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學實驗教學論文
初中科學實驗教學論文
初中科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小綜合課程,隨著新課程背景下對初中實驗要求的提高,實驗裝備也本著理想性、先進性、整體性、實用性、探究性等特點進行了更新。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初中科學實驗教學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初中科學實驗教學論文篇1
淺談初中科學實驗教學方案
摘 要:在初中的整體教學體系中,科學實驗是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教學內容和環(huán)節(jié)。為了能讓初中科學實驗在教學中發(fā)揮更好、更積極的作用,本文從初中科學實驗的教學地位及重要性、初中科學實驗教學的教學原則和初中科學實驗高效教學的方法等幾個方面入手,助推初中實驗教學的成功有效,確保初中科學實驗教學方案取得成功。
關鍵詞:初中科學;實驗教學;教學方案
一、初中科學實驗的教學地位及重要性
初中科學實驗的教學地位及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下面筆者就這兩個方面分別展開論述。
1.教學地位
科學實驗在初中教學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其對于一些重要性科目,諸如物理、化學甚至數(shù)學都有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如果沒有科學實驗,這幾門實驗性教學的科目就無法進行。這充分顯現(xiàn)了科學實驗在初中教學中不能忽視、也不可忽視的教學地位。
2.重要性
初中科學實驗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展開了說,科學實驗的成功融入可以保證教學的生動性、實效性,可以成功提高幾門實驗性科目的學習成績,保證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
二、初中科學實驗教學的教學原則
要想抓好初中科學實驗教學工作,就要遵循實驗的規(guī)律,推動實驗教學工作的質效,要堅持遵守“科學第一、學以致用、鞏固教學、培養(yǎng)人才”等重要性原則。
1.科學第一的原則
堅持這一原則,就是要求所有的實驗都從“科學”抓起,以“科學”為依據(jù),所有的實驗都不能脫離科學的軌道,不能違背科學的規(guī)律,而是尊重科學、推行科學,讓“科學原則”引領初中科學實驗。
2.學以致用的原則
就是要把所做的實驗與相關的知識點緊密地連接在一起,不折不扣、不偏不離,最后達到知識高度吸收、實驗高度成功的雙重目的,讓初中生通過學習實驗,能夠有效地應用到生活中。
3.鞏固教學的原則
再推陳出新的教學手段,再花樣翻新的教學實驗,再生動有趣的親歷操作,也都是服務于教學的,也都是以教學為引領。操作實驗教學課程也不例外,要在實驗教學中把應該學習的知識鞏固好、吸收好、學習好,并考出好成績。
4.培養(yǎng)人才的原則
不能不承認,所有的科學家都是從小學、初中階段對相關學習產(chǎn)生興趣和學習熱情,最后得以在大學時代“化繭成蝶”。所以,實施初中實驗教學,也是國家培養(yǎng)科技科學人才、科教興國的戰(zhàn)略之一。
三、初中科學實驗實現(xiàn)高效教學的方法
要想實現(xiàn)初中科學實驗的高效教學,就必須推行相關的教學方法,筆者通過實踐教學經(jīng)驗,總結出互動參與、啟發(fā)操作、實驗引領、小組科研和競賽激發(fā)等五種方式。
1.互動參與
在初中實驗教學進程中,一定要采取互動參與的教育教學方法?;訁⑴c主要就是在實驗教學中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實踐或實驗的機會,讓學生能在實驗中動手而且親自操作,教師則在實驗的進程中提出一些問題,與學生形成互動,從而取得應有的實驗效果。
例如:“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的科學實驗就是要通過實驗讓學生懂得如何簡單地點燃一支蠟燭,實驗內容看似是司空見慣的蠟燭燃燒,而教學的目的是從化學的視角觀察蠟燭燃燒及其燃燒的變化,讓學生親自操作,然后參與觀察并做出詳細的記錄,教師在實驗進程中引導學生觀察蠟燭的火焰和燃燒過程中石蠟的狀態(tài)變化,因為實驗材料的廉價性,可以讓每3名或者5名學生一根蠟燭,在互動參與中完成科學實驗,也是要通過互動來完成。
2.啟發(fā)操作
在初中實驗教學中,一定要采取教師啟發(fā)學生操作的教育教學方法。也就是說,有時教師要不動手或者少動手,盡可能用語言引導學生,讓他們在教師的帶領、啟發(fā)下完成整個實驗操作。
