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精品沙发,日韩在线精品视频,亚洲Av每日更新在线观看,亚洲国产另类一区在线5

<pre id="hdphd"></pre>

  • <div id="hdphd"><small id="hdphd"></small></div>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文學論文 > 新聞傳播學 > 關于傳播學碩士畢業(yè)論文范文

      關于傳播學碩士畢業(yè)論文范文

      時間: 秋梅1032 分享

      關于傳播學碩士畢業(yè)論文范文

        人類的所有社會活動都離不開信息交流,以信息交流為首要目的的新聞活動是人們洞察生存環(huán)境和社會現(xiàn)象的多維視角,也是一種文化行為。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傳播學碩士畢業(yè)論文范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關于傳播學碩士畢業(yè)論文范文篇1

        淺析視頻直播模式下的新聞生產方式

        在社交媒體時代,移動互聯(lián)網、大數(shù)據、虛擬現(xiàn)實等技術開始滲透到新聞生產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給新聞業(yè)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視頻直播是通過互聯(lián)網對某一事件、話題、人物等實時制作和同步播出相關影像的一種方式。作為一種比文字和圖片更生動的傳播模式,視頻直播的經歷了最早的游戲直播、秀場直播、體育直播到熱點突發(fā)事件直播的發(fā)展歷程,通過用戶和用戶之間、用戶和傳播者之間的實時互動,形成一種新的新聞報道方式和網絡社交形態(tài)。這種以實時化、社交化為特征的互聯(lián)網應用正在改變新聞現(xiàn)場的定義和新聞敘事的方式,充分認識和理解視頻直播模式中的新聞生產和傳播特點,有助推動媒介融合環(huán)境下新聞生產模式的轉型升級。

        一、新聞視頻直播: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的新聞生產新模式

        媒介融合環(huán)境下視頻直播的出現(xiàn),使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的新聞生產者通過實時播出的多媒體格式的聲像和影像,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身臨其境的新聞視覺體驗,這種新的新聞形態(tài)可以稱為視頻直播新聞。與以往互聯(lián)網上的圖文報道以及短視頻新聞不同的是,視頻直播新聞展現(xiàn)出連續(xù)性的且有現(xiàn)場感的新聞場景。

        視頻直播新聞是移動互聯(lián)網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4G網絡的普及,網絡視頻播放更加流暢,根據最新CNNIC顯示,截止2015年12月,國內網絡視頻用戶規(guī)模達5.04億,伴隨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以及流量成本的下降,每個智能終端用戶都可以便捷地觀看網絡視頻直播。

        VR以及全景視頻等新技術的出現(xiàn)也為視頻直播新聞帶來發(fā)展契機。VR(Virtual Reality,即虛擬現(xiàn)實),是綜合利用計算機圖形系統(tǒng)和各種現(xiàn)實及控制等接口設備,在計算機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維環(huán)境中提供沉浸感覺的技術。VR技術通過模擬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為用戶提供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刺激,而全景實時直播可以自由轉換視角,使用戶如同身臨其境一般,使用戶從新聞場景旁觀者成為新聞現(xiàn)場體驗者。

        90后成為移動互聯(lián)網產業(yè)的主流消費群體,也推動了視頻新聞直播的盛行。作為追新求異的一代群體,他們對互聯(lián)網應用的需求表現(xiàn)為即時互動、隨時娛樂、隨時表達,他們對社交有著強烈的熱情,注重對信息的實時分享。而網絡視頻提供了多種類型的多媒體直播題材,既包括娛樂、游戲、音樂等生活場景,也包括熱點突發(fā)事件追蹤、科普新聞等。用戶在視頻新聞直播中通過與傳播者實時互動,真正參與到新聞的生產過程,與新聞生產者共同形成了視頻直播新聞的價值共同體。

