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很努力學習了,但卻成績不好,怎么辦?
明明有努力的去學習,但是為什么老是考不好?相信是很多學生都有過的想法,然而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小編就帶你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進入高三之后,許多學生都摩拳擦掌,決定要好好拼搏一番,學校的進度也隨即加快,可是一些學生也付出努力了,就是成績沒有取得更大的進步,甚至一些學生的自信心受到打擊。為什么你那么努力卻成績平平?我覺得原因很明朗,就是沒有理性的學習,讓自己走了彎路。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情況:
01.沒有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
一些學生在高一、高二中成績不錯,不知不覺就放松了警惕,意識的能動性很關鍵,如果對高考沒有正確的認識,并且付諸相對的實踐的話,很有可能讓自己處于被動局面。
02.在第一輪復習中盲目的
進行綜合訓練
一些學生心態(tài)比較積極,很多人都買了綜合卷,因此就進行急于求成式的訓練,總是想著今早取得實質性的進步。其實這樣是很不合理的,應該在適合的時間,做適合的事情。從進度上講看,老師帶你走到哪兒,你就趕快把那塊的知識點吃透,有余力了再去預習,但不能盲目的去做綜合型的卷子。
可以適當?shù)淖鲆恍┚C合卷,但是要在所涉及的基礎知識打好的基礎上,間歇性、滲透性的做一些綜合卷作為衡量進步的參照。但是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還是應該“地毯式”的復習,因為第一輪復習是高考的基石,有很多的時間讓你利用。更方便你即使調整復習方向,讓基礎知識系統(tǒng)而完整。
03.靠題量而不是靠題質去提高成績
在現(xiàn)實中就有很多學生重復著:做題——對答案——再做題——再對答案,好像高三了,就應該有做不完的題目,甚至一些學生只是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就很少有時間去從提升做題質量方面著手,在做題中不能理性歸納的話,那么即使考試拿到了不錯的分數(shù),那么數(shù)學思想和能力還是欠缺,會有很多試卷做不了的。所以說,做適量的題目,注重對專題的歸納和總結,注重衍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把握問題與知識點之間的普遍聯(lián)系,尋找解題技巧和規(guī)律是很重要的。
04.匆忙趕進度
沒有打好扎實的基礎
為什么在每次大考中,一些學生成績不理想?是因為學生基礎差?看上去學校把“知識點”內容都講了,可是其實背后卻是:一路飛奔,一路不斷的丟東西。所以這樣下去,章節(jié)內容復習完了,考試內容可是還空著呢。
05.沒養(yǎng)成好的答題習慣
丟掉不該丟的分
每次分析試卷,都有學生抱怨自己疏忽而丟掉一些不該丟掉的分數(shù)。所謂說,考試的分數(shù)就是你平時學習的體現(xiàn),平時沒有養(yǎng)成好的答題習慣,丟三落四,考試的時候想急于求成,步驟不合理,看問題不全面,等等,這些可能直接導致你分數(shù)上不去。一些學生交卷之后都覺得自己分數(shù)一定不很不錯,可是發(fā)下試卷就傻眼。
06.心理原因導致成績差
有一部分學生平時成績一直不好,有時候對學習充滿恐懼感,覺得自己沒有學習的天賦,導致自己對學習產生排斥,越是這樣,成績越是上不去,甚至一些人的理由是:女生就是不如男生有天賦、我覺得這些都是由心理因素導致的。學習沒有想象的那么難,但是最起碼你得有信心,同時靜心、潛心的去探索,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的學習,肯定會有起色的。
成績不好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