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心理健康心得體會論文3篇
中小學心理健康心得體會論文3篇
學校教育應當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及日常管理中去。下面是學習啦為大家?guī)淼闹行W心理健康心得體會論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中小學心理健康心得體會論文范文1:
科學技術進步,生活節(jié)奏加快,人際關系復雜,人們的思想觀念不斷更新,不正之風和腐敗現(xiàn)象日益橫行,社會環(huán)境也日趨復雜。這一切給人們的心靈帶來極大的沖擊,也波及到了校園,波及到了學生。加之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受家庭的寵愛、社會的寵愛等種種原因,造成學生心理問題日漸增多,其中存在心理異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學生已占了不小比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蘇霍姆林斯基說:“最完備的社會教育是學校—家庭教育。”在影響孩子成長的各種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兩個,整合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對孩子的健康發(fā)展非常必要,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學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為此,教師學習和掌握心理衛(wèi)生常識尤為關鍵。
下面我談兩點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中自己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嘗試和體會:
一般情況下,家庭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而學校教育則是有意識、有計劃的。教學著重學生智能的發(fā)展,如果忽視了教學心理衛(wèi)生,學生智能發(fā)展不但受到影響,其身心健康也會受到損害,僅就負擔過重而言,引起的學生生理疲勞和心理疲勞是不可忽視的,尤其是后者。長期疲勞就會造成學生視力減退、食欲不振、面色蒼白、血壓升高、失眠、心情憂郁、情緒不安、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嚴重的還會引起學生精神失常,甚至輕生。學校教育應當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及日常管理中去。這就對教師的心理素質和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不同的教師所帶的學生也存在不小差異,教師正是用自己的一切去教育學生、影響學生。
首先教師自己要能夠面對現(xiàn)實、積極樂觀,對前途有信心;具有能夠勝任教學工作的認知能力。有獨創(chuàng)性,能運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有較強的心理適應能力和活動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在與他人交往中能和諧相處,積極態(tài)度(如尊敬、羨慕、信任、贊美等)多于消極態(tài)度(如畏懼、懷疑、憎惡、嫉妒等)。教師的心理常態(tài)應是不卑不亢,不慍不哀,寬嚴適度,既有激情,又很理智。教師無論處于何種狀態(tài)下,都必須表現(xiàn)出心理狀態(tài)的穩(wěn)定性。教師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大大超過學生,要做“宰相”,豁達大度,心胸寬廣,氣量宏大,能容人之過,甘當人梯,喜歡學生超過自己。舉止大方,態(tài)度端莊,不論何時都不忘記為人師表,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教師要對每位學生的態(tài)度保持均衡,不能憑自己的好惡感,偏袒、庇護和鄙視、冷淡學生。遇事冷靜,不隨便發(fā)怒,不以威壓人;處事的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厚 此薄彼,要和每個學生的心理距離應是一致的、等距的。教師自己也要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注意自我心理的完善。如果學生眼中看到的是一名能夠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監(jiān)督、自我控制的教師,看到他自尊但不自傲、自重但不自夸、自信但不固執(zhí),能正確對待挫折、樂觀向上、尊重自己的事業(yè)、尊重他人、言行一致,可以想象他在學生心中的地位會怎樣。尤其是小學生,他們模仿性很強,這樣的教師一定會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產(chǎn)生巨大的、深遠的影響。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我們教師應首先擁有同樣健康的心理。
教師擁有了健康的心理,還需要良好的教育方式。
一、創(chuàng)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huán)境。
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
壁,讓孩子自由描繪;給孩子一片飼養(yǎng)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創(chuàng)設優(yōu)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huán)境。如校園的戶外場地富有變化,則具有激發(fā)小學生多種經(jīng)驗,誘發(fā)小學多種活動行為的功能。在活動場內,設計豐富多彩的設備和材料,使處處充滿綠色和生機。教室是小學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溫馨舒適。所布置的內容隨著教育目標、季節(jié)變化而變化。整潔優(yōu)美的物質環(huán)境喚起了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小學生情操,充實了小學生生活,激發(fā)了小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了小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二、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huán)境 。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huán)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小學生生活、學習和游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