例如:在進行“水的浮力”實驗時,除了由教師準備彈簧測力器、鐵塊、細線、水桶、水等實驗器材和實驗場地以外,剩余的實驗步驟需要通過啟發(fā)的方式,讓學生在教師的協(xié)助和啟發(fā)下完成。如系鐵塊、“浸沒”鐵塊、數(shù)據(jù)記錄等實驗動作,還有F浮等數(shù)據(jù)的推導和計算等,都要求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獨立完成,最后推導出“水越深的地方,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的觀點是錯誤的,才算成功地完成啟發(fā)操作教學。
3.實驗引領
在初中實驗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采取實驗引領教學的方法。歸根結底,所有的實驗都是服務于整體教學的,物理實驗是服務于物理整體教學的,化學實驗則是服務于整個化學教學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也是必須擺正的觀點。
例如:在初中學習“大氣壓強”一課時,就可以通過實驗引領的方式傳授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通過一系列關于大氣壓強的趣味小實驗,比如“自動喝水的杯子”“水在倒置燒杯里上升”“利用自行車氣筒測量大氣壓強”“空氣壓扁罐頭盒”“將吸管穿過馬鈴薯”“沉重的報紙”等實驗,這些都是關于大氣壓強的實驗,而一系列實驗的推出,完全可以引領學生對這一章節(jié)知識的高效接受。
4.小組科研
在初中實驗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采取小組科研、分組實驗、教師總結的教學方式。小組科研、分組實驗等實驗學習方式,既鍛煉了學生的獨立性,又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是其他實驗教學學習方法所不能比擬的。
例如:在學習“指南針為什么能指方向”這一課時,就可以組織學生分成學習小組,4~6人為宜,每一組帶一枚指南針,然后按照教師留給的課題和學習任務展開,最后統(tǒng)一遞交學習實驗成果。
再如:在進行“尋找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的實驗中,也可以實施小組科學研究的模式。教師要組織若干個4人小組,用器皿或者玻璃容器盛裝各種化學制劑。各種容器盛裝相關的化學制劑完備后,這時可以布置相關實驗作業(yè),要求學生依據(jù)各類化學制劑的形態(tài),一一分辨,看看均屬于什么門類的化學制劑。每一個學習小組在完成了自己的初步辨認后,用紙簽在容器上予以一一標識,教師會對每一個小組確定的結果進行評判,指導學生正確區(qū)分出氧化銅、三氧化二鐵、二氧化錳、紅磚粉末、水泥塊等可以作為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最后則是小組之間的交流談論,并派代表談感受。最后,每一個小組還要填寫實驗活動的探究報告,這就取得了小組調研的初步成果。
5.競賽激發(fā)
在初中實驗教學中,也可以采取競賽激發(fā)興趣的方式推進實驗教學。競賽是要有規(guī)則的,需要各班級、各小組選擇出優(yōu)秀的代表。之所以要這樣,就是要讓學感覺到選擇出的優(yōu)秀代表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自己,從而更能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競賽勁頭。
例如:采取競賽的方式實施“制取氧氣”的實驗,要為每一名參賽學生準備過氧化氫、二氧化錳、高錳酸鉀等實驗用化學用品,并檢驗操作過程,看每一名參加競賽學生的操作水平,如是否檢查裝置的嚴密性,試管裝入藥品后是否塞緊試管,試管在鐵臺架上的固定程度,氧氣收集完畢后是否及時將導管撤離水槽,并馬上熄滅酒精燈等實驗程序和環(huán)節(jié)。最后檢驗的是集氣瓶內是否有氧氣,集瓶內氧氣的多少,如果是用排水法收集,當氣泡從瓶口冒出時,說明瓶內氧氣是滿的??傊?,就是要通過實驗競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對實驗學習的。
四、總結
在初中實驗教學的發(fā)展進程中,必然還存在著更多的探尋和探析之路,有更多的教學瓶頸和難題需要一一破解,而教育部門和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加大投入,不斷總結,不斷前進,全面提升實驗教學的總體地位和教學效果,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的科技人才。
參考文獻:
[1]邱生凡.初中科學實驗探究教學實踐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10).
