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病毒發(fā)展史與防護論文
我國現在計算機發(fā)展最大的制約因素就是網絡病毒,所以要加強計算機的網絡安全,阻止病毒的侵入是發(fā)展現代計算機的重中之重。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計算機病毒發(fā)展史與防護論文,供大家參考。
計算機病毒發(fā)展史與防護論文范文一:計算機病毒防控對策
1計算機病毒的含義、特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安全保護條例》中被明確定義,病毒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破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并且能夠自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現今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給計算機病毒更多元的定義。一種定義是能夠實現自身復制且借助一定的載體存在的具有潛伏性、傳染性和破壞性的程序,通過磁盤、磁帶和網絡等作為媒介傳播擴散,能“傳染”其它程序的程序。另一種是通過磁盤、磁帶和網絡等作為媒介傳播擴散,能“傳染”其它程序的程序。還有的定義是一種人為制造的程序,它能通過不同的途徑潛伏或者寄生在各種存儲媒體(如磁盤、內存)或程序里,當時機成熟會自己復制繁衍和傳播,使計算機的資源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故計算機病毒就是能夠通過某種途徑潛伏在計算機存儲介質(或程序)里,當達到某種條件時即被激活的具有對計算機資源進行破壞的一組程序或指令集合。計算機病毒是高技術犯罪,具有瞬時性、動態(tài)性和隨機性。它有自己顯著的特征:
第一,破壞性凡是由軟件手段能觸及到計算機資源的地方均可能受到計算機病毒的破壞。其表現:占用CPU時間和內存開銷,從而造成進程堵塞或破壞計算機內的文件,打亂屏幕的顯示等。
第二,寄生性計算機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當執(zhí)行這個程序時,病毒就起破壞作用,而在未啟動這個程序之前,它是不易被人發(fā)覺的。
第三,潛伏性第一種表現是專用采用病毒檢測程序,否則病毒可以靜靜地躲在磁盤或磁帶里呆上幾天,甚至幾年,等時機成熟,就會四處繁殖、擴散,繼續(xù)為害。潛伏性的第二種表現是,計算機病毒的內部往往有一種觸發(fā)機制,不滿足觸發(fā)條件時,計算機病毒除了傳染外不做什么破壞。觸發(fā)條件一旦得到滿足,有的在屏幕上顯示信息、圖形或特殊標識,有的則執(zhí)行破壞系統(tǒng)的操作。
第四,傳染性是計算機病毒的基本特征。它不但自身具有破壞性,還具有傳染性。一旦病毒被復制或產生變種,其速度之快令人難以預防。計算機病毒也會通過各種渠道從已被感染的計算機擴散到未被感染的計算機,病毒程序也會通過修改磁盤扇區(qū)信息或文件內容并把自身嵌入到其中的方法達到病毒的傳染和擴散,在某些情況下造成被感染的計算機就會癱瘓。
第五,隱蔽性計算機病毒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大多夾雜在正常程序中,甚至只有通過病毒軟件檢查出來,有的根本就查不出來,這類病毒處理起來很困難系數就會增加。
第六,可觸發(fā)性為了隱蔽自己,病毒必須潛伏,少做動作。如果完全不動,一直潛伏的話,病毒既不能感染也不能進行破壞,便失去了殺傷力。病毒既要隱蔽又要維持殺傷力,它必須具有可觸發(fā)性。病毒的觸發(fā)機制就是用來控制感染和破壞動作的頻率的。
2計算機病毒的分類及產生原因
按寄生方式分為引導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混合型病毒:按照計算機病毒的破壞情況分類可分為良性計算機病毒和惡性計算機病毒:按照計算機病毒攻擊的系統(tǒng)分為攻擊DOS系統(tǒng)的病毒和攻擊Windows系統(tǒng)的病毒。計算機病毒的產生是計算機技術和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社會信息化進程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的產生是計算機犯罪的一種新的衍化形式,不易取證,風險小,破壞大,從而刺激了犯罪意識和犯罪活動。計算機軟硬件產品的危弱性也是計算機病毒產生的另一個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隨著技術的進步,計算機的普及應用是計算機病毒產生的必要環(huán)境。
