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精品沙发,日韩在线精品视频,亚洲Av每日更新在线观看,亚洲国产另类一区在线5

<pre id="hdphd"></pre>

  • <div id="hdphd"><small id="hdphd"></small></div>
      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各學科學習方法 > 歷史學習方法 > 現(xiàn)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tǒng)一試題及答案

      現(xiàn)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tǒng)一試題及答案

      時間: 朝燕820 分享

      現(xiàn)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tǒng)一試題及答案

        在高一這一階段要怎樣有針對性的做歷史練習呢?別著急,接下來不妨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做份現(xiàn)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tǒng)一試題,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現(xiàn)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tǒng)一試題及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

        1.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

        A.民主集中制度

        B.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

        C.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解析】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最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其他兩項政治制度的基礎,它充分體現(xiàn)了人民當家做主的特點。

        【答案】 D

        2.右面的郵票是為了紀念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勝利召開而發(fā)行的,關于這次會議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討論建立新中國的有關事宜

        B.會議通過了具有代憲法性質(zhì)的《共同綱領》

        C.會議制定了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mdash;&mdash;《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會議確定了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針

        【解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通過的。

        【答案】 C

        3.毛澤東在建國初期曾對英國記者福爾表示:&ldquo;我們信仰與實行民主政治&hellip;&hellip;限制任何一黨專制的可能性。&rdquo;為踐行這一承諾,建國初期我國實行了一系列政策。其中不包括(  )

        A.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提出依法治國方略

        C.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解析】 注意時間限定信息&ldquo;建國初期&rdquo;。依法治國方略是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提出的,與題干時間信息不符。

        【答案】 B

        4.有位國家領導人曾經(jīng)這樣評價某次會議:&ldquo;這是中國光輝燦爛的人民的新世紀的開端。這是全中國人民空前大團結(jié)的會議。這個會議宣告了舊中國的永遠滅亡和新中國的偉大誕生。&rdquo;該會議(  )

        ①通過了《共同綱領》?、诖腥珖舜舐殭?quán)?、垲C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艽_立了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根據(jù)材料&ldquo;宣告了舊中國的永遠滅亡和新中國的偉大誕生&rdquo;即可看出是新政協(xié)的召開,這次會議上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代行全國人大職權(quán)。③④是第一屆全國人大的內(nèi)容。

        【答案】 A

        5.學者朱光華認為:&ldquo;這種體制內(nèi)的監(jiān)督,既避免了多黨競爭、互相傾軋造成的動蕩,又避免了一黨專制,缺少監(jiān)督導致的種種弊端。&rdquo;&ldquo;這種體制內(nèi)的監(jiān)督&rdquo;是指(  )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

        C.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D.新時期加強和擴大基層民主政治的舉措

        【解析】 本題考查中國的政黨制度。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既避免了一黨專制,又加強了監(jiān)督,故選B項。

        【答案】 B

        6.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ldquo;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時的全國人口總數(shù)為六億零一百九十三萬八千零三十五人。&rdquo;當時首次進行大規(guī)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  )

        A.為恢復國民經(jīng)濟提供參考數(shù)據(jù)

        B.為選舉人民代表提供準確數(shù)據(jù)

        C.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據(jù)

        D.為制定經(jīng)濟計劃提供準確依據(jù)

        【解析】 從時間來看1953年應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之前,人口普查可以為選舉人民代表提供準確數(shù)據(jù)?;謴蛧窠?jīng)濟在1952年已經(jīng)完成,制定民族政策應主要考慮人口的民族構(gòu)成,排除A、C;制定經(jīng)濟計劃可以考慮人口,但人口不是影響經(jīng)濟計劃的主要指標,排除D。

        【答案】 B

        7.下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某時期政權(quán)組織結(jié)構(gòu)示意圖。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

        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體會議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辦公廳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政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監(jiān)察署

       ?、俳邮苤袊嗣裾螀f(xié)商會議全體會議的領導?、诰哂行旅裰髦髁x政權(quán)性質(zhì)?、垡罁?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履行職權(quán)?、茴I導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本題考查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關鍵是把握圖片中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全體會議是最高權(quán)力機關,因此該圖示應在1949~1954年。①依據(jù)圖例可以得出:該圖示出現(xiàn)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共同綱領》規(guī)定我國是新民主主義國家,因此②正確;③在1954年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取代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行使最高立法權(quán);社會主義改造在1956年完成,而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作為權(quán)力機關結(jié)束于1954年,因此④不正確。

