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書法欣賞
八大山人書法欣賞
清 初大畫家 朱耷 別號。 耷 , 明 宗室, 南昌 人。 明 亡入山為僧。佯狂嗜酒,工書,善畫山水、花鳥、竹木,筆致縱恣,別具一格。因常持《八大人覺經(jīng)》,故名。其書畫署名,“八大”與“山人”各連寫,狀似哭、笑二字。下面是學(xué)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八大山人書法,希望對你有用!
八大山人書法欣賞
八大山人書法圖片1
八大山人書法圖片2
八大山人書法圖片3
八大山人書法圖片4
八大山人的水墨寫意
八大長于水墨寫意,這是宋元以來興起的一種畫法。發(fā)展到明清時代,出現(xiàn)了許多文人水墨畫寫意大師,八大為其劃時代的人物。 在水墨寫意畫中,又有專擅山水和專擅花鳥之別,八大則兩者兼而善之。他的山水畫,近師董其昌,遠法董源、巨然、郭熙、米芾、黃公望、倪瓚諸家。例如康熙四十一年所作《書畫冊》(上海博物館藏)共畫了六幅山水小品,就可以看出深受董其昌的影響,其遠筆的圓潤則有著董、巨和黃公望的遺蹤,墨法參照了米氏云山,而某些樹石的組合形式,顯然取自倪瓚。但是,我們在欣賞這些作品時,卻又強烈地感覺到朱耷的個性,上述那些古人的法則,不過是他隨手拈來為自己服務(wù)的。那些山、石、樹、草,以及茅亭、房舍等,逸筆草草,看似漫不經(jīng)心,隨手拾掇,而干濕濃淡、疏密虛實、遠近高低,筆筆無出法度之外,意境全在法度之中。這種無法而法的境界,是情感與技巧的高度結(jié)合,使藝術(shù)創(chuàng)作進入到一個自由王國。
比起山水畫來,八大的花鳥畫創(chuàng)作,更具有他風格個性的典型性。順治十六年所作《傳綮寫生冊》(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和康熙五年作的《墨花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是八大早期作品,從中可以看到他的水墨寫意花鳥畫創(chuàng)作,深受沈周、陳淳、徐渭的影響,其用筆較方硬,題材、布局也未脫離前人窠臼,但是畫中所表現(xiàn)出的兀傲之氣,以及不拘一格的大膽剪裁,如不求物象的完整性,卻已預(yù)示著他的未來的發(fā)展。
八大花鳥畫最突出特點是“少”,用他的話說是“廉”。少,一是描繪的對象少;二是塑造對象時用筆少。如康熙三十一年所作《花果鳥蟲冊》,其《涉事》一幅,只畫一朵花瓣,總共不過七、八筆便成一幅畫。在八大那里,每每一條魚,一只鳥,一只雛雞,一棵樹,一朵花,一個果,甚至一筆不畫,只蓋一方印章,便都可以構(gòu)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可以說少到不可再少了的程度。前人所云“惜墨如金”,又說“以少少許勝多多許”,只有八大才真正作到了這點,可謂前無古人,后難繼者。
少,也許能有人作到,但是少而不薄,少而不貧,少而不單調(diào),少而有味,少而有趣,透過少而給讀者一個無限的思想空間,這是難有人作到的,八大卻具備了如上的要求,這里大有文章。首先是他在用筆用墨上的功夫。他的用筆由方硬變圓潤,飽和墨汁與運筆的方法相結(jié)合,一下筆就給人以渾厚豐富之感。他是第一個充分主動利用生宣紙?zhí)匦砸约訌娝囆g(shù)表現(xiàn)力的畫家。生宣紙的吸水能力強,容易使墨汁擴散(洇),這本來是缺點,而八大卻把它變?yōu)閮?yōu)點,不但為水墨寫意畫開辟了一個廣闊的前景,而且也創(chuàng)造了人們對水墨寫意畫的新觀念,其功不朽。
其次是形象的塑造。八大的花鳥造型,不是簡單的變形,而是形與趣、與巧、與意的緊密結(jié)合,所以我們在欣賞時,就不會感到單薄和寂寞。再次是他的布局,特別講究少許物象在二維空間中擺放的位置。其訣竅是充分利用空白,即前人所謂“計白當黑”。與此同時,并充分調(diào)動題跋、署款、印章在布局中的均衡、對稱、疏密、虛實等的作用。他不像一般畫家那樣,先畫好畫,然后在恰當?shù)奈恢妙}款和押印,而是有總體的規(guī)劃設(shè)想,使每一點都在布局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多,不少,不奢侈,不節(jié)約。例如康熙三十三年所作《花鳥山水冊》(上海博物館藏),第一幅僅畫一只雛雞。小雞置于畫面中右偏下,這一位置的重心,將畫面分割成四大塊空間,每塊空間的大小都不一樣,平衡而有變化。由于小雞頭部方向朝左,故題詩在右第二大塊空間中,使空蕩的背景頓時活躍起來,視覺上起到突破平衡和內(nèi)容豐富的作用。小雞的刻畫生動傳神,動態(tài)像小孩剛學(xué)走路,蹣跚得十分可愛。瞪著大眼警惕著前方,特別是眼后加三撇,像電波一樣,好似前方有什么聲響傳來,使小雞心驚膽怯。這只小雛雞我們可以理解為它剛出蛋殼,表示出對這個世界的驚異與警惕;也可以理解為走失了群體,找不到媽媽,感到孤獨而害怕,如何理解,任人們馳騁想象的翅膀,所以有時候少畫,反而思想的容量更大。
少,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否則越少越好,藝術(shù)又會走入另一條邪徑。少是相對的,例如康熙四十二年所作的《楊柳浴禽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相對上述作品來說是“多”了,但比起一般畫家處理同類題材的作品來,卻少了許多許多。例如他對柳枝的處理,約有十二筆,就占住了整個畫面上部的空間,不但表現(xiàn)出楊柳的老干新枝的質(zhì),也表現(xiàn)了枝條迎風的勢。在春風料峭之中,八哥在洗刷自己的羽毛將振翅欲飛。這一生活小景,表現(xiàn)出無限的生意。康熙十六年所作的《河上花圖》(天津藝術(shù)博物館藏),是八大一生作品中僅見的長篇巨制,也是他筆墨最多、布局最復(fù)雜的一幅,但他仍然體現(xiàn)著少的原則。例如開卷的一叢荷花,總共超不出三十筆,筆減而意繁,一開卷便引人入勝。[3]
八大,前承古人,后啟來者。白石老人曾有詩曰:“青藤(徐渭)雪個(八大山人)遠凡胎,缶老(吳昌碩)當年別有才。我原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轉(zhuǎn)輪來。”其傾倒如此。今天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欣賞和理解他藝術(shù)的人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