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做人的文章
關于做人的文章
很多時候,很可悲,身為人,卻往往不懂怎么去做人,在不斷的碰撞不斷的生活中,學習怎么去做人。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關于做人的文章,希望對你有用!
關于做人的文章1:做人要做這樣的人
“聽罷奶奶說紅燈,言語不多道理深,為什么,爹爹表叔不怕擔風險,為的是救中國救窮人打敗鬼子兵。我想到,做事要做這樣的事,做人要做這樣的人”。每每聽到《紅燈記》中李鐵梅這段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唱詞時,不由得讓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李玉和為革命粉身碎骨也心甘,為了幾萬萬同胞脫苦難,坐牢不怕把牢底坐穿。這錚錚鐵骨使得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意志更加堅定,讓慘無人道的敵人心驚膽顫、聞風喪膽。
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率部長期轉戰(zhàn)于白山黑水之間,爬冰臥雪,吃樹皮,吞棉絮,與日寇戰(zhàn)斗到最后一刻;東北抗聯總司令趙尚志,與李兆麟等創(chuàng)建珠河、湯原抗日根據地,與日軍血戰(zhàn)。后被捕入獄,英勇就義; 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在3萬日軍的“大掃蕩”中,為了掩護大部隊突圍,殉國在太行山上; 新四軍第四縱隊司令員彭雪楓,在同日寇的作戰(zhàn)中,英勇善戰(zhàn)、屢建奇功,留下了一串串光輝的足跡和許多傳奇故事;國民黨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誓死抗擊日寇,血染沙場。
趙登禹、佟麟閣、郝夢齡、戴安瀾、李家鈺、馬本齋...... 這一個個響徹云霄的名字,讓倭寇膽寒。
正是無數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死國生,我死猶榮,身雖死精神長生”的人生追求,撐起了中華民族堅挺不屈的脊梁。
縱觀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長河,正是千千萬萬個這樣的仁人志士、鐵血忠魂,拋頭顱、撒熱血,赴湯蹈火、前赴后繼,才使得我泱泱中華歷盡劫難而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倒。
關于做人的文章2:做人從小事做起
遇到夜里擺地攤的,能買就多買一些,別還價,東西都不貴。家境哪怕好一點,誰會大冷天夜里擺地攤。
遇到學生出來打工的、勤工儉學的,特別是中學生、小姑娘。她賣什么你就買點,如果她不是家庭困難,出來打工也需要勇氣的,鼓勵鼓勵她吧。
撿到錢包就找找失主,如果你實在缺錢就把現金留下。打電話告訴失主就說你在廁所里撿到的。把信用卡、身份證、駕駛執(zhí)照還給人家,一般人家也不會在乎錢了。把人家的地址記在你的筆記本上,以后發(fā)達了去找人家道個謙,把錢還給人家。
遇到迷路的人打聽某個地址,碰巧你又知道,就主動告訴一聲。別不好意思,沒有人笑話你。
遇到迷路的小孩和老頭老太太,能送回家送回家,不能送回家的送上車、送到派出所也行,如果有電話的替老人或小孩打個電話就走,反正你也不缺那兩個電話費。
雨雪的時候、天冷的傍晚或者是雪天的傍晚,遇到賣菜的、賣水果的、賣報紙的剩的不多了又不能回家,能全買就全買,不能全買就買一份,反正吃什么也是吃,看什么也是看,買下來讓人早點回家。
上車遇到老弱病殘、孕婦:讓座的時候別動聲色,也別大張旗鼓。站起來用身體擋住其他人留出空位子給需要的人,然后裝作下車走遠點。人太多實在走不遠,人家向你表示謝意的時候微笑一下。
遇到乞討者:遇到要錢的就給他(她)點飯,遇到要飯的就給他(她)點錢。
如果時間還寬裕,而且碰巧覺得我說的在理,那就頂一下我的貼子,總比去頂看了沒什么收獲的貼子舒服。時間寬裕不少就請把這幾句話多轉幾個地方,畢竟好人多了咱們心里也舒坦。
關于做人的文章3:做人與做事
有時候我在自問,我是不是太苛刻或是我太務實了點?
以前我都是以一個學生的身份去看待和處理各種問題的,所以對人歉讓和禮貌認為那是應當的,可當我一直以這樣的心態(tài)去工作的時候我發(fā)現我所處在的這個世界和環(huán)境對我好像有點一點不一樣的感覺,當然我知道或許是現實在告訴我:人有著不同的觀念和認識,這其中可能有好多人性的,還有學識,素養(yǎng),為人處世等等
當然人都知道要好,或者是所有的好,好的做事,好的行動,好的舉止和言語,而我呢,必須清楚自己的所處和對人的態(tài)度,假如某一天有人對我有點不同意和不滿,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用溝通和以我的見解來說明我所與別人表達的可能有不同意思,或是偏見?
人嘛,都是不同的個人,性格和眼界各不盡相同那是很正常的,當人與人之間產生了偏見后,可能就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服的,比如說我們的同事與同事之間,別人說我太老實了,我想那是一定的,因為我在不同的環(huán)境和歲月里待過,而社會都在變化,人變得越來越聰明那是很好的一件事,但當超越了那個限度,或是沒有一個規(guī)范而不知道自己和所以然了之后,再去說別人的話,我想我是做不到,因為我們都可以將心比心,以不同的視角去想和理解別人那才是最好的效果,但是,我們的這個社會里的人有著不同的人群和欲念,我的理性和善良,是否可以看作是對別人的尊重和歉讓,而在別人看來或許就不盡相同,甚至于有點呆板?這我是完全不認同的,當然我知道中國人都有一種封建的思想意識:那就是聽從和服從長輩和上級,就是錯了面對時也是對的,我想:這在我的骨子里永遠也接受不了的
我之前看見和這么一句話,不知道原句了,特深刻:說的是沉默有兩種;一種是脆弱,理解,寬容,一種是不說話,不對了,原句現在我一點也想不起來了,比這更好理解和有哲理,最后還說,可人們看到的是前面那種,我不知道是不是說我們現實里的人嘛?套一句上半年流行的一名某發(fā)言人的話。反勁我信了。
人的心是不可捉摸的,我們看人也一樣,不要一下子就把人定認為是怎樣怎樣,當然給人以良好的影像那是比什么都強,關鍵是沒有良好修養(yǎng)和素質的人,時不時就會讓人產生懷疑也是很正常的,我的識人標準可能有些不一樣:正面和反面都必須,而且絕對不給人扣不正的帽子,即使是現在說了你,扣上了不正的帽子,那本來也是你在這之前所表現的,我在這之前可能給了你很多的面子,你不珍惜,就不要說別人錯看你了~~~~
人常說人不是圣人,誰都有錯的時候,但是態(tài)度很重要,如果態(tài)度都不好,可能你為面子堅持自己,但是我要看到你長久的表現,我可以容忍很多,但我有度,超過了也就過火了,沒牽到我那還好,牽到我了不好意思,你大不大,就別管我小不小了,之前我是一直的禮貌,往后可能不再,但我看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