        【答案】 A

        8.在新中國政權(quán)建設過程中,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權(quán)都注意吸收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參加。以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為例,63名委員中,有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30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人。這最能說明(  )

        A.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B.中國結(jié)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C.中國開始向社會主義過渡

        D.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已經(jīng)確立

        【解析】 根據(jù)題干信息:&ldquo;吸收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參加&rdquo;分析,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建立起來。A、B兩項指的是新中國的成立,C項是社會主義三大改造。

        【答案】 D

        9.人口特少的33個少數(shù)民族,如基諾、珞巴等,在全國人大都有1個人大代表的名額,使他們都能表達本民族的意愿,由此可見(  )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quán)力機關

        C.人民當家做主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核心內(nèi)容

        D.人民代表是國家權(quán)力的直接行使者

        【解析】 33個少數(shù)民族都有人大代表名額,都能行使本民族當家做主的權(quán)利,因此C正確。A說法本身正確,但與材料無關。B、D錯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quán)力機關。

        【答案】 C

        10.&ldquo;“”&rdquo;時期,&ldquo;民主&rdquo;的主要方式是&ldquo;大字報&rdquo;&ldquo;大鳴&rdquo;&ldquo;大放&rdquo;&ldquo;大辯論&rdquo;&ldquo;大串連&rdquo;,以下關于&ldquo;“”&rdquo;時期&ldquo;民主&rdquo;的判斷,正確的是(  )

        A.它歪曲了民主的含義

        B.它符合民主的程序性原則

        C.它是直接民主的體現(xiàn)

        D.它是社會主義民主的有益探索

        【解析】 本題考查&ldquo;“”&rdquo;。&ldquo;“”&rdquo;時期我國的民主法制建設遭到破壞,民主的含義被歪曲。其余選項說法不對。

        【答案】 A

        11.下圖呈現(xiàn)的是20世紀的七十年中關于中國政治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文獻。它們(  )

       ?、俣冀梃b地吸收了歐美民主的精華?、诒砻髁嗣裰鹘ㄔO會受到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制約?、鄱际敲裰髋c專制斗爭的結(jié)果?、苷f明了階級基礎和社會環(huán)境是實現(xiàn)民主政治的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郾硎霾贿m合圖中1949、1954、1982年三個重要文獻的背景,故選B。

        【答案】 B

        12.下圖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的時間表,以下分析你認為不正確的是(  )

        一屆全國人大召開?1954年?二屆全國人大召開?1959年?三屆全國人大召開?1964年?四屆全國人大召開?1975年?五屆全國人大召開?1978年?六屆全國人大召開?1983年?七屆全國人大召開?1988年?

        A.一屆人大奠定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礎

        B.&ldquo;“”&rdquo;期間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遭到嚴重破壞

        C.1978年以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正式確立

        D.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經(jīng)歷了曲折發(fā)展歷程

        【解析】 從圖中可以分析,全國人大平均每五年召開一次,一屆人大奠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礎,但在&ldquo;“”&rdquo;期間,全國人大并未按時召開,說明遭到嚴重破壞,并經(jīng)歷了曲折發(fā)展歷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早在1954年就正式確立了,故C項表述有誤。

        【答案】 C

        13.從1966年到1975年,十年間沒有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造成這種不正常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  )

        A.&ldquo;公檢法&rdquo;被砸爛

        B.民主法制遭到踐踏

        C.國家主席劉少奇被迫害

        D.國際環(huán)境惡劣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十年沒召開人大,說明民主政治建設的倒退,這種倒退是十年動亂對民主法制踐踏造成的,故選B。

        【答案】 B

        14.1979年,(中國)&ldquo;選舉法&rdquo;修訂,規(guī)定全國人大每一個代表所代表的鄉(xiāng)村與城市人口數(shù)的比例為8?1,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為1?1。這表明(  )

        A.我國的民主進程開始于1979年

        B.代表名額由偏向城市轉(zhuǎn)變?yōu)槌青l(xiāng)平等

        C.農(nóng)村取得了與城市平等的發(fā)展權(quán)利

        D.代表名額由偏向農(nóng)村轉(zhuǎn)變?yōu)槌青l(xiāng)平等

        【解析】 解題關鍵在于1979年和2010年的城鄉(xiāng)比例的變化。正確選項是B項。A、C、D三項說法錯誤。解題技巧:B、D兩項是對立觀點,一般是二者選其一。

