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古詩詞測試題
小學(xué)古詩詞測試題(精選5篇)
賞析古詩詞,誦讀是一個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方法。朗讀容易使學(xué)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學(xué)習(xí)興趣。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小學(xué)古詩詞測試題,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xué)古詩詞測試題精選篇1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注釋
1.憫:憐憫。
2.粟:(sù)
簡析
這是一首揭露社會不平、同情農(nóng)民疾苦的詩,著重寫舊社會農(nóng)民所受的殘酷剝削。
第一、二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以“春種”“秋收”,概寫農(nóng)民的勞動。從“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無閑田”,更寫出全國的土地都已開墾,沒有一處田地閑置著。此句與前兩句的語意互相補充,進(jìn)而展現(xiàn)出碩果累累,遍地金黃的豐收景象。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出如此巨大的財富,在豐收的年頭,照理該豐衣足食了吧?誰知結(jié)句卻是“農(nóng)夫猶餓死”。這真是觸目驚心!一個“猶”字,發(fā)人深思:到底是誰剝奪了勞動成果,陷農(nóng)民于死地呢?“猶餓死”三字極為深刻地揭露了社會不平,凝聚著詩人強烈的憤慨和真摯的同情。
小學(xué)古詩詞測試題精選篇2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注釋
1.樂游原:在長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長安城內(nèi)地勢最高地。漢宣帝立樂游廟,又名樂游苑、樂游原。登上它可望長安城。樂游原在秦代屬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漢初年?!稘h書·宣帝紀(jì)》載,“神爵三年,起樂游苑”。也就是說,樂游原本名“樂游苑”,漢宣帝第一個皇后許氏產(chǎn)后死去葬于此,因“苑”與“原”諧音,樂游苑即被傳為“樂游原”。對此《關(guān)中記》有記載:“宣帝許后葬長安縣樂游里,立廟于曲江池北,曰樂游廟,因苑(《長安志》誤作葬字)為名?!薄?jù)葛洪《西京雜記》載,“樂游原自生玫瑰樹,樹下多苜蓿”,又“風(fēng)在其間,長肅蕭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為“懷風(fēng)”,時人也謂之“光風(fēng)”或稱“連枝草”??梢姡倒搴蛙俎6际菢酚卧嫌刑厣幕ɑ芎椭参?。直至中晚唐之交,樂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處。同時因為地理位置高便于覽勝,文人墨客也經(jīng)常來此做詩抒懷。唐代詩人們在樂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璣絕句,歷來為人所稱道,詩人李商隱便是其中之一。
2.李商隱二十五歲時由令狐楚的兒子令狐陶推舉得中進(jìn)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將女兒嫁給了他。因為王茂之是李黨的重要人物,李商隱從此陷入牛李黨爭不能自拔,在官場之中異常失意,著名詩篇《樂游原》正是他心境郁悶的真實寫照。
3.不適:不悅,不快。
譯文
臨近傍晚時分,覺得心情不太舒暢;
駕車登上樂游原,心想把煩惱遣散。
看見夕陽無限美好,一片金光燦爛;
只是將近黃昏,美好時光終究短暫。
今天到了傍晚時,我心中有些不愜意,于是就坐上馬車,到古時的樂游原上游玩。這時望見將要落山的太陽,真是十分好看,可惜已近黃昏,不多時就要消滅了。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贊美黃昏前的原野風(fēng)光和表現(xiàn)自己的感受。詩人李商隱透過當(dāng)時唐帝國的繁榮,預(yù)見到社會的嚴(yán)重危機。而“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兩句詩也表示:人到晚年,過往的良辰美景早已遠(yuǎn)去,不禁嘆息光陰易逝,青春不再。這是遲暮者對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偉大與不可超越,而借此抒發(fā)一下內(nèi)心的無奈感受。
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小學(xué)古詩詞測試題精選篇3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注釋
天門山:位于安徽省和縣與蕪湖市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門戶,所以叫“天門”。
中斷:指東西兩山之間被水隔開。
楚江:即長江。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
開:開掘;開通。
至此:意為東流的江水在這轉(zhuǎn)向北流。
