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女性犯罪心理論文
不同的犯罪人具有不同的犯罪心理,女性犯罪人除具有一般犯罪人所具有的犯罪心理和犯罪因素外,還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女性犯罪心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女性犯罪心理論文范文一:女性犯罪心理淺析
摘 要 提及女性,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善良、溫柔、賢淑,然而古往今來都不乏“墜落天使變惡魔”的故事。在現代社會,女性已不僅僅停留在傳統(tǒng)的“妻子”“母親”“女兒”的角色,她們正逐步走出家庭,走向社會。然而,女性在取得成就和地位的同時也出現了違法犯罪日趨增多的問題。也許是無知讓她們誤入歧途,也許是物欲讓她們墜入深淵,也許是畸愛讓她們迷失方向,每一起女性犯罪都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背后都有她們特殊的心理過程。本文在近年來女性刑事案件辦理的基礎上,著重研究女性犯罪特點及犯罪心理,希望能為預防女性犯罪提供思路。
關鍵詞 犯罪 情感 心理
中圖分類號:D9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13)11-283-02
一、基本情況
從案件類型來看,女性犯罪罪名較為集中,主要為侵財型犯罪(盜竊、詐騙),故意傷害、性犯罪和毒品犯罪。據統(tǒng)計,上述四類犯罪約占我市女性犯罪案件總數的50%以上。女性由于體力上明顯弱于男性,心理上膽小怕事,因此多實施輕體力、隱蔽性的智力型犯罪,較少實施殺人、搶劫等嚴重暴力犯罪。同時,女性屬于弱勢群體,多為被保護對象,因此社會上對女性的警惕心理容易降低,女性更為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并且女性也善于利用該性別優(yōu)勢,因而女性實施詐騙等侵財犯罪活動與男性相比容易得手。
從受教育程度來看,女性罪犯多集中于小學、初中文化。文化程度是影響犯罪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文化教育對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常情況下,文化程度低則認識水平也相應較低,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不足,導致性格偏激、狹隘,遇事容易感情用事,易采取片面的方式解決問題。同時,受教育水平與法律意識水平成正比,低文化水平人群多不懂得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甚至不知自己的行為已觸犯法律。再者,受教育程度低者過早地離開校園步入社會,因認知水平有限,不能明辨是非,容易受到他人的唆使、欺騙和利誘而走上犯罪道路。最后,文化程度低導致找工作受限,迫于生計,也有女性走上盜竊、賣淫的犯罪道路。
從犯罪頻率上看,女性罪犯基本為初犯,累犯和再犯的幾率較小,累犯的情況主要發(fā)生在盜竊、詐騙、販毒案件中。
二、女性犯罪特點
(一)情感犯罪居多
女性是天生的情感動物,感情細膩、豐富、敏感,且多為感情的理想主義者,但是女性控制感情的能力明顯不足,情緒穩(wěn)定性差。司法實踐中發(fā)現,許多女性暴力犯罪的動因源于情感問題,她們的戀愛觀、婚姻觀、家庭觀發(fā)生了扭曲,犯罪對象也多為她們感情的傾注者(如丈夫、情夫,近年來針對第三者的暴力犯罪有增多趨勢)。當女性對某人傾注了感情,做出了犧牲,換來的卻是冷漠、打罵、背叛、甚至拋棄時,女性往往會產生憤怒、嫉妒、仇恨心理。該些負面心理如沒有暢通的排解渠道,累積到一定程度后,在強烈刺激下,仇恨的洪水就會沖破理智的閘門,從而產生殘酷的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等報復行為。
(二)加害者受害者難分
在很多案件當中,女性犯罪嫌疑人既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兩者之間存在轉化過程。受到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我國女性在受到傷害后(例如家庭暴力、丈夫婚外情等),通常會委曲求全,希望以此挽回感情,但現實又常事與愿違。當負面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轉化為強烈的報復仇恨嫉妒心理,在該心理的驅使下,部分女性實施了暴力犯罪。另外,一些青少年女性在本應茁壯成長的年紀,因缺少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的關愛和正確引導,走上犯罪道路;再如一些被性侵害的女性,因無法承受來自社會、家庭的壓力,自暴自棄,最終身陷囹圄。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法律上,她們的行為侵犯了法律所保護的法意;但情感上,她們本身也是受害者,有“情有可原”之處,社會應當彌補對她們缺失的關愛。
