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政治思想類論文
少數民族政治思想類論文
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民族團結、文化傳承、經濟發(fā)展和各民族共同進步有著重大意義。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少數民族政治思想類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少數民族政治思想類論文篇1
淺談新時期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政治、經濟、文化相對落后,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推動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發(fā)展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本文在簡要介紹了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基礎上,分析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特點,對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做了一個探討,并結合實際提出了幾點創(chuàng)新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關鍵詞:新時期; 少數民族;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時期國內外敵對勢力的分裂活動會以少數民族大學生為重點目標,加強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現階段的重要內容。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都為祖國做出過貢獻,將來祖國的繁榮發(fā)展更是離不開各民族的團結。民族團結是國家各項事業(yè)的基礎,因此對于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教育就顯得尤其重要。
一、 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特點
(一) 民族性
少數民族大學生大都是生活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區(qū),從小受本民族習俗的熏陶,受本民族文化的感染,對本民族的感情深厚。在遵循本民族傳統習慣的同時,也維護著本民族的利益。并且他們希望這些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與認可。我國的55個少數民族,各民族宗教信仰不相同。少數民族大學生受到家庭、宗教信仰和傳統觀念的影響,從而在生活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從本民族的角度去觀察社會和認識事物,與其他的同學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二) 責任性
少數民族地區(qū)大都比較落后,許多少數民族大學生都是他們那里第一個走出去的大學生,特們肩負著鄉(xiāng)親們對他們改變家鄉(xiāng)落后面貌的期望。走進高等學府以后,他們看到大都市的繁華,和自己的家鄉(xiāng)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果正確對待的話,這將成為他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增強自身本領,將來建設家鄉(xiāng)的動力。做好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們跟著黨的民族政策走,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擔負起振興本民族的任務。同時在做好少數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要讓少數民族大學生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因為“教育者的教育活動只是一種外因,永遠不能替代教育對象的認識內化活動和實踐外化活動,只有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①
(三) 復雜性
少數民族地區(qū)經濟文化發(fā)展相對落后,很多地方宗教氛圍濃厚。宗教影響著信教群眾的思想和社會生活。少數民族大學生受家庭。社會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較重,許多學生都帶有濃厚的宗教意識。在少數民族生源占較大比重的高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會面臨著這些問題,學生會在有神與無神,相信科學還是相信宗教之間作著思想的斗爭,這些問題要解決好也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二、 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則
(一) 以人為本原則
少數民族大學生由于生活環(huán)境、民族性格、生活習慣、思維方式、語言文化和民族傳統上各異,就會在思想狀況上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在做他們的思想工作時要注意這些特殊性和差異,同時關心他們所想。馬克思則認為“人以其需要的無限性和廣泛性區(qū)別于其他一切動物”,“人們?yōu)橹畩^斗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②
對少數民族大學生來說,他們急需解決的是學業(yè)的順利完成、生存的保障、人際關系融洽、就業(yè)的機會、民族自尊及權益得到尊重和滿足。從學生的利益出發(fā)才能做好他們的思想政治工作。但是“當前,人們只是從‘教育者’的角度而不大從‘接受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對接受途徑關注不夠。”③因此在這方面還有許多工作需要改進。
(二)生活化原則
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為本,就要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社會價值)和學生自身的個體價值相結合。將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和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活中的滲透結合起來,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有效性。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遇到的實際困難,在生活中幫助他們,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更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才會顯示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作用。