回:轉(zhuǎn)變方向,改變方向。
兩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yuǎn)方駛來,好像來自天邊。
譯文
高高天門被長江之水?dāng)r腰劈開,碧綠的江水東流到此回旋澎湃。
兩岸的青山相對聳立巍峨險峻,一葉孤舟從天地之間飛速飄來。
賞析
該詩為725年(開元十三年)作者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作。
李白無比熱愛祖國的壯麗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許多不朽的杰作。該詩描寫詩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遠(yuǎn)望天門山的情景。天門山為今安徽省蕪湖市的東梁山與和縣的西梁山的總稱。《江南通志》記云:“兩山石狀曉巖,東西相向,橫夾大江,對峙如門。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東梁山,總謂之天門山?!?/p>
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詩人不寫博望、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卻說山勢“中斷”,從而形象地寫出兩山峭拔相對的險峻:“楚江開”,不令點明了山與水的關(guān)系,而且描繪出山勢中斷、江水至此浩蕩而出的氣勢?!氨獭弊置鲗懡?,暗寫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騰回旋,更寫出了天門山一帶的山勢走向。后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yuǎn)景,“相對”二字用得巧妙,使兩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結(jié)尾一句更是神來之筆,一輪紅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個畫面明麗光艷,層次分明,從而祖國山川的雄偉壯麗畫卷展現(xiàn)出來。
第一句“天門中斷楚江開”,著重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沖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著洶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濤的沖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這和作者在《西岳云臺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頗為相似:“巨靈(河神)咆哮擘兩山(指河西的華山與河?xùn)|的首陽山),洪波噴流射東海。”不過前者隱后者顯而已。在作者筆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顯示出沖決一切阻礙的神奇力量,而天門山也似乎默默地為它讓出了一條通道。
第二句“碧水東流至此回”,又反過來著重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涌奔騰的楚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由于兩山夾峙,浩闊的長江流經(jīng)兩山間的狹窄通道時,激起回旋,形成波濤洶涌的奇觀。如果說上一句是借山勢寫出水的洶涌,那么這一句則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為指東流的長江在這一帶回轉(zhuǎn)向北。這也許稱得上對長江流向的精細(xì)說明,但不是詩,更不能顯現(xiàn)天門奇險的氣勢。試比較《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zhuǎn)秦地雷?!薄氨P渦轂轉(zhuǎn)”也就是“碧水東流至此回”,同樣是描繪萬里江河受到崢嶸奇險的山峰阻遏時出現(xiàn)的情景。絕句尚簡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樣寫得淋漓盡致。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兩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上句寫望中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下句則點醒“望”的立腳點和表現(xiàn)詩人的淋漓興會。詩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個地方遙望天門山,他“望”的立腳點便是從“日邊來”的“一片孤帆”。讀這首詩的人大都贊賞“兩岸青山相對出”的“出”字,因為它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tài)美,但卻很少去考慮詩人何以有“相對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個固定的立腳點“望天門山”,那大概只會產(chǎn)生“兩岸青山相對立”的靜態(tài)感。反之,舟行江上,順流而下,望著遠(yuǎn)處的天門兩山撲進(jìn)眼簾,顯現(xiàn)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現(xiàn)了在舟行過程中“望天門山”時天門山特有的姿態(tài),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鮮喜悅之感。夾江對峙的天門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來,表示它對江上來客的歡迎。