(三)多團伙作案,女性在其中扮演從屬性角色
在封建社會時期,儒家思想要求女性“在家從父、嫁夫從夫,夫亡從子”,因而女性不具有獨立的社會地位,這主要是由其生理、心理特點所決定。現代社會,女性仍對男性表現出強烈的依附性。女性多以共同犯罪的形式出現,同時她們一般不是主犯,多帶有脅從、被教唆、幫助犯的特點。
三、女性犯罪心理
女性犯罪多由于安全需求(如人身安全、生活穩(wěn)定以及免遭痛苦)、情感與歸屬需求(如愛情、婚姻)、尊重需求(如成就、地位)未被滿足而實施過激行為,以致觸犯刑律。以下著重分析幾種常見的女性犯罪心理。
(一)嫉妒、仇恨、報復泄憤心理
相比較男性,女性一般承擔更多的家庭職責,投入在家庭建設上的時間和心血也更多,因此女性對于婚姻家庭的期望和重視程度遠超男性,一般表現為希望婚姻延續(xù)、家庭幸福。但現如今婚外情現象日益蔓延,使得部分家庭陷入情感危機;家庭暴力現象仍屢禁不止,為女性犯罪埋下不定時炸彈。
1.家庭暴力
封建時期男子凌駕于女子之上,認為可以對妻子隨意打罵,該種思想至今仍有殘余,尤以農村為甚。執(zhí)法機關一般不插手普通家庭糾紛、居委會村委會不管也是常態(tài),這也導致女性在家庭暴力中長期處于無助境地。加上性格懦弱、經濟不獨立,以及“家丑不可外揚”等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婦女受到家暴后常選擇默默忍受,這又進一步助長了丈夫的暴力傾向。當仇恨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后,性格偏激者會產生“魚死網破”的復仇心理,此時瑣碎的小事就會觸動“情緒的扳機”,用她們特殊的方式發(fā)泄對婚姻的不滿,因此我們看到弱女子身上會發(fā)生意想不到的大案。
2.婚外情
除了家庭暴力外,夫妻之間的不忠實也是造成女性犯罪的重要原因。當今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觀念正在弱化,誘惑因素逐漸增多,一些人產生了扭曲的婚戀觀,對家庭不負責任,縱情過度,男性在該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心理學上認為女性的原則性、精神性較強,對婚姻的期望值也高于男性,因此一旦婚姻家庭出現變化,女性極難接受變故,心理極易發(fā)生扭曲,會不惜一切代價捍衛(wèi)自己的原則,以求精神上的慰藉。此類案件中,被害者多為丈夫或情夫,但近年來“原配怒殺小三”的惡性犯罪增多,影響惡劣。殺死情敵固然存在一時激情沖動犯罪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對掃除障礙、恢復原有家庭生活的向往。同樣的,作為第三者的女性,也會因為被冷落、拋棄而產生仇恨心理,或是出于為自己的感情掃除障礙的目的,采取極端的方法解決感情問題。 (二)逞強斗狠心理
心胸狹窄、小心眼也是女性的標簽之一。心胸狹窄的女性自我排解情緒的能力普遍差,極易產生爭強好勝心理。平日細小的鄰里矛盾、家庭糾紛如沒能及時化解,容易形成積怨以致達到不可調和的程度。例如我市2011年發(fā)生的一起惡性殺人案件,鄰里間因瑣事產生糾紛,長期不合。案發(fā)當日,母親、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共同商議如何報復,并積極準備作案工具。傍晚在家門口遇到被害人一家后,兒子、母親、女兒、兒媳分別持匕首等工具共同打擊手無寸鐵的被害人,最終造成三人死亡、一人重傷、數人輕傷的嚴重后果,最終上述幾人均以故意殺人罪定罪。這種因鄰里糾紛而導致的惡性兇殺命案并不多見,而全家人一起作案更是罕見。雙方多年的恩怨,難解的怨氣,釀成了一個人間慘案。該案件三名女性罪犯的犯罪動機外表上看只是個“氣”字,其實質是心中沒有法制觀念,因為某些微小利益受到侵犯或者受到損害便放縱宣泄,逞強斗狠,走上犯罪道路。
(三)鋌而走險心理
在現代社會,女性在繼續(xù)相夫教子責任的同時,也部分地承擔起了家庭供給,更有單親媽媽等群體幾乎需要獨自供養(yǎng)家庭。然而,女性在就業(yè)、待遇等方面極易受到歧視及不公正待遇。部分女性無一技之長,無固定職業(yè)及住所,缺乏生存能力,為生計容易為財而鋌而走險,實施盜竊、詐騙、色情賣淫等違法犯罪活動。
(四)愛慕虛榮、急功近利心理
隨著商品經濟的迅猛發(fā)展,“投入最小、利益最大”的功利性也潛移默化著民眾的價值觀,女性愛攀比、好嫉妒的性格特點更加劇了這種現象。當現實與理想無法平衡時,部分女性迷失方向,有的走上盜竊、詐騙、貪污、受賄的不歸路,有的貪婪地出賣肉體換取不義之財;有的甘愿做第三者,埋下犯罪隱患。心理學研究分析,女性的意志力弱于男性,在具有同樣的接觸錢財物的情況下,女性更容易為貪婪所侵襲。并且,女性的認知系統(tǒng)較為薄弱,很多時候都是以自己的低級需要和直接經驗為標準,因此很容易被小恩小惠所誘惑,從而淪為他人的犯罪工具。
