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狀元書法作品欣賞
古代狀元書法作品欣賞
我國古代的狀元的分量,可比今天的高考狀元重的多,他們不僅學識非常,而且都是個個寫得一手好字,讓我們一同來觀賞他們的書法作品吧。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古代狀元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古代狀元書法作品欣賞
古代狀元書法作品圖片1
古代狀元書法作品圖片2
古代狀元書法作品圖片3
古代狀元書法作品圖片4
古代狀元是如何煉成的
寒窗苦讀十余載,從容提筆為今朝。雖然如今除了高考之外有許許多多的道路可走,但是高考仍然是廣大學子選擇最多的一條路。高考就像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不論老幼胖瘦都是一條道,每年各省也會相繼出臺各自的“狀元”。這其實是科舉制度的一種延伸,無非是將選舉范圍縮小至各省。那你知道古代科舉制下的狀元是如何煉成的嗎?
狀元的煉成是一個艱苦的過程,你需要有超乎常人的天賦(比如過目不忘的記憶力,比如出口成章的文采),同時還需寒窗苦讀的毅力(每天面對孔孟之道,朱子釋注沒有超乎常人的毅力是很難做到的),還要有能夠?qū)⑺鶎W所記發(fā)揮出來抗壓能力(讀了數(shù)十年的儒家經(jīng)典,一上考場就緊張得手腳亂顫;苦等多年熬過筆試,卻因為殿試上的一個哆嗦而導致了狀元之位的旁落),更要有對科舉如是幾十年如一日的信心,堅信“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好了,有了這些軟實力,再加上一丟丟運氣,你就可以開始你的考試生涯了。
現(xiàn)在你是中國無數(shù)考生中的一員了,也是數(shù)量最多的一部分,你們擁有一個統(tǒng)一的名字——童生(相信以你的實力過了縣試和府試還是不難的),無論你是正值青春年華,還是人之壯年甚至是須發(fā)皆白的老者,都只能叫童生。凡是習舉業(yè)的讀書人,不管年齡大小,未考取生員資格之前,都稱為童生。二十歲還年輕,三十歲不算大,四十歲還能忍,五十歲再堅持,六十歲放棄吧——除非你自信有范進式的好運氣,當然也有廣東百歲童生參加院試的記載,不得不讓人佩服……童生參加的考取生員資格的考試一律稱為童試,參加并通過其中最高一級的院試(三年舉行兩次)后你就是可以擺脫童生的稱號。(要知道這可不是容易的事)現(xiàn)在你就是俗稱的秀才了,“別拿秀才不當官”好歹也有免除徭役的特權,好歹也是個特權階級了。
接下來你就得到省城去參加考試了,前提是每三年一次,所以說那些一輩子都是秀才的也許只是剛好那幾天運氣太背,就又得等上三年,不像今天高考一年一次,機會大多了。能力達標的,恭喜你成為舉人,還可以有機會向更高一級的會試發(fā)起沖刺。當然,如果你已經(jīng)厭倦了考試,你大可以向吏部報個名,等著什么時候公務員崗位有空缺,也許能碰運氣當個小官了。當然你也就失去了成為狀元的機會了。鄉(xiāng)試的第一名叫解元,也是連中三元中的第一元。
好了,參加完鄉(xiāng)試,準備準備繼續(xù)參加會試吧!一般是在鄉(xiāng)試的第二年舉行,而且是前往帝都,所以處于邊緣地區(qū)的考生一般都是得到消息就得收拾收拾向帝都進發(fā)了,否則又得等上三年。(誰叫我大帝國幅員遼闊呢?)所以這也是考驗財力的時候,一般人家哪有錢穿越大半個國家,跋山涉水幾千公里地參加考試的。(不過對于參加會試的舉人而言,這點錢應該不算什么,畢竟地方鄉(xiāng)紳會前赴后繼地想拉攏關系。就像范進中舉之后,既送真金白銀又送豪宅丫鬟的人比比皆是。)參加會試的可都是來自各個省的考試能手,另外還加上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這種類似于特招生一般的角色(國子監(jiān)一般是最高端的教育機構,想想看,能進這種地方學習的也不可能是簡單的人物,不是名門望族也得是天資卓越),所以和這些人競爭就不要想著能像通過鄉(xiāng)試一樣簡單了。最致命的是,會試只選300個人,想想看這可是天下讀書人中的前300強啊。會試的頭名叫會元,如果你依舊力壓群儒,成為會元,(這就是三元中的第二元)那么你已經(jīng)超越了無數(shù)的讀書人,而且有很大的機會創(chuàng)紀錄了。
最后一關就是皇帝老子親自考核的殿試,這得要求考生有多強的心理素質(zhì)啊!考你的可是天下之主的皇帝啊,多少人可是連想見一面都不敢奢求的,估計即使殿試失利,還鄉(xiāng)之后也能吹吹牛皮,說說殿試的時候皇帝對自己是什么樣的看法,自己是多么的從容,估計當時嚇得都快尿褲子了。會試三百人,最終根據(jù)皇帝的意見議定甲第。前三甲: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稱號。終于,千呼萬喚始出來,連中三元中的第三元也是最能光宗耀祖的一元誕生了。其他的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雖然也算是人中龍鳳,但此時也只是前三甲的陪襯,畢竟這可是一科中全國范圍內(nèi)的最會考試,最有才學,最能變通的三個人。即使以后的仕途會有不同,但是這一刻狀元才是主角。如果你在殿試中得到了皇帝老子的賞識,并成功晉為狀元,那么恭喜你可以載錄史冊了,畢竟在自隋唐開科取士以來的1000多年,出現(xiàn)了如此多的才子奇士,連中三元的也是屈指可數(shù)。當然這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看到這,是不是覺得今天的“高考狀元”完全不能與之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