        【答案】 B

        15.從將法僅當作統(tǒng)治和控制社會的工具,提升到將法作為一種價值理念和治國方略的高度,標志著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方式和治國方略的歷史性轉(zhuǎn)變。下列文獻中明確提出這一理念的是(  )

        A.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

        B.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C.1980年《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

        D.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

        【解析】 根據(jù)所學,1999年全國九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把&ldquo;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rdquo;寫進了憲法,正式把這一治國方略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下來。本題選D項。

        【答案】 D

        16.1982年發(fā)行的我國憲法大全套,是新中國郵票的精品之一。其中該憲法規(guī)定&ldquo;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占、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zhuǎn)讓土地&rdquo;。&ldquo;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rdquo;下列表述中正確的選項是(  )

        A.它強調(diào)保護公民財產(chǎn)以及人身權(quán)利

        B.村民自治制度保障人民當家做主

        C.我國民主法制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

        D.我國公民的法制意識明顯增強

        【解析】 本題考查新時期我國法制建設的成就。仔細閱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材料&ldquo;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rdquo;表明憲法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私有財產(chǎn)的安全。

        【答案】 A

        17.甲、乙、丙、丁四位同學就鄧小平提出的&ldquo;一國兩制&rdquo;進行辯論,甲認為&ldquo;兩制&rdquo;是指&ldquo;兩種管理制度&rdquo;,乙認為是指&ldquo;兩種軍事制度&rdquo;,丙認為是指&ldquo;兩種社會制度&rdquo;,丁認為是指&ldquo;兩種法律制度&rdquo;,他們誰的觀點正確(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根據(jù)&ldquo;一國兩制&rdquo;的含義可知,&ldquo;兩制&rdquo;是指在港、澳、臺地區(qū)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大陸地區(qū)實行社會主義制度,&ldquo;兩制&rdquo;是指兩種社會制度。

        【答案】 C

        18.實現(xiàn)祖國的完全統(tǒng)一,是海內(nèi)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下列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偃珖舜髸l(fā)表《告臺灣同胞書》?、卩囆∑教岢?amp;ldquo;一國兩制&rdquo;構(gòu)想 ③全國人大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艽箨懞f(xié)會與臺灣?;鶗_成&ldquo;九二共識&rdquo;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解析】?、佗冖邰芩膫€事件對應的時間分別是:①&mdash;&mdash;1979年;②&mdash;&mdash;80年代初;③&mdash;&mdash;1994年;④&mdash;&mdash;1992年。

        【答案】 D

        19.1992年,大陸海協(xié)會和臺灣海基會達成共識,史稱&ldquo;九二共識&rdquo;,體現(xiàn)其內(nèi)涵的是(  )

        A.&ldquo;&hellip;&hellip;海峽兩岸均堅持&lsquo;一個中國&rsquo;之原則&hellip;&hellip;&rdquo;

        B.&ldquo;&hellip;&hellip;我們希望雙方盡快實現(xiàn)通航通郵,以利雙方同胞直接接觸,&hellip;&hellip;&rdquo;

        C.&ldquo;&hellip;&hellip;爭取和平統(tǒng)一祖國的大政方針&hellip;&hellip;&rdquo;

        D.&ldquo;&hellip;&hellip;國家實現(xiàn)統(tǒng)一后,臺灣可作為特別行政區(qū),享有高度的自治權(quán),&hellip;&hellip;&rdquo;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ldquo;九二共識&rdquo;指兩岸都認同&ldquo;一個中國&rdquo;的原則;B、C兩項在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中就已體現(xiàn);D項在80年代初就已提出。

        【答案】 A

        20.改革開放后,我國政府根據(jù)一些地區(qū)的歷史和現(xiàn)狀設立了特區(qū)。特區(qū)分為兩類:一類是&ldquo;經(jīng)濟特區(qū)&rdquo;,如深圳、廈門、珠海、汕頭等;一類是&ldquo;特別行政區(qū)&rdquo;,如香港、澳門。這兩類特區(qū)的共同點是(  )

        A.都實行特殊的經(jīng)濟政策和不同的社會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統(tǒng)一管轄和行使主權(quán)

