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來歷是什么
冬至的來歷是什么
冬至對于中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至于重要到何種程度,我們得先來看看冬至的來歷傳說故事,到底冬至是怎么來的,有什么習俗呢?下面就隨學習啦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冬至的來歷傳說故事
1、冬至的來歷
根據(jù)周朝的記載,民間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動,又因為周歷的正月為夏歷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們現(xiàn)在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并沒有分別,一直到漢武帝采用夏歷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過“冬節(jié)”是自漢代以后才有。
就因歷法的不同,使得民間一直傳承著周歷歷法,認為冬至過后就是另一年的開始。才有吃圓仔后就多了一歲的說法。這也是冬至為何在民間會那么受重視。
2、冬至的傳說
在江南水鄉(xiāng),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xù)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qū)避疫鬼,防災祛病。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jīng)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戰(zhàn)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jù)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F(xiàn)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3、冬至的習俗
3.1、進補
冬令進補源于漢高祖劉邦冬至吃狗肉,現(xiàn)在人們多用中藥燉羊肉、雞肉為主,除此以外,吃桂圓糯米飯或粥也是滋補膳食。
3.2、祭祖
清代記載,“是日,長幼祭祖、賀節(jié),略如元旦”,冬至祭祖一般正午開始,如有祖祠就在清晨開始,供桌是必備的,供品包括三牲(雞、鴨、魚)或五牲(加上豬、羊)、米飯、水酒、十二菜碗(齋菜、干料)、水果和湯圓,桌上點香燭,還要準備金銀紙于祭拜后焚燒。
3.3、吃湯圓
湯圓有“團圓”之意,一般自吃是包紅、白兩色的小湯圓,再包甜餡的紅、白兩色大湯圓各六顆用來祭祖,南方和臺灣地區(qū)還有把湯圓粘在門、窗、桌、柜,祈求神明保佑的做法,北方則是吃水餃。
冬至的諺語
陰過冬至晴過年。(浙)
冬至陰天,來年春旱。(魯)
晴冬至,年必雨。(鄂)
冬至晴,春節(jié)陰。(遼)
冬至晴,明年陰雨多。(桂)
冬至有雨雨水多,冬至無雨雨水少。(粵)
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紛紛步難行。(蘇)
冬至有雪來年旱,冬至有風冷半冬。(晉、魯)
冬至有雪,九九有雪。(陜)
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湘)
冬至晴一天,春節(jié)雨雪連。(皖)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魯、湘)
冬至冷,春節(jié)暖;冬至暖,春節(jié)冷。(湘、粵)
冬至的祝福語
1、冬至日來到,養(yǎng)生也要做好:少食生冷,不宜燥熱,進補四忌要注意,多加衣服,多鍛煉,身體硬朗不生病,早睡早起,生活規(guī)律不能變,祝你冬至快樂,幸福無邊!
2、冬至節(jié)氣到,太陽往回跑,春天不遠了,保暖也重要,好友祝福到,愿友沒煩惱。愿我的祝福為你驅(qū)走寒冷帶來溫暖,望友幸福健康,冬至快樂!
3、冬至來到,即將凍結了舊的一年,融化新的一年,結束一年的煩惱,壓力,釋放積攢的好運,歡樂,讓悲傷成為歷史,用幸福開啟新的篇章。祝你笑口常開,財運滾滾來。
4、冬至節(jié)氣到,陽光對你笑,白天在加長,夜晚在縮短;溫暖在加強,冷漠在消失;快樂在加油,煩惱在消融。祝冬日吉祥,幸??鞓废惭笱?。
5、冬至來勢洶洶,伴隨著寒風凜冽,落葉降溫,就在此時我溫暖的祝福也向你撲面而來,祝冬至不凍,每天陽光明媚,溫馨如春!
猜你感興趣:
2.關于冬至的傳說
4.冬至的由來簡介
5.冬至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