青山既然對遠(yuǎn)客如此有情,則遠(yuǎn)客自當(dāng)更加興會淋漓。“孤帆一片日邊來”,正傳神地描繪出孤帆乘風(fēng)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詩人欣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
由于末句在敘事中飽含詩人的激情,這首詩便在描繪出天門山雄偉景色的同時突出了詩人的自我形象。
小學(xué)古詩詞測試題精選篇4
蓬頭稚子學(xué)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
注釋
蓬頭:頭發(fā)亂蓬蓬的。
稚子:年齡小的孩子。
垂綸:釣魚。綸:釣魚用的絲線。
莓:一種小草。
苔:苔蘚植物。
借問:向人打聽。
魚驚:魚兒受到驚嚇。
應(yīng):回應(yīng),答應(yīng)。
映:遮映
譯文
一個蓬頭稚面的小孩學(xué)著大人釣魚,斜著身子坐在野草叢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連忙遠(yuǎn)遠(yuǎn)地招了招手,害怕驚動了魚兒,不敢回應(yīng)過路人。
賞析
這是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詩作。在唐詩中,寫兒童的題材比較少,因而顯得可貴。這首七絕寫小兒垂釣別有情趣。前兩句敘述、描寫,從外形著筆,是實寫。后兩句詩側(cè)重神態(tài)來寫。此詩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刻意的雕飾,就似一枝清麗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淺易的敘述中透露出幾分純真、無限童趣和一些專注。
一二句重在寫形,三四句重在傳神。稚子,小孩也?!芭铑^”寫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頑皮,天真可愛?!熬]”是釣絲,“垂綸”即題目中的“垂釣”,也就是釣魚。詩人對這垂釣小兒的形貌不加粉飾,直寫出山野孩子頭發(fā)蓬亂的本來面目,使人覺得自然可愛與真實可信。在垂釣時,“側(cè)坐”姿態(tài),草映其身,行為情景,如在目前?!皞?cè)坐”帶有隨意坐下的意思。這也可以想見小兒不拘形跡地專心致志于釣魚的情景?!拜Α保褐纲N著地面生長在陰濕地方的低等植物,從“莓苔”不僅可以知道小兒選擇釣魚的地方是在陽光罕見人跡罕到的所在,更是一個魚不受驚、人不暴曬的頗為理想的釣魚去處,為后文所說“怕得魚驚不應(yīng)人”做了鋪墊?!安萦成怼保膊恢皇窃跒樾寒嬒?,它在結(jié)構(gòu)上,對于下句的“路人借問”還有著直接的承接關(guān)系──路人之向他打問,就因為看得見他。
后兩句中“遙招手”的主語還是小兒。當(dāng)路人問道,稚子害怕應(yīng)答驚魚,從老遠(yuǎn)招手而不回答。這是從心理方面來刻劃小孩,有心計,有韜略,機警聰明。他之所以要以動作來代替答話,是害怕把魚驚散。他的動作是“遙招手”,說明他對路人的問話并非漠不關(guān)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樣向“路人”低聲耳語,那是讀者想象中的事,詩人再沒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說明了“遙招手”的原因以后,詩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過以上的簡略分析可以看出,前兩句雖然著重寫小兒的體態(tài),但“側(cè)坐”與“莓苔”又不是單純的描狀寫景之筆;后兩句雖然著重寫小兒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繪動作的生動的筆墨。不失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zhèn)涞拿鑼憙和募炎餮?
小學(xué)古詩詞測試題精選篇5
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
飛在青云端。
注釋
瑤臺:假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譯文
小時候不認(rèn)識月亮,
把明月叫作白玉盤。
又懷疑是瑤臺仙鏡,
飛在夜空云彩中間。
解說
《古朗月行》是樂府古題,這里只節(jié)選了詩的前四句。詩人用浪漫主義手法,借助豐富的想象和神話傳說,表現(xiàn)出兒童時期對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認(rèn)識。詩人以“白玉盤”和“瑤臺鏡”作比,不僅描繪出月亮的形狀,更寫出了月光的皎潔可愛,在新穎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嘆的稚氣。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字,把兒童的天真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這四句詩,恰似一首完美的絕句,語言質(zhì)樸,比喻有趣,十分耐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