(三)激勵原則
這種教育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才能和特長,從而提升整體素質。在進行過程中,針對自尊心特別強的少數民族大學生,要設立合理的激勵手段。
首先,就是要尊重他們的民族風俗習慣,要發(fā)現他們身上的好的方面,給與鼓勵和肯定。
第二,要做到平等,無論對哪個民族的學生都能夠以誠相待,平等待人。少數民族同學的感情真摯熱情,在做思想工作時要注意以情感人,不然缺乏誠意,就難以達到激勵的目的。還要建立好規(guī)章制度并嚴格執(zhí)行,形成制度威懾力,激發(fā)學生不斷超越自己。
第三,要充分發(fā)揮少數民族教師的作用,因為少數民族教師與學生溝通更加有優(yōu)勢,他們在學生中的影響也有利于做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實現對學生的積極引導。
三、 創(chuàng)新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選擇
(一) 堅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核心的指導思想
人首先是有生命有需要的人,人的需要是什么樣的,人就是什么樣的。少數民族大學生關心的是:學業(yè)的順利完成、生存的保障、人際關系融洽、就業(yè)的機會、民族自尊及權益得到尊重和滿足。這些問題是他們心里關心的問題,只有從這些他們關心的問題切入,思想工作才能更好的開展,才能了解到需要了解的信息,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尊重民族風俗習慣,維護少數民族大學生權益
我國著名民族學家費孝通教授說:“一個民族總是要強調一些有別于其他民族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的特點,賦予強烈的感情,把它升華為代表本民族的標志。”④少數民族大學生不喜歡被認為和某個民族相同,這樣即意味著失去了本民族的特點。因此在做他們的思想工作的時候,要注意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思想政治工作本就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溝通和交流,只有在平等與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才能收到實效,否則就難以收到需要的效果,就談不上以人為本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注重實踐環(huán)節(jié)促進知行統一
毛澤東說,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有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復,才能夠完成。對于少數民族大學生來說注重實踐環(huán)節(jié)尤其重要。
其一,由于許多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動手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差,因此,在實踐環(huán)節(jié)加強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可以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業(yè)能力。在此基礎上可以多了解社會,在以后的就業(yè)當中也會起到積極地影響。
其二,多為少數民族大學生提供一些勤工儉學、有償社會服務等實踐活動,在為他們提供經濟幫助的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
其三,少數民族大學生正確思想和良好行為的養(yǎng)成只能在實踐中實現。在社會生活和實踐活動中,在與人交往時,什么是不能做的,什么是可以做的,對社會的法規(guī)等都會有一個清晰地認識。什么是能被接受的,什么是不能被接受的,從中作出判斷,優(yōu)秀的品德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并最終影響他們的思想和行為。
注解
?、?何云庵.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實效性研究[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50.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82頁。
?、?張耀燦、鄭永廷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91.
④ 郭壽祖.民族理論政策基礎[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1998.第168頁。
參考文獻
[1] 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郭湛.主體性哲學[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4] 肖興燕.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性[J].六盤水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1).
[5] 石書臣.論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導性[J].探索,2005,(1).
少數民族政治思想類論文篇2
試論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摘 要】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民族文化、地區(qū)文化和生活教育方式的差異與不同,使得少數民族大學生在思想教育從受教育主體、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上和漢族學生相比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上,也必須采取具有針對性的特殊方法加以解決,才能取得所期望的效果。
【關鍵詞】少數民族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特殊性
