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時代新人說—我和祖國共成長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黨員干部演講稿精選20篇(4)
時代新人說—我和祖國共成長演講稿范文:身邊的故事——紀念建國70周年
作者:馬克思主義學院 張悅虹
回顧歷史,那是一條長河,那是一個傳說;回顧歷史,是秦兵馬俑的高大雄偉,是前所未有的名勝古跡;回顧歷史,是儒家思想的舍己為人,是善意懂禮的道德之志。歷史的時空隧道,正在慢慢打開?;氐竭^去,回到歷史,一起見證那奇跡的一刻。
從1949年10月1日中國建國開始,到如今已有七十周年。這七十年來,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單一的計劃經(jīng)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從憑票購買到任意選購琳瑯滿目的商品,從單調(diào)樸素到顏色鮮艷款式多樣的衣服,從“蝸居”到“廣廈”,從“自行車王國”到說走就走的旅行,從老式“四大件”到新式“四大件”的改變,無一不說明著如今的中國已經(jīng)不再是那個落后挨打的中國了,如今的中國富起來了,如今的中國強起來了。
今天,當年輕人在超市選購琳瑯滿目的商品時,很少有人知道,20世紀90年代以前,存在過一個特殊的“票證時代”。隨著改革開放給中國經(jīng)濟和民生帶來的巨大變化,1992年,中國告別了長達40年之久的票證時代。聽爸爸講他們小時候,平時吃啥買啥都要按照“票”來購買,“票”通常分為吃、穿、用三類,這些票涉及方方面面,五花八門,總之,大多數(shù)商品都是憑票供應,想要什么樣的商品就要用什么票去購買,對號入座,缺一不可,一些貴重的物品更是一票難求。由于食品物資的匱乏,爸爸說那時只有過年的時候才可以吃肉、穿新衣服,而家里的大人也往往會把肉票布票留到過年才用,食品物資的匱乏導致食品供應的時間僅有幾天,每逢年關,食品供應點就會簇擁著大量憑票購物的人們,購物長隊成為那個年代的一大街景。在冬天,奶奶把白菜、土豆、蘿卜儲存腌制,以備過冬。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工業(yè)和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糧食和其他日用商品的種類越來越豐富,商品市場逐漸活躍起來。1984年,深圳市在全國率先取消一切票證,糧食、豬肉、棉布、食用油等商品敞開供應,價格放開。老百姓的餐桌也在悄然發(fā)生改變,品種漸漸豐富,蔬菜、瓜果、蛋、禽、肉類擺上了貨架,粗糧食品逐漸淡出,細糧成為餐桌上的主角。80年代后期,全國實施了菜籃子工程之后,徹底解決了副食供應緊張的局面。到1992年,隨著中國最后的一種票證——糧票被取消后,票證最終結束了它長達40年之久的特殊身份,老百姓從此告別了票證所代表的物質(zhì)匱乏時代。
改革開放前,人們穿的衣服色彩和樣式單調(diào),引入眼簾的千篇一律的是灰色中山裝或藍色解放裝,被形象的形容為“藍色的海洋”?!靶氯?,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是那個年代的格言。稍微顏色亮麗一點的衣服根本沒人敢穿,一不小心就會引來指責。當時百姓生活水平有限,衣服的數(shù)量也很少。用當時的話講,叫“艱苦樸素”。聽爸爸說那時候只有過新年的時候家里才會給買新衣服,平時的衣服都是家里較大的孩子穿小了給下一個孩子,然后下一個孩子穿小了,在給下一個,衣服也是破了在縫縫補補繼續(xù)穿。那時小孩子們最期盼的就是過年,因為只有過年才可以買新衣服,買了新衣服的小孩子們都可以高興到晚上睡不著覺。
