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時間:
朱興旺1由 分享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我在語文教學中,認真鉆研。在教學中注重聽、說、讀、寫的訓練,這四個環(huán)節(jié)在語文教學中相輔相成,有一項欠缺,就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而提高學的素質(zhì)是關(guān)鍵的環(huán)節(jié),我認為是“寫”。會聽、會說、會讀的學生多,會寫的學生少,而寫得好的學生更是屈指可數(shù)。因此,我認為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如果我們教學不能正確引導學生寫作,那么他初中、高中寫作也將受到極大的影響。為此,我認真摸索、反省、總結(jié)著自己的教學并取得一定的成績。下面是我的一些體會。
一、關(guān)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引導觀察
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同樣活潑的流不停。寫作的源泉是生活,它的豐富多彩為小學生寫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要想寫好作文,必須對現(xiàn)實投入熱心、信心和耐心。即關(guān)注生活,進行仔細觀察,同時善于思考和感悟生活。關(guān)注生活,要做生活中的細心人,要善于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的異常之處和變化之點。一般老師講作文寫作技巧時,往往會說,要起寫好作文,首先要養(yǎng)成善于觀察習慣。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頗傷腦筋。曾經(jīng)有一位家長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他領(lǐng)著7歲孩子走過田野,那時正值春天,麥苗剛剛返青,孩子一見麥苗就對媽媽說:“看那些韭菜多好呀,給我捏餃子吃吧。”媽媽趕緊糾正說:那是麥苗,不是韭菜。這個故事引起了我的反思,也許在這個地方、這件事上媽媽可以及時糾正這個錯誤,如果家長不在身邊呢?那這個錯誤將會持續(xù)一段時間。假如當孩子有這樣的錯誤出現(xiàn)時,家長拿出一些韭菜與麥苗放在一起,讓他親自去辨認,不但糾正了錯誤,還可以教給他區(qū)辨事物的方法,以后在遇到其他事情,他也會想辦法去分辨,引導他們學會觀察。這就是常說的“授人以魚,而不及授人一漁。”
二、善于思考,發(fā)揮想像
小學生的心理世界比較單純明凈,沒有半點世俗的雜念。他對外部的世界充滿了好奇。所有認知都是感性的不能上升為理性的分析。因此,我在教學中善于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因勢利導,并啟發(fā)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與假想,捕捉他們心靈的火花。
一次,我給學生布置了一篇作文,題目是《假如我是一片落葉》,讓學生認真思考,然后展開豐富的想象。突然一個學生問我:“老師,什么是想象?”我隨即講了一個科幻作家葉永烈的故事:上小學時,老師給學生出了一道題:“冰化了,你看到了什么?”同學們無一例外的回答:“看到了水,冰融化成了水。于是大家都得了滿分。”只有葉永烈得了“0”分。因為他的回答是,冰融化了,我看到春天。故事講完了,同學們也明白了什么是想象。
接著,我在其他老師的幫助下爬上房頂,讓同學們都來即興觀看,我用力一揚那些落葉在微風的吹拂下,飄飄揚揚落下來。進教室后,同學們爭先恐后說出自己的想法:
“假如我是一片落葉,我將化作肥料,換來農(nóng)業(yè)的豐收。”
“假如我是一片落葉,我將把自己投入到熊熊烈火中……”
“假如我是一片落葉,我將成為一塊磚瓦,為祖國建設(shè)事業(yè)盡自己一份力。”
同學們紛紛打開想象的閘門,海闊天空,有的要與嫦娥共舞;有的要化作一縷火苗去溫暖賣火柴的小女孩那凍僵的手;有的要做一把掃帚……正當我驚奇同學們想象如此豐富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假如你是片落葉,你會怎樣?”我微微一笑,轉(zhuǎn)過身來,到黑板前拿起粉筆畫了一片葉子,又在正中間寫上了自己的名字。我又啟發(fā)學生重新鼓起想象的翅膀去解讀其中的寓意。
三、為有源頭活水來積累
九年義務(wù)教育階段的閱讀量應在400萬字以下。教學中,我?guī)е鴮W生努力達到這個目標。首先,指導學生做好摘抄,將課文內(nèi)的名言、含意深遠的課文主旨摘抄下來,時時翻閱背誦,成為寫作素材。同時學生的思想也能受到熏陶,為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打下基礎(chǔ)。如第六冊第八課《藏羚羊的跪拜》,這個故事反映了好幾個問題:一是保護野生動物;二是神圣而又莊嚴的母愛;三是人類的悲哀與覺醒。如果將這個故事反映的問題記錄下來,將對孩子的思想教育極為深刻。美到處都有,缺少的只是發(fā)現(xiàn)。積累材料的方法很多,關(guān)鍵是學生不會發(fā)現(xiàn)。這就要求老師要做個有心人,隨時發(fā)現(xiàn)可積累的內(nèi)容。如同步練每課前有名言警句,課后有我的收藏夾,這些都是絕好的素材。如《秋色》課前的名言是:秋天表示著成熟和繁榮,也意味著豐收和歡樂。我的收藏夾中寫到:香山的秋色是最著名的,最具有特色的,也是最迷人的,每逢秋霜來到時,漫山遍野的黃櫨樹舒枝展葉,美如錦,紅如火,艷如霞。那神奇而迷人的景色真是令人流連忘返。課前、課中、課后都圍繞著同一個主題“秋”來寫,讓學生全身心感悟秋天,贊美秋天。這樣學生既積累了素材又陶冶了情操。
