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鑒別真假的方法有哪些須知
現(xiàn)在很多人都喜歡收藏古時候的錢幣,因為十分的有價值,那么如果在收藏的時候發(fā)現(xiàn)好像有一些古錢不太一樣的話,應該如何辨別呢?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古錢鑒別的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古錢鑒別的方法
一、看銅質(zhì)
我國歷代古錢幣大多數(shù)是以銅合金形式鑄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錢幣也隨之呈現(xiàn)出不同的顏色。各時代的錢幣銅質(zhì)是不同的,又由于古代冶煉技術(shù)不同,各地區(qū)鑄造的古錢也各不相同,每個朝代各有特點。
例如,漢代至唐宋時期的絕大部分錢幣均為青銅鑄造,其特點是銅色青白中微帶淡紅。先秦時期的鑄市主要是銅錫合金鑄成的,銅質(zhì)呈青紅色,質(zhì)地較硬挺;隋代的五銖錢因為錫的成份大,銅質(zhì)泛白,稱之為白錢;乾隆五年以后,鑄錢加錫,叫做青錢。
二、觀銹色
今所見錢幣,無外乎兩種:一為發(fā)掘品,一為傳世品。發(fā)掘品在地下埋藏了許多年,其表面都長滿了銅銹色。傳世品也因空氣中氧化作用,表面有一層包漿,呈黑色或銅色。
銅是一種比較穩(wěn)定的金屬,在常溫下不易生銹。要經(jīng)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才能生成氧化銅、堿式碳酸銅等。氧化銅因形成的顆位大小不同,呈現(xiàn)出黃、橙紅、鮮紅、深棕等不同的顏色,俗稱“棗皮紅”、“栗子殼”等。
三、看鑄市銘文
我國金屬鑄市的一大特點就是有銘文書寫,可以說,每一種錢幣文字的字體各有特征,不同時代的鑄幣銘文,有不同的書寫風格。另外,在注重各種錢文特點的同時,還可找出錢文的演變過程和變化的規(guī)律。例如,秦半兩在古錢中頗負盛名,其錢體厚重,銅質(zhì)精良,錢文隆起而雄偉,半兩的“兩”字中“人”字高聳,如發(fā)現(xiàn)錢文扁平者,一看便知是偽品。
四、聽聲音
現(xiàn)在許多錢幣學家和收藏者喜歡用聽聲音的辦法鑒定古錢。古錢幣由于質(zhì)地的原因,年代越久遠,火氣盡脫,氧化越嚴重,擲于水泥地面其聲音也越喑啞。大概來說,先秦時期的刀、布、圜錢均都是啞音。而明代以后的錢幣,距今時間較近,還未受到深層的氧化,聲音則是清脆、響亮。如果我們把先秦時期的錢幣擲在地上,傳來清脆聲,則此錢不太可靠;反之,如果明、清錢幣擲地為啞音,則也必將懷疑。
五、了解鑄造方法
我國主代鑄幣的鑄造,大概經(jīng)過了子范(土、石,銅)、母范(磚、銅)、翻砂等幾個發(fā)展階段。
無論是真錢還是偽品的各種鑄造方法,都會在錢幣上留下相應的痕跡。這些痕跡就是我們今天鑒定錢幣真?zhèn)蔚囊粋€有力依據(jù)。
六、聞氣味
此種方法是古錢鑒定中最簡單的一種。因為偽品錢幣多是用化學物質(zhì)來偽造裝飾,往往會散發(fā)出一種難聞的、刺鼻的化學性怪味,而真品錢幣則沒有這種怪味。
七、觀版別
從版別上辨別古錢最主要的辦法是除了多看錢譜之外,必須要多接觸實物,以熟悉各個朝代的錢幣真品,不但要注意珍稀品,更要注意大量的普通品種。
不同材質(zhì)硬幣的不同清洗方法
1、金幣的清洗方法
金幣實際上是不需要清洗的,萬一弄臟的話,只需將其放在溫肥皂水中清洗干凈,然后用清水沖洗,放在兩塊柔軟的布中吸干水份即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允許有摩擦動作,不管是清洗時,還是在吸干水份時,甚至連軟布都會在拋光的幣面上留下細小的劃痕。
2、銀幣的清洗方法
清洗銀幣的方法首先取決于銀幣的氧化程度及其成色,在高含銀量的銀合金表面生成的氧化物與在低含銀量的銀合金表面生成的氧化物具有不同的特點。
