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政治課改論文
中學政治課改論文
對于政治課教學來講,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義的還在于實現(xiàn)教育思想觀念的現(xiàn)代化。 接下來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中學政治課改論文,一起來看看吧。
中學政治課改論文篇一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當今世界競爭激烈,一個國家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把教育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當今中學生,除了要具有豐富的知識,多方面的才能,還要良好的思想和正確的人生觀,堅韌不撥的意志和求實進取的開拓精神,而這一切要靠教育,思想政治課在中學教育中有它特定的不可取代的功能,如何才能堅持和完善這一功能,方法很多,就教學而言,必須立足改革,探求新路。
首先、必須轉變觀念
從政治課的價值觀念上講,應由應試教育轉變?yōu)樗刭|教育。長期以來,政治課的價值位置就是應試教育。為了應條條,這樣使政治教學陷入惡性循環(huán)。但中學政治教育的特定功能決不只是應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屬于上層建筑,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經(jīng)濟基礎之上并為之服務的。任何統(tǒng)治階級在維護它的經(jīng)濟基礎和政治統(tǒng)治時,都要很好地利用這個工具,特別是要利用這個工具造就他們的接班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必然要求有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政治觀。價值觀。倫理觀與之相適應,并以此來教育自己的接班人,否則,我們的事業(yè)就難于發(fā)展。從這個高度來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政治素質、紀律素質、心理素質等。這個功能決不是應試教育所能涵蓋的。如果讓政治教育僅僅在應試教育的軌道上運行,就無法適應飛速發(fā)展的時代教育者的要求,最終只能窒息它的生命力,否定它的存在價值。
中學政治課所教的品德培養(yǎng),法律常識以及具有中國特色的經(jīng)濟、政治和文化等都是中學生必備的基本思想素質。無數(shù)成功經(jīng)驗都證明,一旦把政治教育納入素質教育的軌道,他就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fā)展前途。從長遠的觀點看,政治課所擔負的素質教育這一功能是培養(yǎng)跨世紀接班人,提高中華民族整體素質所必須堅持和不斷加強的,決不是可有可無的。為此,作為學校的領導要采取各種措施,維護政治課的地位,保證課時,穩(wěn)定隊伍,促進政治課教學走上良性循環(huán)的軌道。做為教師,要具有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立足素質教育,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開創(chuàng)政治課教學的新局面。從教學觀念上講,一定要把重視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放在首位,思想政治教材所闡述的是一些政治理論的基礎知識,相對于中學其它學科的教材內(nèi)容而言比較抽象,不易被學生所直觀把握。對于抽象的理論,嚴密的邏輯,學生限于知識水平和社會經(jīng)驗的不足,理解起來很困難。政治教學不知不覺就變成了教師的“獨角戲”,而學生很難參與進來,更談不到“進入角色”,發(fā)生共鳴了。久而久之,學生則厭學,政治課教學失去了受教育者就自然走進了死胡同。
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我們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離開了學,教就沒有了存在價值,因此必須確立起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觀念,把課堂數(shù)學的的主觀能動性,注重他們的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上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自學,理解、說明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學生學習的“引路人”,主要起激勵,組織、點撥的作用。一話,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必須圍繞學生轉,讓他們參與教學過程。
其次改變教學方法,適應學生的新特點
處在改革開放年代的中學生,思想敏銳,興趣廣泛,參與意識良強烈,這樣的特點,對政治課教學既是挑戰(zhàn)又是動力。過去沿用了幾十年的“滿堂灌”“注入式”的教學方法一定要徹底改變。我們必須針對他們的新特點,改革教學方法,從課堂教學的變革中走出一條生路來。歸納起來有“讀議講練”教學法、“提綱導讀”教學法、“問題解答”教學法、自學習討論教學法、能力訓練法等等。“教無定法”,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并無固定模式,政治教學方法更是如此。我們必須轉變觀念,立足改革,教學方法必然會更豐富更新穎。至于如何改革教學方法。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第一,結合教科書的內(nèi)容,有針對性地增添了許多現(xiàn)實生活中活生生的社會現(xiàn)象和事例,使書本中抽象的理論知識與生動形象事例相結合。這樣學生不僅接受所學知識,而且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第二,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還特別重視學生這個主體,想方設法讓他們活起來,動起來。比如,在課堂上,我鼓勵學生談自己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當眾提出來,然后發(fā)動同學們一起“會診”,從課本中尋找“藥方”。許多同學說想不到平日以為枯燥無味的政治課還真這么管用,能解決許多實際問題,能為人生指明正確的航向,一些同學還成了小哲學迷,立志將來要當個哲學家。同學們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起來。
第三,在教學中我注意將群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結合起來。教學中我堅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生活經(jīng)歷、性格氣質的學生,進行多側面、多樣化的教學。
比如有的同學因學習成績較差而產(chǎn)生破罐子破摔思想。我就反復為其講解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鼓勵他們從點滴做起,最終一定會取得好成績。
