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學習心得體會范文
在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中要注意兩個“權威”一是法律的權威,即憲法法律至上;另一個是司法的權威,它是維護法律權威的權威。本文是依法治國學習心得體會的范文,歡迎閱讀。
依法治國學習心得體會范文一:
“法者,天下之儀也,所以決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縣命也?!苯鹎锸?,四中全會聚焦“依法治國”,以其鮮明的時代特征,第一次鐫刻在黨的中央全會的歷史坐標上,開啟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新階段。這也為“以法治網(wǎng)”,凝聚網(wǎng)絡空間的強大正能量提供了新契機,有利于激發(fā)全新領域蘊含的新質(zhì)生產(chǎn)力、文化力和國防力,事關人民當家做主社會制度的正確選擇;事關最廣大人民群眾的人心向背;事關黨領導人民當家作主的能力和水平。
依法治網(wǎng),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時代命題,要始終堅持方向的正確性。四中全會強調(diào),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要始終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形成適合網(wǎng)絡空間繁榮、安全、發(fā)展的完備法律規(guī)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jiān)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確保網(wǎng)絡空間成為“阿里巴巴的寶盒”,而不變成“潘多拉的魔盒”。
依法治網(wǎng),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康莊大道,要始終重視人民的認同性。四中全會強調(diào),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nèi)心擁護和真誠信仰。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以愛民、利民、益民、安民為基本前提。因此,制定既合乎民意,又合乎規(guī)律的網(wǎng)絡法規(guī),良法善治,增強網(wǎng)絡立法的科學性、針對性、系統(tǒng)性、可操作性,就可以基于法制的力量,確保網(wǎng)絡空間成為人民群眾最大的福祉,而不是少數(shù)人綁架民意興風作浪的樂園。
依法治網(wǎng),是中華大地上的生動實踐,要始終突出技術的領先性。四中全會強調(diào),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要始終正確認識到,在技術驅(qū)動的網(wǎng)絡空間,無論是法律實施還是司法公正,都離不開技術支撐。因此,要以技術領先為支撐,善用網(wǎng)絡思維、網(wǎng)絡資源、網(wǎng)絡力量,提高執(zhí)政能力和水平,讓網(wǎng)絡空間成為依法治國的典范,而不是國際資本掠奪資源的盛宴。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四中全會公報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fā)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質(zhì)量這個關鍵。在全新的網(wǎng)絡空間,立法先行尤為迫切,需要加緊厘清主要問題、核心矛盾和重大關系,盡快擬定、編纂、頒布、實施、修訂網(wǎng)絡法治體系,讓“依法治網(wǎng)”具體化、路徑化,保障網(wǎng)絡空間的繁榮和穩(wěn)定,讓中華民族崛起插上網(wǎng)絡的翅膀。
依法治國學習心得體會范文二:
我看了易中天的博客,他談到了依法治國,談了四個概念,依法治國、以法治國、以法制國。他說這四個概念不同,我同意他的觀點,不過我沒有仔細看 他是如何分析的,因為易中天說過:看書的正確方法是觀其大略,不求甚解,所以,我也只是觀其大略,但我自有我的理解,想寫出來與各位朋友交流。
這四個詞所不同之處在于,治與制,依與以。
我認為:治,治療,醫(yī)治,整治 ;“制”乃是控制,限制,強制之意;
而“依”乃是依照,按照之意; “以”的含義是運用,使用,利用等含義;
因此,將此四個詞不同的含義參插在詞語之中就會有不同的含義產(chǎn)生,而且區(qū)別很大,在此想做簡單的分析:
依法治國——按照法律的規(guī)定來治理國家;
以法治國——運用法律來治理國家;
——按照法律的規(guī)定來控制國家;
以法制國——運用法律來控制國家。
大家看看,是否存在很大的區(qū)別?談到這里,就涉及到一個法律來源的問題,就是法律是誰來制定的問題,法律是統(tǒng)治者制定的還是人民制定的,這又有區(qū)別,若是 人民制定的,管理國家的工作人員只能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來治理國家了,因為這些國家工作人員是人民授權他進行管理,治理國家的;若是統(tǒng)治者制定的法律,那就是 法律成為統(tǒng)治者控制國家的工具,就談不上治理了,只是控制。
我國的法律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并通過的,所以也是人民制定的法律,作為國家的工作人員,是人民授權或者委托他們對國家和社會進行管理的,所以,國家的工作人員就應當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來治理國家——依法治國。