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系,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反過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fā)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huán)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tài),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tài)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chuàng)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chuàng)設和諧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如何減輕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良好心態(tài)?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xié)作者的角色,創(chuàng)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jié),行為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輕松。這樣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相互協(xié)作,共同探究的精神。當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都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走進老師和老師攀談并成為朋友,為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全發(fā)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師生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xiàn)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蒙臺梭利說:“教師不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為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們:不理解何來教育。我們只有通過各種途徑,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達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為一名老師,一名心理輔導員,如果不理解兒童的心理情感,不與他們真誠的相處,他是難以順利開展工作的。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發(fā)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斷地變化著。社會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唯有積極探索,適應新情況,敢于面對新問題,才能不斷地發(fā)現(xiàn)兒童的最新動態(tài),走出一條與時俱進而不會落后的道路。
現(xiàn)代的教育觀認為,教師不應該是教育的主宰,不應該再有權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強迫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把軟刀子,不但否定了學生的權利和尊嚴,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而且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氛圍,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用真誠換真誠,讓學生切實感覺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使他們從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見與建議。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素質教育總體結構中的奠基性工程??梢哉f,沒有健康的心理,一切形式的素質教育都是無從談起的。
中小學心理健康心得體會論文范文2:
在21世紀信息化迅猛發(fā)展的今天,人們非常關注心理健康。我們小學生正處在人生長發(fā)育初期,心理健康對我們的成長非常重要,甚至于超過身體健康。而隨著我國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科學技術進步,生活節(jié)奏加快,人際關系復雜,人們的思想觀念不斷更新,這一切給我們幼小的心靈帶來很大很重的壓力。如果我們用心觀察,會發(fā)現(xiàn)我們周圍有許多這樣的同學:他們有的自閉自卑、有的厭學逃學、有的多疑抑郁、有的自私孤僻等等,這些心理疾病嚴重影響了我們的心理健康,也影響了我們的健康成長,我們必須想辦法克服。下面我就我們如何克服自卑樹立自尊心與自信心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正確認識自我。
就是通過全面、客觀、辨證地看待別人和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缺點,應該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優(yōu)點,但也不忌諱自己的缺點。這樣就能正確地與人比較,在看到自己不如人之處時,也能看到自己的過人之處。
二、找出自卑心理的深層原因。
自己翻閱相關資料后,通過自由聯(lián)想和回憶,分析找出導致自卑的深層原因。經(jīng)過心理分析,讓自己領悟到,一個人所以有自卑感,并不是自己的實際情況很糟,而是潛藏意識深處的癥結使然。
三、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
自卑本身就是消極的自我暗示,做事之前就對自己說“我不行”、“我什么都干不好”等,結果就真的干不好,這種消極的暗示導致不必要的精神緊張和精神負擔,使自己的情緒充滿失敗感。結果做事情就束手束腳、畏首畏尾,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受到壓抑,自然就妨礙了成功。因此,要勇敢地暗示自己“我能行”、“別人能干的事,我也能干”、“我要勇敢”等,這樣會增加自己戰(zhàn)勝困難與挫折的力量,成功就會向我們招手,自卑也就逐漸丟在腦后。
四、從實踐中鍛煉自己
自卑感往往是在表現(xiàn)自己的過程中,由于受到挫折,對自己的能力發(fā)生懷疑而造成的。因此,不妨先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較大的事情,一次成功后便會有一份喜悅,每一次成功都是對自信心的強化,而自信心的恢復是克服自卑的關鍵。記得有一次小提琴老師讓我參加一次大型的比賽,當時,我即高興又緊張,高興的是,我終于有機會上臺表演了,緊張的是,我從來沒上臺表演過節(jié)目,我能成功嗎?后來,經(jīng)過我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陣陣掌聲和認可。通過這次的成功表現(xiàn),使我確立了自信,消除了對自己能力的懷疑。所以,我們要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自己的堅韌性、果斷性、勇于進取等優(yōu)秀品質,而且還可以擴大自己的活動范圍,擺脫自我封閉的現(xiàn)狀,改善不良心境,形成開朗、樂觀向上的性格,提高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才能增強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當我們克服了自卑心理,自然而然就具備了自尊心和自信心,當我們同齡的小學生都有了這份自信心和自尊心的時候,我們所匯集的力量是種什么力量?。祖國的明天會更繁榮、更富強!