(五)自暴自棄,放縱心理
女性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不如男性,因此在遇到挫折、創(chuàng)傷后容易頹廢,產生消極厭世情緒,進而“破罐子破摔”走上犯罪道路,該種情況在性犯罪中多見。對于性過錯,社會對女性的批判明顯多于男性,在強大壓力面前,一些女性不敢、不愿、甚至不能通過正常途徑維護自身權益,繼而產生自暴自棄心理,淪為賣淫女,進而極有可能演變?yōu)榻M織賣淫、強迫賣淫者。
(六)無知、盲從心理
該種情況多發(fā)生在未成年女性,該群體在世界觀和價值觀未完全形成時即接觸社會,從而誤入歧途。
女性犯罪雖然在絕對數量少遠低于男性犯罪,但其上升勢頭明顯,其對于家庭、社會的影響不容小覷。通過對女性犯罪心理的分析,針對不同的犯罪心理,設計不同的應對策略,可以為預防和減少女性犯罪提供思路。筆者倡導在社會上多些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多打溫情牌、親情牌,及時對負面情緒進行疏導、化解,從而從源頭上減少犯罪誘因。當然,女性犯罪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現象,減少和預防女性犯罪同樣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需要從女性自身、家庭、社會多管齊下,將保障女性權利的制度真正落到實處。
女性犯罪心理論文范文二:女性犯罪心理分析和防范措施
摘 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水平的快速提高,女性越來越多的參與到社會各類事務中來,但是與此同時也導致女性犯罪的比例逐年上升,嚴重影響到了社會經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基于此,本文主要針對女性犯罪者進行了心理分析,并提出了幾點防范措施。
關鍵詞 女性犯罪 心理分析 防范措施
作者簡介:瞿業(yè),六盤水市廣播電視大學。
中圖分類號:D9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13)12-240-02
在家庭和社會之間存在著一條重要的維系紐帶,那就是女性,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其心理特征相對于男性來說,最突出的在于富于更多的情感,因此女性的神經系統(tǒng)興奮程度更高,在受到刺激時很容易產生各種敏感的反應?;诖耍缘姆缸铿F象要比男性少很多,不過一旦女性成為罪犯,將會造成極為嚴重的情節(jié)。最近幾年以來,女性犯罪行為逐漸增加,阻礙到了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因此研究女性犯罪心理,提出并落實有效的防范措施成為了現階段的一項重要工作。
一、女性犯罪的主要類型及特點
(一)女性犯罪的主要類型
(1)暴力犯罪。相比于男性來說,女性暴力犯罪的現象要少很多,不過隨著婦女文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在社會活動中的參與范圍越來越大,女性暴力犯罪行為也在逐漸增加,特別是現階段女性故意傷害及殺人犯罪等問題愈加嚴重,而被傷、被殺對象則主要為丈夫,具有明顯的區(qū)域性和被動性。(2)財產犯罪。相關調查資料表明,女性財產犯罪的概率也有上升的趨勢,主要表現為盜竊、貪污及詐騙罪等,該類犯罪是女性犯罪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類型。(3)性犯罪。在整個女性刑事犯罪案件中,性犯罪的比率最為突出,并且嚴重腐蝕到了社會的正常有序發(fā)展。其主要特點為流動性、隱蔽性及依附性等,主要表現為聚眾淫亂、引誘或容留婦女賣淫罪等。
(二)女性犯罪的具體特點
(1)女性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具有被動性。雖然目前社會發(fā)展中強調男女平等,但是由于男權主義仍然在家庭關系中廣泛存在,家庭暴力問題的頻繁發(fā)生導致很多婦女無法再繼續(xù)忍受虐待,一部分女性并沒有通過法律形式維護自身權益,最終走上了犯罪的道路。(2)女性犯罪的主體具有年輕化、高文化程度的特點。有調查研究發(fā)現,女性犯罪的特點越來越趨近于男性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的犯罪在逐年增加,而且女性犯罪存在年輕化的特點。(3)女性犯罪的手段具有明顯的欺騙性。由于性別差異,女性在實施犯罪的過程中通常都不會直接采用暴力手段,而是通過詐騙、投毒以及盜竊等方式來達到犯罪目的。(4)犯罪行為具有一定的依賴性。由于女性受到生理條件的局限,在體力上弱于男人,因此在社會中是一類較為弱勢的群體,所以很多女性犯罪人多會為男性犯罪人進行踩點或者為其提供更多的犯罪工具,犯罪行為具有明顯的依賴性,經常會出現在一些團伙犯罪當中。
