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級政治下冊知識點總結
初中八年級政治下冊知識點總結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人區(qū)別于物的特點就在于人具有主觀能動性,人的活動總是有目的、有計劃的。因此,在學習八年級政治知識的過程中,能制定一個合理有效的學習計劃是學好思想政治的基本保證。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初中八年級政治下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初中八年級政治下冊知識點總結第一單元 權利義務伴我行
第一課 國家的主人 廣泛的權利
1.公民和人民的區(qū)別和關系?
答:(1)二者性質不同。人民是政治概念,是與“敵人”相對而言的,是劃分敵我的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國國籍并依據該國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
(2)兩者范圍不同。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而公民則是指具有中國國籍的所有社會成員。公民的范圍要比人民的范圍廣,公民既包括人民,也包括具有我國國籍的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
(3)在押犯人是公民但不是人民。他享有一些基本的人身權利,如生命健康權、人格尊嚴權。但不一定享有公民的全部權利,如選舉權、被選舉權、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等光榮的義務。
2.公民應如何正確行使權利?
答:(1)公民在行使權利時要尊重他人的權利;(2)公民在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3)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權利;(4)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權利。
3.制造或傳播謠言,是言論自由么?
答:(1)這種行為不屬于公民行使言論自由,而是違法行為。
(2)言論自由不是無限制的絕對自由,濫用言論自由是法律不允許的。言論自由受到法律兩方面的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論自由來侮辱、誹謗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論自由教唆、煽動他人實施危害國家安全、破壞民族團結、破壞社會公德、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
4.2003年11月15日,中國女排時隔17年后重新登上世界杯冠軍的寶座,人們欣喜若狂,一些球迷打算當即上街游行,以示慶祝。他們這種做法正確么?
答:不正確。公民行使權利必須采取合法的方式,依據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進行。在我國,公民雖然有集會、游行、示威的自由,但是必須按照集會游行示威法規(guī)定的程序進行,而不是隨意行使這些權利。否則,不僅會破壞國家和社會的穩(wěn)定,而且違法行使權利的人還會受到法律的懲處。
第二課 我們應盡的義務
1.辨析: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所以只應該享受權利,不應履行義務。
答: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應該享有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的觀點是正確的。但是認為不應履行義務的觀點是錯誤的。
(1)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公民既是享受權利的主體,也是履行義務的主體。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統(tǒng)一的,它們密不可分、相互依存。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
(2)公民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既要求公民增強權利觀念,依法行使權利,又要求公民增強義務觀念,依法履行義務。那種只想享受權利,不愿履行義務的觀點和行為是錯誤的。
2.怎么理解馬克思所說的“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
答:所謂沒有無義務的權利,是指公民享受權利,同時必須履行義務,享受什么樣的權利,就應承擔相應的義務,不允許只有享受權利不履行義務的特殊公民存在。所謂沒有無權利的義務,是指公民履行了義務,就應該享受權利,履行義務是享受權利的需要,是實現權利的保障,不允許只履行義務不享受權利的現象存在。
3.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是什么?
答:(1)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我們每個人既是享受權利的主體,又是履行義務的主體。在某些條件下,權利就是義務,義務就是權利。比如,我國憲法規(guī)定,勞動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
(2)權利和義務具有對等性。公民所享受的權利,是通過公民為社會所盡的義務來確定的。公民所進的義務越多,即對社會的貢獻越大,他所享有的權利也就越充分。可見,權利和義務相伴相生,二者是對等的。
(3)權利和義務具有制約性。公民所享有的權利和自由,受義務的制約。如果不盡相應的義務,也就不能享有相應的權利。權利和義務是密切相連、彼此制約的。
4.法定義務與道德義務有什么關系呢?
答:(1)法定義務與道德義務密切聯系,諸如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等道德義務被國家認可為法律規(guī)范,即成為法定義務。
(2)二者也有區(qū)別:法定義務是由國家法律規(guī)定的,道德義務是在社會生活中自發(fā)形成的;
法定義務以國家強制力作后盾確保履行,道德義務靠輿論、習慣和社會成員自覺自愿來履行。
5.積極履行道德義務有什么意義?