中小學心理健康心得體會論文范文3:
美國教育家卡耐基曾指出:“一個人的成功,百分之十五取決于智力因素,百分之八十五取決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人格,講話藝術和處世本領。”而《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課程基本理念中很明確的提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可見,語文因其學科特殊性,將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主陣地之一。那作為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如何合理利用教材,培養(yǎng)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呢?通過筆者多年來的實踐與總結,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千錘萬鑿出深山”——多提高
孩子的言行既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也是老師的一面鏡子。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著學生心理的良好發(fā)展,教師的不良心理行為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對教師質疑的心理問題,即教師自身就必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才能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才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不斷學習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自身心理素養(yǎng),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要以一顆赤誠的愛心來面對所有的孩子;以一顆寬容的心悅納每一位學生;以一顆善良的心關心每一位學生;以一顆賞識之心鼓勵每一位孩子;以一個智慧的頭腦來引領每位學生,以一個健康的心理來感染每位學生健康的心靈,教師要真正在“教書、育人”中與學生共同成長、共同提升。
二、“千樹萬樹梨花開”——多渠道
1、寓“教育契機”于“閱讀教學”。
小學語文教材蘊含了大量的心理健康因素的課文。例如:有些課文內容表現(xiàn)了對祖國、對家鄉(xiāng)的熱愛;有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有集體榮譽感;有的是與他人和睦相處;也有的是要勇敢、要有毅力等。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這塊主陣地,以教材為載體,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而且現(xiàn)行教材所選編的課文不僅是思想性強、情感豐富、文質兼美的好作品,而且課后都有“感情朗讀”的要求。教師可以采用“精講多讀、以讀代講”的教學策略來落實感情朗讀,使每節(jié)課用來讀書的時間不少于時間總量的二分之一。特別是對于中段語文教學尤其要以讀促思,以思促悟,以悟促行。讓學生在讀讀悟悟、悟悟讀讀中,受到文中人物品質的熏陶、激情的感染、情感的觸動、美感的陶冶等,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格。
比如在教學《裝滿昆蟲的口袋》時,為了讓孩子感受到法布爾做事認真,熱愛昆蟲的品格熏陶。我和學生利用師生分角色朗讀,創(chuàng)設了一種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在讀法布爾找到“歌唱家”部分,請班上的“小歌唱家”來讀,也為學生樹立了典型的榜樣;在讀父親訓斥法布爾的句子時,我先創(chuàng)設情景,再讓學生自己體驗讀,接著全班表演讀……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學生很快就能抓住關鍵詞體會法布爾對昆蟲迷戀程度之深,而且理由充分,以至于最后學生在寫給法布爾的話時,孩子們的發(fā)言相當精彩。我相信孩子們在讀中將法布爾的個性品質已深深地印在了他們的內心深處。
2、寓“人生觀、世界觀”于“課文內容”
人生觀和世界觀是人格結構的核心。中小學生,特別是小學生處在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時期。有了科學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才能對社會、對人生、對世界有正確的認識;才能采取正確的態(tài)度和相應的行為方式生活。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語文教材,讓學生在讀、說中認識人生觀和世界觀。如:三年級教材“親情”單元,通過學習讓學生理解到親情不僅表現(xiàn)在物質方面的給予,還體現(xiàn)在精神方面的關懷,甚至是為親人獻出寶貴的生命。在教學《珍珠鳥》一課,通過對文中“我”和“鳥”的感情體會,讓學生認識到人與動物應和諧相處。在“尊重與平等”單元,課文《元帥的故事》通過兩個元帥——彭德懷、朱德,認識到即使是國家干部也不能搞特殊……