        二、視頻直播模式下的新聞生產特點

        1.內容選題突出懸念和參與感

        視頻直播最初應用于游戲直播與秀場直播,隨著越來越多的“網紅”以及明星開始使用視頻直播這一互聯(lián)網應用,視頻直播也越來越被更多的主流人群所關注和使用,具有技術和用戶資源優(yōu)勢的互聯(lián)網公司以及少數(shù)傳統(tǒng)媒體開始采用這種模式進行新聞生產的嘗試。

        (1)適用于熱點突發(fā)事件的追蹤。

        新聞視頻直播的最主要優(yōu)勢在于實時、交互地提供新聞現(xiàn)場的影像。傳統(tǒng)的電視新聞直播在報道新聞現(xiàn)場時受到時間、欄目設置以及人力等限制,難以真正實現(xiàn)持續(xù)、即時的新聞現(xiàn)場播報。對于已經形成一定網絡熱度、受到輿論關注的熱點事件,視頻新聞的追蹤直播為用戶提供了更為鮮活的新聞現(xiàn)場影像,事件進展的不確定性以及新聞當事人的態(tài)度都成為吸引用戶觀看視頻直播的焦點。突發(fā)新聞的直播既可能是由新聞媒體發(fā)起,也可以由新聞現(xiàn)場的目擊者來發(fā)起。

        盡管目擊者直播的新聞內容從拍攝手段來看并不專業(yè),存在畫質不清晰、畫面抖動、噪音過大等問題,但普通用戶可以在第一時間接觸和直播更具有現(xiàn)場感的新聞畫面。對于用戶來說,新鮮感和接地氣的內容遠比后期精心剪輯的視頻更加具有吸引力。

        (2)適用于用于重大事件的直播。

        具有較強社會關注度的重大事件在視頻直播模式下資訊呈現(xiàn)更加多元化,媒體利用VR技術生產體驗式和沉浸式的報道產品,用戶從單純地觀看新聞到走進現(xiàn)場感受新聞,真正讓人身臨其境。與傳統(tǒng)的新聞專題報道相比,視頻直播過程中的實時互動,使常規(guī)性的新聞議題以更富有感染力和親和力。

        (3)適用于具有不可預知性的資訊類議題。

        觀眾總是對充滿未知性的事件或議題具有很強的關注欲望,事件發(fā)生過程和結果的不可預知性能激起用戶的強烈期待,視頻直播正好迎合了用戶探尋未知的心理需求。在直播過程中用戶與傳播者一同解開懸念,并加上專家、專業(yè)主持人現(xiàn)場解讀,共同見證事件的進展,通過話題引導和直播進程呼應,引爆社交平臺的話題討論。

        2.UGC和PGC共同構建直播生態(tài)

        自媒體的的興起和發(fā)展對傳統(tǒng)的新聞生產方式產生重大影響,微博以及微信等社交媒體應用在新聞報道中的優(yōu)勢凸顯,許多社會重大新聞的第一手信息來源均來自社交媒體的UGC(用戶內容生產)。在視頻直播模式下,用戶既是視頻內容的觀眾,也是視頻內容的生產者。任何人都可以拿起手機對新聞事件進行現(xiàn)場直播,極大地豐富了新聞事件的第一手報道素材。隨著視頻直播的全民普及,UGC直播將成為突發(fā)事件報道的重要來源之一。

        視頻直播的興起為傳統(tǒng)媒體的新聞生產帶來了新的前景,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使用無人機航拍圖像和VR設備等充實報道內容。借助自身在新聞策劃和媒介融合方面的技術和平臺優(yōu)勢,媒體可以最大程度地發(fā)揮視頻新聞直播的最佳效果,延伸媒體的功能性。在眾聲喧嘩的社交媒體時代, 對優(yōu)質的內容的需求將使PGC(專業(yè)內容生產)更加受到用戶歡迎。對于新聞生產的內容差異化以及滿足不同用戶個性化需求方面,PGC的優(yōu)勢和價值正日益凸顯。媒體應研究分析視頻直播用戶的心理,創(chuàng)新適合移動終端的直播報道模式和框架,為用戶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觀看體驗。