3計算機病毒的防范措施
3.1計算機病毒的傳染途徑
隨著Internet的風靡,病毒的傳播有更多的途徑,它的發(fā)展使病毒可能成為災難,病毒的傳播更迅速,反病毒的任務更加艱巨。它主要通過以下幾個途徑進行傳染。通過軟盤:通過使用外界被感染的軟盤,例如,不同渠道來的系統(tǒng)盤、來歷不明的軟件、游戲盤等是最普遍的傳染途徑。通過硬盤:通過硬盤傳染也是重要的渠道,由于帶有病毒機器移到其它地方使用、維修等,將干凈的軟盤傳染并再擴散。通過光盤:因為光盤容量大,存儲了海量的可執(zhí)行文件,大量的病毒就有可能藏身于光盤,對只讀式光盤,不能進行寫操作,因此光盤上的病毒不能清除。最后還可以通過網絡進行病毒的傳染,這是當今最重要的傳染源。
3.2計算機病毒的癥狀
計算機病毒的典型癥狀,主要有:屏幕異常滾動,和行同步無關;系統(tǒng)文件長度發(fā)生變化;出現異常信息、異常圖形;運行速度減慢,系統(tǒng)引導、打印速度變慢;存儲容量異常減少;系統(tǒng)不能由硬盤引導;系統(tǒng)出現異常死機;數據丟失;執(zhí)行異常操作。
3.3計算機病毒的防范
首先,我認為防治的基本方法是預防為主,殺毒為輔,盡快備份,及時升級。對用戶需要來說,讓你的計算機不染上病毒,只有安裝防病毒軟件或設備,發(fā)現病毒馬上殺毒,抗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是備份和加快病毒庫升級。其次,注意網址的正確性,避免進入山寨網站。建立良好的安全習慣,不隨意接受、打開陌生人發(fā)來的電子郵件或通過QQ傳遞的文件或網址。例如:對一些來歷不明的郵件及附件不要打開,不要上一些不太了解的網站、不要執(zhí)行從Internet下載后未經殺毒處理的軟件等,這些必要的習慣會使您的計算機更安全。使用安全監(jiān)視軟件,主要防止瀏覽器被異常修改,插入鉤子,安裝不安全惡意的插件。最好安裝專業(yè)的殺毒軟件進行全面監(jiān)控。在病毒日益增多的今天,使用殺毒軟件進行防毒,是越來越經濟的選擇,不過用戶在安裝了反病毒軟件之后,應該經常進行升級、將一些主要監(jiān)控經常打開(如郵件監(jiān)控)、內存監(jiān)控等、遇到問題要上報,這樣才能真正保障計算機的安全。最后,使用正版軟件,殺毒軟件要經常更新,可以快速檢測到可能入侵計算機的新病毒或者變種病毒。使用防火墻或者殺毒軟件自帶防火墻。經常升級安全補丁。據統(tǒng)計,有80%的網絡病毒是通過系統(tǒng)安全漏洞進行傳播的,所以我們應該定期到微軟網站去下載最新的安全補丁,以防范未然。關閉電腦自動播放并對電腦和移動儲存工具進行常見病毒免疫。定時全盤病毒木馬掃描。使用移動存儲器前,最好要先查殺病毒,然后再使用。除以上的防范措施外,還要使用復雜的密碼,這樣會提高計算機的安全系數,對于病毒的認識我們應該掌握更多,避免計算機感染病毒。
計算機病毒發(fā)展史與防護論文范文二:網絡環(huán)境下計算機病毒的防治
計算機病毒的種類是非常復雜的,根據傳染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引導區(qū)型、文件型、混合型以及宏病型,根據連接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源碼性、入侵型、操作性以及外殼型,這些病毒具有不同的傳播途徑,通過軟盤、硬盤、文檔、源程序、操作系統(tǒng)等破壞計算機的系統(tǒng)。
1網絡環(huán)境下計算機病毒的特點
1.1傳播范圍大、速度快
如果計算機處無網絡連接的情況下,病毒的傳播范圍很有限,一般以磁盤為媒介,但是在網絡環(huán)境中,病毒可以選擇更多傳播渠道進行擴散,擴散范圍非常廣,在短時間內多地多部計算機會同時遭受感染。由于人們對網絡的需求比較大,越來越多的病毒都通過網絡進行非常快速傳播,數小時內便可以傳遍全球,而且病毒往往沒有潛伏期,一旦感染,即可作用。
1.2傳播方式多、渠道廣
在一般情況下,網絡環(huán)境中的病毒以“工作站-服務器-工作站”的途徑進行傳播,但是,隨著網絡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計算機病毒的傳播方式也越來越多、渠道也越來越廣。比如某一種病毒可以在幾十天內產生五十多種變種,并通過瀏覽網頁、下載文件、發(fā)送郵件等方式進行傳播,隱蔽性極高,普通用戶很難察覺,在對外交流的過程中加劇了病毒的傳播感染。
1.3破壞性嚴重、難控制
網絡環(huán)境下計算機病毒一個很重要的特征是破壞性強。計算機病毒往往融合著不同的技術,計算機一旦感染病毒,系統(tǒng)資源會被侵占,計算機系統(tǒng)就會受到嚴重破壞,干擾計算機的正常工作,降低運作功能,甚至會造成信息的丟失,用戶資料可能被竊取,造成損失。
