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與課堂教學探析論文
心理健康教育與課堂教學探析論文
心理健康教育是廣大各級各類學生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教育目的的主陣地。運用課堂教學這個平臺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促進大學生健康、和諧、全面的發(fā)展。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心理健康教育與課堂教學探析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心理健康教育與課堂教學探析論文篇一
《芻議體育教學中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培養(yǎng)》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廣大各級各類學生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教育目的的主陣地,體育教學由于課堂空間寬敞、互動性強、自由度大,且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緊張與放松相伴、刺激和快樂互生、懸念同期望交替、運動攜歡笑不斷等,而具備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諸多優(yōu)勢和特點,理應擔當起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任。筆者從體育教學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入手,全面分析了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正確引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手段,為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提供點滴理論參考。
關鍵詞:體育教學 心理健康 教育 培養(yǎng)
一、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及問題提出
1996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該決定明確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xiàn)。學校體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習慣。”此后,“健康第一”就成了指導學校一切工作的準則。所謂“健康第一”,就是要增進學生健康,增強學生體質。其是體育教學的出發(fā)點與歸宿,“健康”不僅要求身體上沒有疾病,而且要求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都處于完好的狀態(tài)。在素質教育和全面發(fā)展的要求之下,心理健康教育與培養(yǎng)已經(jīng)成為在校學生身心發(fā)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然而,當下我國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到底如何呢?據(jù)近年一項對全國4―16歲少年兒童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少年兒童心理和行為問題的發(fā)生率高達13.9%。又據(jù)對南京2300名大中學生的一項調查表明:71%的學生缺乏毅力,67%的學生難以承受失敗。近年來,一些學生因心理原因而離校出走、偷盜成性、跳樓自殺,甚至行兇殺人、引兇戮人等新聞報道不絕于耳。這些事實抑或現(xiàn)象都充分說明當下我國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樂觀,突出了加強學校進行完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培養(yǎng)的現(xiàn)實性、必要性和緊迫性。
二、體育教學活動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發(fā)現(xiàn)及其形成原因解析
發(fā)現(xiàn)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只有發(fā)現(xiàn)問題,才能夠尋找機會及時地解決問題。當前,部分學生日益嚴重的心理問題主要是來自于各方面越來越大的壓力,諸如社會、家庭、父母、教師、升學、功課、就業(yè)、情感、經(jīng)濟等,不一而足。就體育教學活動本身而言,學生的生理、體質、學習成績以及個性等是他們產(chǎn)生和顯露一些不良心理的主要誘因。而體育教師能夠也應該及時通過學生在體育課中的的種種異樣表現(xiàn)去發(fā)現(xiàn)這一苗頭,從而做到有的放矢。
(一)生理原因
學生自身生理狀況往往是體育教學活動中導致他們產(chǎn)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內因。一個班的學生中難免不會有一些身材矮小、體態(tài)肥胖、隱患疾病、生理缺陷等個體存在。這些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往往會因自身這樣或那樣的“與眾不同”而害怕被同學們譏諷或嘲笑,且這種心理狀況會遷移到他們對體育教學中運動技能的練習或學習中,從而在體育課堂學習中易產(chǎn)生孤獨感和恐懼感,并在惡性循環(huán)中出現(xiàn)沉重的不健康心理負擔,以致出現(xiàn)心理孤僻、失衡、易走極端等表現(xiàn),諸如怨天尤人、胡亂生氣、故作深沉、夜郎自大、自暴自棄、破罐破摔等心理隱患。
(二)學習原因
對某個具體的東西的理解和接受有快有慢,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有的學生在學習一些動作技術時,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接受、掌握和領悟的能力較差,跟不上正常的教學進度。在平時的學習中愛與那些身體素質好、學習成績好的同學作比較,并總覺得自己天生不如別人,即使自己再努力也是別人技高一籌。動作學習和練習過程中總是帶著思想包袱,顯得懦弱、膽小,而無法放飛激情、放開手腳,結果導致動作技術的學習效果或成績越來越差,于是自卑心理越發(fā)根深蒂固起來。還有,另外有些學生極其看重考試成績。這也本屬正常,可是有的人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強,一旦看到教師給別的同學打的分數(shù)抑或評價超過自己,就一廂情愿地胡亂懷疑教師不公正、有偏好。這兩類學生的表現(xiàn)如不能得帶及時、合理的糾偏和引導,長期以往就難免不會走向偏激、逆反和錙銖必較的不良心理畸變。
(三)性格原因
“一母生九子,各個皆不同”。個人性格的不同,決定著學生們在課堂上的殊同表現(xiàn)。有的學生在進行集體項目時,總以為自己的技術水平對競賽的勝負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常常不失時機地處處以突出自己,表現(xiàn)得以自己為中心,愛指揮人,喜發(fā)牢騷。當其這樣做而得不到同學和教師的肯定時,其內心往往無法得到平衡,在難以通過正常途徑宣泄的情況下,造成在動作學習時心理極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還有的學生虛榮心極強,愛出風頭,愛表現(xiàn)自己,喜歡在課堂上吸引教師和同學們的注意,遇到一些自己力不從心的技術動作時,明明知道自己難以勝任,也要硬著臉面勉強嘗試。這樣做的結果肯定是不容樂觀的,如果這種情況不能得到教師及時的疏導、教育,長此以往,其失敗的心理陰影會長久地埋在其內心,并揮之不去,終成思想包袱,導致在以后的日子里再也不敢輕易表現(xiàn)自己,以防一旦失敗而遭致同學們的譏笑。這兩類人的表現(xiàn)都易在缺少教師正確引導和與同學正常溝通的情況下扭曲心理,并在后續(xù)體育課或類似活動中不斷強化其不健康內心。