如果高含銀量的硬幣長期放置在地下,或者遭受到其他不利因素的影響,在其表面會生成很厚的一層氧化物,這時應將硬幣在氨水溶液中浸泡1小時(成份:水90%和濃氨水10%)。如果沒有氨水溶液,也可以調(diào)制碳酸鈉溶液(將30克食用純堿溶解于100克水中)代替.將硬幣置于溶液中幾個小時,直至氧化物完全溶解。
如果高含銀量的銀幣只是受到輕微氧化,那么最好用氨水溶液加碳酸鈉溶液和牙膏調(diào)制成糊狀來清洗,這種糊狀物用手摸起來應該柔軟并且沒有細小的硬顆粒,方法是用手指或者用柔軟的刷子將其輕輕涂在硬幣表面,待氧化物溶解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即可。
以銅作為中間合金的低含銀量銀幣在嚴重氧化時會變成綠色,清洗這種硬幣,最好用5%的稀硫酸溶液清洗,當綠銹層溶解并退去后,再采用清洗高含銀量銀幣的方法進行清洗,但如果銀幣表面的氧化物很均勻,就在可不必清洗掉。
銀元上出現(xiàn)的綠銹一般都是銅銹,這類銀元大部分是窖藏銀元,長時間和銅錢放在一起,因此上面才會有綠銹,這銹是正常的
,也是判斷這銀元是否為窖藏的標準。如果銀元上的銹蝕過重,或表面發(fā)黑,就需要及時清洗。傳統(tǒng)銀元清洗與除銹一般使用弱酸,白醋就比較理想,浸泡時間長短視銹蝕程度、銹跡多寡而定。浸泡過后用柔軟的刷子輕輕地洗刷,一般銹跡污漬都能除去。對黏結(jié)牢固的附著物,用軟刷刷洗不能奏效的情況下,可以用木錐順著銀元圖案文字邊緣慢慢兒剔除,直到干凈為止,剔除銀元表面附著物,忌用金屬、牙、骨等堅硬物質(zhì),以免劃傷銀元表面,降低銀元品相。除銹的時候切忌使用牙膏等研磨劑,在除銹的同時,應盡力保持銀元原有的包漿。對一些不影響品相的輕微銹濁,最好連弱酸都不用。目前許多對此認識不深的銀元愛好者,恨不得把自己辛辛苦苦收集到的古舊銀元,洗得如剛發(fā)行的紀念幣一般。這等出力不討好的勞作,完全損害了古舊銀元溫潤典雅之美,在洗白銀元表面的同時,差不多將銀元的價值也“洗白”了。
3、黃銅幣的清洗方法
時間常常會在銅幣的表面留下一層氧化物,這層氧化物根據(jù)其產(chǎn)生的環(huán)境和年代而表現(xiàn)為棕褐色、深綠色或黑色,如果氧化物均勻而金屬未受到銹蝕,那么最好不要清洗。因為均勻的氧化層使銅幣具有與其發(fā)行年代相稱的外表,而且還能使銅幣不易再受銹蝕,對于具有均勻氧化層的銅幣唯一可做的事就是在溫熱的肥皂水中洗凈油脂和汗?jié)n,在清洗時不要用力擦洗,以免損壞氧化層。
清洗已氧化的硬幣最好使用反應緩慢的溶液(如5%的稀硫酸溶液),它能逐漸洗掉因銹蝕而損壞的硬幣表層,并使其完好部分不受損傷。硬幣在溶液中浸泡的時間長短主要取決于硬幣的表面狀態(tài),即氧化程度,氧化層越暗越厚,浸泡的時間就應越長,氧化嚴重的硬幣可以在溶液中浸泡幾個晝夜,氧化輕微的硬幣則只需浸幾個小時,在浸泡過程中還可以用軟布在溫熱的水流中清洗已溶解的氧化物,以便溶液能更好地作用于新暴露出的銹蝕層,清洗時應該記住,要戴上橡膠手套,用鑷子夾住硬幣在溶液中清洗。
經(jīng)過清洗以后,硬幣的品質(zhì)能得以提高,但對于清洗后暴露出來的腐蝕凹坑和擦痕應有所心理準備,只有在有了經(jīng)驗以后,才可以作出決定,硬幣是否值得清洗,清洗是否會損壞硬幣,而且硬幣清洗以后,是否會連同氧化物一起將硬幣圖案的細微部位也洗掉。
4、青銅幣的清洗方法
青銅幣的清洗方法與黃銅幣一樣,在硬幣的表面預先涂上少許牙膏,放在溫熱的水中清洗更容易使硬幣恢復光澤,不要用強硫酸或硝酸溶液清洗銅幣和銀幣,這種溶液在洗去氧化物的同時,也會毀壞硬幣本身,特別是硬幣圖案的細微部分。
如果青銅幣和銅鎳合金幣銹蝕嚴重(硬幣表面有均勻的黑色、暗綠色的氧化層或者很厚的黑殼),那么可以用強硫酸或硝酸溶液將其清洗掉,當然,這種清洗方法只是對那些沒有特別價值的硬幣而言的。
清洗過程如下,將硝酸倒在玻璃器皿里,另外準備好蘇打水,用鑷子將硬幣放入硝酸溶液,氧化物很快被溶解掉,硬幣表面一洗干凈,馬上就用鑷子將硬幣夾起放入蘇打水中,然后可以用手拿出硬幣,仔細用溫水沖洗并擦干,需要指出的是,硝酸在去掉氧化物的同時,也使硬幣表面變得麻麻點點。
