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各地習俗_立夏禁忌
立夏日。對今人來說,立夏不過是一個節(jié)氣,表明春天結束,夏日由此開始而已。我們的先人卻把立夏當作一個重要的日子來對待。舊俗立夏日又為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稱“立夏節(jié)?!?emsp;古代帝王常在立夏這天舉行祭祀活動祈求豐收;民間則以瘦肉、豌豆、竹筍等食材制成“立夏羹”,以驅除濕氣,求得身體健康??梢姡覈艁砭秃苤匾暳⑾墓?jié)氣,傳承至今,又有哪些民俗保留下來呢?
立夏習俗:立夏吃蛋
雖然全國各地立夏這天的傳統(tǒng)食俗各有特色,但說起立夏那天最經(jīng)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開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看著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香噴噴。茶葉蛋應該趁熱吃,吃時倒上好的酒,內(nèi)灑些許細鹽,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立夏吃蛋”的習俗由來已久。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毕鄠鲝牧⑾倪@一天起,天氣晴暖并漸漸炎熱起來,許多人特別是小孩子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欲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疰夏”。女媧娘娘告訴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掛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節(jié)吃蛋的習俗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
古人認為,雞蛋圓圓溜溜,象征生活之圓滿,立夏日吃雞蛋能祈禱夏日之平安,經(jīng)受“疰夏”的考驗。立夏日一般在農(nóng)歷的四月,“四月雞蛋賤如菜”,人們把雞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燒就成了“茶葉蛋”。后來人們又改進煮燒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鹵、桂皮、姜末,從此,茶葉蛋不再是立夏的節(jié)候食品,而成為我國傳統(tǒng)小吃之一。
立夏習俗:煮鼎邊做夏
立夏季節(jié),福州風俗流行煮鼎邊“做夏”。鼎邊糊(又稱鍋邊糊),用米漿涮鍋邊燒煮而成,配以蝦米、蝦油、蔥菜、金針、黑木耳、蜆子,或少量香菇、蟶干等海鮮清湯,其味極為葷美可口。凡在福州生長或長期客居福州的人無不愛吃。它成為福州著名的風味小吃,成為福州地方的一種特殊標志。離鄉(xiāng)旅居海外的福州人,在異國他鄉(xiāng),一聽“鼎邊糊“三字,就好像見到家鄉(xiāng)的“倩影”,成為戀祖愛鄉(xiāng)的風味小吃。
立夏煮鼎邊“做夏”,盛行于明末清初。立夏已進入農(nóng)忙旺季。這一天煮鼎邊,不光是一家人吃飽吃好然后下田勞動,還要互贈左鄰右舍一起品味。像涮鼎邊一樣,“一紋(涮)就熟”,藉以聯(lián)絡感情。體現(xiàn)福州人“金厝邊銀鄉(xiāng)里”的傳統(tǒng)美德。
從鼎邊糊傳說來看,“做夏”吃鼎邊,意義更深一層。明朝嘉靖年間,福州沿海城鄉(xiāng)常遭倭寇騷擾。戚繼光帶兵入閩剿倭,處處受到當?shù)厝嗣駬泶髋c歡迎。老百姓經(jīng)常送糧送食犒勞戚家軍。有一天,戚家軍到了福州南郊,一路上打了好幾個勝仗,決定在此地休息半天。南郊的老百姓早就將家里好吃的東西集中在一起,以便慰勞三軍。料想不到,從長樂方向又闖出一股倭寇向福州南郊撲來。戚家軍緊急集合準備迎戰(zhàn)。鄉(xiāng)親們正在燒菜煮飯辦酒席,準備慶功,但已無法開席了。不知是誰出了個主意,將大米磨成漿,肉絲、蜆子、金針、木耳、蟶干、干貝等等一股腦兒混煮成高級清湯,涮米漿于鍋邊,不消一刻鐘,一鍋又一鍋的鼎邊糊出來了。眾將士吃飽后奮勇上陣,不消兩個鐘頭,把倭寇全部消滅在海邊?!白鱿摹背远吅?,緬懷民族英雄,也有著愛國主義的內(nèi)涵。
立夏習俗:秤人
古詩云:“立夏秤人輕重數(shù),秤懸梁上笑喧閨?!绷⑾闹盏摹胺Q人”習俗主要流行于我國南方,起源于三國時代:傳說劉備死后,諸葛亮把他兒子阿斗交趙子龍送往江東,并拜托其后媽、已回娘家的吳國孫夫人撫養(yǎng)。那天正是立夏,孫夫人當著趙子龍面給阿斗秤了體重,來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體重多少,再寫信向諸葛亮匯報,由此形成傳入民間的風俗。據(jù)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纏身。吃完立夏飯后,在橫梁上掛一桿大秤,大人雙手拉住秤鉤、兩足懸空秤體重;孩童坐在籮筐內(nèi)或四腳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鉤上秤體重,謂立夏過秤可免疰夏。若體重增,稱“發(fā)?!?,體重減,謂“消肉”。
