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18課月光啟蒙教學反思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18課月光啟蒙教學反思
《月光啟蒙》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18課,這篇課文前三段寫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親的歌謠使“我”懂得了對故鄉(xiāng)的愛,對民間藝術(shù)的愛。學習啦為大家整理了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18課《月光啟蒙》教學反思,供大家參閱學習,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18課《月光啟蒙》教學反思1
在教學設(shè)計中,我以母親吟唱的歌謠為主線,幫助學生從歌謠內(nèi)容、從自身和作者的感受、等不同角度去領(lǐng)會母親的啟蒙。由于受表現(xiàn)形式的限制,學生對歌謠的自由閱讀也往往處在欲深入而不能的狀態(tài),因此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上我是想體現(xiàn)出一定的層次:(一) 讀歌謠,感受內(nèi)容美。(二) 聽歌謠,體會音韻美。(三)品歌謠,領(lǐng)悟母愛美。通過這三個層次的教學使學生對“母親用歌謠把對故鄉(xiāng)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這句話的理解水到渠成,從而對月光啟蒙這個題目也有了一個從意象到具象、從膚淺到深入的認識。
后面講故事、唱童謠和猜謎語,我采取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和感悟的教學方式,因為有了前面的認知和情感輔墊學生有足夠的能力,也有強烈的愿望自主去學習,我覺得我們教師應該把這個展示的舞臺留給學生,當然教師必要的引導還是不能少的。像對句子“母親像一尊玉石雕像”的追問和點撥,還有在唱童謠部分,讓學生自由去讀文中的三首童謠,想想你覺得可以用怎樣的方式去讀?再由此想到小時熟悉的童謠。由熟悉的童謠感受到童謠帶給自己的快樂,想到母親帶給作者的啟蒙,這既是對文本本身的遷移,又是對自己情感的遷移,教學點化和潤澤了學生的情感,使得課堂綻放出朝氣蓬勃的活力。
其次,我在本節(jié)課補充了一些相關(guān)資料,語文教學的特點之一是具有巨大的彈性,諸如時代背景的簡介知識的補充、信息量的拓展等,當然你所拓展補充的材料一定要為教學目標服務(wù),這就要教師充分利用教材本身提供的可實施德育滲透的廣闊空間,合理選擇,把握時機,精心設(shè)計。在教學之初,我先出示了孫友田的一段個人資料,以激起教生探究的欲望,學完課文后,我又出示了《月光啟蒙》的部分原文,并深情并茂地娓娓讀來。課文中慈愛聰穎的母親與此時癡呆傻笑的母親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種反差沖擊著學生的心靈,喚起了學生的生命激情和自由感受。
最后,我再以母親的歌謠結(jié)束這節(jié)課的教學,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歸依。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18課《月光啟蒙》教學反思2
《月光啟蒙》是一篇淳樸優(yōu)美、感情真摯的散文。作者回憶了自己童年時,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親唱民謠、童謠和講神話故事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母親啟蒙教育的感激、懷念之情。在本次教學設(shè)計中,因為是第一課時,主要以初讀課文解決字詞障礙,并重點學習“唱歌謠”部分。在課堂教學中,環(huán)節(jié)比較清晰,也達到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當然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引導學生品讀“歌謠”的時候,我設(shè)計一到學生有層次的朗讀:第一遍讀流利,第二遍讀出感情,第三遍讀出感悟。可能是由于學生沒有在月光下母親摟著自己聽歌謠的經(jīng)歷,再加上自己的師范讀第一段時語速有些快,當我再次引導品讀歌謠時,學生沒有讀出預期的效果。關(guān)于朗讀,我覺得每個語文老師在平常的教學中應重視訓練。
這是一篇抒情的散文,為了營造朗讀氣氛,我在朗讀環(huán)節(jié)添加了背景音樂。課堂中在教師范讀、學生感悟品讀及文改詩的部分添加了音樂,多則不佳,過多的音樂渲染反而會“拖累”朗讀。如果把文改詩的環(huán)節(jié)提前至引導學生感悟朗讀歌謠的環(huán)節(jié)之前,效果會更佳。