清洗過的銅幣看起來有些不太自然,隨著時間的流逝,銅幣仍會發(fā)黑并重新出現(xiàn)氧化層。但是.我們?nèi)匀徊荒鼙WC銅幣會生成均勻的新氧化層,硬幣表面不會出現(xiàn)黑色的斑點,所以,清洗過的銅幣最好能自然地生成古色古香的氧化層,給人以年代久遠的感覺。
使硬幣自然產(chǎn)生氧化層最簡單的方法是,將干凈的沒有油脂的硬幣放入10%的連二亞硫酸鹽溶液中浸泡10-20秒,取出后沖洗干凈,用軟布擦干,經(jīng)過連二亞硫酸鹽溶液浸泡過的銅幣便會發(fā)出令人愉快的青銅光澤,而且一般再也不會被銹蝕。
在硬幣表面涂上清漆有助于銅幣和銅鎳合金幣的保存,最好用有光澤的家俱清漆,用丙酮很容易將其清洗下來。新硬幣(銀、銅、銅鎳合金、黃銅幣)在裝入收藏盒之前,應將手指碰到過的地方清洗干凈,我們發(fā)現(xiàn)銹蝕總是從手碰過的地方開始產(chǎn)生的。
古錢幣收藏需要避免的誤區(qū)
誤區(qū)之一 非名錢不藏
古錢幣收藏愛好者將“五銖錢”“天啟通寶”“泰和重寶”等一些公認的名幣作為古錢幣的收藏主攻方向,是無可厚非的,但這種收藏行為長期發(fā)展下去,會使泉友的收藏之路越走越窄!因為古錢幣浩如煙海,而名幣畢竟是少數(shù),不可能經(jīng)常出現(xiàn)于泉友的視野之中。那么,作為古錢幣的收藏者,就要把視野放寬一些,并非“古泉50名珍”之外的古錢幣就沒有收藏價值。如背穿上“陜”的宣和通寶,背穿上“河”和背穿下“戶”的萬歷通寶,背穿上“照”或“帥”的大明通寶,背穿上“川”的大順通寶等,也屬于珍品一類,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升值空間,一旦發(fā)現(xiàn),萬不可錯過!
誤區(qū)之二 非銅錢而不藏
中國古代的金屬幣有銅、鐵、錫、銀等多種,其中銅幣數(shù)量最多,也是最常見的,于是有些泉友就錯誤認定:只有銅幣才是古錢幣收藏的主流。這是個認識誤區(qū),歷史上好多朝代鑄造的鐵錢、錫錢也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如宋代鑄造的“宋元通寶”“太平通寶”“皇宋通寶”“天圣元寶”“明道元寶”“景祐元寶”“建炎通寶”等鐵錢,清代咸豐年間鑄行發(fā)行的“當五”“當十”“當五十”“當百”“當五百”“當千”諸鐵錢,均是難得一見的珍品。尤其是“咸豐通寶”小平鐵錢,錢文類似“瘦金體”,最為收藏者深愛。
誤區(qū)之三 非整幣不藏
有些泉友在收藏中一味盯著品相完整的古錢幣收藏,對于品相不完整的古錢幣,棄之如敝履,抱有偏見。眾所周知,金屬類的古錢幣在長期的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由于金屬的特性,常會出現(xiàn)銹蝕斑斑、輪廓殘缺、幣面模糊等現(xiàn)象。收藏古錢幣,品相是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古錢幣本身所附帶、承載的歷史文化信息和社會資料!一些古錢幣盡管其品相稍差,但其所承載的歷史文化信息過于厚重,其收藏價值也是極高的!如漢代王莽新朝時期的“貨泉”“布泉”等錢幣,用的是垂針篆,北宋仁宗時期鑄造的九疊篆書體“泉體通寶”,是中國出現(xiàn)的最早的美術(shù)字,這些古錢幣不論品相如何,均屬于古錢幣當中的珍品,遇到了千萬不可錯過。
誤區(qū)之四 非大幣不藏
有些泉友在收藏古錢幣時,總是習慣性地把目光聚焦在形體較大的金屬幣上,對于“至正通寶”“洪武通寶”“咸豐通寶”等幾種古錢幣趨之若鶩,而忽略了體型較小的古錢幣!其實,古錢幣的收藏價值并不是一味取決于古錢幣體型的大小,有些體型較小的古錢幣,其收藏價值也是可觀的,如“咸通玄寶”“大蜀通寶”“大齊通寶”“乾亨通寶”“天顯通寶”“皇統(tǒng)元寶”“大朝通寶”“中統(tǒng)元寶”等。因此我們在收藏古錢幣中,要學會綜合性地判定古錢幣的收藏價值,而不能唯大小是論!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