[2]錢俊.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案例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5).
初中科學實驗教學論文篇2
淺析初中科學實驗模式
摘 要:初中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綜合學科。不僅具有一定的理論性,而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初中科學教學必須重視實驗教學,可以說實驗教學是整個科學教學的核心,貫穿于整個科學教學過程中?!墩憬〕踔锌茖W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科學課程中,學生將通過科學探究等方式理解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技能,體驗科學過程與方法,初步理解科學本質,形成科學態(tài)度、情感與價值觀,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而探究的其中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實驗。筆者試圖以自己多年來在科學實驗教學的一點淺見,拋磚引玉,與大家一起探討初中科學實驗的一些方法,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關鍵詞:科學實驗 變式教學 思維培養(yǎng)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習科學的過程,是從觀察現(xiàn)象、進行實驗出發(fā),經(jīng)過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形成概念、規(guī)律,然后再回到實踐中去進行檢驗和運用的過程,即“實踐―― 認識―― 再實踐――再認識”。伽利略曾經(jīng)說過:“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得來。”所以實驗在學習科學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學習科學必須重視實驗。然而,就目前的教學現(xiàn)狀看,普遍存在著學生動手能力差,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的現(xiàn)象。學生做實驗只是根據(jù)教材中已經(jīng)設計好的實驗目的、器材、方法,按照規(guī)定的步驟按部就班地去做。對老師演示的實驗只注重最后的實驗現(xiàn)象、結論或數(shù)據(jù),對課外的小實驗都視而不見,甚至為了應試而忽略實驗,最終影響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鑒于上述原因,筆者在科學教學中十分注重在實驗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并作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
1 借助實驗中的趣味故事,喚起實驗興趣
好奇心是科學家的一種重要品格,不斷強化好奇心,鍥而不舍地追求,便可能獨辟蹊徑。中學生特別是初中生好奇心強、創(chuàng)造欲高。因此,只要引導有方,他們具有的潛在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思想和靈感就會被激發(fā)起來,而利用實驗使教育,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又可以喚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例如,在研究浮力跟排開液體重力關系的實驗前,先給學生講述那個著名的“王冠之謎”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才誕生了一個著名的定律―― 阿基米德原理。然后再做此實驗,學生興趣濃厚,做這個實驗的欲望也更強烈了。最后告訴學生科學家也是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中去發(fā)現(xiàn),尋找新的東西。
2 利用實驗中的變式教學,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創(chuàng)新思維是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是智力開發(fā)的核心,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離不開實驗。問題是現(xiàn)在的實驗教學完全是為了應試教育:實驗課題已知,方案已知,幾乎沒有留給學生一些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余地。這樣實驗教學常會導致學生實驗設計能力減弱,遇到結果與理論不相符時,很少想到要再做一次實驗,檢查一下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常常是把理論數(shù)據(jù)或結果作為自己的實驗結論。因此,在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中,我們可以將原先的實驗方案略作一些改進,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2.1 更換實驗器材,培養(yǎng)思維的多維性
