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經典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xiàn),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于七年級經典寓言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查閱。
七年級經典寓言故事1
傳說很早以前,在冀州的南面、河陽的北面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山高萬丈,方圓有七百里。
在山的北面,住著一位叫愚公的老漢,年紀快九十歲了。他家的大門,正對著這兩座大山,出門辦事得繞著走,很不方便。愚公下定決心要把這兩座大山挖掉。
有一天,他召集了全家老小,對他們說:"這兩座大山,擋住了我們的出路,咱們大家一起努力,把它挖掉,開出一條直通豫州的大道,你們看好不好?"
大家都很贊同,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了疑問。她說:"像太行、王屋這么高大的山,挖出來的那些石頭、泥土往哪里送呢?"
大家說:"這好辦,把泥土、石塊扔到渤海邊上就行了!再多也不愁沒地方堆。"
第二天天剛亮,愚公就帶領全家老小開始挖山。
他的鄰居是個寡婦,她有一個七八歲的小兒子,剛剛換完奶牙,也蹦蹦跳跳地前來幫忙。
大家干得很起勁,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黃河邊上住著一個老漢,這人很精明,人們管他叫智叟。他看到愚公他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地挖山運土不止,覺得很可笑,就去勸告愚公:"你這個人可真傻,這么大歲數(shù)了,還能活幾天?用盡你的力氣,也拔不了山上的幾根草,怎么能搬動這么大的山呢?"
愚公深深地嘆口氣說:"我看你這人自以為聰明,其實是頑固不化,還不如寡婦和小孩呢!不錯,我是老了,活不幾年了??墒?,我死了還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世世代代,一直傳下去,是無窮無盡的。可是這兩座山卻不會再長高了,我們?yōu)槭裁床荒馨阉鼈兺谄侥?"
聽了這些話,那個自以為聰明的智叟,再也無話可說了。
山神知道了這件事,害怕愚公一直挖下去,就去向上帝報告。老愚公的精神把上帝感動了,他就派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大山背走,一座放到朔方東邊,一座放到雍州南邊。從此以后,冀州的南面,漢水的北面,就沒有高山阻擋了。
七年級經典寓言故事2
牛缺,在上地這一帶地方是位聲望很高的飽學之士。有一次,他要去邯鄲拜見趙國國君,途經耦(ou)沙時,遇上了一伙強盜。強盜搶走了他的牛車及隨身衣物,他只好步行。強盜在一旁看到這人對被劫之事并不在意,臉上連半點憂愁和吝嗇的表情都沒有,心中不免生疑,于是便追上去問個究竟。
牛缺坦然地回答說:“一個有德行的人,不應當因丟失一點供養(yǎng)自己的財物而去與人爭斗,這樣會危害它所供養(yǎng)的自身的安全啊?!?/p>
強盜們聽后,同聲稱贊道:“這真是一個賢德之人啊!”他們望著牛缺漸走遠的背景,忍不住又商議:“如此賢德之人去拜見趙國的國君,必會受到信用,他如果在國君面前告發(fā)了我們的強盜行徑,我們一定會大難臨頭。因此,還不如先下手為強。”于是,這伙強盜再一次追上牛缺,并把他殺掉了。
有個燕國人聽說了這件事后,就將全家族的人集合起來,告誡他們:“今后誰遇上了強盜,可千萬別學牛缺那樣以賢德求忍讓呀!”大家都牢牢記住了這個教訓。
不久,這個燕國人的弟弟要到秦國去,一行人來到函谷關下,又遇上了強盜。他想起了哥哥臨別時的告誡,始終不肯輕易舍棄財物,在實在斗不過這伙強人時,他又跪在地上,低三下四地哀求強盜以慈善為本,發(fā)還搶走的財物。
強盜們被糾纏得大怒了,忍不住厲聲喝道:“我們沒有要你的性命,就已經夠寬宏大量了。你現(xiàn)在還要死死地纏住我們,索要財物,這不就把我們的行跡暴露了嗎?我們既然已經作了強盜,哪里還有什么慈悲仁義可言?”只見這伙人手起刀落,將那個燕國人的弟弟殺了,同時還殺害了與之同行的四五個伙伴。
牛缺與燕人被害的悲劇警醒后人:對于殺人不眨眼的強盜,既不能講“賢德”,也不能苦苦哀求;只有丟掉幻想,團結斗爭,戰(zhàn)而勝之,才是正確的選擇。
七年級經典寓言故事3
戰(zhàn)國時,趙國、燕國都不是實力很強的國家,然而趙惠文王無視對趙、燕兩國虎視眈眈的強大的秦國,打算出兵攻打燕國。