三、體育教學活動中進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培養(yǎng)的方法與途徑
英國著名教育家洛克認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心理健康教育與培養(yǎng)以心理保健、心理適應、心理素質的發(fā)展為己任,以達到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優(yōu)化學生心理素質,開發(fā)學生心理潛能之目的。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途徑和方法很多,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它們都難以真正貫徹實施下去。課堂教學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每一門學科都應該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進行教育。體育學科當然也不另外,而且體育鍛煉被公認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
體育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打下良好的身體素質基礎。同時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心理狀態(tài)不同,所引起的反應亦不同。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體育學科的優(yōu)勢和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魅力,有針對性地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引導,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的心理向健康方向發(fā)展。有關專家在查閱了80篇研究報告和論文后指出:隨著身體練習總時間的增加,體育鍛煉所產(chǎn)生的良好心理效應就會隨之得到增強。另據(jù)美國對1750名心理醫(yī)生的一項調查顯示:80%的人認為體育鍛煉是治療抑郁癥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認為應將體育鍛煉作為一種治療方法來消除焦慮癥。所以,體育教師一定要利用體育學科受應試教育影響相對較小的現(xiàn)實優(yōu)勢及體育課堂空間寬敞、互動性強、自由度大,且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緊張與放松相伴、刺激和快樂互生、懸念同期望交替、運動攜歡笑不斷等,而具備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諸多特點,遵循“健康第一”和以人為本的理念,本著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在體育教學中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促使廣大學生的心理朝著健康與良好的方向發(fā)展。其具體方法與途徑如下:
(一)體育競賽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們的能力適應任務挑戰(zhàn)時,人就會產(chǎn)生愉悅感。如果缺乏挑戰(zhàn),就會使人產(chǎn)生失落感、厭倦感。同時,如果任務太富有挑戰(zhàn)性或與個體能力不相符,那就會導致個體內心焦慮,甚至產(chǎn)生挫折感。因此,想方設法地使人的能力適應挑戰(zhàn)性是人產(chǎn)生快樂并堅持活動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傾向的學生,其運動能力也往往偏差,在平素的體育教學中要注意調整競賽的形式以及強度和量的要求,不能太單調和死板,要照顧到不同運動能力的那部分學生的心理需要,使有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傾向的那些學生,也同樣能夠體驗到在運動中取得成功的樂趣,從而使其在教師的循循善誘和諄諄教導下,在快樂的課堂氛圍中潛移默化地走向健康。
(二)激發(fā)興趣法
體育教師要善于運用能激發(fā)學生們興趣的教學因素,激發(fā)他們對體育項目及其技術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和喜愛程度,以及從體育活動中獲得的愉快的情感體驗是增強身體活動心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學生從事的不是自己感興趣或喜歡的活動,而是被動的、很不情愿的,甚至是其內心抵觸的,那就很難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因此,運用多種活潑生動、形式多樣的教法與手段,激發(fā)、引導學生們的興趣,讓他們在體育項目、游戲等的學習中體驗到快樂感和成就感,就會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愛上體育課,并能在課上或課后積極、主動地從事體育鍛煉,這對具有強迫癥、抑郁癥和孤獨癥傾向的那些學生,能夠起到較好的緩解、調節(jié)與糾正作用。
(三)心理溝通法
美國心理學家林格倫在《課堂教育心理學》中寫道:“教育,正像其它的社會過程一樣,它的成效依靠交往。”所以,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拓寬與學生的交往渠道,經(jīng)常主動深入到學生中去,盡可能地同學生一起參加競賽或游戲,創(chuàng)造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和融洽的新型師生關系,這樣教師與學生們的感情便會走得更近,使大家對教師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增強,從而愿意同教師進行聯(lián)絡和溝通,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們保持愉快的心境,也可以讓教師能夠準確及時地把握學生們的內心,而且還可以使一些學生可能存在的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慢慢消融。
(四)贊揚鼓勵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人都喜歡聽恭維話,有時哪怕是違心的。體育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和異同點,尤其對于那些所謂“體育差生”的哪怕微小進步,都應給予及時肯定、表揚和鼓勵,這樣做的效果是能夠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并能正確對待自身不足,消除自卑的心理。課堂上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動作練習難度和要求應因人而異、因時而化,教學內容和練習形式也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們的個體差異和興趣所在,從而制定出不同的期望目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豐富多樣的運動或游戲中得到成功的快樂體驗、同學的幫助和教師的肯定。