改革開放后,老百姓的服飾迎來春天。一些西方的服飾開始進入中國,并且形成了一種社會潮流。20世紀80年代穿著“的確良”白襯衫的女青年顯得那么單純,和那個時代一樣。到80年代中期,城市里開始流行紅裙子,女孩子們脫去了暗淡的外衣,穿著色彩鮮艷的編織毛衣,留住美麗,一場時裝的革命正在悄然而來。時髦的男青年一邊跳著霹靂舞,一邊穿著喇叭褲、戴著蛤蟆鏡,這就是那個年代的“時尚”。喇叭褲,包緊了臀部,褲腳管很大,像喇叭,兼具掃地功能。隨后,連體褲、哈倫褲、健美褲、蕾絲裙、中性套裝、露臍裝……各領風騷幾個月。時尚,就是一陣風,是一個時代的印記。90年代以后,中國服裝至少在高端人群中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與世界的同步。人們的生活向小康過渡,思想觀念更為開放。人們的服飾也在急速變化,穿衣打扮講求個性和多變,很難用一種款式或色彩來概括時尚潮流,強調(diào)個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為一種時尚。
剛建國時,人們最普遍的出行方式就是走路,那時候物資缺乏,自行車更是少之又少,在靠票購物的時代,就算是有票也難求一輛自行車。人們出去要走很久的路,去親戚家上午出發(fā)往往下午才到,交通工具的缺乏和發(fā)展落后,更是影響了人們的出行,因而大多數(shù)的人往往選擇不出去。到20世紀70年代末,剛剛從““””中走出來的老百姓,絕不會夢想有一天會開上私家車。40年前,中國是名副其實的“自行車王國”,自行車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永久、鳳凰、飛鴿等品牌的自行車開始風靡中國。那時,有一輛自行車的感覺不亞于現(xiàn)在有輛轎車,騎“永久” 就像開奔馳一樣有面子,而一輛“鳳凰”就像現(xiàn)在有一輛寶馬一樣。
而如今,汽車已經(jīng)成為家庭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幾乎家家戶戶都擁有一輛自己的車,汽車不僅可以使人們的出行更加方便,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捷。今天的我們,外出可以用共享單車低碳出行,可以坐時速高達350公里的“復興號”高鐵,可以坐豪華輪船周游列國。據(jù)《寧夏日報》報道,即使在經(jīng)濟相對不發(fā)達的甘肅固原,從固原啟程,乘飛機飛至銀川出差、飛至西安購物、飛至福州旅游,當?shù)卦絹碓蕉嗟娜罕婇_始習慣于打“飛的”。交通方式翻天覆地的變化正體現(xiàn)了中國的經(jīng)濟、政治的快速發(fā)展,中國富起來了,中國強起來了。
四大件,又名“三轉一響”,是中國在20世紀50年代后期以后出現(xiàn)的一個名詞,指的是當時為各個家庭所希望擁有的四件家庭物品。這四件家庭物品分別為:收音機、自行車、縫紉機及手表。這幾乎是一個家境非常好的人才能夠擁有的奢侈品。這“四大件”會讓上了年歲的人如數(shù)家珍,在其頭腦中打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一塊手表曾經(jīng)就是她的嫁妝,而一輛嶄新的“飛鴿”或“永久”也許使他當上了新郎。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著憑票供應時代的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新“四大件”的誕生:黑白電視、電冰箱、洗衣機、錄音機。電子時代的到來極大地豐富和改善了每個家庭的家居生活。
新“四大件”走入家庭后沒多久,就由流行走向了沒落。黑白電視的魅力哪里比得上彩色電視?錄音機和“家庭影院”放在一起,明顯就相形見絀了。還有家用電話、空調(diào)、電腦、微波爐……改革開放進入20多年之后,家電逐步由奢侈品轉變?yōu)槿沼孟M品,國內(nèi)家電進入到消費的黃金期。人們在盡情享受高科技帶來的便利和舒適的同時,也懶得總結什么“四大件”了。新生事物的層出不窮,使人很難從中選擇出哪種商品與你息息相關,稱得上真正意義的“大件”。