二、女性犯罪心理的形成因素分析
(一)家庭因素
(1)一部分女性在家庭成長的過程中形成了明顯的人格缺陷。相關部門研究發(fā)現,在一些家庭關系比較緊張,甚至是在一些關系破裂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性格都存在冷漠、陰郁等特點,而很多少女為了逃避家庭帶來的不愉快,過早的在社會中游蕩,想要從中尋找更多的安慰,不過由于其在社會中接觸了很多不良因素,最終導致犯罪心理的形成。(2)家庭暴力可以說是家庭美滿生活的腐蝕劑,同時也破壞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的一顆定時炸彈,很容易造成婚姻的破裂,子女在此時會受到嚴重的傷害。而在農村,發(fā)生家庭暴力的概率要比城市高很多,由于農民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特別是在這些家庭中的女性沒有直接的經濟收入,地位較低,受到丈夫的打罵是經常的事情。一部分男性由于受到男權主義的影響,認為丈夫永遠要比女性地位高,可以隨便打罵妻子,甚至于一些女性覺得在遭受到暴力虐待之后是一種家丑,難于對外人啟齒,因此一旦這種傷害超出婦女的忍耐底線,她們都會直接通過傷害或者殺害的方式來反抗丈夫,從而形成犯罪。
(二)社會因素
(1)社會傳統(tǒng)觀念的根深蒂固。我國傳統(tǒng)的觀念中存在“男尊女卑”的思想,而且儒家文化中推崇女性要“三從四德”,千百年來壓制著女性的自由發(fā)展,導致很多女性的心理遭受到長期以來的壓制。(2)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觀念遭到了徹底的顛覆,逐漸開始塑造現代新型女性,導致很多女性產生了強烈的“高消費”欲望,很多女性的“拜金”行為明顯,她們?yōu)榱双@得更多的金錢和財富最終走上了犯罪的道路。(3)外界傳媒的不良誘導也是女性形成犯罪心理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一些黑色反動的、黃色淫穢的文化傳播,直接影響到了女性正常人格的塑造和形成。
(三)個人性格因素
從女性犯罪心理形成的自身因素來看,通??梢苑譃椴涣夹睦?、變態(tài)心理以及精神疾病癥狀等三個大類。其中不良心理主要表現為情緒遭受長期的壓抑而變得暴躁,產生較強的報復心,還包括較強的貪婪欲望及明顯的自私心理等。另外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進一步刺激了社會的整體消費水平,一些婦女為了貪圖享受、為了獲得更多的物質利益,逐漸產生了嚴重的貪婪心態(tài),導致其愈加愛慕虛榮,使得其為了盡可能的滿足自身產生的畸形需要,不惜采取犯罪手段來謀取利益。此外,還有一部分女性在剛開始時通常都處于被害狀態(tài),但是由于不懂得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身權益,維權意識淡薄,逐漸在后期從被害者的身份轉化為害人者,伴隨著其強烈的報復欲望最終發(fā)生犯罪行為。
(四)個人生理因素
在女性犯罪中最為常見的類型為性犯罪,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女性個人生理因素的影響。首先,與男性相比,女性的青春期變化要早一到兩年,體內的雌性激素分泌量多于男性的雄性激素,因此會過早的對異性產生更為敏感的體驗。其次,生物學上認為,當女性在處于月經期、懷孕期以及絕經期等各個生理周期時,會直接對其生理狀況及心理狀況產生影響。除此之外,一部分女性還會由于植物神經的紊亂,導致大腦皮層失調,很容易產生心煩易怒的情緒,一旦受到不良刺激,將會大大增加女性犯罪的幾率。 三、女性犯罪的防范措施
(一)加強女性心理知識的教育力度
女性犯罪會直接影響到一個家庭的正常生活,并且會給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造成極大的危害,需要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反思。因此,應該將加強女性心理知識的教育力度作為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首先,要加強對女性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教育力度,通過開設一些專業(yè)課程及相關講座等,推廣心理健康知識教育??梢酝ㄟ^廣播電視、報刊櫥窗等各類型的宣傳媒介,營造女性心理健康知識教育的良好氛圍。