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問題行為的糾正及實施策略
時間:
周志英1由 分享
幼兒的問題行為看似細小,但是如果不施以教育,加以糾正,很可能會影響到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長。我們知道,行為糾正是有嚴格的程序的,但是在幼兒園,作為一位普通的老師,很難規(guī)范操作,原因在于幼兒園現(xiàn)狀不允許。現(xiàn)在幼兒園的現(xiàn)狀是:兩位老師面對30~40個孩子,不可能有精力;再則,很多老師沒有經(jīng)過專門的訓(xùn)練和培訓(xùn),很難把握糾正法的真正內(nèi)涵。于是,老師們需要簡便的、易操作的、效果理想的方法。因此,我們將在運用糾正法的同時,將糾正法加以簡化,并運用于日常的教育中。
一、巧妙運用語言的魅力,春風化雨般地糾正偶發(fā)性問題行為
只有4歲的嫣嫣不知從哪兒學(xué)了一首“兒歌”:“XX的頭,像皮球,……”這不,她正得意地朝一小朋友念呢。這小朋友很聰明,馬上就聽懂了她的意思。就跑來告訴我:“老師,嫣嫣罵我。”“哦,她罵你什么呀?”“她罵我的頭,像皮球……”等他念完兒歌,我對他說:“真能干,這么長的兒歌你聽一遍就學(xué)會了。”他愣了一下,但馬上笑了。我對嫣嫣說:“嫣嫣,你覺得他的頭像皮球嗎?好象還是你的頭比較圓,更像皮球。還有誰的頭很圓,像個大皮球呀?”原本等著挨批評的嫣嫣也放松了緊張的表情,大笑起來,好多孩子也被我們開心的笑聲吸引過來,一起尋找像皮球的頭了。
分析:如果老師因此批評了嫣嫣,就等于無意中強化了兩種問題行為:一是罵人,二是斤斤計較。也許嫣嫣只是因為好玩才念的,不妨就當作是玩笑話。換了角度來評析事情,既可輕松化解原本可能產(chǎn)生的問題行為,也能啟發(fā)孩子多角度地思考問題,何樂而不為呢!
二、巧妙運用強化物,明確糾正已形成的問題行為
強化物是該幼兒所喜好的,能滿足他的需要的,能增加某種行為出現(xiàn)率的一種刺激。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當幼兒的一種行為出現(xiàn)后,即得到強化物,那么,下次在同種情況下,這種行為出現(xiàn)的機率就會升高,這就是正強化的原理。強化物的運用其實就是通常所說的獎勵。這是一種簡單、易行、且效果顯著的方法。
1.運用自然強化物,在物質(zhì)的滿足中糾正幼兒問題行為
自然強化物包括,一是消費性強化物:糖果。二是活動性強化物:看碟片、玩大型玩具、聽故事、看喜歡的圖書。三是擁有性強化物:帖紙、紅花、五角星、教師自制的玩具。也就是我們常用的“獎勵”。在運用前要向該幼兒講明老師的意圖,只有希望的行為出現(xiàn)時,才能得到獎勵。
同時老師要經(jīng)常關(guān)注該孩子,開始時,一旦有自己希望的行為出現(xiàn),馬上予以獎勵,隨著孩子行為的改善,有意“減少”對行為的關(guān)注,并逐漸延遲獎勵的時間,以達到鞏固的效果。
2.運用社會性強化物,在精神的滿足中糾正幼兒的問題行為
社會性強化物有:口頭贊美、溫情的輕拍、擁抱、點頭、微笑、甚至是一個贊美的目光。也就是我們平時常用的“表揚”。其中,“注意”對每個幼兒來說都是非常有效的強化物。美美是插班生,且年齡偏小,性格較為內(nèi)向、膽小。從她母親口中得知,她在原來的班里也喜歡獨處,不敢和同伴交流。起初一段時間,美美總是游離于集體之外,遠遠地看著小朋友玩,情緒很不好。曾向母親表示不喜歡這個班。在被我列入被關(guān)注對象后,我以情感為強化物,經(jīng)常抱抱她,和她說說話,消除我和她之間的隔閡。由于我對她的關(guān)注,也引來了同伴對她的關(guān)注,從提醒同伴邀請她參與活動著手,引導(dǎo)她開始與同伴進行交往。在她需要我的支持時,我就送她以鼓勵的眼光和微笑,增強她交往的自信心。至此,美美已有了幾位要好的同伴,常能聽到她開心的笑聲。
