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趙孟頫的人物介紹
書法家趙孟頫的人物介紹
趙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 -1322年7月30日 ),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 ,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人物生平
宋室之后
趙孟頫于宋理宗寶佑二年九月十日(1254年10月20日)生于吳興(今浙江湖州), 為宋太祖子秦王趙德芳之后。其五世祖秀安僖王趙子偁,即宋孝宗父。其四世祖為崇憲靖王趙伯圭,因孝宗賜宅第于湖州,所以趙孟頫成為湖州人。他的曾祖趙師垂,祖父趙希戭,父親趙與訔,皆仕于南宋。后元朝追贈趙師垂為集賢侍讀學士,趙希戭為太常禮儀院使、吳興郡公,趙與訔為集賢大學士、魏國公。 嫡母李氏,生母丘氏。祖父早死無子,由祖母收他為后。趙孟頫為趙與訔第七子。他十一歲時,父親去世,由生母督學。
趙孟頫自幼聰敏,讀書過目不忘,下筆成文,寫字運筆如風。十四歲時,趙孟頫因其家世代為官亦入補官爵,并通過吏部選拔官員的考試,調(diào)任真州司戶參軍。
南宋滅亡后,趙孟頫一度蟄居在家。丘氏說,"圣朝必收江南才能之士而用。你不多讀書,如何超乎常人?"他因而愈加努力,拜老儒敖繼公研習經(jīng)義,學業(yè)日進,聲名卓著。吏部尚書夾谷之奇舉為翰林國史院編修官,但他辭不赴任。
主要成就
繪畫
明人王世貞曾說:"文人畫起自東坡,至松雪敞開大門。"這句話基本上客觀地道出了趙孟頫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無論是研究中國繪畫史,還是研究中國文人畫史,趙孟頫都是一個不可繞開的關(guān)鍵人物。
如果說唐宋繪畫的意趣在于以文學化造境,那么,趙孟頫在其間起到了橋梁作用。如果說元以前的文人畫運動主要表現(xiàn)為輿論上的準備,元以后的文人畫運動以其成功的實踐逐步取代正規(guī)畫而演為畫壇的主流,那么,引發(fā)這種變化的巨擘仍是趙孟頫。
作為一位變革轉(zhuǎn)型時期承前啟后的大家,趙孟頫有以下幾方面突出的成就為前人所不及:
一、他提出"作畫貴有古意"的口號,扭轉(zhuǎn)了北宋以來古風漸湮的畫壇頹勢,使繪畫從工艷瑣細之風轉(zhuǎn)向質(zhì)樸自然。
二、他提出以"云山為師"的口號,強調(diào)了畫家的寫實基本功與實踐技巧,克服"墨戲"的陋習。
三、他提出"書畫本來同"的口號,以書法入畫,使繪畫的文人氣質(zhì)更為濃烈,韻味變化增強。
四、他提出"不假丹青筆,何以寫遠愁"的口號,以畫寄意,使繪畫的內(nèi)在功能得到深化,涵蓋更為廣泛。
五、他在人物、山水、花鳥、馬獸諸畫科皆有成就,畫藝全面,并有創(chuàng)新。
六、他的繪畫兼有詩、書、印之美,相得益彰。
七、他在南北一統(tǒng)、蒙古族入主中原的政治形勢下,吸收南北繪畫之長,復興中原傳統(tǒng)畫藝,維持并延續(xù)了其發(fā)展。
八、他能團結(jié)包括高克恭、康里子山等在內(nèi)的少數(shù)民族美術(shù)家,共同繁榮中華文化。
書法
楷書大家
趙孟頫與夫人管道升同為中峰明本和尚的弟子。趙孟頫精通音樂,善鑒定古器物,其詩清邃奇逸,書畫尤為擅名,篆籀分隸楷草書俱佳,以楷書、行書造詣最深、影響最廣。趙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贊譽很高。據(jù)明人宋濂講,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趙構(gòu))書,中年學"鐘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王世懋稱:"文敏書多從二王(王羲之、王獻之)中來,其體勢緊密,則得之右軍;姿態(tài)朗逸,則得之大令;至書碑則酷仿李北?!对缆础贰ⅰ舵读_》體。"此外,他還臨撫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于篆書,他學石鼓文、詛楚文;隸書學梁鵠、鐘繇;行草書學羲獻,能在繼承傳統(tǒng)上下苦功夫。誠如文嘉所說:"魏公于古人書法之佳者,無不仿學"。虞集稱他:"楷法深得《洛神賦》,而攬其標。行書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書,飽《十七帖》而度其形。"他是集晉、唐書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書法家。同時代的書家對他十分推崇,后世有人將其列入楷書四大家:"顏、柳、歐、趙"。明代書畫家董其昌認為他的書法直接晉人,評價其書法"因熟而俗"。
吸取長處
趙孟頫善于吸取他人的長處,因而在書法上獲得較大的成就。尤為可貴的是宋元時代的書法家多數(shù)只擅長行、草體,而趙孟頫卻能精究各體。后世學趙孟頫書法的極多,趙孟頫的字在朝鮮、日本非常風行。
書論深高
趙孟頫在中國書法藝術(shù)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力。他在書法上的貢獻,不僅在他的書法作品,還在于他的書論。他有不少關(guān)于書法的精到見解。他認為:"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在臨寫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頗有意義的事實:"前人得到古碑帖數(shù)行,專心學習,便能聞名于世。何況《蘭亭集序》是王右軍(王羲之)滿意的書法。如果不停地學習,怎么會擔心書法勝不過別人。"這些都可以給我們重要的啟示。
趙孟頫的文章冠絕時流,又旁通佛老之學。其繪畫,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馬師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鳥,皆以筆墨圓潤蒼秀見長,以飛白法畫石,以書法用筆寫竹。他力主變革南宋院體格調(diào),自稱"作畫貴在有古意,如果沒有古意,即使再精細也沒用",遙追五代、北宋法度,時人稱贊他有唐人的"致"及北宋人的"雄",并去除了二者中的"纖"及"獷",開創(chuàng)了元代新畫風。
趙孟頫交友甚廣,與高克恭、錢選、王芝、李衎、郭佑之等相互切磋;直接受其指點的有陳琳、唐棣、朱德潤、柯九思、黃公望、王蒙等。他工于篆刻,以"圓朱文"著稱。
傳世書跡
趙孟頫的傳世書跡較多,有《洛神賦》、《道德經(jīng)》、《膽巴碑》、《玄妙觀重修三門記》、《臨黃庭經(jīng)》、獨孤本《蘭亭十一跋》、《四體千字文》等。傳世畫跡有大德七年(1303年)作《重江疊嶂圖》卷、元貞元年(1295年)作《鵲華秋色》卷,圖錄于《故宮名畫三百種》;皇慶元年(1312年)作《秋郊飲馬》卷,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