《教育法》規(guī)定:國家在受教育者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進行理想、道德、紀律、法制、國防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承擔著使學生成為一個符合社會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法紀要求的公民的責任。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對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道德傳統的繼承,是為中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保駕護航,更是為中國的未來發(fā)展把握正確航向。然而,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卻必須特殊地對待。當然,這并不是對少數民族學生有什么歧視,而是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特點不得不采取的教育方法。
一 少數民族大學生受教育背景的特殊性
少數民族大學生是高校大學生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他們在進入大學校園之前,大多生活在民族地區(qū),受到的更多本民族文化的強烈熏陶,具有自己民族特有的思想觀念,所受的教育也由于這些特殊性而打上了民族的烙印,由此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點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當他們進入大學之后,這一切都會與以漢族文化為主要氛圍的大學生活形成一定的對比、撞擊,從而導致他們在語言、生活方式、學習、日常生活、人際交往等眾多方面表現出一定程度的不適應。尤其是在學習方面,可能會出現不適應現有的教育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而出現中途休學、退學等現象。
內蒙古自治區(qū)主要是以蒙古族和漢族為主,還有朝鮮、回、滿、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等少數民族。在高校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蒙古族學生,這些學生分為兩類,一類生活在漢族聚居地區(qū),一類生活在牧區(qū)。生活在漢族聚居區(qū)的學生,其各方面特點與漢族學生比較相近,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只要稍加注意即可。生活在牧區(qū)的學生,由于長期生活在民族文化比較濃重的氛圍中,這些學生的特點與漢族學生的差異較大,成為高校中一個較特殊的群體。他們是本文研究的特殊受教育主體:他們的民族屬性特殊,民族情感特殊,所受教育特殊,所處環(huán)境特殊。
二 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問題的特殊性
絕大多數少數民族學生的政治態(tài)度是比較端正的。他們樸實好學、誠實守信、熱情好客、具有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但不得不承認他們存在文化基礎差、自控能力較差、民族情緒偏激等問題,很多方面還與社會要求有一定距離。
1.文化基礎薄弱
少數民族地區(qū)由于歷史背景和自然環(huán)境惡劣等原因,經濟社會發(fā)展相對遲緩,表現在文化教育上則明顯落后。少數民族中學教育特別是高中教育師資力量薄弱,雖然使用全國統編教材,但許多內容都被省略不學,有的學了沒有學懂。而大學在對少數民族學生招生時又會專門降低分數線進行照顧。有些學生在中小學階段沒有任何機會跟外界接觸,對現代科學技術了解甚少,更談不上掌握。部分學生又由于受民族語言影響和學習漢語耗去了不少精力,所以對于學習專業(yè)知識感到困難重重,影響了學習的效果和自身素質的提高。內蒙古地區(qū)的蒙古族學生,除少數居住在城市里以外,大多數都居住在偏遠的牧區(qū),牧區(qū)經濟發(fā)展的落后和游牧或駐牧生活方式使得那里交通不便,文化不發(fā)達,優(yōu)良師資力量缺乏……這些都是造成內蒙古地區(qū)蒙古族學生文化基礎薄弱的原因。
2.面對挫折心理承受力弱
面對這些壓力,有些少數民族大學生因為自身的弱勢,出現心理不平衡,漸漸地滋生出自卑、嫉妒、不滿和抵觸等情緒,時間一長,部分學生表現出忍耐性差、感情脆弱、無心學習,甚至不與他人交往,消極的心理讓他們悲觀失望或偏激極端,進而在價值判斷上出現偏差。調查發(fā)現,內蒙古地區(qū)的蒙古族學生在遇到問題和壓力時,更容易產生抵觸、自卑等情緒,甚至放棄學習,混日子,渾渾噩噩。
3.民族情緒極端,易受煽動蠱惑
由于少數民族大學生過去成長、生活的環(huán)境一般都是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區(qū),在本民族的經濟生活、風俗習慣、語言文字、家庭教育的熏陶下,繼承了本民族先輩的品德,形成了本民族的民族意識。對民族問題、民族關系極為敏感,對民族利益極端維護。從而對事物的認識和分析易片面、走極端,容易受煽動、蠱惑,進而采取一些不理智的行動。在內蒙古地區(qū),因為蒙古族學生對民族問題、民族關系的敏感,有些別有用心的人和勢力就專門利用學生的這一弱點,把他們作為進行不法活動的煽動對象。一旦學生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采取極端行動,對學生本人、對國家、對社會都會產生極為嚴重的不良后果。
4.少數民族大學生群體意識強,但易于意氣用事
與漢族學生和城市學生相比,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群體意識強,有互助互愛的精神,耿直、坦率、熱情、真誠的優(yōu)點和情緒化、簡單化、意氣用事的弱點并存。學生對新的環(huán)境和生活更易產生好奇與激情,許多事都想去嘗試一下,卻往往容易意氣用事,缺乏用理性去鑒別真?zhèn)巍Q斷取舍的克制能力。因此,少數民族大學生中拉幫結伙、喝酒滋事的情況不少,常因一時沖動就怒目相對結下隔閡,甚至大打出手,不顧后果。在內蒙古地區(qū)的大學校園里,經常見到蒙古族學生聚眾喝酒,蒙古族學生之間或者蒙古族學生與漢族學生之間產生沖突,這類事件比漢族與漢族學生發(fā)生沖突的頻率要高很多。并且一旦發(fā)生沖突,就容易引發(fā)群體性沖突。
三 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對策的特殊性
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這些狀況,高校就必須重視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并采取相應的特殊措施:(1)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要突出民族性,要聯系少數民族地區(qū)發(fā)展的實際;(2)要結合少數民族的文化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