3、寓“情感體驗”于“實踐活動”
除了課堂上不失時機的對孩子進行心理教育,在課堂外我們同樣可以結合語文教材通過實踐活動,引導孩子樹立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比如北師大教材第六冊的第七單元是主題為“特產(chǎn)”的開放單元。我們從課文內外讓學生搜集全國各地的特產(chǎn),培養(yǎng)孩子的世界觀,增強學生的榮譽感,,開闊學生的眼界,使學生感受到祖國的博大、物產(chǎn)的豐富,學生的愛國熱情油然而生,即對祖國的山水產(chǎn)生了向往之情。我們還可以教導學生從身邊入手,去搜集雙流的各個鎮(zhèn)的特產(chǎn),把這種對祖國的熱愛遷移到眼前,對家鄉(xiāng)的熱愛。這個活動即讓學生了解了知識,也從側面激發(fā)了學生探尋周邊生活的好奇心。同時,在活動中通過各種分工合作、小組交流及在活動中與他人的溝通交流,讓學生在活動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也讓學生明白了要想小組成功,必須要共同克服各種困難和要維護集體榮譽感等道理。
4、寓“修身養(yǎng)性”于“寫字教學”。
識字寫字教學也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心理健康的有利環(huán)節(jié)。因為表面看寫字教學似乎是一項比較枯燥乏味的教學活動,但如果教師激發(fā)得當,也能培養(yǎng)學生長期的學習興趣。在寫字教學中我常以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練習毛筆字的故事激勵學生堅持不懈,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又使學生意識到任何事要想成功并不是一日之功。而識字教學中,我巧借識字中課堂生成,進行了有效“點撥”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悟。在教授“射”字時,我讓學生觀察單獨寫“身”和這個時候的字有什么不同?學生很快就找到了,身子的一撇沒有穿出,我緊跟著追問為什么在這里這個身字的一撇不穿出呢?學生結合以往的知識答到:這樣會撐破格子,這樣字太大了不好看。于是我說:“如果你就是這個寸字,你會對它說些什么呢?”學生很激動地說:“謝謝你!我們永遠是好朋友!我永遠都會記住你!是你讓我們成為了一家人……”我抓住這個時機,總結說:“是啊!兩個想要成為一家人的字,為了能快樂的生活在一起寧可委屈自己,那在我們生活中為了然大家生活的開心和諧,我們又該怎樣和我們的同桌、鄰居、親人相處呢?”這時教室里一片寂靜,我想不用說,孩子們已經(jīng)知道怎么做了。
5、寓“心靈交流”于“習作教學”。
有時候小學生面對的問題可能通過自我調整仍不易解決。如果教師不夠細心或了解不夠,易使學生走入更深的障礙區(qū)。為此教師可以通過開設班級秘密“知心信箱”,讓學生通過寫信、寫作文將自己的心聲呈現(xiàn)出來,便于教師了解事情的原委,從而做到能與學生更好的溝通,起到更好的心理調解作用。學生通過書信傳遞的悄悄話,把自己內心深處的喜怒哀樂真情流露。這樣教師能夠更好的捕捉學生的悲哀煩惱或快樂,更好的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真正為學生架起一座心靈的橋梁。另外教師還可采用多種形式的溝通如單獨談話、課堂眼神交流等,不僅加深了師生感情,而且促使學生悅納自己,增強自信,形成更好的心理品質。所以習作就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不容小視的一塊“戰(zhàn)地”。成功的教育者總是善于通過日記或是作文同學生進行心于心的交流與互動。特別是針對后進生、單親家庭、留守兒童或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尤為重要。同時,在習作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回憶、挖掘、探索、研究生活中的事、物、情、理‘幻,在此過程中,受到習作內容的熏陶。如寫父母的作文。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父母,觀察父母言行、了解父母工作和父母的愿望,并對父母說知心話。在習作準備過程中,拉近了學生和父母的關系,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關愛、體諒、理解父母的情感,懂得要感恩,效果很好。
我至今仍清楚地記得李鎮(zhèn)西老師寫給他的學生的詩:名字也許太普通,人格永遠不會平凡;生活也許較清貧,是也永遠不會黯淡;歌聲也許會暫停,旋律永遠不會中斷;理想也許還遙遠,追求永遠不會遺憾!試想想如果你是這位收到老師評注在日記本上的詩的學生,您會作何感想呢?我想您肯定也會像這位學生回答的一樣:放心吧,李老師!我會用行動回答你對我的期待的。由此可見,通過書信、周記、日記教師可以比當面談話更全面、更真實、更細膩地感受到學生的內心世界及其變化,從而更準確、更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我想這是其它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所以請利用好習作這塊“戰(zhàn)地”吧!