任何駕臨于法律之上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如進京抓記者事件,好像法律就是某個領導制定的,他說抓就抓,這種駕臨于法律之上的行為,人民可以解除對他的授權和委托。
依法治國學習心得體會范文三:
中共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這預示著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之后,將建立起來一個新的體系——“法治體系”。
自1997年的十五大提出要在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來,我黨一直在不斷地推進法律體系的建設,時至今日這一目標已如期實現(xiàn);此次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意味著中國未來要形成“法治體系”,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變化。
“法治體系”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應包含多方面內(nèi)容:排在第一位的是黨的依法執(zhí)政,然后是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社會共同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胺ㄖ误w系”的目標是實現(xiàn)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全面法治化。其意義在于充分保障公民權利、提升公共決策績效、建設和諧社會、維持國家長治久安。
中共報告確立科學發(fā)展觀為黨的指導思想,這也意味著中國的法治建設的指導思想將從“國本”法律觀回歸“人本”法律觀。這一法律觀將使中國法治在價值理念上發(fā)生重大變化。
自十七大以來,我國的法治工作有兩項基本成就:一是法律體系如期形成。中國僅用三十幾年時間就走過了他國三百年走過的道路,改革開放之初“無法可依”的局面已不復存在。二是人權事業(yè)全面發(fā)展,其成就可與經(jīng)濟相媲美。
雖然我們?nèi)〉昧撕芏喑煽?,但是也應當看到目前我們?nèi)源嬖谝恍﹩栴},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法律的實施特別是法律準確、有效、全面、統(tǒng)一的實施就成為法治建設新的主要矛盾。中國建設法治國家已進入攻堅時期,因此這些都是不容忽視的,也是必須要解決的。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要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fā)展、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能力。
法治思維是以合法性為判斷起點而以公平正義為判斷重點的一種邏輯推理方式。其包含四方面內(nèi)容并要相統(tǒng)一:“合法性思維”,即任何行政措施的采取、任何重大決策的作出都要合乎法律;“程序思維”,要求權力必須在既定程序及法定權限內(nèi)運行;“權利義務思維”,即以權利義務作為設定人與人關系及人與公共權力關系的準則;“公平正義思維”,即公權力要以追求、維護公平與正義為價值尺度。
報告重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就是要用平等的憲法原則去“反人治”“反特權”“反腐敗”。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guī)則公平,是法治社會的基本特征。
報告強調(diào)的就是要把領導干部已習慣的行政思維、領導思維、管理思維轉(zhuǎn)變?yōu)榉ㄖ嗡季S。領導干部要成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典范。學會運用法治思維和運用法治方式應成為領導干部“依法執(zhí)政”和管理社會的基本功。
中共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其中法治又有新目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p>
中國法治建設有三個關鍵問題:一解決黨的依法執(zhí)政問題,只要黨能夠依法執(zhí)政,法治國家就有保證;二是建成法治政府的問題,只要能夠依法行政,法治國家就有希望;三是司法公正問題,只有公正司法,人們才會信賴法律。
在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中要注意兩個“權威”一是法律的權威,即憲法法律至上;另一個是司法的權威,它是維護法律權威的權威。沒有后一種權威,前一種權威就樹立不起來。司法是法治的“最后一道防波堤”。
報告就此提出:“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
深化司法改革的關鍵,應繼續(xù)深化司法職權配置,把法治的重心建立在司法之上,黨和國家要逐步習慣通過司法實現(xiàn)長期執(zhí)政和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將憲法賦予的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的原則落到實處;通過提升司法機關的政治地位和落實其憲法地位來樹立司法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