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指七年級歷史教師以教學理論為基礎,為優(yōu)化教學效果而制定的實施方案。學習啦為大家整理了北師大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
北師大七年級歷史上教學設計
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
教學目標
一、基礎知識目標
我國境內的最早人類——元謀人的發(fā)現(xiàn)與距今年代;北京人的發(fā)現(xiàn)、地點與距今年代;北京人的體質特征、制造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山頂洞人的距今年代、發(fā)現(xiàn)地點;山頂洞人的石器、磨制技術和人工取火;山頂洞人過著氏族公社的生活。
二、能力培養(yǎng)目標
初步了解、認識歷史領域各種不同知識范圍的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閱讀,可以接觸考古知識、神話傳說、古史資料、歷史地圖、文物插圖等各類與歷史有關的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引起興趣,重視歷史課的學習。
三、思想教育目標
1.我國是人類的發(fā)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我國歷史可以追溯到一百七十多萬年以前,從而激發(fā)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感情。
2.勞動創(chuàng)造世界和人類本身。從我國遠古人類制造工具、會勞動的歷史,認清這一顛撲不破的真理。
教學重點:
本課重點是元謀人,包括元謀人的發(fā)現(xiàn)地點、距今年代、考古發(fā)現(xiàn)情況等。另一重點是北京人,包括北京人的發(fā)現(xiàn)地點、距今年代、制造石器、使用火、群居生活等。
教學難點:
本課難點有二:1.初中學生對原始社會的名詞比較生疏,剛剛學習歷史,需要逐步理解;2.人類自身從猿到人的發(fā)展,勞動創(chuàng)造人的真理比較抽象,一時不易講清。
教學設計:
利用一場科幻劇表演,使學生了解我國境內原始人類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區(qū)別,再以拜訪祖先的形式,引導學生一步步探尋祖先生活的痕跡,使學生認識到人類進化的歷程,及勞動在從猿到人的過程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在中華大地上,誰是最早的居民呢?他們長什么樣?吃什么?穿什么?住在什么地方?他們是怎樣生活的?今天就讓我們共同探尋我們祖先生活遺跡,“拜訪”祖先。
第1課 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板書)
距今170萬年到公元前21世紀,是我國的原始社會時期,第2課到第3課,我們將要了解這一時期我們祖先的生活生產(chǎn)狀況。讓我們首先來看一看是誰揭開中國原始社會的序幕的吧。
一、 元謀人(板書)
20世紀20年代以來,考古工作者在中華大地上發(fā)現(xiàn)了眾多的原始人類遺址。那么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什么人呢?元謀人。為什么說已知?元謀人距今有多少年?約170萬年。我們是怎么知道的呢?事情源起于兩顆牙齒和一些粗糙的石器,這是1965年5月1日,中國的科學工作者在云南省元謀縣發(fā)現(xiàn)的,經(jīng)科學家鑒定,這是遠古人類的遺骨、遺物,距今約有170萬年。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我們祖先的牙齒。
用投影儀展示《中國原始人類主要遺址分布圖》,然后指出元謀人的發(fā)現(xiàn)地點,元謀人因發(fā)現(xiàn)于元謀而得名。從這件事我們也能體會到:1、我國歷史是各民族共同的歷史:即遠古歷史不僅僅局限在黃河流域,而是有若干文化源流。云南是我國邊遠省份,元謀人的發(fā)現(xiàn)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2、元謀人遺址的發(fā)現(xiàn)也說明我國的歷史不是從幾千年前的文明史開始的,人類的歷史和我國的歷史都應當從有人類活動開始。
