程,更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高職院校學生基礎相對薄弱,在課程學時的安排上應盡量比本科院校多,這樣才有充足的時間把這門課程學好學透。
(3)選擇好的教學軟件。
計算機審計課程的核心內容是審計軟件的學習,通用的審計軟件多種多樣,不同軟件的操作原理和流程大不相同,因此,按照培養(yǎng)目標和學生的理論積淀來選擇一款合適的教學軟件是高職院校進行課程設計的關鍵所在。所選擇的軟件應既能滿足操作的需要,又要有最新的配套案例及被審計單位的數據。這樣才能將實際的工作經驗融入教學當中,促進知識的更新,以更好地為學生未來工作中的實踐做好鋪墊。
綜上所述,計算機審計已成為提高審計效率和效果的必備的審計輔助工具,但基于目前審計行業(yè)中缺少綜合型審計人員,而作為培養(yǎng)職能性人才的高職院校應承擔起為社會儲備復合型、高素質人才的重任,計算機審計的課程建設和改革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