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你準備好了嗎?
幼升小,你準備好了嗎?
暑假就要結束了,下個月馬上又有一波小朋友升入小學。小學不同于幼兒園,我們的小可愛們步入了人生的另一個重要階段——正式開始了學校學習的生涯。家長們肯定都知道這一階段對孩子的要求一定和小幼兒階段不一樣了,需要孩子具備一些能力和良好的習慣才能更好地勝任學校學習。多數(shù)家長也會很認真的思考這一問題,一定也會有自己的總結。下面,我們請羅老師帶領大家回顧和歸納一下上小學前,家長要抓緊培養(yǎng)孩子哪些能力和習慣為小學階段做準備。
幼升小的孩子該培養(yǎng)哪些能力和習慣
時間管理能力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比如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下午有兩件事要辦,一件是必須做的,一件是玩,我們先把必須做的那件事做完,然后就可以痛快地玩了。”這樣,孩子就會有“要事先做”的習慣了。
目標意識,規(guī)劃的習慣
平時和孩子玩時,可以逐漸給他滲透目標意識,培養(yǎng)他規(guī)劃的習慣。比如在游戲之前,問問孩子要玩到什么程度;玩的過程中,要關心游戲的進度;游戲結束后,用一兩句話和孩子總結一下。
自覺學習的習慣
怎樣讓孩子有自覺學習的好習慣?我想,這種自主意識、對自己的事情負責的態(tài)度,需要從學前就開始培養(yǎng)。比如,只有當一個小孩能夠自覺地去完成分內的家務活時,他才能真的去自覺寫作業(yè);否則,他的自覺性很可能是迫于老師和家長的壓力表現(xiàn)出來的,并非很自然很情愿。
所以,在學前時期,家長要逐步讓孩子從一些小事做起讓他自己負責:收拾自己制造的垃圾、倒尿盆、倒洗腳水、收拾餐桌、盛飯、晾衣服、鋪床疊被、準備第二天的衣物、倒垃圾、澆花喂魚、整理個人物品、打掃自己房間、招待客人……
如果上小學前孩子習慣承擔這些責任了,接下來他就會比較容易接受新的責任:學習、寫作業(yè)。
幼升小的孩子在學習上的方法
“讓孩子適應學習”變成“讓學習適應你的孩子”
孩子上學了,家長會想:怎樣讓孩子適應每天要學習、復習、寫作業(yè)的生活呢?我建議家長可以顛覆一下這個想法,把“讓孩子適應學習”變成“讓學習適應你的孩子”。
我前面曾經介紹過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生來就有八個方面的智能:詞匯智能、邏輯智能、圖形智能、音樂智能、肢體智能、自然智能、人際智能、自我智能。
每個孩子在不同方面的智能有強有弱,而每種智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否得到喚醒,也決定了這種智能的發(fā)展情況。一般來說,學校的老師難以做到用多種方式讓學生接觸所學內容,個性化教學、因材施教也常是一種奢望,所以,這一切就需要我們家長去做。
需要我們細心觀察,尊重孩子的特點,把學習過程變得個性化。比如:
★有的孩子對圖形敏感,那么媽媽可以給他準備各種彩筆、小貼紙,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卡片、畫畫,可以把相關卡片、圖畫在家里到處貼,可以多給孩子買相關的畫冊,給他找相關的視頻,還可以把單調的數(shù)學用圖來表示,并且詳細畫出解題環(huán)節(jié)的圖示。
★有的孩子肢體智能好,好動,那就多找機會讓他在“動”中學習。比如擺弄積木塊來幫他學數(shù)學;或者讓他站著寫字;或者把課本和練習本放在兩張桌子上,讓他寫一個字,再回去翻翻書,檢查一下寫得對不對;或者,讓孩子做完一項作業(yè),就起來打一下玩具保齡球……
★如果孩子喜歡說話、喜歡溝通,那么,比較好的學習風格或許是交流互動。媽媽可以讓孩子把課業(yè)內容講給自己聽,講給家里的玩偶或寵物聽;或者家長和孩子互相講、互相考。我們也可以讓孩子待在我們身邊寫作業(yè),這樣,讓他感到安全溫馨,會給他力量;而他有問題也可以隨時問家長。
★還有的孩子對聲音敏感,更喜歡聽,那么家長可以多給他講一講學習內容,或者給他找相關的音頻資料,甚至允許他邊聽音樂邊寫作業(yè)……
事實上,每個孩子都不是只有單一的某種智能,所有的孩子都是多種智能在同時發(fā)展。所以,我們家長要多動腦筋,嘗試各種方法,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把學習的方式變得更豐富、更多樣化。這樣,孩子不僅會喜歡學習,效率也會更高。
美國有位一線教師叫羅恩·克拉克,他創(chuàng)造了很多教育奇跡。這位老師在教學上做過很多瘋狂的事,比如,把孩子們最喜歡的歌曲重新填詞,把歌詞內容變成數(shù)學運算法則;用彩色粉筆在人行道上算代數(shù)題;讓學生用馬克筆在氣球上解題,答對的學生可以坐在氣球上把它坐爆……恐怕在學校里的老師很難這樣去做,但我們家長在家的時候可以有各種嘗試。
總之,幫孩子豐富學習的方式,幫孩子創(chuàng)造學習過程中的樂趣。
不要用命令和責怪的語氣讓孩子學習
與其用嚴厲的語調一遍遍地催問孩子:“作業(yè)寫完了嗎?!怎么還不去寫作業(yè)?!”不如用商量的口吻和孩子溝通:“你覺得哪科作業(yè)比較容易?”“你喜歡先寫容易的后寫難的,還是先做難的作業(yè)?”與其說:“寫作業(yè)別磨磨蹭蹭的!”不如和孩子一起想辦法,怎樣用好玩的方式防止磨蹭、拖延。
孩子上學以后,很多家長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不知不覺中就變得嚴肅無趣了。什么原因呢?
第一個原因: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學習、活動的內容和方式變化很大,可是他自身的各種能力并沒有同步發(fā)生某種大的飛躍。所以,家長就會沒有耐心。孩子的很多能力提高要有個積累的過程,積累到一定程度,自然有突破、有爆發(fā)。如果心急,用各種高壓逼迫的方式強迫孩子,那么這個積累再爆發(fā)的過程就會受到破壞。
第二個原因:在小學,對孩子表現(xiàn)的測評,不再像幼兒園時那樣模糊,它被成績量化了,這種量化給家長帶來很大的壓力。這就好比,我們往往在家里管教孩子時,覺得可以做好,但是一旦我們跟其他家庭一起出去游玩,媽媽們就容易沉不住氣,因為有了橫向比較。而小學里,這種橫向比較被現(xiàn)在的教育體制變得理直氣壯、合理合法。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