(五)“冷熱”處理法
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因多種原因有時會產(chǎn)生逆反和抵觸心理是在所難免的,這時可以有針對性地采用“冷、熱法”加以處理。如遇到個性極強且情緒強烈的學生時,教師可運用“冷處理”,待學生心情平靜、理智恢復后再進行教育,切不可采取“劍拔弩張”的方式使矛盾更加激化,對曾在體育運動中有過某種挫折,內心受過不良刺激的學生,教師要熱情地關心和愛護他們,使他們有機會在不斷戰(zhàn)勝小困難的過程中增強克服挫折的信心。不管何時,教師都一定要采取尊重、理解、關懷、鼓勵和信任的態(tài)度,幫助學生們明辨是非,并能正確地控制和調節(jié)自己的心理過程及其行為方式。
(六)啟發(fā)誘導法
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經(jīng)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同樣,體育教學也需要適時進行引發(fā)和誘導,尤其對于那些身體素質偏差、接受能力稍慢的學生,教師要諄諄教導、循循善誘,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循序漸進中學會正確對待自己,以改變那種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的病態(tài)心理趨勢。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首先應使學生建立只要主觀努力,方法得當,就能將自身的運動潛能挖掘出來的思想意識。其次,在運動中教師可適當放低動作技術的要求,使他們不斷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并引導他們在技術練習中揚長避短、舉一反三。如此這般,就能逐漸發(fā)展身體素質,慢慢提高運動技術水平。
(七)暗示感染法
暗示就是一種傳播方式,其通過間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種觀點或從事某種行為。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勒朋認為,處于激動的群體中的個人具有很強的“被暗示性”,周圍人的話語、表情、動作乃至現(xiàn)場的氣氛,對他都成為有力的暗示刺激,使他的信念、思維和行為方式迅速與現(xiàn)場的人群融為一體。體育教學中常常有集體性游戲等活動,這些體育游戲往往總是在活動空間廣、互動性強、自由度大等情景下進行,且在游戲過程中緊張中帶有歡笑,懸念中滋生刺激,努力中暗含希望。學生在這樣的時空里往往會毫無顧慮地放飛性情,與大家融為一體,久而久之,心理如何不健康!
同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對身份、地位、水平、技術等差不多的人,別人行,我為什么不行?在體育教學中難免有一些技術動作,盡管教師做了示范,講解了動作要領,但有的學生心理還犯嘀咕,不信任自己的領悟能力,對動作技術的完成心存畏懼。這時,教師除運用啟發(fā)、鼓勵等手段外,還可選擇樂于表現(xiàn)自己的部分學生出來為大家做示范,這些學生的動作完成得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能很快消除那些學生的心理顧慮,從而增強完成動作的自信心。
另外,人的學習活動不僅依靠大腦皮層結構,而且是在感情的潛意識的共同參與下進行的,是有意識與無意識交織的心理活動。教師要向學生傳授有關的運動心理學知識,并結合身體練習進行心理訓練。培養(yǎng)學生具有面臨某種情況感到信心不足時,進行積極有效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勵的能力,從而逐步消除其不良心理障礙。
四、結論與思考
有人把我國教育的現(xiàn)狀概括為:“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扎扎實實。”所謂“轟轟烈烈”,是說明我們有許多工作只滿足于流于形式,流于表面文章;而“扎扎實實”恰恰說明了我們的工作偏離了正確的軌道。這話盡管是言過其實了,然而放眼整個社會教育現(xiàn)實,又不得不使人啞然失笑。當然,就某一個具體的教師而言,對于當下這種社會現(xiàn)象是無能為力的。但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確實不應該忘記洛克的教誨:“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配錯了藥一樣,決不能接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它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近年來,我國在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的框架下,由于獨生子女潮的涌來,針對其的教育存在諸多問題――缺少獨生子女化社會的經(jīng)驗,且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研究還相對滯后和落后的情況下,當前的一些學生出現(xiàn)某些心理問題也確實在所難免。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培養(yǎng)問題對廣大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有時甚至是影響終身的。所以作為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我們應從身邊做起,加倍地重視學生的“嬌嫩”心理,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幫助和教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另外,體育運動鍛煉對心理健康的積極效應需要在有規(guī)律并持之以恒的基礎上才能起到好的效果。所以,學校體育教育不能被看成是學生們的“蹦蹦跳跳,上不了綱要”,而應被當作學生們終身體育的起點。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經(jīng)常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以在潛移默化中建立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讓他們成為體格健壯、心理健康的未來接班人,能真正實現(xiàn)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
參考文獻:
[1]陳智壽.試論曾強人民體質的手段、原則與對策[J].福建:福建體育科技,2000,2.
[2]林笑峰.我對“以增強體質為主”的認識與探究[J].廣州:體育學刊,1996,2.
[3]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5]季瀏.體育與健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心理健康教育與課堂教學探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