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任務型教學在大學英語課堂中的運用
時間:
余玉萍1由 分享
【論文關鍵詞】 大學英語 任務型教學 教學模式
【論文摘 要】 本文在闡述任務型教學的內涵與特點的基礎上,重點論述了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中運用過程中的設計和具體事實問題,認為任務型教學法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活力,同時也對教師的素質、專業(yè)水平和創(chuàng)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完善。
如何有效開展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實施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總體目標的教學方式,這是高校教師努力的方向。任務型語言教學法是以“語言習得”為理論基礎,以學生活動為課堂主體,以學生發(fā)展為目的的先進教學模式,是當前外語教學界討論的熱點話題。本文通過對語言習得相關理論的學習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大學英語任務型課堂教學進行了初步探討。
一、何為任務型教學
課堂教學是目標明確、計劃性強、有組織、教與學相互作用的雙邊活動。過去人們較多關注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狀態(tài)。現(xiàn)代英語課堂教學不能限于教師領讀、解釋詞義和講解課文、語法、句型,應該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鼓勵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從而使他們樂學,和諧、主動地發(fā)展。以任務型為核心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就是建立在這種思想上的、以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為宗旨的新型教學模式。以任務為中心的語言教學思想是近20 年來交際教學思想的一種發(fā)展形態(tài),它把語言應用的基本理念轉化為具有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方式。所謂“任務”,簡言之,就是“做事”,在做事的過程中,學習者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主動的學習心理狀態(tài)。參與者之間的交際過程,是一種互動的過程。
二、任務型課堂教學設計的特點
Jane Willis 對task下的定義是:“任務”就是學生為達到某一交際目的,使用目的語來獲得產出的活動。盡管對交際學習任務的定義各家說法不一,但把任務作為課堂的一種語言學習活動至少應具備以下特點:(1)以意義為中心,而不是以操練某種意義不大、甚至是無意義的語言形式為目的,因此課堂語言活動更接近于自然的習得;(2)任務的焦點是解決某一交際問題,這一交際問題必須與現(xiàn)實世界有著某種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不應是籠統(tǒng)的或是現(xiàn)實世界中某種活動的翻版,而應是具體的,貼近學生生活、學習經歷和社會實際,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興趣,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欲望的;(3)任務的和執(zhí)行應注意任務的完成,即交際問題的解決。任務完成的結果是評估任務是否成功的標志,同時也為學習者提供了自我評價的標準,并能使其產生成就感。
三、如何設計任務型課堂教學
Willis 在她的專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中提出了任務型課堂教學的三個步驟:
1、任務前(pre-task)——教師引入任務。
2、任務循環(huán)流程
?。?)任務(task)——學生執(zhí)行任務;
?。?)計劃(planning)——各組學生準備如何向全班報告任務完成情況;
?。?)報告(reporting)——學生報告任務完成情況。
3、語言聚焦(language focus)
?。?)分析(analysis)——學生分析其他各組執(zhí)行任務的情況;
?。?)操練(practice)——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練習語言難點。
對于大學英語課堂來講,任務型課堂教學設計就是在英語學科的教學目標確定之后,教師分析和設計具體任務、完成任務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識以及需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將每一項教學目標演變?yōu)榻虒W活動中可用的具體內容。這里的任務(task)不是通常所有活動的總和,是學生為達到交際目的而使用目的語(target language)來取共識的那些活動。簡言之,就是“做”。在“做”的過程中,學習者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主動的學習心理狀態(tài),任務的參與者之間的交際過程也是一種互動(international)的過程。為了完成任務,學習者以“意義”為中心,盡力調動各種語言的和非語言的資源進行“意義”共建,以達到解決某種交際問題的目的。完成任務的過程催化了學習者自然的和有意義的語言應用,營造了一個有利于學習者語言習得和內化的(internalized)支持環(huán)境。
在任務型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互動直接影響任務的完成。教師在組織任務型教學活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科學分組。任務型教學中的很多活動是在兩人之間或小組內開展的,分組是否得當會影響任務完成的效果。把全班學生以4-5人為單位分成多個小組,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同一組內相互協(xié)作,共同完成任務。
第二,科學分工。任務型教學要確保每個學生都有事做,因此學生在組內要有明確的分工。每組的組長要協(xié)助教師組織和監(jiān)督任務的執(zhí)行情況,例如確定調查題目之后,組長要安排組員分頭調查,并統(tǒng)計調查結果。教師的任務是:規(guī)定任務準備與完成的日期、任務內容、展示形式、展示要求和注意事項。