6.寓“快樂的心境”于“節(jié)日氛圍”
孩子們什么時候最快樂?過節(jié)時。我們的教學課文中,有許多隱含著不同的節(jié)日。如: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兒童節(jié)、教師節(jié)、國慶節(jié)等。這些節(jié)日文化中蘊含了取之不盡的教育源泉,以極具親和力和吸引力的節(jié)日活動來激發(fā)學生興趣,增長學生見識,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感,讓他們在快樂的節(jié)日氣氛中變得更加懂事。如在“母親節(jié)”的活動中,通過讓學生搜集贊美母親的詩,說一句贊美母親的話,為母親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不僅鍛煉了學生,而且增進了母子(女)之間的感情,將道德、情感、創(chuàng)新滲透于節(jié)日活動中,沁入了學生的心靈,塑造了學生健康的人格。
三、“潤物細無聲”——多贊美
贊美是一種心靈的雨露。對贊美的需要,深深地植根于每個人的靈魂之中??梢哉f,需要贊美是人的本性,劇作家莎士比亞曾毫不掩飾地說:“贊美,即是我的薪俸。”美國作家馬克吐溫也說過:“一句精彩的贊辭可以作我十天的口糧。”成人尚且如此,孩子更需要贊美。適時、恰當?shù)刭澝?,會讓孩子受到鼓舞,激發(fā)孩子的自尊、自愛、自信。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有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我覺得贊美應有以下類型:①教師關注全體學生的贊美。在課堂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體驗成功的機會,引領全部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自信達到一個個教學目標。比如組建學習小組,讓每一個人在這個“小集體”中有一定的職務,為每一個學生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如在教學《田忌賽馬》一課時,我讓學習小組自編自導自演這篇課文,進行小組比賽,只見小組中每個人都摩拳擦掌,忙的不亦樂乎。小組內根據(jù)每個人的實力自己分工,使學生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在獲得成功體驗的同時,增添進一步學習的動力。除了小組活動,我認為在課堂上教師還應具有一雙洞察秋毫的眼睛,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善于欣賞他們的興趣愛好、一言一行,乃至奇思妙想,還要毫不吝嗇地向學生表達你由衷的欣賞,以激勵他們不斷進步,走向成功。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堂上毫不吝嗇地表揚勇于發(fā)言的學生,當然也要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點來指出他(她)的錯誤。贊美需要發(fā)自內心,而不是為了迎合學生而否認他的所有缺點,矯揉造作的贊美只會令人反感。所以,記住,幾句微不足道的贊美,甚至可以改變學生的一生。②讓學生學會自評和他評,能正確認識自我。小學生的自我意識能力,雖然在不斷的提高,但他們還不能充分的認識自我,出現(xiàn)了“自我感覺良好”的對自己估計過高或處于“不如他人”的過低、自卑的評價。這兩種極端傾向都對學生發(fā)展不利。此時教師可用正確恰當?shù)脑u價語,讓學生充分認識自我。同時教師應擴大評價范圍,利用學生的朗讀水平、寫作水平、上課注意力是否集中、手抄報辦的效果、作業(yè)書寫情況、知識掌握情況對學生進行有效多元評價,特別是自卑的孩子。尤其要樹立其學習自信心。過于自大的孩子也要使其正視是自己的不足。教師可利用課文如《冬冬讀課文》讓學生明白要相信自己,要大膽。《田忌賽馬》不僅學到要善于觀察、仔細思考、分析,還應受到不要驕傲的道理。
所以讓我們做一個永遠的欣賞者,在學生心靈的沃土上播撒春雨,催發(fā)顆顆希望的種子,因為這也是教師工作最大的樂趣。
四、“為有源頭活水來”——多拓展
要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只是老師在課堂上灌、塞起不了多大作用的。我認為至關重要的還是要教給學生有章可循的方法,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提升出做人的品質,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這個有章可循的辦法就是——多讀,讀好句、讀好文、讀好書。“讀一本好書就是和很多高尚的人談話”,這是高爾基說的。這很明顯的告訴我們要通過學生的讀,讓學生的心靈得到不斷地修繕。所謂“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讀的書多了,很多道理自然的就明白了。因此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向學生拓展更多與主題思想有關的文章或是書籍,以便學生在課外也能不由自主的進行心理教育,通過實踐研究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處著手來引領學生拓展閱讀:
(1)挖掘課文人物外的人物
北師大版教材都是以主題單元入手,整冊教材在以豐富多彩的主題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同時,也豐富了學生幼小純真的心靈。如第九單元主題是觀察與發(fā)現(xiàn),教材為我們介紹了李時珍和法布爾兩位善于觀察與發(fā)現(xiàn)的名人,一位是中國的,一位是外國的。當學完這兩篇課文后我們可以啟發(fā)學生還認識哪些善于觀察與發(fā)現(xiàn)的中外名人?于是學生紛紛發(fā)言:魯班、愛迪生、萊特兄弟、愛因斯坦……,就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你對哪些善于觀察與發(fā)現(xiàn)的名人感興趣呢?讀課外書時找找吧!讀讀吧!學了《智慧》單元,我們了解了充滿智慧的人物:孫臏、懷丙和一位年輕的探險隊員,那我們還知道哪些充滿智慧的名人呢?也可以和學生討論,學生讀課外書時自會留心去找,當他找到以后會興高采烈得來告訴你,你順勢可以讓他(她)給全班的同學講,“天天故事會”不是就成立了?學生開了眼界,講故事的同學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所以語文教師一定要做一個嗅覺靈敏的教師,時刻嗅到能和語文相融合的信息,及時的運用教師的智慧將其展開,就有了精彩紛呈的學生喜歡的活動。
(2)挖掘課文以外的課文
學了《可愛的小生靈》這個單元,我們認識了小蝦、松鼠??梢砸龑W生回顧以前學過的描寫動物的課文,如《翠鳥》、《獅子和蚊子》《小山羊和小灰兔》、古詩《鳥》、《驚弓之鳥》等等,可以組織對學生記憶深刻的文章進行比較,有何異同?同時些小動物的文章表達的意思相同嗎?為什么不同?你喜歡哪類文章?你能從課外書上找到你喜歡的文章與你的學習小伙伴交流嗎?教師傳遞了一個信息給學生,就是書不只要讀,還要交流,書是有交流討論之處的。不能讀啞書,只進不出。
(3)挖掘課文以外的書籍
其實我們學的很多課文都是節(jié)選自某本書的一節(jié)或是與某位名人有關一個故事,要想真正走進這些人,從小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理想,崇高的品德,這就需要我們閱讀更多與這篇課文有關或是與這篇課文相似的文章或書籍加深學生的記憶,為他們樹立更多精神領袖,同時也向學生有力的推薦出很多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如教學《赤壁之戰(zhàn)》,我們就向其推薦《三國演義》,學習《猴王出世》,我們就推薦《西游記》,學了《智慧》單元,我們可以向學生推薦《大人物小故事》、《100個聰明故事》、《名人故事》等;學了《親情》這一單元,我們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感悟母愛》、《感悟父愛》;學了《裝滿昆蟲的口袋》我們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昆蟲記》。學了《信》,我們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俗話說解鈴還須系鈴人,教師在課堂上講也許只能治標不能治本,要想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我認為作為語文教師最應做好的一點就是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語文學科中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材料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健康的心理。教師要以善良的心態(tài)、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智去觀察、分析、理解、幫助學生,解開學生可能存在的心結,引領學生健康成長。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要讓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在語文學科教育全過程中。
看過中小學心理健康心得體會論文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