        3.實時社交打造新聞參與感

        與以往一對一的視頻聊天不同,新聞的視頻直播實現(xiàn)了點對多的實時交流模式,任何人都可以搭建一個直播系統(tǒng),用戶之間以及用戶與傳播者之間通過互聯(lián)網設備實時溝通。電視的單向傳播屬性決定了觀眾的參與度不強,觀眾無法真正參與到電視節(jié)目的直播過程中。而視頻直播可以利用移動互聯(lián)網技術實現(xiàn)用戶與傳播者之間在文字、聲音、影像上的互動,用戶的反饋可以實時影響新聞播出的內容,用戶和用戶之間的交流滿足了人們對實時社交的需求。

        這樣的實時互動打破了傳統(tǒng)電視新聞報道中觀眾只能被動接受新聞資訊的狀態(tài),實質上將用戶變成了新聞信息生產的一部分,滿足了用戶的新聞參與感,用戶與直播者之間的交互關系使新聞報道的內容更加立體。雙向的直播方式讓信息的傳播者與接收者之間的各種觀點直接交鋒,直播的彈幕功能讓用戶在線吐槽和評論,這樣既可以及時傳遞出用戶對于新聞信息的反饋和態(tài)度,避免單向傳播導致的輿論失衡,也可以提高用戶的停留時間與觀看黏性。

        三、新聞視頻直播的實踐困境

        當前新聞生產在平臺和內容上都存在普遍的同質化現(xiàn)象,各家門戶網站以及傳統(tǒng)媒體都開始紛紛嘗試新聞視頻直播,意圖在全民直播的時代利用視頻直播樹立品牌效應,打造新的行業(yè)競爭力。然而當前新聞視頻直播仍然處于試水期,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新聞視頻直播能否成為未來新聞生產的主流模式,還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zhàn)。

        1.專業(yè)化優(yōu)質內容匱乏。

        新聞視頻直播對技術、內容和平臺都有較高要求,直播平臺在面臨資本、技術、硬件投入等壓力的情況下,未來新聞視頻直播必然走向專業(yè)化生產。由于長時間低價值密度的新聞內容很難獲得用戶持續(xù)關注,如何選擇適合的新聞主題與直播形式完美結合,保證新聞內容持續(xù)、穩(wěn)定的輸出是未來新聞視頻直播的專業(yè)化生產亟待解決的問題。視頻直播的魅力在于懸念、娛樂、社交,應當不斷探索多元化的選題框架和報道模式,尋找與用戶產生共鳴的內容,提高停留時長與觀看黏性,營造最佳的用戶體驗。

        2.用戶體驗效果不佳。

        視頻直播實質上是一種視頻社交方式,用戶可以實時參與和即時分享,但用戶注意力時間有限,難以保持實時在線,因此視頻直播很難與用戶碎片化使用習慣兼容,無法全面推廣到所有新聞場景之中;其次,目前視頻直播的互動模式停留在聊天室、彈幕等應用,如何通過直播過程中的互動滿足用戶的深層社交需求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再者,與VR技術結合的網絡視頻直播需要用戶借助VR頭盔或VR眼鏡等硬件設備,這種設備將人對外界的視覺、聽覺封閉,引導用戶產生一種身在虛擬環(huán)境中的感覺,這與用戶對視頻直播的現(xiàn)實社交需求又在一定矛盾。因此,技術和設備限制降低了VR視頻的體驗感。

        3.用戶直播挑戰(zhàn)新聞倫理底線。

        視頻直播帶來或加劇一些不符合新聞倫理的現(xiàn)象發(fā)生,為了博取眼球,部分網絡直播平臺出現(xiàn)涉黃、涉暴等觸犯法律、道德底線的UGC內容。沒有經過專業(yè)訓練的公民記者在突發(fā)現(xiàn)場對事件進行現(xiàn)場直播,必然引發(fā)有關報道倫理的爭議,挑戰(zhàn)專業(yè)新聞報道的倫理底線。普通網民應主動提高自身媒介素養(yǎng),加強自律行為,注意當事人隱私權的保護、血腥和暴力的細節(jié)的呈現(xiàn)。而視頻直播平臺也應該遵循法律和道德的底線,啟動嚴格的篩查程序,把握新聞直播內容的尺度,保障直播平臺的長遠發(fā)展。