積累材料的另一個途徑是指導學生做課外閱讀,并養(yǎng)成記筆記的習慣。小學階段,課外讀物需要老師的推薦,可以是歷史故事、科學常識,兒童生活素材;體裁也多種多樣,可以是詩歌、散文、童話、寓言等。而我們手邊最現(xiàn)成的讀物是同年書架,指導學生概括內(nèi)容,寫心得、讀后感,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的喜愛的方式做筆記,這樣可以提高讀書的興趣,通過這樣的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當學生在長期的積累中建立了語言的“倉庫”后,運用起來得心應手,水到渠成。
一、關(guān)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引導觀察
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同樣活潑的流不停。寫作的源泉是生活,它的豐富多彩為小學生寫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要想寫好作文,必須對現(xiàn)實投入熱心、信心和耐心。即關(guān)注生活,進行仔細觀察,同時善于思考和感悟生活。關(guān)注生活,要做生活中的細心人,要善于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的異常之處和變化之點。一般老師講作文寫作技巧時,往往會說,要起寫好作文,首先要養(yǎng)成善于觀察習慣。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頗傷腦筋。曾經(jīng)有一位家長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他領(lǐng)著7歲孩子走過田野,那時正值春天,麥苗剛剛返青,孩子一見麥苗就對媽媽說:“看那些韭菜多好呀,給我捏餃子吃吧。”媽媽趕緊糾正說:那是麥苗,不是韭菜。這個故事引起了我的反思,也許在這個地方、這件事上媽媽可以及時糾正這個錯誤,如果家長不在身邊呢?那這個錯誤將會持續(xù)一段時間。假如當孩子有這樣的錯誤出現(xiàn)時,家長拿出一些韭菜與麥苗放在一起,讓他親自去辨認,不但糾正了錯誤,還可以教給他區(qū)辨事物的方法,以后在遇到其他事情,他也會想辦法去分辨,引導他們學會觀察。這就是常說的“授人以魚,而不及授人一漁。”
二、善于思考,發(fā)揮想像
小學生的心理世界比較單純明凈,沒有半點世俗的雜念。他對外部的世界充滿了好奇。所有認知都是感性的不能上升為理性的分析。因此,我在教學中善于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因勢利導,并啟發(fā)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與假想,捕捉他們心靈的火花。
一次,我給學生布置了一篇作文,題目是《假如我是一片落葉》,讓學生認真思考,然后展開豐富的想象。突然一個學生問我:“老師,什么是想象?”我隨即講了一個科幻作家葉永烈的故事:上小學時,老師給學生出了一道題:“冰化了,你看到了什么?”同學們無一例外的回答:“看到了水,冰融化成了水。于是大家都得了滿分。”只有葉永烈得了“0”分。因為他的回答是,冰融化了,我看到春天。故事講完了,同學們也明白了什么是想象。
接著,我在其他老師的幫助下爬上房頂,讓同學們都來即興觀看,我用力一揚那些落葉在微風的吹拂下,飄飄揚揚落下來。進教室后,同學們爭先恐后說出自己的想法:
“假如我是一片落葉,我將化作肥料,換來農(nóng)業(yè)的豐收。”
“假如我是一片落葉,我將把自己投入到熊熊烈火中……”
“假如我是一片落葉,我將成為一塊磚瓦,為祖國建設(shè)事業(yè)盡自己一份力。”
同學們紛紛打開想象的閘門,海闊天空,有的要與嫦娥共舞;有的要化作一縷火苗去溫暖賣火柴的小女孩那凍僵的手;有的要做一把掃帚……正當我驚奇同學們想象如此豐富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假如你是片落葉,你會怎樣?”我微微一笑,轉(zhuǎn)過身來,到黑板前拿起粉筆畫了一片葉子,又在正中間寫上了自己的名字。我又啟發(fā)學生重新鼓起想象的翅膀去解讀其中的寓意。
三、為有源頭活水來積累
九年義務(wù)教育階段的閱讀量應在400萬字以下。教學中,我?guī)е鴮W生努力達到這個目標。首先,指導學生做好摘抄,將課文內(nèi)的名言、含意深遠的課文主旨摘抄下來,時時翻閱背誦,成為寫作素材。同時學生的思想也能受到熏陶,為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打下基礎(chǔ)。如第六冊第八課《藏羚羊的跪拜》,這個故事反映了好幾個問題:一是保護野生動物;二是神圣而又莊嚴的母愛;三是人類的悲哀與覺醒。如果將這個故事反映的問題記錄下來,將對孩子的思想教育極為深刻。美到處都有,缺少的只是發(fā)現(xiàn)。積累材料的方法很多,關(guān)鍵是學生不會發(fā)現(xiàn)。這就要求老師要做個有心人,隨時發(fā)現(xiàn)可積累的內(nèi)容。如同步練每課前有名言警句,課后有我的收藏夾,這些都是絕好的素材。如《秋色》課前的名言是:秋天表示著成熟和繁榮,也意味著豐收和歡樂。我的收藏夾中寫到:香山的秋色是最著名的,最具有特色的,也是最迷人的,每逢秋霜來到時,漫山遍野的黃櫨樹舒枝展葉,美如錦,紅如火,艷如霞。那神奇而迷人的景色真是令人流連忘返。課前、課中、課后都圍繞著同一個主題“秋”來寫,讓學生全身心感悟秋天,贊美秋天。這樣學生既積累了素材又陶冶了情操。
積累材料的另一個途徑是指導學生做課外閱讀,并養(yǎng)成記筆記的習慣。小學階段,課外讀物需要老師的推薦,可以是歷史故事、科學常識,兒童生活素材;體裁也多種多樣,可以是詩歌、散文、童話、寓言等。而我們手邊最現(xiàn)成的讀物是同年書架,指導學生概括內(nèi)容,寫心得、讀后感,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的喜愛的方式做筆記,這樣可以提高讀書的興趣,通過這樣的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當學生在長期的積累中建立了語言的“倉庫”后,運用起來得心應手,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