從中國遠古人類遺址的分布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中華大地上,北起遼河,南至珠江,都發(fā)現(xiàn)了遠古人類的遺跡。事實證明,我國是歷史十分悠久、古代遺址遺物最為豐富的國家,這是對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重要貢獻。根據(jù)學術界統(tǒng)計,我國已發(fā)現(xiàn)舊石器時代遺址數(shù)百處,舊石器早期遺址也有七十多處,但在課文地圖上不可能一一都列出來,只能列出重要的幾處,而在課文正文中,僅舉了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幾處。要求學生記憶這三處遠古人類遺跡。
二、北京人(板書)
“北京人”一目,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需結合課文的兩幅插圖《北京人頭部復原像》和《北京人使用的石器》,進行形象的講解。先用講讀法和范例教學法,讓學生看書,并對照元謀人的學習要點來總結北京人的情況。包括:1.北京人的發(fā)現(xiàn)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山洞里;北京人的距今年代:生活在距今70萬年至20萬年前。2.北京人的體質特征。結合北京人頭像指出他們保留了猿的特點,頭部仍然像猿(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但因為用手勞動,手足已向人靠近,這是勞動的結果,也說明了“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的真理。3.北京人會制造工具和已經(jīng)使用天然火。這一點是本課重點的重點。思考兩個問題:1.“舊石器和天然石塊有什么區(qū)別?”2.“考古學家憑什么判斷北京人已使用天然火?”北京人的發(fā)現(xiàn)在世界學術界之所以如此重要,就是因為在北京人遺址發(fā)現(xiàn)了大量石器和用火痕跡,足以證明他們已經(jīng)會制造工具和控制使用火,這是從猿到人的一個重大而關鍵的發(fā)展步驟。會制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所以我們說:“他們已經(jīng)是人了。”關于天然火的使用,請同學們思考其用途: “照明、防寒、嚇跑野獸”和“燒烤食物”。用火“增強了他們征服自然的能力”。還有更重要一點是人用火燒熟食物,可以增進人類體質本身的變化。指導學生觀看《北京人頭部復原像》。
因為關于北京人的考古發(fā)現(xiàn)相對較多,所以我們還能夠了解北京人的生活情況。北京人“過著群居的生活”和“這就是最原始的社會組織形式”。請同學們思考:1.為什么過群居生活?是由于生活環(huán)境太險惡,只有靠集體力量,才能適應自然。2.為什么要分享勞動成果?由于環(huán)境迫使他們群居,共同勞動,自然也分享勞動果實,這是當時低下的生產(chǎn)力水平所決定的。
三、山頂洞人
展示自拍照片“山頂洞人遺址”。我們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山洞,發(fā)現(xiàn)了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以前的北京人,又在龍骨山山頂部的洞穴里發(fā)現(xiàn)了距今約18000年的山頂洞人,應當說,北京人和山頂洞人是永遠不會見面的鄰居,可是有一天,惡劣的天氣使山頂洞人居住的地方出現(xiàn)了強大的引力場,一個美麗可愛的女孩子被帶到了北京人的時空,于是一場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對話開始了。
現(xiàn)在,我需要兩位有非凡表演才能的同學來即興表演這場科幻歷史劇,在表演之前,我有必要澄清一下,這個故事是虛構的,主要是為了讓大家形象生動地了解山頂洞人相比于北京人的進步之處,呆會在表演的過程中,希望大家分清哪些內容是虛構的,哪些又是我們要掌握的知識點。
山頂洞人(簡稱山)(女)
北京人 (簡稱北)(男)
山(環(huán)顧四周):我奶奶的奶奶的奶奶……說過,我們這很早以前生活過一種人,叫什么北京人,難道這是他們住的地方嗎?(看見一北京人蹲著發(fā)愁)
山:喂,你蹲著干什么,你是不是北京人啦!
北(站起來,還未說話)
山(尖叫起來):哎呀你怎么沒穿衣服?
北(紅著臉,著急地說):你別誹謗人,誰說我沒穿衣服,我這不裹著樹葉嗎?
山:樹葉也能叫衣服,俗話說,“佛要金裝,人要衣裝”,你看我,穿的名貴的獸皮,是我媽媽用骨針縫的呢!漂亮吧。
北(自慚形穢,極難為情地地點了點頭)
山(走到北的跟前,仔細看了看北京人)嘆道:你脾氣很好,也很溫柔,但是你的確很丑,你看看你,前額偏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尤其是你這頭還向前傾,怎么象孫悟空?
北(更加無地自容)
山(伶牙利齒,繼續(xù)道):其實,人嘛,“三分長相,七分打扮”,戴個項鏈什么的不就好多了嗎?