從1949到2019,七十年來的中國日新月異。這七十年中,中國經(jīng)歷過苦難,也汲取了教訓,中國沒有倒在挫折中,反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歷練中不斷強大不斷完善。這七十年來的改變,人人皆可所見,這七十年來的中國,真正的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我相信往后的祖國會越來越好。
時代新人說—我和祖國共成長演講稿:家鄉(xiāng)的變遷
作者:馬克思主義學院薛秋鳳
歷史長河不斷奔騰,一轉眼,新中國已經(jīng)快成立七十周年了。而我將從我的家鄉(xiāng)的變遷展現(xiàn)著這條年齡尚輕的東方巨龍的成長。
小時候的我,因為暈車的緣故而并不太愿意回家鄉(xiāng)。而家鄉(xiāng)的路卻偏偏還是那種泥濘的小石子路,坐在車上,因為路的不平而跟著搖晃,暈車癥狀便更加深了。一下雨,走在路上,褲子便會在不經(jīng)意之間沾上了不少的泥巴。而后漸漸的,平坦的瀝青大路取代了小石子路,路平了,而我記憶中回家鄉(xiāng)路上的顛簸感也慢慢的隨之而消失不見了。
我還記得曾經(jīng)和朋友開過玩笑時說不要讓我進廚房,因為我曾經(jīng)差點把廚房燒了,其實事實是有,只不過略帶了夸張成分罷了。記憶中差點燒廚房是在家鄉(xiāng),那時,家鄉(xiāng)還是那種需要柴火來燒熱大鍋,而我一時興起,想幫爺爺燒柴火,卻不慎在柴火灶外點燃柴火,要不是爺爺在旁及時熄滅,說不定火勢就慢慢燒起來了?,F(xiàn)在,燒廚房已經(jīng)不存在了,家家戶戶逐漸地放棄了這種做飯方式,用起了煤氣灶。這體現(xiàn)了時代的進步,但雖如此,我還是懷念著和爺爺一起去撿柴火的日子,懷念著那會每到吃飯時家家戶戶炊煙升起的景象,懷念著真正用柴火燒出來的飯菜的味道??刹坏貌怀姓J的是,這個進步是必然的,這也是我們朝著現(xiàn)代化的一個標志,這個進步是好的。
記憶中深刻的還有家鄉(xiāng)那讓我又愛又恨的那一口水井,為什么會有如此復雜的情感呢?因為小時候調(diào)皮,每每回家鄉(xiāng)過暑假時,每一次在外面瞎跑了一天,滿頭大汗,而水井里那冰冰涼的水正是解熱神器,一回家,馬上舀水往腿腳手臂那沖洗,也正因如此,總免不了被大人罵??晌铱偟种撇蛔∧撬恼T惑,被罵了仍不長記性,下一次還是如此。而水井里的水也格外的香甜,能不燒熟直接喝,喝起來比自來水香甜,我也解釋不來其中的原因,或許是因為盛水的過程帶著漫長而又手累,不像是水龍頭輕輕一開便有水來,也正因如此,才能格外感受到水資源的來之不易,更好的珍惜水。再到后來,我長大后再回家時發(fā)現(xiàn)這口水井后來已經(jīng)不再使用了,而同時全村人都用上了自來水。
記得小時父親給我講故事,說現(xiàn)在家鄉(xiāng)的那套老房子是在他們小時候建起的,而父親也參與著房子的建成。父親和我說那會兒他一放學便就早早沖回家,幫著爺爺建,期待著房子能早日建成,當然父親后來偷偷和我說,這么積極也是為了能早日擁有著一間屬于自己的房間。而那套紅磚綠瓦,充滿著時代的氣息的老房子至今仍然還在使用中,爺爺念舊,無論如何也不肯搬出去,可我們誰不念舊呢?因為每每回家過年,團圓飯仍是在那老房子里進行著,在那里過著年似乎更有年味,小小一間客廳擠滿了人,擠滿了歡聲笑語。老房子仿佛是一個筆記本,上面記載著我們家的故事,記載著家鄉(xiāng)的時代變遷。隨著時代變遷,等我再次回家時,發(fā)現(xiàn)小住宅如雨后春筍般的冒出來一大遍,原來是家家戶戶逐漸裝修起老房子,明亮的瓷磚代替了紅磚,也漸漸從平房修筑起幾層小住宅。
小時候回家鄉(xiāng)時,一到晚上便不再樂意出門,天黑了,而又沒有路燈,伸手不見五指,恐懼感瞬間襲來,再加上哥哥老是嚇唬我黑夜之中有鬼,便更加老老實實窩在家里。所以,在記憶中家鄉(xiāng)的晚上都是看電視度過,極其無聊。現(xiàn)在,也大為不同了,有路燈了,而前些年還在大廣場上搭建起了舞臺。故逢年過節(jié)時都有節(jié)目看,節(jié)目的表演者也正是村里的人,自愿報名表演。而平常日子也能讓人隨意上臺唱歌,人們的娛樂方式也多了一種,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這也算得上是一種進步。