三、創(chuàng)設(shè)良好環(huán)境,潤物細無聲地糾正幼兒的問題行為
中國古代有“孟母三遷”的典故,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警示。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讓孩子成人,這意味著不僅看到、感到孩子如何區(qū)分善與惡,而且保護他們稚嫩的心靈免受邪惡的影響。”由此可見,環(huán)境對幼兒的影響是多么重要。
1.充滿寬容接納的環(huán)境
一個寬容和接納的外在環(huán)境,有助于幼兒良好的自我意識和個性的發(fā)育。這種良好的自我意識和個性,又將反過來鼓勵幼兒形成對社會的良好認識 、情感和行為,鼓勵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和充滿自信地與外界交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求自己和老師們善待幼兒的“錯誤”,善待孩子中出現(xiàn)的問題行為。
2.賦予信任期望的環(huán)境
“皮格馬利翁效應(yīng)”講的就是這樣的一個道理:當我們不真正了解孩子是否有能力,不真正清楚孩子的某種行為的用意是善的還是惡的,但我們寧愿從積極的一面去相信,相信他是有潛能的,相信他是一個好孩子。幼兒受到我們的行為的影響,感受到我們背后的期望,他們的行為就會朝著我們所期望的方向發(fā)展。這就是教育中的“美夢成真”的神話,是一種有可能成為現(xiàn)實的神話。
有效地糾正孩子的問題行為,不僅可以糾正個別孩子的問題行為,對全體幼兒的一個新行為的建立也有較為明顯的效果。也有助于形成積極向上、互相幫助、友善待人的良好的班級氛圍和良好常規(guī)的建立。在這樣的氛圍中,有助于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chǔ)教育司 組織 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dǎo)綱要(試行)》解讀.2002年。
2.何敬紅 支佩華 朱家雄 著《建構(gòu)幼兒健康人格》.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
3.鄭靜 曹家正 邵慧玲 著《問題行為及其矯正》.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9年。
一、巧妙運用語言的魅力,春風化雨般地糾正偶發(fā)性問題行為
只有4歲的嫣嫣不知從哪兒學(xué)了一首“兒歌”:“XX的頭,像皮球,……”這不,她正得意地朝一小朋友念呢。這小朋友很聰明,馬上就聽懂了她的意思。就跑來告訴我:“老師,嫣嫣罵我。”“哦,她罵你什么呀?”“她罵我的頭,像皮球……”等他念完兒歌,我對他說:“真能干,這么長的兒歌你聽一遍就學(xué)會了。”他愣了一下,但馬上笑了。我對嫣嫣說:“嫣嫣,你覺得他的頭像皮球嗎?好象還是你的頭比較圓,更像皮球。還有誰的頭很圓,像個大皮球呀?”原本等著挨批評的嫣嫣也放松了緊張的表情,大笑起來,好多孩子也被我們開心的笑聲吸引過來,一起尋找像皮球的頭了。
分析:如果老師因此批評了嫣嫣,就等于無意中強化了兩種問題行為:一是罵人,二是斤斤計較。也許嫣嫣只是因為好玩才念的,不妨就當作是玩笑話。換了角度來評析事情,既可輕松化解原本可能產(chǎn)生的問題行為,也能啟發(fā)孩子多角度地思考問題,何樂而不為呢!
