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微粒污染的危害
輸液微粒污染的危害
處理發(fā)熱的關鍵在于診斷而不是急于輸液退熱,但一些人過于迷戀消炎藥抗生素,這是國內醫(yī)療體制的長期誤導所致。下面學習啦小編和大家一起學習輸液微粒污染的危害。
輸液微粒污染的危害
據(jù)統(tǒng)計用電鏡觀察每瓶輸入人體的液體里有大約30萬個直徑在10--30Å玻璃碎屑及橡膠微粒,而人體毛細血管直徑只有10Å,所以這些看不見的微粒將沉積在肺臟導致肺功能下降,現(xiàn)代人肺功能下降、肺活量降低與此不無關系!
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進入血液循環(huán),極易出現(xiàn)肺肉芽腫、肺水腫、靜脈炎癥和過敏反應等。因此,靜脈輸液是公認的最危險的給藥方式。
近幾十年來,輸液過程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人的肉眼可以看到直徑在50微米以上的微粒,而恰恰是那些直徑在2-50微米之間,肉眼看不見,會移動,不能在體內代謝的有害微粒進入血管,導致了各種輸液污染病。
很多病人患上了輸液病
靜脈輸液和口服藥物的最終效果是完全一致的。如果病人胃腸功能正常,是萬萬不可濫用靜脈輸液的。濫用靜脈輸液 一則多花錢,二則可使你的身體受到傷害,嚴重的甚至斷送性命。那么,什么情況才能靜脈輸液給藥呢?專家認為只有3種情況:吞咽困難;嚴重吸收障礙(如嘔吐、嚴重腹瀉等);病情危重,發(fā)展迅速,藥物在組織中宜達到高濃度才能緊急處理的情況。
多年來,醫(yī)學界一直延用老一輩專家提出的“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靜滴”的用藥原則,但是現(xiàn)在,很多病人因為輸液好得快,無論什么病都要求輸液。特別是換季之時,感冒發(fā)燒的患者大幅增加,各大醫(yī)院輸液室人滿為患,而實際上,大部分患者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發(fā)燒,其實根本用不著輸液,吃些藥,多休息休息就會好。
輸液的5大危害
1、發(fā)熱反應
輸入致熱物質、輸液瓶清潔滅菌不完善或被污染等原因,都會導致病人發(fā)冷、打寒戰(zhàn)和發(fā)熱,嚴重者高熱達40~41攝氏度。
2、肺水腫
因為輸液速度過快,短時間內輸入過多液體,使循環(huán)血容量急劇增加,心臟負擔過重而引起水腫,嚴重者有生命危險。有心力衰竭或心臟病史的患者,快速、大量輸液或加重心力衰竭,重者或誘發(fā)肺水腫。
3、靜脈炎
因為長期輸注濃度過高、刺激性較強的藥液,或靜脈內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時間太長,可引起局部靜脈壁的化學炎性反應,也可因在輸液過程中無菌操作不嚴,引起局部靜脈的感染。
4、空氣栓塞
原因在于,輸液時空氣未排盡,橡膠管連接不緊有漏縫。只要少量空氣進入靜脈,患者就會感到胸部異常不適,隨即發(fā)生呼吸困難、嚴重紺紫和缺氧,并可導致猝死。
5、醫(yī)源性感染
在幾種給藥方式中,打點滴是最危險的。打點滴穿透皮膚屏障,直接把藥液輸入血液中,需要嚴格的無菌處理。如果藥液在生產(chǎn)或儲藏過程中被污染,或者沒有使用一次性針頭,或者針刺部位的皮膚沒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讓病毒、病菌進入體內,輕則引起局部發(fā)炎,重則病原體隨著血液擴散到全身,引起敗血癥,會有生命危險。如果醫(yī)療環(huán)境中不能做到完全無菌,則會導致交叉感染。
發(fā)燒輸液的誤區(qū)
發(fā)熱輸液好得快
普通感冒引起的發(fā)熱,如果體溫不到38.5℃,可通過多喝水、溫水浴等物理方法緩解。體溫高于38.5℃可口服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退燒藥。感冒多是病毒引起的,不需用抗生素。即使是合并細菌感染,醫(yī)生也需通過檢查,確定用哪種抗生素。
腹瀉嘔吐脫水應輸液補充
腹瀉、嘔吐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只有細菌感染才需用抗生素。脫水不太嚴重、能口服的患兒,口服補液即可。只有脫水嚴重、頻繁嘔吐、吃不了東西才需輸液糖鹽水補液。
干涉醫(yī)生開藥
醫(yī)生開藥應當以患兒的病情為主要依據(jù),目前在臨床上,還存在家長主動要求給兒童輸液的情況。如果家長有疑問,可以與醫(yī)生溝通,但不應干涉醫(yī)生判斷病情。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