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心理學應用的論文(2)
有關心理學應用的論文
有關心理學應用的論文篇二
《心理學在教學改革中的應用》
摘要:在這個處處提倡“以人為本”的社會,心理學已經滲透到了各行各業(yè)。其中,心理學對教學改革的影響也受到很多學校和教師的關注,為了做到“以學生為中心”,越來越多的教師將心理學運用在自己的教學改革過程中。本文以《計算機網絡》課程為例,介紹了幾種利用心理學知識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的方法以供參考。
Abstract: Today,everywhere in China promotes "people-oriented", so the psychology has penetrated into all industries.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y on teaching reform has also been concerned by many schools and teachers. In order to do the "student-centered”, more and more teachers introduce psychology to their own teaching reform process. By taking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for example, several ways to activ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by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thereby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methods, for reference only.
關鍵詞: 心理學;教學;改革
Key words: psychology;teaching;reform
0 引言
心理學并不是近幾年才有的,但近年來它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人們將它應用到了幾乎所有與人有關的行業(yè)中。其中,心理學對教學工作的重要性也日趨顯現(xiàn)。其實,心理學與教育的聯(lián)系可謂源遠流長。前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學家贊科夫就曾說過:“如果我們對于教師要掌握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這一點估計不足,那也是錯誤的。有了這方面的知識,教師才有可能把教材變成學生的真正的財富。”對于教師來說,必須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理論與方法,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啟發(fā)學生。
近年來,各大高校為了提高自己的就業(yè)率與知名度,需要不斷地提升教學質量。因而,他們采用了各種各樣的方法以提高教學水平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其中,教學改革成為了大家爭相研究的內容,而心理學在教學改革中的應用也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關注。人們開始運用現(xiàn)代認知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復雜的教學問題并取得了很大進展。
1 重視內部動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心理學中,需要是指有機體內部的一種不平衡狀態(tài),表現(xiàn)為有機體對內外環(huán)境條件的欲求。而從需要產生的角度來分,又可以把需要分為自然需要和社會需要。其中,社會需要是反映社會要求而產生的需要,如求知、成就等,這些需要是人特有的,通過學習的來的,因此又稱為獲得性需要。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們的需要分為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而當以上這些都滿足以后,人們還有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它又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內部動機是指由人內在的需要引發(fā)的動機。外部動機是通過外界的刺激或誘導而引發(fā)的動機。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如過分的約束獲獎勵很容易將內部動機轉化為外部動機;相反,也有可能將外部動機轉化為內部動機。
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他們的求知欲、學習興趣、愛好和信念等都是會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的內部動機;而教師考勤、期末成績、學生排名和獎學金刺激等都屬于外部動機。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改革過程中,我們在不同的班分別采取了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兩種不同的方式。采用內部動機方式的班級,我將任務提前布置給學生并且讓他們進行自由分組,要求他們給自己的組命名并協(xié)商進行分工,等下一次課時進行分享,結果是大家都非常積極主動,他們自主自愿的進行學習并樂在其中;而采用外部動機方式的班級我們提前告知此次教學活動如果他們表現(xiàn)得好將會獲得一定的獎勵,結果這個班的學生的積極性反而沒有另一個班高。很明顯,如果只通過外部動機來約束或刺激學生,這種方法并不能長久,只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內部動機,才能刺激他們的求知欲,引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學習才能持久。
2 利用記憶理論,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
