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科技論文
小學語文科技論文
科普類說明文是小學語文課本中的重要內(nèi)容。它擔負著普及科學知識,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與初步了解說明文的寫作方法的任務(wù)。接下來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小學語文科技論文,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語文科技論文篇一
1.加強朗讀訓練,挖掘科普文情感因素
特級教師王崧舟說過:“語文味”的其中一個表現(xiàn)就是“動情誦讀,靜心默讀”。但審視我們的科普說明文教學,教師往往更多的是對說明方法的理性講解與對科學知識的大量滲透,最缺乏的恰恰就是朗讀。雖然科普類文章簡潔通俗,但作為文章,即使敘述再客觀,文字再嚴謹,表達再流暢,也不可能不包含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師應(yīng)努力地挖掘課文中的情感因素,幫助學生與文本開展對話活動。例如:在教學《太陽》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太陽與人類的關(guān)系,筆者就借助各種形式的讀來實現(xiàn),先要求學生默讀,找出太陽與人類關(guān)系密切的幾個方面。再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地方,把它們的密切關(guān)系通過朗讀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然后抓住“有了太陽……如果沒有太陽……就……”這些重點詞語比較讀、引讀。最后全班學生合讀、小組配合讀,學生自然朗讀成誦。課堂上書聲瑯瑯,學生讀得有情有趣、津津有味,在瑯瑯的讀書聲中,他們潛移默化找到了情感因素。
2.展現(xiàn)語言趣味,煥發(fā)科普文獨有的魅力
我們小學語文的新教材中有很多生動有趣的科普類說明文:《太陽》《鯨》《冬眠》《航天飛機》《大自然的語言》……這些科普說明文雖然短小精悍,但十分生動,很有趣味。寫人記事類文章,能用生動形象與動人的情節(jié)打動學生;寫景寫物的文章,能用深刻的哲理與華麗的辭藻打動人。那么說明文卻沒有,尤其是科普類文章。如果說這類文章的魅力,那就是具有科學的真知,可以讓人增長知識,這是其他類型文章都無法比擬的。例如:在學習《飛向藍天的恐龍》時,筆者就組織學生一起觀看中央電視臺的《百科探秘》節(jié)目,里面有很多有關(guān)恐龍的視頻,然后圖片配上輕靈的音樂與笨重遲鈍的大象作對比,還讓學生自己去扮演一個考古學家。這樣,學生不僅能提出許多具有價值的問題,還把他們學習探究的興趣激發(fā)出來。由此可見,科普類的說明文也能有趣味,也能煥發(fā)出應(yīng)有的魅力。
3.了解說明方法,讀出科普文趣味與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diào):在學習科普類說明文時要抓住要點,了解說明方法。仔細分析,《語文課程標準》提到了“說明方法”,但只是“了解”,并不是“理解”!我們總習慣地以為,教學一篇說明文,就得講透說明的方法,否則就沒有緊扣文本的特點,就沒有完成教學目標,不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這樣,本來就沒有什么生動情節(jié)與思維發(fā)散地方的說明文,就被教師弄得支離破碎。這樣的課堂,學生當然缺乏學習興趣,文字缺乏應(yīng)有的魅力,科學也缺乏生命與活力。例如:在講到埃及金字塔時,教師會自然而然地滲透一些說明的方法,這樣效果當然比較好。
師:大家知道埃及的金字塔到底有多高嗎?
生:埃及金字塔高約146米,相當于一座40層高的大樓。
師:你把“146米”與“40層”這兩個詞語讀得比較重,為什么要這樣讀呢?
生:這兩個詞語能準確地反映出金字塔的具體高度,同時與我們生活中看到的大樓作比較,讓我們感覺到金字塔是很高很高的建筑物。
師:也就是說,通過具體的數(shù)字能說明金字塔的高度,并且與大樓進行了對比,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人對金字塔的高度有一種具體的感覺,是嗎?你是否知道這兩種說明方法叫列數(shù)字與作比較呢?