在課堂提問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瀏覽課文,思考母親是從哪些方面啟蒙我的。”剛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學生有些不明白,如果改為“母親用哪些方式啟蒙我的?”這樣的問題會更明確,也能迅速找出“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的方式;在引導學生感受母親對作者的愛時,我提問道:“母親僅僅是在為我唱歌謠嗎?她還在向我傳遞著什么?”學生回答“知識,文化……”,我的本意是引導孩子感悟母愛,如果問題改為“母親僅僅是在為我唱歌謠嗎?你還能感受到什么?”這樣學生更明確該回答什么。明確提問,會更能幫助學生理解文本。
每一次公開課都是一次鍛煉,一次提升。認識自己課堂上的不足,才能有更大的進步。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18課《月光啟蒙》教學反思3
《月光啟蒙》是一篇蘊涵豐富的散文,節(jié)選自孫友田的《月光母親》?!对鹿饽赣H》講述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對來看望她的兒子只是傻傻地笑,笑得作者淚流滿面。 《月光啟蒙》講述的則是詩人孫友田回憶自己童年時,在詩意的月光下,母親摟著他,唱起動聽的歌謠、童謠,講故事、猜謎語,在他幼小的心靈里,種下了文學的種子,點亮了心燈,一顆混沌的童心變得豁然開朗,得到了有益的啟蒙。課文以“民謠、童謠、故事、謎語”的形式,充分展露“母愛、童心、智慧”這一主題。讀過本課的人都會有這樣一種感受:濃郁的詩情美,流淌著的親情美,蘊涵著的意境美,在字里行間無不流露。
本文語言優(yōu)美,其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形象再現(xiàn)歌謠意境。教學中我將引導學生充分感受民謠、童謠的深遠意境,從而深刻解讀母親豐滿的形象,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感激和懷念感情并感受民間文學的藝術(shù)價值作為教學重點。而將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特殊詞語的含義;憑借課文語言材料,理解編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作為教學難點。因此,我將教學設(shè)計圍繞“一條主線,三種體驗”展開。以母親對作者的啟蒙為主線,一讀感悟月夜之美,二讀感悟歌謠童謠之美,三讀感悟母愛之美。同時,利用多媒體課件配合教學,營造月下啟蒙的情境,直觀展示母親動聽的歌聲,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做到視聽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進一步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
理論與現(xiàn)實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距。在《月光啟蒙》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了方方面面的不足,教學后,我進行了如下思考:
一、 實踐性知識不足。首先表現(xiàn)為在學生的回答流于表面時,沒有進行有效的追問,從而沒能把握住這些不算精確的回答引出文本的知識,生成出精彩。其次,引導不及時,有效性不夠。在提問“母親不識字,為什么能唱出如此‘芳香的音韻’”,學生進行回答糾纏于父親與外婆的影響,無法抓住“黃河留給家鄉(xiāng)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這一關(guān)鍵句,進而理解母親還受到大環(huán)境的影響時,沒有及時歸納出家庭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兩方面因素進行引導。
二、 簡單不夠,問題過多。整堂課知識點貫穿得過多,不夠簡單。所以教學中一方面可能會顯得有些零散,而對重難點引導不充分;另一方面,造成了課堂的緊張局面,進而引發(fā)引導的不到位。
三、 課堂靈活性欠缺。在教學中,我總是著意把學生往我預設(shè)的答案上靠攏,力圖學生能答出預定的“標準答案”,而將學生所回答的一些富有個性、生動的解答于不顧或破壞其完整性而將其分裂為“標準”的框框條條,局限了學生的思維。
《月光啟蒙》的教學結(jié)束了,但在進行教學設(shè)計、教學實施的一系列過程中,我獲得了許多思索。有思才有所得,發(fā)現(xiàn)不足才能進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認真面對這些不足,努力改善之,竭力超越之。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