記憶是過去的經驗在人頭腦中的反應。所謂過去的經驗,是指對事物的感知,對問題的思考,對某個事件引起的情緒體驗以及進行過的動作操作。這些經驗儲存在人的大腦里,在一定條件下又會被提取出來,這就是記憶。記憶一般由三部分組成:識記、保持、回憶。而人類遺忘事情的過程一般是先快后慢,也就是說在識記后的最初階段遺忘的速度最快,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遺忘的速度會越來越慢。這也就是說,為了取得良好的記憶效果,要做到及時復習。這時可以通過做做作業(yè)或者練習的方式對內容進行鞏固學習,這樣在還沒有遺忘所學知識或是遺忘的比較少的時候及時復習鞏固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記憶又可以分為選擇、加工、存儲和提取信息四個階段。每個人的記憶都遵循著這個過程。在某些方面,我們的記憶系統(tǒng)與計算機的信息加工系統(tǒng)也非常的類似。大腦獲取信息的過程相當于編碼,保存信息相當于存儲數(shù)據,提取信息相當于讀取數(shù)據。而在信息加工的過程中,它的工作方式又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意義編碼、形成表象和心理組織。一般情況下,這些加工過程都是自動進行的。但某些情況下,它們卻需要一定的認為努力來增強記憶。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得出,與學習無意義的材料相比,學習有意義的材料只需要付出1/10的努力。這正如另一位研究者所指出的一樣,“學習新東西時,你可以采用的最佳策略是,花些時間去思考你所閱讀的材料并將其與以往所學的內容相聯(lián)系。”在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盡可能地引導學生思考所學的內容與其他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這樣可以更好的幫助他們進行理解、記憶。
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改革中,我們也采用了類似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奇偶校驗碼的工作原理。我們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撲克牌的正反面來分別表示二進制數(shù)據中的1和0,通過在黑板上貼上正反不同的撲克牌來表示傳輸?shù)臄?shù)據。運用奇偶校驗碼的工作原理,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猜出黑板上數(shù)十張撲克牌中到底哪一張牌被人翻動過。這樣我們通過撲克牌魔術的形式將0110這樣枯燥的二進制數(shù)據表示了出來,這樣生動、形象的表示方法不僅吸引了學生的全部注意力,更是讓他們在娛樂中進行了學習,加深了記憶。
3 根據不同學生的氣質特點,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
心理學中經常提到“氣質”一詞,它是心理活動表現(xiàn)在強度、速度、穩(wěn)定性和靈活性等方面動力性質的心理特征。氣質相當于人們俗稱的脾氣或者性情。氣質有很多特征,古希臘醫(yī)生,哲學家希波克拉底將人們分為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郁質四種體質類型。后人根據這四種氣質的特性和美中氣質類型神經過程的特點總結出了四種典型氣質類型。
膽汁質的特點是強但不平衡。這種人的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能堅持長時間不知疲勞的工作,精力旺盛,外向,熱情,但多易亢奮,脾氣容易暴躁,難以自我克制;多血質的特點是強、平衡且靈活,這種人一般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活潑外向,行動敏捷,反應快,善交際,不怯生,注意力難集中,情緒不穩(wěn)定;粘液質的特點是強、平衡但不靈活,這種人的情緒興奮度低,舉止平和,行為內向,踏實,注意力集中,不善言談;抑郁質的特點是弱,這種人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多疑多慮,極端內向,敏感,膽小,不愛交往,做事認真,動作緩慢,防御反應明顯。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多于學生溝通,善于感知他們的氣質類型,并根據他們各自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比如,對于膽汁質或者多血質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提問、與他人分享等方式,對于這類學生來講,他們開朗熱情,很容易與老師形成互動從而很好地帶動課堂氣氛;而對于粘液質特別是抑郁質的學生來說,應該多給予他們肯定與鼓勵,讓他們產生足夠的自信,放下防御心,從而愿意與教師進行溝通。
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改革過程中,這種方法不僅用于平時課堂上,更適合用在進行小組討論前的分組過程中。我們提前對學生的氣質特性有了初步的了解以后,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合理搭配,將不同類型的學生搭配到同一組,讓他們互相取長補短,相互配合,膽汁質或多血質的同學可以負責與其他小組間的溝通以及成員之間的協(xié)調,粘液質和抑郁質的同學可以負責制作PPT,搜集資料等需要認真、心細才能完成的工作,在這樣精心的分配下,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能各敬其職,各取所長,往往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心理學對教育、教學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我們如果能夠學習并掌握更多的心理學理論與技能,并將其運用到教學改革中,對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一定會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郭念鋒.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民族出版社,2011,6:64-68,138-147.
[2][美]戴維.邁爾斯,黃希庭等譯.心理學(第七版)[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10:392-428.
[3]曾子林.心理學知識在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信息,2011,(23).
有關心理學應用的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