另外,還要加強女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咨詢及治療機構的建設,在市場機制的促進下,促進女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并不斷擴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隊伍。要充分的認識到,女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離不開人的努力,因此提高教育團隊的素質也是一項重要工作,在保證數量的同時,針對現有的教育工作人員,大力開展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及必要技能的培訓工作。最后,還應該不斷完善女性心理健康的測評制度。通過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及財力,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做好女性心理健康測評工作,不斷的從信息反饋中尋找問題、改正問題,確保心理教育工作具有更強的針對性。
(二)加強女性思想水平的認識程度
一方面,要重塑婦女的傳統(tǒng)觀念。中國儒家文化自古以來推崇女性應該“三從四德”,限制了女性的自由發(fā)展。隨著新時代發(fā)展過程中帶來的變化,女性婚姻遭受到了極大的沖擊,一大部分女性犯罪就是因為在處理家庭婚姻矛盾時發(fā)生的,因此如何正確解決家庭矛盾已經成為了這些女性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所以,現階段我們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倡導女性自尊、自立、自強的精神,在遭受到家庭暴力的破害時,在面對社會中出現的各種誘惑時,一定要保持冷靜,通過正確的方式來維護自身權益。另一方面,一部分女性的生活態(tài)度過于消極,而改變這些女性的思考方式也是一個重要任務,幫助女性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確立新的生活目標,有利于降低女性犯罪行為的發(fā)生。
(三)對女性犯罪個體進行心理治療
針對女性犯罪個體,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進一步加快相關心理矯治機構例如勞教所、戒毒所以及監(jiān)獄等的建設,同時要做好犯罪個體的心理治療工作。由于現階段在刑罰執(zhí)行的過程中,很多機構沒有深刻的認識到心理治療的重要性,嚴重缺乏專業(yè)的心理治療人員,針對這種狀況可以加強與大專醫(yī)學院校以及醫(yī)院等的合作力度,配合社會力量來做好女性犯罪個體心理治療工作。另外,我們要不斷的更新和借鑒現階段心理科學的相關知識與原理,根據我國女性犯罪個體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應用,盡可能的起到改善女性犯罪心理治療的效果。在這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女性犯罪個體的心理治療并不是特殊的治療,其與一般心理治療的本質是一樣的,在治療過程中我們不應該把她們當作犯人來看待,而是應該將其作為病人,尊重她們的人格,與他們友好溝通,建立融洽的治療氛圍,增強她們的自我整合能力,改變她們的心理結構,使其逐漸對其生活方式感到滿意,從而改善女性犯罪個體的心理狀態(tài)。
四、總結
總而言之,女性犯罪需要得到社會各界長期的關注。本文主要針對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女性犯罪心理進行了分析,因此女性犯罪的預防措施難免會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實際研究工作中一定要更加全面、更深層次的進行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夠切實的預防并減少女性犯罪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魏穎.試論女性犯罪的成因及預防控制.法制與社會.2009(8).
[2]肖興政,郝志倫主編.犯罪心理學.四川大學出版社.2004.
[3]吳海燕.女性犯罪的特點、原因與對策.中外企業(yè)家.2008(2).
[4]王海燕.女性犯罪心理研究現狀及趨向.政法學刊.2005(1).
[5]王金玲編.社會轉型中的婦女犯罪.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6]王駿.新時期女性犯罪原因論.鄂州大學學報.2004(1).
淺談女性犯罪心理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