1.4清除難度大
計算機病毒的隱蔽性比較強,在單機狀況下可以通過刪除文件、格式化硬盤等方式進行解決,但是,在網絡環(huán)境中,只要其中一臺計算機中還存在病毒,其他的計算機就有再次被感染的風險,但是,對于整個網絡而言,病毒清除的難度是顯而易見的。再加上計算機病毒傳播的速度快,根本來不及采取措施,即使將整個網絡關閉,帶來的損失遠遠超過病毒本身。
1.5黑客程序功能與掛馬式傳播
網絡技術在不斷發(fā)展,計算機病毒技術也在發(fā)展,它不僅能夠通過自我復制感染計算機程序,同時還具有黑客程序功能,病毒的控制者能夠利用病毒對感染病毒的計算機進行控制,同時,病毒也能夠被植入網站中,一旦用戶瀏覽感染病毒的網站,計算機就會感染病毒,在竊取用戶信息的同時給用戶造成損失。
2網絡環(huán)境下計算機病毒的防治措施
網絡環(huán)境中,計算機的發(fā)展給人們帶來了生活的便利,與此同時,計算機也越來越容易受到病毒的影響,為了能夠有效保護計算機的安全,就必須要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2.1加強用戶計算機病毒的防護意識
防止計算機病毒的入侵比病毒侵入后進行消除更容易,因此,要努力將病毒隔絕在外。這就要求用戶牢固樹立病毒防范的意識,加強對計算機使用者的思想教育,提高他們對于計算機病毒危害性的認識,從根本上重視病毒的防護,進而養(yǎng)成自覺的意識,提高警惕,維護計算機的安全。要在計算機上安裝正版的殺毒軟件以及防火墻,并及時升級到最新版本;要加強對計算機系統(tǒng)以及軟件的更新,并安裝相應補丁程序;不要隨意瀏覽不安全的網站,不要隨意點開不明或者可疑的文件或者程序;要養(yǎng)成定時備份重要數據的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使用計算機習慣,掌握必要的相關技能。
2.2完善快速預警防范機制勢在必行
計算機病毒跟隨著計算機而來,事實上計算機病毒本身并不難解決,但是,對于全社會而言,無法徹底的杜絕病毒,在這種形勢下,建立健全快速預警防范機制勢在必行??焖兕A警防范機制的建立需要政府以及計算機病毒防范行業(yè)、廣大用戶的配合,通過預警機制的建立,能夠及時發(fā)現入侵計算機的病毒,當系統(tǒng)漏洞、攻擊代碼被發(fā)現時,用戶能夠及時捕獲病毒,隨后就需要政府和行業(yè)管理部門的配合,及時向用戶發(fā)出警報,反病毒廠商及時提供相應的解決措施。如果病毒在較大范圍內感染計算機,各相關部門便可以協(xié)作隊用戶進行救助。在建立快速預警機制的過程中,還需要具有專業(yè)素質的人員和技術的支持,有效對計算機病毒進行防治和管理。
2.3執(zhí)行嚴格的計算機病毒防治技術
在思考計算機病毒防治時,制定并執(zhí)行嚴格的防治技術規(guī)范是十分必要的,要通過相應的技術規(guī)范提高計算機病毒防治的有效性。要加強對計算機病毒的檢測,要建立完善的監(jiān)測機制,利用病毒的特有行為對各種病毒進行嚴格的監(jiān)控和檢測,并定期進行整理和統(tǒng)計;要發(fā)展特征代碼技術,通過防毒軟件對計算機病毒碼進行剖析,并形成病毒碼資料庫,在計算機開啟式以掃描的方式與資料庫內的病毒碼進行對比,以便及時發(fā)現病毒;要實現校驗技術,針對依附于文檔程序的病毒,要在安裝防毒圖案件時對計算機內的文檔程序進行匯總記錄,對正常文件進行校驗并保存,使用文件前,通過與原來文件進行校驗明確是否感染病毒。
2.4建立多層次、立體的計算機病毒防護體系
在復雜的網絡環(huán)境下,計算機病毒的防護不僅僅限于單個計算機個體,而是針對整個網絡,因此,必須要以網絡整體為立足點,建立多層次、全面立體的防護網絡,對病毒進行相應的檢測和清除,這樣才能有效的防止病毒的蔓延。建立整個網絡的防護體系的第一步是加強對局域網安全的重視,在局域網內建立病毒防控體系,形成比較完整的立體的防治病毒的策略,對數據的輸入輸出、服務器的保護、文件完整性的保護、檢驗等等;同時,在建立防護體系時,還要充分考慮病毒的危害性和防護的實際能力,這樣才能保證防護體系的完善。
2.5加強對計算機數據備份系統(tǒng)的管理
網絡環(huán)境下的病毒防治工作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很多時候,病毒不能得到及時的清除,會對計算機內的信息進行破壞,因此,要加強對數據備份系統(tǒng)的管理,這樣能夠在計算機受到病毒侵襲時有效的保護相關數據,并及時進行數據恢復,將病毒侵襲的危害性降到最低。
計算機病毒發(fā)展史與防護論文相關文章:
3.計算機病毒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