答:積極履行道德義務,有利于形成溫馨、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
有利于弘揚傳統(tǒng)美德,激勵人們忠實履行義務,培養(yǎng)具有高度法制觀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6.生活中我們應如何履行道德義務呢?
答:積極履行道德義務,是每個人責無旁貸的責任。我們要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積極履行方方面面的道德義務。
7.簡答:我國公民應如何忠實履行義務?
答:我國公民應當自覺忠實履行法律規(guī)定的各項義務。第一,法律所鼓勵的,我們積極去做。這是忠實履行義務的重要體現。我們積極實施法律所提倡和鼓勵的行為,有利于弘揚社會主義道德,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第二,法律要求的,我們必須去做。第三,法律禁止做的我們堅決不做。實施法律所禁止的行為就是觸犯法律,會受到法律制裁。總之,我們只有做到正確地行使權利,忠實地履行義務,才是一個具有高度法制觀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初中八年級政治下冊知識點總結第二單元 我們的人身權利
第三課 生命健康權與我同在
1.人身權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公民的人身權利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
2.有些超市保安懷疑顧客偷東西而將其帶至辦公室搜身,這種做法合法么?
答:這種做法是違法行為,因為這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權。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公民的人身和意志應完全由自己支配,人身自由權是公民參加各種活動,充分享受其他各種權利的基本保障。沒有人身自由,其他的自由也難以享受。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類似非法搜身、非法禁閉、非法拘禁等限制或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行為,都為法律所禁止。
3.為什么要保護我們的生命健康權呢?
答:我國法律規(guī)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不容他人侵犯。生命健康權是公民參加一切社會活動、享有其他一切權利的基礎。生命一旦喪失,任何權利都失去了意義。生命健康權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權利。
4.法律為什么對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給予特殊的保護?
答: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經驗不足,生命健康較容易受到侵害。保護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所以,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社會的呵護,離不開法律的特殊保護。
5.法律禁止使用童工,對于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有什么意義?
答:法律禁止使用童工有利于保護未成年人的 生命健康;有利于保護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促進義務教育的實施;有利于未成年人素質的提升,為祖國未來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興旺發(fā)達作貢獻。
6.我國法律如何對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給予了特殊的保護?
答:“我國法律禁止虐待、遺棄未成年人,禁止溺嬰、棄嬰:禁止用工單位非法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禁止安排未成年人(已滿16周歲未滿18周歲的勞動者)從事礦山井下、有毒有害、勞動強度大的勞動,非法使用童工是嚴重摧殘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并且殃及民族興旺大業(yè)的違法行為,法律嚴懲這種行為。
7.我們應如何積極行使生命健康權?
答:我們要珍愛生命,維護健康,積極鍛煉身體,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擁有強健的體魄和煥發(fā)向上的精神,在患病的時候要及時醫(yī)治,以恢復健康,增強體質;當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時,我們要依法自衛(wèi)和請求法律保護。
8.當我們的生命健康權受到非法侵害時,你應該怎么做呢?
答:我們應該請求國家保護,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使侵害者受到法律制裁。我國憲法、刑法、民法通則和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guī),都對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加以保護。
9.辨析:關注自身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是個人的權利,輕生或自殘與他人,社會無關。
答:人人都要關注自身的安全和健康,但認為輕生或自殘與他人、社會無關是不正確的。因為:
(1)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使自己處于安全的環(huán)境,免受他人侵害。這不僅是每個公民的權利也是我們對自己的關愛和責任,人具有社會性,生命一旦誕生就具有社會責任。
(2)一個人如果因為困難、挫折、失意而自殺,必然會給親朋好友帶來無盡的哀傷、較大的精神和財產損失,還可能引起老人無人贍養(yǎng)、幼者無人撫育等一系列社會問題。
(3)若公民損害自己的身體,必然造成更大的社會負擔。因此,輕生或自殘等行為都與社會道義相悖,與法不合。
10.假如我們?yōu)榱藶槊癯虼罅x滅親將品質極其惡劣的人打傷甚至打死,是否違法呢?