以前的休閑方式無非就是散散步,然后在樹底下坐著聊聊天。小孩比較皮,就到處跑跑,你追我打,打鬧之中度過零碎的時光。而如今,休閑方式也漸漸的增加了,在大廣場上也修了在城鎮(zhèn)上公園中常見的休閑器材,偶爾得得空,便會去那動一下身,也不失為強身健體的一種好方法。
我認為,要想知道新中國的變化有多深,就應從農(nóng)村的變化當中一看究竟。農(nóng)村不同于城市,因勞動力大量涌入城市,它滯后于城市的發(fā)展,從前的農(nóng)村似乎只剩一個空村落,也因此感覺沒了生氣一樣。現(xiàn)如今不同了,隨著一項又一項扶持農(nóng)村政策的頒布,農(nóng)村也漸漸的恢復了生氣。
我的家鄉(xiāng)便是一個縮影,第一便是從前的人們上街買東西還要挑日子,有我們所謂專門的“趁墟”日,因為與小鎮(zhèn)隔了一條江,只有到“趁墟”日才會有船,才能過到江的對面買東西,可是還有時間限制,一旦時間一到,船便走了?,F(xiàn)在,通了馬路,家家戶戶有摩托車有小車,來去自如,甚至于,村口就已經(jīng)建起了超市,買東西是越來越方便。
第二便是互聯(lián)網(wǎng)的福音也傳來了農(nóng)村,以前回到家鄉(xiāng),手機信號極其弱,打電話發(fā)短信都成問題,更別提上網(wǎng)了。而現(xiàn)如今,村里通網(wǎng)了,信號強,人手一臺手機,我們家也教會了爺爺使用手機,也因此,我們能常和爺爺聯(lián)系,開視頻來聊聊天。
第三便是交通,在從前,也就只有坐車才能回家,往往要花費七八給小時,現(xiàn)如今,小鎮(zhèn)上有了動車站,高速公路也在增加,回家是越來越方便了,時間也在不斷縮減,回家的次數(shù)也因此而慢慢增多。上述種種也只有其中的一些變化。
如今,人們似乎更樂意往農(nóng)村跑,因為農(nóng)村的生活水平也在慢慢提高了,關鍵是環(huán)境還是一樣的好,沒有污染,沒有霧霾,空氣清新,晚上抬頭還能看見點點星光。也的確是這樣的,似乎為了響應國家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政策,農(nóng)村的環(huán)境還是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護。我的家鄉(xiāng)便是如此,從前,放眼望去是一片生機,如今仍然還是如此,一望無際的綠色植物。
是的,我的家鄉(xiāng)的變遷背后折射的是中國正在不斷向前發(fā)展,為著我們中國夢的實現(xiàn)而不斷奮斗。誠然,在發(fā)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大大小小的問題,環(huán)境受到破壞,人們?yōu)榱俗陨淼睦嫔a(chǎn)出地溝油等等一系列惡性產(chǎn)品,造成食品安全,對社會影響極其惡劣。也有因為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知識水平提高,不斷折射出中國的法律不完善,人們的素養(yǎng)還不太高,還有就是丟失了我們的傳統(tǒng)美德。也因為這些問題,有不少人甚至在背后詆毀國家,詆毀共產(chǎn)黨,崇拜著歐美國家。
可我認為正是有了問題才會有了前進的目的和方向,不得不承認,西方國家的確有的方面做得比我們優(yōu)秀,那是因為西方國家已經(jīng)花了幾百年建國,而我們的新中國還很年輕,我們的黨還很年輕,需要在路上不斷摸索不斷前進。也正因如此,我們新一代人的負擔和使命更重,我們新一代人更不應隨波逐流而去詆毀國家和黨。我們永遠不應忘記戰(zhàn)爭年代的人們是如何用鮮血為我們建筑出新中國的成立!永遠也不該忘記我們?nèi)缃駚碇灰椎暮推?,是因為背后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做我們的后!即使是和平年代的現(xiàn)在,每天也仍有人為了我們的安逸生活而獻出自己的青春和生活!