        C.都實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體制

        D.都有較大的自治管理權(quán)和行政自主權(quán)

        【答案】 B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1題16分,第22題18分,第23題16分,共50分)

        21.(1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對于中國各民族來說&hellip;&hellip;如果沒有一個現(xiàn)代的制度支撐,就無法改變落后挨打、蠶食瓜分的命運;如果沒有一個堅強的領導,也就無法形成認同、結(jié)成一體,凝聚起億萬人民的力量。

        &mdash;&mdash;《人民日報》2009年11月30日

        材料二 1990年4月,七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正式通過了香港基本法&hellip;&hellip;《基本法》共160條,是一國兩制構(gòu)想的具體體現(xiàn),其原則精神是:主權(quán)原則;一國兩制原則;保持香港穩(wěn)定的原則;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則。

        &mdash;&mdash;湯應武《1976年以來的中國》

        材料三 &ldquo;法制&rdquo;就是法律制度&hellip;&hellip;而&ldquo;法治&rdquo;即法的統(tǒng)治(Rule of Law),法律至上,標志著民主政治&hellip;&hellip;&ldquo;法治&rdquo;的本質(zhì)不是&ldquo;治民&rdquo;,而是&ldquo;民治&rdquo;,是人民當家做主治理國家、行使民主權(quán)利的形式和保障;應當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用來規(guī)范自己行為、保障自己權(quán)益的社會公約,是維護自己合法權(quán)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權(quán)威。

        &mdash;&mdash;童光政《二十世紀中國法制文明的演進》

        (1)結(jié)合材料一及所學知識,簡述新中國的&ldquo;現(xiàn)代的制度支撐&rdquo;和&ldquo;堅強的領導&rdquo;。(4分)

        (2)根據(jù)材料二,說明&ldquo;一國兩制&rdquo;是怎樣協(xié)調(diào)國家與地方利益的。指出這項制度的創(chuàng)新具有怎樣的特點。(4分)

        (3)舉出中國現(xiàn)代史的史實論證材料三中&ldquo;民治&rdquo;這一觀點,指出20世紀末中國提出的&ldquo;民治&rdquo;目標,并結(jié)合上述材料談談自己對&ldquo;法治&rdquo;的認識。(8分)

        【解析】 第(1)題,結(jié)合新中國的三大政治制度作答。第(2)題考查&ldquo;一國兩制&rdquo;的含義;它是為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與穩(wěn)定而制定的制度,因地制宜,因時變化。第(3)題中&ldquo;民治&rdquo;這一觀點需要明確,中國現(xiàn)代史上即新中國成立以來,充分體現(xiàn)&ldquo;民治&rdquo;的舉措:1954年憲法和1982年憲法。20世紀末中國&ldquo;民治&rdquo;目標實際要求回答我國法治建設的目標即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談談對&ldquo;法治&rdquo;的認識具有開放性,可酌情回答。

        【答案】 (1)&ldquo;現(xiàn)代的制度支撐&rdquo;: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ldquo;堅強的領導&rdquo;: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正確領導。

        (2)國家: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維護中國對香港的主權(quán)。地方:保持香港的穩(wěn)定和高度自治。特點:既堅持國家統(tǒng)一和主權(quán)完整,又適當兼顧地方利益;實事求是,從具體實際出發(fā);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jié)合。

        (3)史實: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人民民主國家的性質(zhì),一切權(quán)力屬于人民。(1982年全面修改的憲法也可。)民治目標: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認識:古今中外均強調(diào)法治,但法的階級實質(zhì)不同;在今天的法治建設過程中,我們應善于借鑒中外政治文明發(fā)展的成果來完善我們的法律體系;法律體系所規(guī)范的是不同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政治經(jīng)濟關系,應從國情出發(fā)進行法治建設。

        22.(18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們的新制度,自然放棄了舊民主主義中的總統(tǒng)制、內(nèi)閣制那一套陳腐的東西&hellip;&hellip;根據(jù)我們的民主集中制,中國人民把政權(quán)掌握在自己手里&hellip;&hellip;

        &mdash;&mdash;民盟主席張瀾在政協(xié)會議上的講話

        材料二 第一條:為了保障農(nóng)村村民實行自治,由村民群眾依法辦理自己的事情,發(fā)展農(nóng)村基層民主,促進農(nóng)村社會主義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根據(jù)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群眾性的自治組織,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