答:違法。我們在享有生命健康權的同時,負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權的道德義務和法定義務。任何人不得非法剝奪他人生命,即使是大義滅親也不允許,因為這是侵害生命權的行為;任何人不得故意或過失造成他人受傷、生病,因為這是侵害健康權的行為。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權,既損害了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也損害了自己,行為人要依法受到相應的制裁。
11.關于校園暴力的問題。
(1)校園暴力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人文教化的缺失和暴力文化的泛濫等。
(2)校園暴力有什么危害呢?
答:校園暴力不僅給受害者的身體帶來傷害,更嚴重的是危害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同時,也會使施害者受到法律的嚴懲。
(3)如何遠離校園暴力呢?
答:①國家應加強法制建設,整治校園周邊環(huán)境,加大對暴力文化的監(jiān)管、整治力度,使未成年人遠離暴力文化的侵蝕。
?、趯W校應積極開法制教育課,引導學生冷靜,合理的解決同學間的矛盾。
?、奂议L應積極配合學校教育工作,教育引導學生遠離暴力文化,以合理方式解決矛盾、沖突。
④未成年人自身應從小樹立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懂得每個人都享有生命健康權,同時也負有不侵害他人生命的道德義務和法律義務;要培養(yǎng)關愛的情感和寬容的態(tài)度,要關愛生命,關愛他人的生命與健康,遠離暴力,做一個既遵守法律又樂于助人的人。
12.關于校園安全問題。
(1)你身邊有哪些安全隱患或危害學生的現象?
答:校外小商販泛濫,食品安全和交通安全令人擔憂,學校的安全設施不夠完善;學生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知識缺乏;校外勒索、校園暴力;等等。
(2)你認為怎樣才能有效減少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答:①國家加強法制建設,為校園安全提供條件和保障。②社會確保學校各類設施的質量,整治校園周邊環(huán)境。③學校開設安全教育課,加強與家庭教育的配合,完善安全設施,消除安全隱患。④每個學生應不斷掌握安全自救的知識和方法,提高安全意識和自救能力,并勇于同危害校園的行為作斗爭。
第四課 維護我們的人格尊嚴
1、人身自由權包括哪些內容?
答:(1)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
(2)公民的身體不受非法搜查、非法禁閉、非法拘禁。
(3)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4)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
2、人格尊嚴權的含義及內容?
答:人格尊嚴權是指每個公民依法享有的作為“人”的最起碼的社會地位和受到他人與社會最起碼尊重的權利。具體表現為名譽權、肖像權、姓名權、隱私權等。
3、名譽權的含義及表現?
答:名譽權是人們依法享有的對自己所獲得的客觀社會評價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
主要表現為:名譽利益支配權和名譽維護權。
4、保護名譽權的作用和侵害名譽權的行為?
答:(1)作用:享有良好的名譽不僅可以獲得社會更多的尊重,還可以獲得經濟利益。
(2)侵害名譽權的行為:①侮辱:公然謾罵他人,大庭廣眾之下諷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潑贓物等。
?、谡u謗:無中生有、捏造事實中傷他人等行為。
5、違法犯罪分子的人格尊嚴不受法律保護,這種觀點對么?為什么?
答:這種觀點不對。人格尊嚴權是指公民作為一個“人”所應享有的最起碼的社會地位和受到他人和社會最起碼尊重。這種權利不受人的能力、信用等方面的影響,無論公民在社會地位、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什么差異,其人格尊嚴都是相同的,即每個人都平等地享有人格尊嚴的權利。違法犯罪分子雖因違法而受到法律制裁,但他們依然有人格尊嚴,他們的人格尊嚴也受法律平等的保護。
6、侵害肖像權行為有哪些?
答:(1)未經本人同意,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如廣告、雜志封面、掛歷)。
(2)惡意毀損、玷污、丑化公民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進行人身攻擊等。
7、例題:辨析,凡事以營利為目的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必須取得肖像者本人的同意,否則就構成侵權。
答:(1)這個觀點是正確的。
(2)肖像是以容貌為中心的人體形象的再現,它是每個人人體容貌的有形識別標志,它與特定人的人格不可分離。所以,我國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公民享有肖像權,即肖像制作權、使用權和獲酬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否則就構成侵權。
(3)如果不是以營利為目的,也非出于惡意使用公民的肖像,雖然未經本人同意,但不屬于侵犯肖像權的行為。如新聞報道中的攝影、參加社會活動的照片,一般不構成侵權。
8、人的姓名包括那些內容,姓名的地位是什么?