第四,在教學中,我從不認為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就算了事,而是把學生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作為政治教學的最終目的。我平時嚴格要求學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按照共產(chǎn)主義道德標準,隨時注意自我約束和自我矯正。進一步我還要求學生運用馬列主義的基本理論去分析各種社會現(xiàn)象,并學會用這個武器去糾正不良社會風氣。
當然,政治思想課,教學改革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我們相信,只要我們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嚴謹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去反復實踐總結和提高。中學政治課教學一定會迎來一個美好的明天。
中學政治課改論文篇二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怎樣上好政治課,提高政治課教學效果,是廣大中學政治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政治教師只要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多多的付出,不懈地探索,涌躍的創(chuàng)新,肯定會有所收獲的。
一、設計一個好的課堂導入
人們常說,萬事開頭難。上課也是這樣。一節(jié)課的開始是學習興趣的零度狀態(tài),一個好的導入成為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教師在一節(jié)課的開始就要營造一種先聲奪人的氣勢,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鋪墊。好的導入,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還可以在無聲中把學生帶入一個具體的學習情境中來,以提高教學效果。人們常說的“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就是這個道理。導入的方法是很多的,比如詩歌朗誦、音樂欣賞、觀看時政熱點等,這些都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好的導入是因地制宜,靈活多樣的,但切忌為了興趣而興趣,在興趣的同時還應該完成導入課堂的目的。
二、運用事例進行教學
教育教學的改革,無論采取什么樣的現(xiàn)代化手段,都必須結合大量生動有趣、耐人尋味的事例來說明道理。因為,說理是政治課的第一要素,是政治課的基本要求,從這個角度講,政治課就是說理課。運用事例說理,就成為政治課教師經(jīng)常運用的重要教學手段。但是,在教學中對事例的使用要注意大事例小事例結合使用。大事例會開拓學生視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會他們辯證地對待人生的是非、得失和榮辱。小事例會使他們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生活、如何求知的道理。大與小應當結合使用,二者是辯證統(tǒng)一的。
三、運用多種文化的雜糅嫁接進行教學
使用多種文化手段雜糅嫁接的中心目的是解決學生對某個政治理論內(nèi)容的理解接受這個核心服務,不同學科知識的嫁接,是為了讓政治理論通俗化。比如中國哲學思想源遠流長,其中,有許多充滿哲理的寓言故事,這些故事中學語文課中就有很多,把它們嫁接過來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深奧的哲學道理。如在講量變與質變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引用了老子一句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師一提到這些語文中的名篇名句,學生就活躍起來。學生從這些語句就會歸納出:一切事物的變化發(fā)展,都是首先從量變開始的;沒有量變做準備,就不會有質變發(fā)生;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
四、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教學
在政治課教學中,教師可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這些情境主要有:形象情境、音樂情境、故事情境等等。例如,教師在講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這個知識點時,可先播放MTV《愛我中華》,學生聽到歌曲,心靈得到了觸動。然后,教師根據(jù)歌詞可提出以下問題:“這首歌曲說明了什么道理?”由于學生對這首歌很熟,就會議論紛紛,踴躍發(fā)言,這就提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創(chuàng)設形象情境,渲染了課堂氣氛,開拓了學生視野,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喚起了學生強烈的愛國熱情。促進了知識、能力、覺悟的全面提高。
五、提倡科學的合作互動學習
大力提倡先進的合作學習方法,就是以教師、書本、課堂為中心,以學生主動性為核心,讓學生形成合作意識,凝聚合力,相互學習,揚長避短,大家有機地、愉快地、無拘無束地參與學習,發(fā)展弘揚個性,兼顧個體,共同奮進的作風。創(chuàng)造構建一個熱烈沸騰的教學氛圍,將學生納入其中,讓他們體味當“主角”的滋味,身臨其境,切身得到感染,受到震撼與教育,實現(xiàn)了思想性和教育性、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tǒng)一,最大化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不僅有利于提高班級整體教學成績,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共處共事能力,加強集體主義教育,完善完美學生個性,培育團結互助進取品質,使得思想進步與學習實效雙豐收。
六、在政治課堂上投入情感
不少政治教師在上課時就教學內(nèi)容的完成和自身專業(yè)知識的儲備來說無可挑剔,但課堂氣氛好似一潭死水。生性活潑、想像滿懷、情感豐富的學生,在教師的教學專制中,被教師牽著鼻子痛苦地在知識的沙漠里跋涉。究其原因,一方面與教師的“一言堂”“傳聲筒”“搬運工”的教法有關,另一方面卻是教師缺乏人情味所致。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感是人們心理活動的一大特點,學生本身就具有一種情感潛勢,這種潛勢在外界刺激下就會引發(fā)出來,政治課教學要實現(xiàn)其教學目的和任務,要使學生獲得真理、完善道德,就不能忽視情感因素。列寧指出:“沒有人的情感,就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作為一名政治教師,應用自己的情感來引發(fā)學生的情感潛勢,使學生為之所動,從而轉化為聽課的熱情,這是獲取教學理想效果的重要手段。
總之,想方設法引導與啟發(fā)學生從書本知識中去感受濃郁的學習氛圍和良好的環(huán)境,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也是值得教師深思的一門學問。除了以上幾點筆者的總結外,提高中學政治課教學效果的方法還有很多,教師可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出更好的經(jīng)驗,只要教師大膽創(chuàng)新、用心付出,中學生學習政治課的熱情一定會激發(fā)出來,中學政治課的教學效果也一定會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