        視頻直播使新聞的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和有趣,為用戶提供了參與新聞生產的機會,也讓用戶從與傳播者的互動中獲得滿足感。伴隨著視頻直播熱潮的掀起,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專業(yè)媒體將參與視頻直播新聞的生產,在技術驅動的媒介融合環(huán)境下,媒體可以結合視頻直播模式的特點探索視頻直播新聞內容類型和傳播平臺,利用這種實時互動性新聞形態(tài)塑造全新的內容競爭力和用戶影響力。

        關于傳播學碩士畢業(yè)論文范文篇2

        淺析紙媒新聞表達的情感掌控與策略

        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作家真情流淌、不吐不快時,才能寫出打動讀者心靈的作品;讀者只有為作品的情所打動,才能與作家產生共鳴,也唯這樣的文學作品才能打動人、感染人,新聞作品亦不例外。

        毋庸諱言,在具體的新聞實踐中,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一些平淡如水、無絲毫情感波瀾的“傻大粗黑”稿件。這些稿件之所以平淡、無感情波瀾,不能吸引編輯、受眾的注意力,有的是因為采訪不深入或根本就沒有采訪,而是根據材料“編”新聞,通篇冒著“傻氣”;有的是因為記者對該事件不甚了解,一味用辭藻堆砌篇幅,以致最具價值的新聞事實被深深掩埋,整個作品矯揉造作、大而無用;還有的是因為情感因素掌控失調,以致情緒凌駕于事件之上,以致新聞選取粗制濫造、新聞表達成了個人情緒對受眾的黑色污染。

        新聞作品如何避免情緒失控,采寫出有真情實感、打動受眾的優(yōu)秀作品?下面,筆者談談自己在紙媒的實操經驗,以供商榷。

        一、新聞表達情感不當?shù)谋憩F(xiàn)形式

        沒有真情實感的新聞稿件,特別是人物新聞,算不得真正的、有生命力的作品,甚至稱不上合格產品。新聞表達要想直達目標受眾、裂變式再傳播,必須有真正吸引受眾、打動受眾的東西,且能與受眾產生強烈共鳴。如果記者在寫作新聞時沒有任何情感因素,只是機械地完成一篇連自己都不愿看的稿件,是無法打動讀者的,也是不會吸引讀者注意力的。這樣的新聞作品,還沒出生就已死亡,稱其為僵尸新聞毫不為過。

        在具體的新聞實踐中,有的人情緒大過感情,不知不覺就把個人喜好或情緒不加節(jié)制地置于新聞事件的高處,任由個人情緒主導新聞表達的主線,而不是合理控制情緒、找準受眾喜歡或接受的情感主線行文,以致寫出來的新聞作品幾乎成了廢品;有的人理性選取素材,把新聞事件放在受眾的合理情感之下,帶著真情實感有節(jié)制地理性行文,就“寫到了受眾的心坎上”。新聞作品應該有感情因子,也應該有作者情感的適度、合理表達或流露。但是,如果任由感情表達發(fā)展為情緒宣泄,新聞表達就容易錯位、走極端,成為宣泄個人情緒的垃圾場。這樣的作品,個人情緒喧賓奪主,理性表達蹤跡難覓,稱之為濫情新聞亦不為過。

        還有一類新聞稿件,因情感表現(xiàn)不到位,甚至虛情假意無病呻吟,給人一種不尊重受眾智商的感覺。新聞作品不尊重受眾,必被受眾拋棄,并拖累刊播該作品的媒體的公信力和影響力,進而影響黨和政府形象。情到深入自然濃,虛情假意不僅會引起讀者的反感,還會讓讀者對刊播此類新聞的媒體產生抵觸情緒。薄情是這類新聞作品稿件的通病,加之對新聞事實的表達蜻蜓點水,以致整篇稿件缺乏人情味、人情美,給人冷冰冰的感覺,稱其弱情新聞恰如其分。