我身邊的故事便是我家鄉(xiāng)的故事,而我家鄉(xiāng)變遷的故事便是祖國成長的故事。
時代新人說—我和祖國共成長大學生演講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人生際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擔當。青春是用來奮斗的。革命年代,27歲的李大釗振臂高呼,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造青春之國家。我國近代"力學之父"錢偉長, 19歲,物理只考了5分,卻以語文和歷史滿分的成績被清華大學歷史系破格錄取,進入清華大學的第二天,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他拍案而起:“我要學造飛機大炮,決定要轉學物理系以振興中國的軍力”——他說“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yè)”。100年前的中國留學生,有句最讓人感動的話:“ 此去西洋,深知中國自強之計,舍此無所他求;背負國家之未來,取盡洋人之科學,赴七萬里長途,別祖國父母之邦,奮然無悔?!?/p>
新時代,我們的青春雖然沒有如此艱難,我們的選擇也不會有如此的悲壯,但每個人的青春都是大有可為的。2007年大學畢業(yè)后,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我報名參加了團中央組織的“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 做青年服務工作,綠皮火車一路向西,來到甘肅的一個小縣城,放眼望去,滿山的色調(diào)以灰色為主,而此時已是盛夏時節(jié),古人語:“春風不度玉門關”,確實是太干旱了。一年的服務期,克服了氣候的不適應,習慣了一日三餐的拉面,圓滿完成了服務計劃,把最青春最美好的記憶留在了西部。這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這份工作讓我更加懂得了奉獻的價值,也讓我了解到了這個社會還有許多需要幫助的人。在我們志愿者當中有一句特別流行的話:“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jīng)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沒有體會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你沒有擁有過,就不知道其中的純粹?!?/p>
志愿服務西部結束后,考取了基層公務員,一路走來,初心不改。去年,我非常榮幸地調(diào)入市委辦公廳,在近一年的時間里,我深深感受到了辦公廳是一個擔當奮發(fā)的集體,是一個培養(yǎng)、造就、涌現(xiàn)時代新人的大舞臺。 古人有“聞雞起舞”的故事,綜合處的同志們通宵達旦卻是常有的事,正可謂: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會務處的工作精益求精,一次去古交觀摩調(diào)研,行程安排用時70分鐘,車到達目的地,分秒不差,同車的縣區(qū)長,贊嘆道:“這就是市委的高標準”,雖然這只是一個細節(jié),但細微之處見精神,細節(jié)之間顯水平。其他處室也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時間所限,不一而足。你們是我學習的榜樣,更是我工作的標桿。
此刻,我想起了《南方周末》一段非常溫暖的1999年新年獻詞“總有一種力量它讓我們淚流滿面,總有一種力量它讓我們抖擻精神,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讓往前走的繼續(xù)走,讓幸福的人兒更幸福......”,這種力量來自于你,來自于我,來自于我們中間的每一個人,這種力量就是時代新人的力量。
舞臺再大,自己不上臺永遠是個觀眾。平臺再好,自己不參與永遠是個局外人。在新時代的大舞臺上,我愿做一個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 有奮斗有擔當?shù)臅r代新人,做一個“一枝一葉總關情”,“位卑未敢忘憂國” 有宗旨有使命的時代新人,做一個“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有情懷有夢想的時代新人!