二、巧妙運用強化物,明確糾正已形成的問題行為
強化物是該幼兒所喜好的,能滿足他的需要的,能增加某種行為出現(xiàn)率的一種刺激。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當幼兒的一種行為出現(xiàn)后,即得到強化物,那么,下次在同種情況下,這種行為出現(xiàn)的機率就會升高,這就是正強化的原理。強化物的運用其實就是通常所說的獎勵。這是一種簡單、易行、且效果顯著的方法。
1.運用自然強化物,在物質(zhì)的滿足中糾正幼兒問題行為
自然強化物包括,一是消費性強化物:糖果。二是活動性強化物:看碟片、玩大型玩具、聽故事、看喜歡的圖書。三是擁有性強化物:帖紙、紅花、五角星、教師自制的玩具。也就是我們常用的“獎勵”。在運用前要向該幼兒講明老師的意圖,只有希望的行為出現(xiàn)時,才能得到獎勵。
同時老師要經(jīng)常關(guān)注該孩子,開始時,一旦有自己希望的行為出現(xiàn),馬上予以獎勵,隨著孩子行為的改善,有意“減少”對行為的關(guān)注,并逐漸延遲獎勵的時間,以達到鞏固的效果。
2.運用社會性強化物,在精神的滿足中糾正幼兒的問題行為
社會性強化物有:口頭贊美、溫情的輕拍、擁抱、點頭、微笑、甚至是一個贊美的目光。也就是我們平時常用的“表揚”。其中,“注意”對每個幼兒來說都是非常有效的強化物。美美是插班生,且年齡偏小,性格較為內(nèi)向、膽小。從她母親口中得知,她在原來的班里也喜歡獨處,不敢和同伴交流。起初一段時間,美美總是游離于集體之外,遠遠地看著小朋友玩,情緒很不好。曾向母親表示不喜歡這個班。在被我列入被關(guān)注對象后,我以情感為強化物,經(jīng)常抱抱她,和她說說話,消除我和她之間的隔閡。由于我對她的關(guān)注,也引來了同伴對她的關(guān)注,從提醒同伴邀請她參與活動著手,引導(dǎo)她開始與同伴進行交往。在她需要我的支持時,我就送她以鼓勵的眼光和微笑,增強她交往的自信心。至此,美美已有了幾位要好的同伴,常能聽到她開心的笑聲。
三、創(chuàng)設(shè)良好環(huán)境,潤物細無聲地糾正幼兒的問題行為
中國古代有“孟母三遷”的典故,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警示。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讓孩子成人,這意味著不僅看到、感到孩子如何區(qū)分善與惡,而且保護他們稚嫩的心靈免受邪惡的影響。”由此可見,環(huán)境對幼兒的影響是多么重要。
1.充滿寬容接納的環(huán)境
一個寬容和接納的外在環(huán)境,有助于幼兒良好的自我意識和個性的發(fā)育。這種良好的自我意識和個性,又將反過來鼓勵幼兒形成對社會的良好認識 、情感和行為,鼓勵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和充滿自信地與外界交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求自己和老師們善待幼兒的“錯誤”,善待孩子中出現(xiàn)的問題行為。
2.賦予信任期望的環(huán)境
“皮格馬利翁效應(yīng)”講的就是這樣的一個道理:當我們不真正了解孩子是否有能力,不真正清楚孩子的某種行為的用意是善的還是惡的,但我們寧愿從積極的一面去相信,相信他是有潛能的,相信他是一個好孩子。幼兒受到我們的行為的影響,感受到我們背后的期望,他們的行為就會朝著我們所期望的方向發(fā)展。這就是教育中的“美夢成真”的神話,是一種有可能成為現(xiàn)實的神話。
有效地糾正孩子的問題行為,不僅可以糾正個別孩子的問題行為,對全體幼兒的一個新行為的建立也有較為明顯的效果。也有助于形成積極向上、互相幫助、友善待人的良好的班級氛圍和良好常規(guī)的建立。在這樣的氛圍中,有助于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chǔ)教育司 組織 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dǎo)綱要(試行)》解讀.2002年。
2.何敬紅 支佩華 朱家雄 著《建構(gòu)幼兒健康人格》.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
3.鄭靜 曹家正 邵慧玲 著《問題行為及其矯正》.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