答:(內容)姓名包括正式姓名、曾用名、筆名和藝名。
(地位)姓名是每個人人格的基本標志。
9、什么是姓名權?
答:姓名權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決定、使用、變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
13、辨析:我國公民都有權自主決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權自主依法變更自己的姓名。
答:(1)這種觀點不正確。
(2)我國公民中只有年滿18周歲的成年人有權自主決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權決定使用自己的姓名、筆名、藝名;有權依照規(guī)定變更姓名。但是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權由其監(jiān)護人代為行使。
14、侵害姓名權的行為有哪些表現形式?
答:(1)干涉他人使用姓名權。
(2)盜用他人姓名,即未經他人同意或授權,擅自以他人的名義實施某種活動,以抬高自己身價或謀取不正當的利益。
(3)冒用他人姓名,即使用他人的姓名,冒沖他人進行活動,以達到某種目的。
第五課 隱私受保護
15、隱私的含義?
答:隱私是指公民不愿意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開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私生活秘密。它包括三個方面內容:私人信息、個人私事、私人空間。
16.為什么要保護我們的隱私呢?
答:(1).是人獨立自由的需要(2).是內心世界安寧的需要(3).生活中侵犯隱私的事件時有發(fā)生。
17、隱私權的含義
隱私權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寧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權利。
18、隱私權的內容
答:(1)私人生活安寧權(2)個人信息保密權(3)私人通信保密權
19、辨析:為搜查犯罪嫌疑人,公安派處所可以隨意對公民住宅進行全面搜查。
答:(1)觀點錯誤。
(2)我國法律賦予公民隱私權,隱私權的真諦是私生活的自由和安寧,保護正常生活不受干擾,內心世界不被侵擾。公民的住宅屬于公民個人的私人領域,未經本人允許,任何任何人不得擅自進行全民搜查。公安派出所對公民住宅進行搜查,要依法行事。
20、從道德角度應該怎么尊重他人的隱私?
答:(1)樹立隱私意識
明白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我們不能干涉他人的私事,不打聽、不傳播別人秘密,矯正不尊重他人隱私的陋習。
(2)需要強化責任與信譽意識,要替親人、朋友保守秘密。
21、侵害隱私權的行為有哪些?
答:監(jiān)視、窺視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記、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計刺探他人的秘密,道聽途說傳播他人的隱私,非法利用他人的個人信息等,都屬于侵害隱私權的行為。
22、我們如何來保護隱私權呢?
答:(1)運用法律保護隱私權。
當隱私權受到侵害時,我們應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取自行與侵權人協商,請求司法保護等方式,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賠禮道歉、消除影響,賠償損失(其中包括物質賠償和精神賠償)
(2)我們增強法制觀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隱私的同時,還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給自己的隱私上把鎖。
23、未經同意,老師拆看學生的信件,父母拆看子女信件,領導檢查下級的信件,上述行為是否合法呢?
答:不合法。我國憲法中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家長、老師、領導拆看他人信件,侵害了他人的隱私權。
24、假如老師或家長拆看未滿10周歲的學生的信件,是否侵權呢?
答:不構成侵權。由于未滿10周歲的子女是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規(guī)定,家長作為監(jiān)護人可以代為拆看,這是合法的,但是,老師不是學生的監(jiān)護人,無論學生是否年滿10周歲,拆看學生信件都是不合法的,侵害了學生的隱私權。
25.如何尊重和維護隱私權?▲
答:(1)尊重隱私是道德的期盼。①我們樹立隱私意識
②需要強化責任與信譽意識
(2)運用法律保護隱私權。
?、佼旊[私權受到侵害時,我們應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取自行與侵權人協商,請求司法保護等方式,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賠禮道歉、消除影響,賠償損失(其中包括物質賠償和精神賠償)
②我們增強法制觀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隱私的同時,還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給自己的隱私上把鎖。
下一頁分享>>>初中八年級政治下冊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