        &mdash;&mdash;1998年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務

        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決議

        材料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mdash;&mdash;1999年九屆全國人大憲法修正案

        請回答:

        (1)簡述1949~1956年新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主要成果。概括新中國政治制度的突出特點。為完善政黨政治,1982年中國共產(chǎn)黨又確立了怎樣的方針?(9分)

        (2)根據(jù)材料二、三,指出我國民主政治建設有哪些新發(fā)展?(2分)

        (3)結(jié)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我國民主政治的特點。(7分)

        【答案】 (1)成果:新中國成立,實現(xiàn)了人民當家做主;建立和完善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召開一屆人大,制定1954年憲法。特點:實行廣泛的人民民主。

        方針:&ldquo;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rdquo;。

        (2)擴大基層民主,實行村民自治,實行依法治國。

        (3)特點:堅持國家一切權(quán)力屬于人民;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tǒng)一;堅持民主內(nèi)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堅持以民主集中制為根本組織原則和活動方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具有真實性與廣泛性。

        23.(16分)閱讀材料,結(jié)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由中國太平洋學會召集舉辦,《浮生六記(卷五)冊封琉球國記略〈海國記〉》原件專家認證會2010年9月11日在北京召開。經(jīng)海峽兩岸學者研討,認為《海國記》一文為古典名著《浮生六記》缺失之佚文。因文中內(nèi)容明確表示古釣魚島歸屬中國,為中國確認釣魚島主權(quán)又添鐵證。

        &mdash;&mdash;中國新聞網(wǎng)

        材料二 1993年大陸與臺灣之間的貿(mào)易額達到了144億美元,2萬家臺灣企業(yè)在大陸的投資約在150~300億美元之間。臺灣越來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陸,一位臺灣官員于1993年說:&ldquo;1980年以前,臺灣最重要的市場是美國,但到了90年代,我們認識到,臺灣經(jīng)濟成功的最關鍵因素是大陸。&rdquo;

        &mdash;&mdash;[美]薩繆爾&bull;亨廷頓《文明的

        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三 1965年9月1日,x藏自治區(qū)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在拉薩召開,x藏自治區(qū)宣布正式成立。周恩來本來要到拉薩參加慶祝大會,到了成都后因故未能成行。由中央代表團團長謝富治在大會上講話,代表中共中央、國務院向大會祝賀。張國華代表中共x藏自治區(qū)委員會作報告,總結(jié)了在x藏15年來的工作。阿沛&bull;阿旺晉美做x藏自治區(qū)籌備委員會工作報告。

        (1)依據(jù)材料一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說明海峽兩岸學者認證《海國記》一文為古典名著《浮生六記》缺失之佚文的主要用意,分析其主要影響。(5分)

        (2)依據(jù)材料一、二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分析海峽兩岸關系得以進一步發(fā)展的主要原因。(5分)

        (3)依據(jù)材料三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x藏自治區(qū)宣布正式成立的意義。(4分)

        (4)中國中央政府針對臺灣和x藏實施的政策或制度有什么相同點?(2分)

        【答案】 (1)主要用意:確認釣魚島自古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主要影響:影響著中日關系的發(fā)展;有利于海峽兩岸&ldquo;一個中國&rdquo;共識的形成;有利于祖國和平統(tǒng)一大業(yè)的實現(xiàn)。

        (2)主要原因:兩岸有著相同的文化根基;兩岸有著血濃于水的親情;兩岸經(jīng)濟聯(lián)系日益緊密;經(jīng)濟發(fā)展優(yōu)勢可以互補;臺灣與美國經(jīng)濟聯(lián)系的逐漸減弱。

        (3)意義:滿足少數(shù)民族當家做主的愿望;有利于實現(xiàn)民族團結(jié)和地區(qū)穩(wěn)定;有利于調(diào)動x藏人民的積極性,促進x藏地區(qū)經(jīng)濟快速健康發(fā)展。

        (4)都是中央政府管轄下的地方行政區(qū)域;享有一定的自治權(quán),但不具有任何獨立主權(quán)實體的性質(zhì)。
      看了"現(xiàn)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tǒng)一試題及答案"的人還看:

      1.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試題(答案)

      2.高一上冊歷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xiàn)試題及答案

      3.初三上冊歷史《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試題及答案

      4.高中歷史會考知識: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164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