第三,合理評估。任務型教學模式為多層次、多角度和多形式地評價學生提供了可操作的條件。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考查、觀察和交流,對學生的書面作業(yè)、口頭問答、課堂展示、學習態(tài)度、參與程度和合作精神等作出過程性的評價。這種評價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得到激勵,產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并轉化為持續(xù)進步的動力。
四、具體實施
在上每個單元之前教師把本單元的任務交給學生,比如在上全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程3 Unit two“The Freedom Givers”時,讓學生在課前必須找出美國民權運動的歷史以及人物,在課堂上展示,這是討論報告型任務。第二種是學生找出本單元的重點詞匯,作者在文章中所用的寫作技巧。然后教師在講解文章時學生會積極參與其中。然后學生根據所學詞匯,寫作技巧自己寫一篇與本單元相關的文章,由學生自己相互批改,然后教師再進行評價。
在任務前階段,小組成員根據這一主題查找相關的材料,然后對收集到的材料進行篩選并制作成幻燈片。在任務中階段各學習小組代表課堂上通過報告或與其他同學互動等各種方式把自己小組的內容展示給全班同學。同學和老師根據小組課堂組織的內容、小組代表的表達以及組織方式進行打分,其中老師的評分占小組成績的百分之三十,同學占百分之七十。最后老師和同學就本單元的表現(xiàn)進行點評。
通過具體實施后的反饋教師了解到任務型教學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活力,同時也對教師的素質、專業(yè)水平和創(chuàng)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數(shù)的同學認為通過這樣的教學提高了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在參與中學習也提高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對自己的信心。因此,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我們必須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關注和尊重學生的需要,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Bygate M Swain. Researching Pedagogic Tasks[M].Harlow: Longman,2001.
?。?] Willis 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London:Longman,1996.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 [M]. 北京:外語教學與究出版社,2004.
?。?] 劉潤清. 關于英語教學大綱改革[J].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2, (6).
[5] 金范洙. 淺談任務型教學[J]. 延邊教育學院學報, 2006,(02) .
[6] 岳紅. 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探析[J]. 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9,(01) .
【論文摘 要】 本文在闡述任務型教學的內涵與特點的基礎上,重點論述了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中運用過程中的設計和具體事實問題,認為任務型教學法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活力,同時也對教師的素質、專業(yè)水平和創(chuàng)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完善。
如何有效開展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實施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總體目標的教學方式,這是高校教師努力的方向。任務型語言教學法是以“語言習得”為理論基礎,以學生活動為課堂主體,以學生發(fā)展為目的的先進教學模式,是當前外語教學界討論的熱點話題。本文通過對語言習得相關理論的學習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大學英語任務型課堂教學進行了初步探討。
一、何為任務型教學
課堂教學是目標明確、計劃性強、有組織、教與學相互作用的雙邊活動。過去人們較多關注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狀態(tài)。現(xiàn)代英語課堂教學不能限于教師領讀、解釋詞義和講解課文、語法、句型,應該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鼓勵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從而使他們樂學,和諧、主動地發(fā)展。以任務型為核心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就是建立在這種思想上的、以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為宗旨的新型教學模式。以任務為中心的語言教學思想是近20 年來交際教學思想的一種發(fā)展形態(tài),它把語言應用的基本理念轉化為具有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方式。所謂“任務”,簡言之,就是“做事”,在做事的過程中,學習者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主動的學習心理狀態(tài)。參與者之間的交際過程,是一種互動的過程。
二、任務型課堂教學設計的特點
Jane Willis 對task下的定義是:“任務”就是學生為達到某一交際目的,使用目的語來獲得產出的活動。盡管對交際學習任務的定義各家說法不一,但把任務作為課堂的一種語言學習活動至少應具備以下特點:(1)以意義為中心,而不是以操練某種意義不大、甚至是無意義的語言形式為目的,因此課堂語言活動更接近于自然的習得;(2)任務的焦點是解決某一交際問題,這一交際問題必須與現(xiàn)實世界有著某種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不應是籠統(tǒng)的或是現(xiàn)實世界中某種活動的翻版,而應是具體的,貼近學生生活、學習經歷和社會實際,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興趣,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欲望的;(3)任務的和執(zhí)行應注意任務的完成,即交際問題的解決。任務完成的結果是評估任務是否成功的標志,同時也為學習者提供了自我評價的標準,并能使其產生成就感。