        以上三類新聞稿件的通病,是對感情的把握、表達、傳輸不到位,用所謂的客觀公正掩蓋了情感缺失,掩蓋沒有深入采訪、情感駕馭功力不足的隱疾。這類新聞表達往往不在調子上。沒有溫度,難有厚度。新聞表達對情感的合理把控、適度流露,一定要張弛有度,這是一項技術活,也是記者的新聞素養(yǎng)和是否深入采訪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之一。強調“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說的是怎么創(chuàng)作的問題,也說了新聞寫作中事實、實話和真情的重要性,只有把握好三者的關系,才能做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當然,也談到了情感的掌控問題。

        二、新聞表達情感掌控方法與實例

        新聞寫作要有感情,但必須合理掌控。否則,便有過猶不及之嫌,甚至影響受眾的傳閱率。新聞表達的情感有明線,也有暗線,無論明線還是暗線,皆不能大過新聞事實這顆寶珠,否則就串不起來。

        下面,先看一篇筆者編輯見報并獲中國新聞獎稿件情感暗線。

        《一項創(chuàng)建活動打印110多頁材料 社區(qū)干部:能否少點“紙上文章”》:

        本報訊 “創(chuàng)建幸福家庭要9種文件,還必須打印裝盒,僅我們社區(qū)就打印了110多頁,太浪費。”6月18日,銀川市興慶區(qū)文藝社區(qū)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毛士兵說。

        ……

        這條稿件的情感暗線,就是記者對各種表面文章和形式主義的深惡痛絕,以及社會干部的無奈。稿件通過一項創(chuàng)建活動打印110多頁材料等事實,將記者的情感深藏其中,灰蛇走線,不但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還在讀者中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文章結尾寫道:當天,記者在文藝社區(qū)看到,各種工作的材料裝了100多個文件盒,每項工作的實施情況都要先錄入電腦,再打印出來。毛士兵說:“這不僅加大了社區(qū)干部的工作量,也浪費了紙張等資源,不符合厲行節(jié)約的精神?,F(xiàn)在提倡無紙化辦公,類似的工作能否通過電腦和網絡完成?‘紙上文章’能不能再少一些?”

        這篇新聞報道的情感暗線前后呼應,新聞表達的情感處理可謂完美。

        再看一篇筆者編輯的情感明線特別明顯的見報稿件。該文報道了回族農民白志林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跡,讀后感人至深,催人淚下[4]?,F(xiàn)擷取該稿部分內容,共同感受作品感情拿捏之穩(wěn)妥:

        雪舞悲歌山披素,寒風嗚咽猶泣訴。

        3月15日,固原市原州區(qū)炭山鄉(xiāng)石灣村,近2000名來自十里八鄉(xiāng)的人們,佇立窯前屋后、崖頭峁頂,為一位名叫白志林的回族農民送行。聞訊趕來的送“埋體”者絡繹不絕,彎彎曲曲的村道被擠得水泄不通。

        3月14日,年僅43歲的白志林跳井救人身先去,生如春花悲歌行。

        連日來,鄉(xiāng)鄰掬淚憶英雄,玉碎光華在;熱淚濕襟,思念遙無期……

        該文開篇編輯先用詩句“雪舞悲歌山披素,寒風嗚咽猶泣訴。”切入,如泣如訴,如怨如恨,情感明線一目了然。“山河披素同悲愴,風雪飲恨也斷腸”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調,將讀者帶到了一個莊嚴肅穆的送別情境中。在這樣的情感環(huán)境中,我們既能夠感受到鄉(xiāng)鄰的悲切之情、不舍之情,也能感受到鄉(xiāng)鄰的敬仰之情,更能感受到作者、編輯的惋惜、敬佩之意,以及多種情感共同營造的情感氛圍和文章氣場。