北(一臉的茫然,不知項鏈為何物)
山:好了好了,項鏈就是脖子上戴的,(取下項鏈),好了我做一個好人,把它送給你了,(說著,給北京人戴上)
北(心想,原來是送我這么希奇的東西,他看了看,就只有手上的一個石塊,和一根石棒)就慷慨地說:“這是我用了好幾天時間敲打而成的工具,可以挖植物的根、莖、果物,割動物肉”。
山(接過來,心里道:送也送好一點的,這么粗糙,原來還處在舊石器時代,根本不懂磨制)
突然,刮起狂風,電閃雷鳴,地動山搖
北(非常高興,要打閃電了,馬上就有火了,對山道):我去取一點火,你等一會兒,我馬上就來陪你玩。
山:這么落后,取火還要等閃電,我們早就會人工取火了。
突然,山消失不見了,回到了她的時空?;貋?,不見了山,非常迷茫失望地說:曾
北:曾經(jīng)有一個珍貴的機會擺在我的面前,而我沒有珍惜,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如果上天給我再來一次的機會,我一定會說,讓我做一個山頂洞人吧,如果一定要在前面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十五年。
看完了精彩的表演,讓我們回過神來,現(xiàn)在我們要做的是,從剛才的表演中分析出哪些是虛構的,哪些是真正的歷史事實并填寫下表。
初中歷史教學新方法淺議
一、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性
初中歷史是開卷考試的文科課程,并不受學生的重視,學生認為拿著課本進考場就可以得高分,沒有認真地學習歷史,僅把歷史當做休息、緩解壓力的課程,使學生對歷史缺乏興趣,對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影響了歷史教學的質量,更重要的是學生缺少了解世界文明變遷的一條重要途徑,“以史為鑒”變得毫無意義。其實學好歷史非常重要,首先,學習歷史可以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歷史使命感,懂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重要意義;其次,可以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和辨別是非的能力。教師運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
二、初中歷史教學的方法
1.改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
在過去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是主體,歷史教學課堂就像教師一個人的舞臺。隨著新課程的改革,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觀點,已成為很多歷史教師的共識。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走下講臺,以學生學習為中心,做課堂教學的指揮者,指導、組織、安排課堂教學,并對不合理的地方及時作出調整,要求學生在歷史課堂上讀、寫、議、講,給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布置作業(yè),平等看待學生,鼓勵學生主動提問和討論,并為每個學生做出評論,創(chuàng)建師生互動的良好氛圍,充分反映出學生的主導地位。
2.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多是被動學習,很難提高他們對歷史課堂的興趣。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投入了很大的熱情,積極改進之前的教學方式,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學習歷史不再是學生的負擔,而是享受。首先,利用歷史典故活躍課堂氛圍,初中歷史學科內容豐富,學生很容易找到歷史方面的故事,可以在每節(jié)課堂開頭安排一名學生講述一個歷史典故,但要求學生所講的歷史故事與本節(jié)課程所學的歷史有關。例如:講到三國歷史時,可以講講“桃園三結義”“官渡之戰(zhàn)”“單刀赴會”“七擒孟獲”等故事;講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可以講講“柏林暴動”“靜坐戰(zhàn)”“諾曼底登陸”等精彩歷史。以故事開頭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學生往往會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去找故事,與此同時,也提高了學生搜集歷史資料和語言表達方面的能力。其次,可以通過再現(xiàn)歷史情境,讓學生深入其境。例如:講到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時,有一個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教師挑選出幾名學生,分別扮演秦始皇、荊軻、燕太子丹、樊於期、秦舞陽、秦國大臣等角色,讓學生提前預習,搜集資料,排練練習,以便在課堂上可以對荊軻刺秦王進行一場惟妙惟肖的情境再現(xiàn),并親身感受當年“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這樣更容易使學生理解歷史,融入歷史,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的興趣。
3.合理利用多媒體、克服知識難點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教學具有將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無聲的事物有聲化的特點,集聲音、圖像、文本于一體,從多個視角來刺激學生的感官、提高學生的興致,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知識,大大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雖然新的歷史教科書中插有大量的彩繪圖,顏色鮮艷、圖像清晰,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但是,這些圖都是靜止的,缺乏生動形象的變化。例如:在戰(zhàn)爭史中,歷史地圖的運用是不可避免的。在學習紅軍長征歷史的時候,要求學生看課本上的地圖,標出紅軍長征的路線,因為書本上的地圖不能顯示動態(tài)變化進程,使學生很難掌握,而利用多媒體軟件PowerPoint將靜態(tài)地圖變成動態(tài)幻燈片,將地圖“變活”,顯示了長征的動態(tài)過程。將長征中的重要事件展示出來,刺激學生的感官,再結合教科書內容,使學生更容易記憶。然后在播放電視劇《紅軍》的長征片段,使學生更多地了解這段歷史,激發(fā)學生進一步研究的興趣,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結束語
總之,初中歷史教學的方法很多,關鍵要從實際出發(fā),選擇恰當?shù)慕虒W手段,同時教師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地探索、思考,揚長避短,嘗試用新的教學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歷史、愛上歷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歷史使命感,通過努力學習,將來做對社會對祖國有貢獻的人。
作者:李惠彬 單位:漳州立人學校
北師大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