三、如何設計任務型課堂教學
Willis 在她的專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中提出了任務型課堂教學的三個步驟:
1、任務前(pre-task)——教師引入任務。
2、任務循環(huán)流程
?。?)任務(task)——學生執(zhí)行任務;
?。?)計劃(planning)——各組學生準備如何向全班報告任務完成情況;
?。?)報告(reporting)——學生報告任務完成情況。
3、語言聚焦(language focus)
?。?)分析(analysis)——學生分析其他各組執(zhí)行任務的情況;
?。?)操練(practice)——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練習語言難點。
對于大學英語課堂來講,任務型課堂教學設計就是在英語學科的教學目標確定之后,教師分析和設計具體任務、完成任務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識以及需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將每一項教學目標演變?yōu)榻虒W活動中可用的具體內容。這里的任務(task)不是通常所有活動的總和,是學生為達到交際目的而使用目的語(target language)來取共識的那些活動。簡言之,就是“做”。在“做”的過程中,學習者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主動的學習心理狀態(tài),任務的參與者之間的交際過程也是一種互動(international)的過程。為了完成任務,學習者以“意義”為中心,盡力調動各種語言的和非語言的資源進行“意義”共建,以達到解決某種交際問題的目的。完成任務的過程催化了學習者自然的和有意義的語言應用,營造了一個有利于學習者語言習得和內化的(internalized)支持環(huán)境。
在任務型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互動直接影響任務的完成。教師在組織任務型教學活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科學分組。任務型教學中的很多活動是在兩人之間或小組內開展的,分組是否得當會影響任務完成的效果。把全班學生以4-5人為單位分成多個小組,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同一組內相互協(xié)作,共同完成任務。
第二,科學分工。任務型教學要確保每個學生都有事做,因此學生在組內要有明確的分工。每組的組長要協(xié)助教師組織和監(jiān)督任務的執(zhí)行情況,例如確定調查題目之后,組長要安排組員分頭調查,并統(tǒng)計調查結果。教師的任務是:規(guī)定任務準備與完成的日期、任務內容、展示形式、展示要求和注意事項。
第三,合理評估。任務型教學模式為多層次、多角度和多形式地評價學生提供了可操作的條件。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考查、觀察和交流,對學生的書面作業(yè)、口頭問答、課堂展示、學習態(tài)度、參與程度和合作精神等作出過程性的評價。這種評價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得到激勵,產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并轉化為持續(xù)進步的動力。
四、具體實施
在上每個單元之前教師把本單元的任務交給學生,比如在上全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程3 Unit two“The Freedom Givers”時,讓學生在課前必須找出美國民權運動的歷史以及人物,在課堂上展示,這是討論報告型任務。第二種是學生找出本單元的重點詞匯,作者在文章中所用的寫作技巧。然后教師在講解文章時學生會積極參與其中。然后學生根據所學詞匯,寫作技巧自己寫一篇與本單元相關的文章,由學生自己相互批改,然后教師再進行評價。
在任務前階段,小組成員根據這一主題查找相關的材料,然后對收集到的材料進行篩選并制作成幻燈片。在任務中階段各學習小組代表課堂上通過報告或與其他同學互動等各種方式把自己小組的內容展示給全班同學。同學和老師根據小組課堂組織的內容、小組代表的表達以及組織方式進行打分,其中老師的評分占小組成績的百分之三十,同學占百分之七十。最后老師和同學就本單元的表現(xiàn)進行點評。
通過具體實施后的反饋教師了解到任務型教學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活力,同時也對教師的素質、專業(yè)水平和創(chuàng)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數(shù)的同學認為通過這樣的教學提高了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在參與中學習也提高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對自己的信心。因此,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我們必須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關注和尊重學生的需要,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Bygate M Swain. Researching Pedagogic Tasks[M].Harlow: Longman,2001.
?。?] Willis 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London:Longman,1996.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 [M]. 北京:外語教學與究出版社,2004.
?。?] 劉潤清. 關于英語教學大綱改革[J].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2, (6).
[5] 金范洙. 淺談任務型教學[J]. 延邊教育學院學報, 2006,(02) .
[6] 岳紅. 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探析[J]. 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