        該報道的第二段主要描寫了現(xiàn)場,“來自十里八鄉(xiāng)的人們,佇立窯前屋后、崖頭峁頂。”這樣的新聞表達,表面上沒有作者或編輯的情感流溢,實則“明處無情卻有情”,字字滿含痛惜之情。人們紛紛趕來,為英雄送行,凸顯了人們對英雄的崇敬和不舍之情,當然,也飽含作者的這種情愫。

        該報道的第三段寫道,“年僅43歲的白志林跳井救人身先去,生如春花悲歌行。”這句話又狠狠地揪痛了讀者的心,如此年輕就隕落于此,天地真不分好歹,作者適度外露內心的情愫蕩漾,激起了讀者心中的世界觀、價值觀浪花。“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的“一石”,就是“年僅43歲”的短暫,以及“生如春花悲歌行”的無奈。

        該報道的最后一段寫道,“連日來,鄉(xiāng)鄰掬淚憶英雄,玉碎光華在;熱淚濕襟,思念遙無期……”又用古詩句的形式傳達著人們的悲傷之情。在表達情感上,古詩詞勝于現(xiàn)代文,因為其更適合于吶喊形式,人傳達悲情的時候往往會哭喊,而古詩詞的句法是適合于傳達悲戚之情。將現(xiàn)場與讀者一線牽連起來,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而這種悲愴感也滲透于字里行間、文里文外。

        這幾段文字旨在表達悲愴之感情,濃墨重彩渲染環(huán)境,文辭華麗包涵悲情。文章的情感需要深堆厚積,吸引受眾的注意力亦當如此。該報道對情感的表達也是不斷“加碼”,一波又一波的眼淚,一聲又一聲的哭喊,催人淚下,感人肺腑。

        三、情感表達也要遵循真實性原則

        從以上論述及案例中不難看出:要想寫出打動受眾的新聞作品,記者首先要對自己所反映的新聞事實所感動,至少應該被打動,并產生寫作沖動,而不是將之當成“規(guī)定動作”“差不多就行了”。唯有記者帶著感情采寫的新聞,才能激發(fā)編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chuàng)新激情與沖動,并窮盡一切辦法和能力精雕細琢,把每一條小稿都當成大作編輯。

        記者的感動,首先要帶著感情深入基層、深入生活、深入實際,撲下身子帶著感情采訪。沒有感情,很難發(fā)現(xiàn)最動人的情節(jié)。沒有感情,也就寫不出能打動自己的作品。一篇文章如果連作者自己都無法打動或吸引,想打動讀者只能靠星辰之外的運氣。

        其次,是對情感的準確把握。記者對某一事件各種細節(jié)了若指掌,對事件背景及影響熟稔于心,是奠定感情基調的基礎,具體的新聞表達也應該圍繞這個總基調展開。這樣,情感表達才不至于跑偏、出軌。定好情感基調后,感情閥門都要圍繞總基調進行,情感可以有所波動,也應該有所起伏,但不能脫離特定事件的情感基調。新聞作品的情感交替須平穩(wěn)過渡,雖然會有大起大落,但終點依舊要回到總基調上,這是感情的相互輝映。

        第三,要設身處地地考量故事情節(jié)。先把自己想象成新聞當事人,換位思考,然后再將新聞事件或新聞當事人的感情態(tài)勢合理取舍,不偏不倚地表達出來,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表達內容、傾訴情感,就不會背離新聞的真實性原則。

        也就是說,新聞作品的情感選擇或表達也必須講究遵循新聞的真實性原則,既要表達真情實感、傾訴真情實意,還要把握情感之舵,駕馭好情感之舟,不迷離于感情漩渦,真正做到用事實說話。

        總結

        對于新聞表達的情感把控,一定要站在新聞本身的立場上綜合考慮,不能讓僵尸新聞、濫情稿件、弱情稿件主導作者的思想和新聞表達,更不能讓其占領新聞陣地。記者、編輯要通過反復研判、仔細揣摩、細心考量,將新聞稿件的感情閥門調整到合理尺度,進行合理的表達,精彩講述。

      2943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