傳說當然不可全信,但立夏“秤人”習俗在古時的一些地區(qū)很是興盛卻是無疑。從散存的民俗資料看,立夏“秤人”的操作有兩類。一類是在戶外進行,懸秤于大樹,大多是給老人小孩稱量,以驗一年肥瘠;另一類則是在戶內(nèi)進行,懸秤于屋梁,由婦女們互相稱量,品肥論瘦,嘻哈打趣,倒似閨中游戲——蔡云《吳覦》詩有證:“風開繡閣揚羅衣,認是秋千戲卻非。為掛量才上官秤,評量燕瘦與環(huán)肥?!?/p>
立夏習俗:忌坐門檻
立夏日還有忌坐門檻之說。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縣志》中記載:“立夏日,取筍莧為羹,相戒毋坐門坎,毋晝寢,謂愁夏多倦病也?!闭f是這天坐門檻,夏天里會疲倦多病。30年代《寧國縣志》中記載:“立夏。以秤秤人體輕重,免除疾病,所謂不怯夏也。俗傳立夏坐門坎,則一年精神不振?!绷⑾娜?,孩童忌坐石階,如坐了則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門檻),謂這天坐地栿將招來夏天腳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須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數(shù),方可解魘。
立夏習俗:斗蛋
立夏節(jié)時,大人用絲線編成蛋套,裝入煮熟的雞蛋鴨蛋,掛在小孩子脖子上。疰夏繩即長命縷,用五色絲線系于小孩手腕等處為其消災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
立夏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shù)分鐘之后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wǎng)袋,掛于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斗蛋游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有的還在蛋上繪畫圖案,小孩子相互比試,稱為斗蛋。斗蛋時蛋頭斗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斗過去,破者認輸,最后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見的腹?jié)q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疰夏繩即長命縷,用五色絲線系于小孩手腕等處為其消災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
立夏習俗:福建閩東地區(qū)吃光餅
福建閩東地區(qū)立夏以吃“光餅”(面粉加少許食鹽烘制而成)為主。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周寧縣純池鎮(zhèn)一些鄉(xiāng)村吃“立夏糊”,大鍋熬糊湯,湯中內(nèi)容極其豐富,有肉、小筍、野菜、雞鴨下水、豆腐等等。
立夏習俗:江浙地區(qū)吃“七家粥”“嘗三鮮”
浙江農(nóng)村地區(qū)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是匯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七家茶則是各家?guī)Я税准盒?a href='http://lpo831.com/hobby/hongbei/' target='_blank'>烘焙好的茶葉,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
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叭隆敝感率斓臋烟摇⑶嗝泛望溩?。同時,蘇州立夏還要吃海螄、面筋、白筍、薺菜、咸鴨蛋、青蠶豆,各家酒店立夏這天對進店的老顧客奉送酒釀、燒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饋節(jié)”。
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
杭州在立夏日有吃“野夏飯”之俗。是日,小孩子們成群結隊,向鄰里各家乞取米、肉。然后到野地里采掘野菜、竹筍,用石頭支起鍋灶,自燒白吃,稱為吃“野夏飯”或“立夏飯”。這種風俗就是自比乞丐,以為可以避災禍。吃完立夏飯,大人拿來籮筐、大秤。給孩子們秤體重,看比去年重了多少。
上海立夏日吃蛋。立夏當日,孩子們的脖子上總要掛上一個用紅色網(wǎng)套套著的蛋。上海也有“節(jié)交立夏記分明,吃罷攤菜試寶稱?!钡牧曀?,立夏之日要吃芋頭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餅,中午時無論男女老幼都要稱一下體重。
立夏習俗:南方地區(qū)吃筍、槐豆、“五色飯”
四川、巖坦山區(qū)家家要吃筍、槐豆。說吃了竹筍腳骨硬,好爬山。還吃青梅,燒青茶,以防“蛀夏”。也有吃豆腐的習俗,說吃了豆腐不怕雨
立夏各地習俗_立夏禁忌
上一篇:初中生文言文學習方法
下一篇:關于立夏的詩詞五則及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