為了避免一場國破家亡的戰(zhàn)亂,燕國的蘇代跑到趙國去求見趙惠文王,以游說趙與燕兩相和好、共同抗秦。蘇代對惠文王說:“大王您先別談打仗的事,我且講個故事給您聽:一只河蚌好久沒上岸了。有一天出了太陽,河岸上十分暖和,于是河蚌爬到岸上,張開蚌殼曬太陽。河蚌只覺得渾身舒服極了,它懶洋洋地打起瞌睡來。這時,一只鷸鳥飛過來,悄悄落在河蚌的身邊,很快地用長長的尖嘴伸過去啄河蚌的肉。河蚌猛一驚醒,迅速用力把蚌殼一合,將鷸的尖嘴緊緊地夾住了。
鷸鳥對河蚌說:“我看你能在岸上呆多久!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死、曬死,到時候,這岸上就會有一只死蚌了?!?/p>
河蚌也十分強硬地說:“我看你能餓多長時間!我今天不松開你的嘴,明天也不松開你的嘴,你就會在這里被餓死,到時候這岸上就會有一只死鷸了。”
兩個小東西就這樣對抗著,誰也不肯相讓,真有要拼個同歸于盡的架式。
這時,一位漁人走過來,十分輕易地就撿了個便宜,把蚌和鷸都捉住,滿心高興地趕回家去。
蘇代的故事剛一講完,趙惠文王幡然醒悟。他拍著自己的腦袋說:“多謝先生的啟發(fā),如果我們小國間自相殘殺,讓秦國從中得利,那我們跟這故事里剛愎自用的鷸和蚌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于是,趙王取消了攻打燕國的念頭。
從這則寓言我們應該認識到,有頭腦的人不論干什么事情,都要全面、周密地思考一下,權衡利弊得失后再行動。否則,為了一點點恩怨、矛盾而互相爭斗,必定會做出鷸蚌相爭的蠢事來。
七年級經典寓言故事4
古來有句俗話:“行善積德”。這句話是勸人多做好事,多做善事。遇到災荒年間,有些殷實人家為救那些饑寒交迫的災民免于餓死,捐米賑災,皆為積德之舉。太平年間,將魚、龜放游到江河水池,將鳥放飛到大自然,叫“放生”,皆為積善之行。后來,有人在大年初一這天,把捉來的鳥雀放生,名之曰“愛生靈”。
春秋時期,晉國建都邯鄲。晉國有一個勢焰熏天的大臣趙簡子,他就喜歡在過年時讓老百姓替他捉斑鳩鳥送到他府中,讓他放生。
大年初一這天,邯鄲地方的老百姓能夠破例地紛紛擁進趙簡子的府第,他們都是來向趙簡子進獻斑鳩,好讓趙簡子放生的。趙簡子非常高興,對他們一個個都發(fā)給很優(yōu)厚的賞賜。初一這天,從早到晚進獻斑鳩的人絡繹不絕。
趙簡子的門客在一旁站了很久,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趙簡子回答說:“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對生靈的愛護,有仁慈之心嘛!”門客接著說:“您對生靈有如此的仁慈之心,這是難得的。不知大人您想到過沒有:如果全國的老百姓知道大人您要拿斑鳩去放生,從而對斑鳩爭先恐后地你追我捕,其結果被打死打傷的斑鳩一定是很多很多啊!您如果真的要放生,想救斑鳩一命,不如下道命令,禁止捕捉。像現(xiàn)在,您獎勵老百姓捕捉這許多的斑鳩送給您,您再放生,那么大人您對斑鳩的仁慈確實還不能抵償您對它們人為地造成的災禍哩!”
趙簡子聽了門客的一席話,背著雙手在府門里踱來踱去,仔細地思考了一陣子,默默地點了點頭說:“對的。”
這篇寓言揭露了某些人只講形式,不講效果,沽名釣譽,假仁假義的偽善行為。
七年級經典寓言故事5
古時候有個叫薛譚的人喜歡唱歌,他唱的歌很好聽。薛譚在學習唱歌的時候是拜當時唱歌唱得非常好的秦青為老師,向秦青學唱歌。秦青也很耐心地教他,告訴他應該怎樣練音,怎樣唱出節(jié)拍,怎樣在唱歌時投入情感等。薛譚學了一段時間后,他唱的歌好聽多了;但是他還沒有把秦青的本領全部學到手便自以為學會了,可以出師了,便向秦青提出要告辭回家。
秦青聽到薛譚不打算繼續(xù)學習而要告辭回家的意思后,也不勸阻他,就在薛譚臨行的這天,在郊外的大路旁擺設著酒為他送行。當飲完臨別酒后,秦青自己卻向著他的學生——薛譚打著節(jié)拍,自己唱著送別的歌曲。秦青唱著、唱著,他的歌聲慷慨悲壯,在樹林中縈繞,樹木都仿佛被這抑揚動聽、悲壯激昂的歌聲振動了;那歌聲優(yōu)美動聽、婉轉宏亮,在天空回蕩,連天上的彩云也仿佛是被什么阻住,也不浮動了,好像佇立在天空靜聽著。
聽到秦青為他送行唱的歌一會兒慷慨悲壯,抑揚動聽;一會兒優(yōu)美宏亮,婉轉悠揚。薛譚這才意識到自己還沒有學完秦青老師的全部技術,自己唱的歌遠不及老師唱的好,內心感到非常慚愧。于是薛譚忙向秦青道歉,請求回到老師身邊繼續(xù)學習深造。從此以后,薛譚一輩子也不敢再提起回家的事了。
這篇寓言故事告訴人們:學無止境。要想真正學有所成,就不能只滿足于一知半解,否則便不會有任何成就。
七年級經典寓言故事相關文章:
★ 經典寓言故事初一
★ 古代寓言故事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