“零誤差”,來自橋三代的堅守
作者:中鐵大橋局七公司工程師 張博君
要說起與橋的淵源,那就得追溯到我的爺爺——新中國第一代大橋人。
1955年,爺爺參與修建武漢長江大橋。在第一代建橋人嚴謹?shù)男拍钪拢錆h長江大橋至今仍然堅如磐石。我的父親名叫張建橋,是一名橋梁工程師。父親是爺爺參建南京長江大橋時出生的,爺爺希望他子承父業(yè),所以取名“建橋”。
2013年,帶著爺爺一生對橋梁事業(yè)的摯愛和父親曾經(jīng)修建太原南中環(huán)橋時難忘的回憶,我也踏上了太原這塊充滿期待的土地。
來到太原之后,我作為骨干參與修建了世界首座對稱五拱反對稱五跨非對稱斜拉索橋——北中環(huán)橋和太原首座獨塔空間扭索面斜拉橋——攝樂橋。
在一次拱橋施工時,我發(fā)現(xiàn)有一個定位架預埋件偏差5毫米,而這個5毫米是符合設計誤差要求的。正值盛夏,酷熱難捱。我猶豫再三,還是決定要求工人重調(diào)。作業(yè)隊長當時就急眼了。等他冷靜下來,我耐心解釋說:我們修的是世界級橋梁,將來上面承載的是無數(shù)家庭和生命啊,我們必須保證百年品質(zhì)。烈日下,我們用了整整一天時間,最終實現(xiàn)了定位架安裝零誤差。
工作上零誤差,但對家庭卻差太多。2013年剛到太原那年,父親查出鼻咽癌。那時,我為了確保北中環(huán)橋項目能快速推進,一直堅守現(xiàn)場,沒能回家陪伴父親放化療過一次。2016年1月,父親去世,沒能見到最后一面,成了我終身的遺憾?;乩霞宜蛣e父親后,我擦干眼淚,又義無反顧地趕回了工地。
現(xiàn)在,我們?yōu)槎鄷薪ǖ氖柧€橋和迎賓橋已拔地而起,即將通車。閑暇時,我會坐在工地上,靜靜欣賞不遠處父親和自己的作品,一個一個地數(shù),一條汾河21座橋,一直美到北!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華誕,我們家三代大橋人以及像我們一樣千千萬萬的建設者們將奮斗接力,用熱愛、赤誠和堅守,陪伴我們的祖國一起成長!
奔跑吧,青春!
作者:山西大學碩士研究生 高思恩
1994年7月一天的早晨,太原的天空陰沉沉的,火車站附近的一個小院中傳出了嬰兒的啼哭聲,人們聞聲而來,發(fā)現(xiàn)紙箱中嬰兒的左臂患有殘疾。在一陣陣憐惜聲中,一位六旬老人伸出溫暖的雙手將女嬰抱回了家中。僅僅幾分鐘后天空就下起了瓢潑大雨,如果不是那位老人,也許女嬰會在大雨中失去生命。
我就是當年那個躺在紙箱子里的女嬰,是好心的奶奶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奶奶孤身一人,沒有工作,沒有收入,生活已經(jīng)不容易,為了養(yǎng)活我,她起早貪黑撿紙箱、拾廢品,含辛茹苦地將我養(yǎng)大。
初中就讀的學校離家很遠,為了節(jié)省車費,我就經(jīng)常跑著去跑著回。不知不覺中我成為學校田徑場上的短跑冠軍,到中考時成了班上唯一一個體育考滿分的人。我喜歡風雨中前進的自己,把樹木、房屋甩在身后,向著陽光奔跑。
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我和奶奶的生活境況逐漸好轉。在派出所、殘聯(lián)、民政部門等多方幫助下,我終于有了戶口,政府還讓我享受到了低保。那時,我和奶奶做夢都會笑出聲來。
進入高中后,我被推薦代表省市參加各類體育比賽。每一次奔跑我都拼盡全力,90公斤的杠鈴把脖子壓出了腫塊兒,反反復復的沖刺使腳底磨出了水泡。高二時,我拿到了國家二級運動員證書,是那一年山西省達級賽測試中唯一一個殘疾人運動員,隨后又多次在全國殘運會上獲得獎牌。
2013年我終于考上了山西大學。幸運的是我又得到了政府各相關部門、學校和慈善總會的幫助,使我順利進入了大學校園。4年時間里,我過得十分充實——做公益活動的領跑員,拿下三次單項獎學金,成為學生會秘書長,照顧八旬的奶奶,完成不間斷的訓練和比賽。苦過累過,但只要想到奶奶,想到那些曾經(jīng)幫助過我的人們就會再一次動力滿滿!
奶奶為我取名“思恩”,就是要我常思恩情,知恩圖報。是奶奶讓我活下來,是祖國讓我長起來,我將在這青春年華里,用永不停息的奮斗回報這個偉大的時代!
時代新人說—我和祖國共成長演講稿相關文章:
1.時代新人說—我和祖國共成長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國...
2.2019時代新人說,奮進新時代的建國70周年優(yōu)秀演講稿范文精選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