4.引導自我閱讀,內(nèi)化語言文字的運用
科普類說明文具有條理清楚、結(jié)構(gòu)嚴謹?shù)忍攸c。教學實踐證明,對于科普類說明文的語感形成,教師要致力于引導學生從整體與局部上進行梳理、把握說明的內(nèi)在結(jié)構(gòu)。那么,我們應(yīng)該怎樣致力于說明文邏輯與結(jié)構(gòu)的把握呢?實踐證明,表格是一個不錯的教學方法。所以,教師就繪制了表格并投入到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自我閱讀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這樣的表格不僅是在梳理和把握文章結(jié)構(gòu)的時候可以用,在教學結(jié)束的時候,再次出示這張表格來輔助學生進行復述的練習,真正做到了物盡其用。美國有一個調(diào)查機構(gòu)對此所作的研究表明,在分析那些內(nèi)容較深、結(jié)構(gòu)比較復雜的文章時,若利用捕捉要點、梳理層次、編寫概要與制作圖表的方法,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成倍地提高。利用圖表作為輔助手段開展教學,對于學生來說,無疑就是在引導他們對科普類說明文進行自我閱讀、自我領(lǐng)會,再到實踐運用。
總之,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科普類的說明文除了要引起教師的重視外,更要用科學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理解文中涉及的科學知識,掌握文章的寫作思路,領(lǐng)悟作者的寫作目的。
小學語文科技論文篇二
科普類說明文如此重要,其教學現(xiàn)狀究竟如何呢?曾有人就這個問題作過調(diào)查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只有19.1%的教師喜歡教科普說明文;18.2%的學生喜歡學科普說明文。相對于有故事情節(jié)的記敘性文章喜歡程度的62%和70%,這個比例顯然是太低了。是什么原因使得科普類說明文如此被師、生冷落呢?縱觀我們現(xiàn)在的科普說明文教學,要不成了科普知識的講座課,要不成了科教片的放映課。在這樣的課上,知識,成了課堂最核心的東西,而承載知識的語言與表達方式,則似乎成了附庸之物。這樣的語文課堂也就只是學生課外收集資料的簡單呈現(xiàn),這樣的語文課應(yīng)有的語文味又在哪里?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又從何說起呢?
如何才能正確處理好傳授科學知識與語言文字訓練的關(guān)系?如何以科學常識的滲透為憑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如何讓說明文也能上出濃濃的語文味來呢?以下我結(jié)合自己執(zhí)教的人教版第七冊《31飛向藍天的恐龍》談一些粗淺的體會。
一、發(fā)掘“風趣”,展現(xiàn)語言文字的趣味
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由此看來,將課上得有情又有趣,科普說明文才會煥發(fā)其獨有的魅力。在執(zhí)教《飛向藍天的恐龍》這一課時,我在課前,組織學生觀看央視《探秘》節(jié)目的有關(guān)恐龍的視頻;在課堂上,我利用優(yōu)雅唯美的鳥兒圖片配上了輕靈的音樂與笨重遲鈍的大象形成對比;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扮演小小考古學家,學生不僅能馬上提出許多具有價值的問題,更是將他們學習探究的興趣一下子激昂起來。
二、品味文字,領(lǐng)悟語言文字的生動
在《飛向藍天的恐龍》這堂課上,我的教學活動一直圍繞著“哪些詞語準確地寫出了恐龍這一階段演化的過程?從這些詞語中你讀出了什么?”這樣一個問題展開教學,使得這堂課上語文的味道濃郁而深遠。如,在讓學生領(lǐng)會作者語言的條理性和生動及靈活性的時候,我緊扣文中的三個“則”來進行操作:
師:這么多種恐龍,作者用了6個“有些”,你們讀起來覺得啰嗦嗎?繁瑣嗎?
生:不會,因為他不能夠不是使用的6個完全一模一樣的“有些”,而是還夾著使用了“有些……則”
出示3個紅色“則”,齊讀:“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找到原因了嗎?