依據(jù)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不斷更換實驗器材,不依常規(guī)尋求盡可能多的實驗方案,并且利用科學的特點,把知識運用靈活,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多向性。例如:測一金屬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要求學生從求浮力的幾種方法:(1)彈簧秤前后兩次讀數(shù)之差求浮力;(2)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3)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求浮力等。設計出不同的實驗方案,用到不同實驗器材。如:彈簧秤、大燒杯、溢水杯、細線、量筒、小桶等等。通過設計不同的實驗方案,使用不同的實驗器材,最終得到相同的結果,從而讓學生明白: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還有許多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都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器材去研究同一實驗,達到相同的實驗目的。由此可見,更換不同的實驗器材去探索同一實驗問題,對激化、深化、活化科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多向性是富有有效性和啟迪性的。
2.2 變換實驗形式,培養(yǎng)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
傳統(tǒng)的演示實驗都是按事先設計好的程式,即“啟發(fā)+問答+操作”的單向教學信息傳輸通道,讓學生按教師意圖沿固定順序、方向進行觀察和思考。學生在教師“啟發(fā)”的牽制下觀察、思考,學生的思維被壓縮在極其狹窄的單線性思維空間中,束縛了學生思維的自由度和想象力。造成思維的被動、狹窄及惰性;而變換實驗的形式,則可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有更多的想象空間。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地把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把演示實驗改為邊講邊實驗,把習題中的敘述性實驗改為操作性實驗等。例如:鑒定一瓶無色溶液為硫酸,可以把它改成鑒定這一瓶無色溶液是什么?雖然難度增加了許多,但通過這個實驗,學生鞏固了酸、堿、鹽的性質,又因為事先不知道實驗現(xiàn)象,必須在實驗中認真仔細觀察和記錄。實驗得到什么結論又不知道,必須對實驗的全部記錄分析,最后得出結論。進過學生自己克服困難,百折不撓、開動腦筋而獲得規(guī)律和知識,可以給學生無限的樂趣。
2.3 更改測量方法,培養(yǎng)思維的發(fā)散性
根據(jù)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在學生比較透徹地理解教材的基礎上,變換實驗的測量方法,提出一些探索性的新問題,讓學生思考解決,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例如,在初三復習電學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后,讓學生只用一只電表(電流表或電壓表)一只定值電阻、一個電池組、導線、開關若干,來測定未知電阻Rx,啟發(fā)學生從公式R=U/I來考慮,學生設計出很多的方案。并比較這些方案的優(yōu)劣,并選取最佳實驗方案。事實證明,通過不斷更改實驗測量方法,既能讓學生從多個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發(fā)散性思維的能力,又能讓學生懂得多中選優(yōu),擇優(yōu)選用的原則。
3 開展自主式的課外實驗,培養(yǎng)實踐能力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因此,通過課外活動的不同形式,把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動手實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3.1 開展小制作、小發(fā)明活動
在活動中廣泛應用所學的知識,有利于促進課堂教學;小制作、小發(fā)明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技巧,為學生參加經(jīng)濟建設和開展較復雜的科技活動打下基礎。教師指導學生根據(jù)所學過的知識,利用周圍常見的東西進行小制作、小發(fā)明活動。
3.2 組織實驗競賽
組織競賽并非完全違背素質教育的規(guī)律,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是一種促進作用。教師可在校內舉辦一些實驗操作、自制儀器等競賽。通過競賽,同學之間競爭意識增強了,動手能力提高了,對科學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了,學習成績也有相應的提高,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動手能力較強的同學,并激發(fā)了他們強烈的創(chuàng)造欲望。另外,還可開展趣味實驗、組織實地考察和參觀、舉辦科普展覽、講座,開展社會調查,觀看科技影片、實驗錄像,成立課外活動興趣小組等。這一系列的活動,不僅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培養(yǎng)了他們既動腦又動手的綜合實踐能力,最終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總之,讓實驗教學貫穿于整個初中科學教學的始終,讓學生在實驗的海洋里盡情地遨游,在實驗的樂趣中培養(yǎng)興趣,掌握知識,拓展思維,提高能力,是每個科學教師的教學職責。
參考文獻
[1] 浙江省初中科學新課程標準[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