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雨天如何安全行駛
遇上雨天如何安全行駛
端午的小長假即將來臨了,我們都知道端午自然少不了“龍舟水”。如果在端午假期間駕車出游遇上下雨天氣,怎樣才更好地安全駕駛呢?下面請看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您介紹雨天如何安全駕駛。
(一)降低胎壓,制動更不好
有人每逢雨季,就將胎壓降低一些,使輪胎和地面間的摩擦面積增大,進而增大附著力。這個看似有效的方法不僅不正確,甚至適得其反!仔細想想,每個輪胎所承受的車重一定,接地面積的增加,會降低每單位面積輪胎對地面的壓力。如此一來排除輪胎與地面形成水膜的力量會減弱,而這層有潤滑作用的水膜,會使輪胎更容易打滑。
因此,降低胎壓增加接地面積絕不可行;反之增加胎壓,制動反而會好一點,故在雨天保持較高的胎壓比較安全。
(二)雨中要提前制動
其實每個人都知道在雨天制動要提前,但倒底要提前多少呢?大體上,在雨天制動要將制動距離延長3倍。那么為什么要延長3倍呢?
從制動動作的流程來看:從駕駛者意識到需制動到車完全停住會經(jīng)過4個階段。
(1)發(fā)現(xiàn)前方有障礙,到判斷需停車約需0.3s;
(2)右腳從油門移到制動踏板約需0.3s;
(3)當您踩下制動到油壓開始作用約需0.3s;
(4)制動發(fā)生作用到停車。
其中第一到第三階段,還在駕駛者的反應(yīng)動作期,制動未發(fā)生作用。在這段時間內(nèi)車輛仍然繼續(xù)前進,這中間行駛的距離叫空走距離。第四階段中,制動器開始動作到車完全停下來之間的行車距離叫制動距離。一般所說的制動距離就是指兩者之和。
空走距離是隨駕駛者的反應(yīng)而變化,和天氣無太大關(guān)系。可是在下雨時,因輪胎和地面的摩擦力減半,制動距離也會隨之增加到2倍。
再者下雨路滑,緊急制動易造成輪胎抱死,制動的信心顯然會較晴天低得多,這也就是制動距離變長的主要原因。
(三)地面未濕透時更容易打滑
近年來輪胎的發(fā)展神速,若從胎紋的設(shè)計著手,可有效排除水膜??墒堑厣先绻紳M粒狀的細石,那可比下雨很久的濕地更容易打滑。
在剛下雨時,路面的灰塵及沙土還沒有被雨水沖走,這些塵沙吸收了雨水后,變成粘土狀的膜,使輪胎更容易打滑。所以在剛下雨、路面未濕透時也要當心,以免輪胎打滑而產(chǎn)生事故。
(四)視線就是安全
若你常在大雨中開車,那視線不清必定是最大的隱患,尤其是左右側(cè)及后方的視野更為重要。視線的好壞在于車窗玻璃,當然除雨刷的刮水動作外,也可以亮起前燈讓來車看清你的位置。當在暴雨中,即使雨刷高速擺動,還是無法擦凈玻璃上的雨水。這時的玻璃上所形成的水膜折射,會使你無法看清前方,沒有雨刷的后窗玻璃,情況則更差。若雨大到雨刷也無法擦清視線的時候,你最好趕緊靠路邊停車等待(不過記住開雙蹦燈)。
(五)下小雨時雨刷不要持續(xù)打開
在不斷精益求精的汽車科技中,雨刷的功能始終不變,但其結(jié)構(gòu)卻不斷改進。從手動到自動,雨刷始終是消除玻璃上水滴的最佳方法。
近年來汽車車速越來越快,當車輛在高速行駛時,雨刷便會因風壓而飄起來,以致無法有效地將玻璃上的水珠刮干凈。為防止這點,加壓板出現(xiàn)了,可是加壓板也不能做到十全十美。當汽車在小雨中低速行駛時,車前玻璃上只有一些小雨點,若雨刷壓力太強,膠皮與玻璃的摩擦系數(shù)會太大而使其無法順利擺動,而有顫動的情形發(fā)生。另外當有小沙石附著在玻璃上時,雨刷帶動沙石摩擦玻璃,那即使很硬的玻璃也會被刮出許多小痕跡。據(jù)悉,有人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駛時,發(fā)生風擋玻璃突然破裂的情形,很可能就是因日積月累的小傷痕所導(dǎo)致的后果。
總之,在小雨中低速行駛時須要慎重地使用雨刷,特別在雨刷顫動時就趕快停止。另外,若充分利用噴水器也可以保持玻璃和雨刷之間的潤滑,對保持良好視線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