生:每個“則”字前后的兩種恐龍有些相同的特點,但又不完全相同。
教師點撥:一個“則”字,既把兩種不同的恐龍連在一起,又非常明顯的使之前后兩種恐龍形成對比,交代的清楚明白,充分感受到作者對語言的靈活妙用。
三、融入情感,激活語言文字的魅力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在總結(jié)自己的教學思想的時候,把自己教學成功的首要原因,歸結(jié)為“有情有趣”。他說:“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尤其缺的是情趣。我說的情是什么?是情感,或者說感情。它包括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對學生有情,二是對語文教學有情,上課有情。”反思我們的科普類說明文教學,有多少老師千方百計地著力于讓學生帶著濃烈的感情在學呢?
在《飛向藍天的恐龍》的教學中我設(shè)計了這樣的師生合作訓練朗讀:
師引:兩億三千萬年前,為了飛翔,恐龍的一支體形開始發(fā)生變化,它們……
生齊:骨骼中空,身體輕盈;腦顱膨大,行動敏捷;前肢越來越長,能像鳥翼樣拍打;它們的體表長出了美麗的羽毛,不再披著鱗片或鱗甲。
師引:兩億三千萬年前,地面上,各種恐龍開始了激烈的生存斗爭,為了生存的需要……
生齊:它們中的一些種類可能為了躲避敵害或?qū)ふ沂澄锒D(zhuǎn)移到樹上生存。
師引:兩億三千萬年前,被驅(qū)逐到樹上生存的一部分恐龍開始……
生齊:在樹木之間跳躍、降落,慢慢具備了滑翔能力,并最終能夠主動飛行。
……
學生在朗讀中進一步感受到了作者徐星用詞的準確生動,也深刻感受到這位考古學家執(zhí)著追求和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有學生在課堂上說道:“學完這篇課文我覺得太讓人驚嘆了,這么多年前的事物都被這些科學家推理出來,他們一定進行了很長時間的考察,付出了很多艱辛的勞動,這種精神真讓人敬佩!”是啊,文章不是無情物,優(yōu)秀的科普作品在傳播科學知識的同時,也在弘揚科學和人文精神。我們閱讀這些作品時,要重視科學精神的熏陶,關(guān)注科學探索的過程,領(lǐng)悟科學家追求真理所體現(xiàn)出的人格魅力。只有在科普說明文的教學中,充分而靈活地運用好感情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才能使我們的說明文課堂滲透著豐盈的語文味。
四、引導自我閱讀,內(nèi)化語言文字的運用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根據(jù)科普說明文具有條理清楚、結(jié)構(gòu)嚴謹?shù)奶攸c,我感受到科普說明文的語感教學,要致力于引導學生從整體和局部上梳理、把握說明的內(nèi)在邏輯結(jié)構(gòu)。美國緬因州的一個實驗機構(gòu)對此所作的研究表明,在分析內(nèi)容較深、結(jié)構(gòu)復雜的文章時,如果利用捕捉要點、梳理層次、編寫概要和制作圖表的方法,其學習效率也會成倍提高。運用圖表作為輔助手段進行教學,對于學生來說,無疑是引導他們對科普說明文進行自我閱讀、品悟領(lǐng)會,再到實踐運用這一過程中最好的拐杖!
呂淑湘先生曾說:“如果說一種教法是一把鑰匙,那么,在各種教法之上還有一把總鑰匙,他的名字叫做‘活’。”事實上,一篇文章,從作者的筆下誕生始,它就是作者的代言人。哪怕敘述再客觀冷靜,文字再嚴謹科學,也不可能不包含著作者的情感。因此,語文老師當著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品讀語言的韻味,挖掘課文的情感,拓展引領(lǐng)去實踐,通過激發(fā)趣味因子、品味語言因子、開創(chuàng)實踐因子、感悟情感因子這樣一些列的措施,帶領(lǐng)學生與文本對話,去經(jīng)歷一次次情感和智慧的旅行,這樣的課堂方能上得有情又有趣,科普說明文也才會煥發(fā)其獨有的語文魅力,只要我們改變科普說明文的課堂教學方式,撤銷掉禁錮的思想籬笆,昏昏欲睡的科普類說明文課堂必將就此得到顛覆,科普說明文的語文特點也將更完美地凸現(xiàn)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