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必修二專題一知識點
歷史學習要養(yǎng)成四種好習慣:即不經預習不上課,不動筆墨不看書,不經思考不提問,不經溫習不作業(yè)。要養(yǎng)成預習、筆記、思考、溫習的習慣。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高二歷史必修二專題一知識點,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高二歷史必修二專題一知識點1
一、時間:17、18世紀
二、背景:①封建專制制度成為西歐國家資產階級力量發(fā)展的嚴重障礙。②自然科學的發(fā)展。
三、性質: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
四、內容:一用、二批、三消滅、三追求。
五、主要人物:
(一)英國(發(fā)源地、早期代表)
霍布斯(代表資產階級上層利益)
觀點:(1)社會契約創(chuàng)造君權國家;(2)人民授予君權;(3)人民絕對服從民選君權;(4)支持專制王權,可以干涉私有財產;(5)宗教有助于維護社會秩序。
評論:提出最基本的啟蒙思想,又帶有明顯封建落后意識。
2、洛克
修正霍布斯觀點:
(1)國家政權不應干涉私有財產
(2)主張君主立憲制,權力分屬議會、君主。
(二)法國
地位:啟蒙運動中心
原因:資本主義發(fā)展到較高程度,封建專制制度嚴重。
代表:
1、伏爾泰:(1)評價天主教會,但主張信仰上帝。(2)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制。
2、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1)提出三權分立原則;(2)權力制約與平衡。
3、盧梭:(1)“社會契約”論;(2)“人民主權”說。
4、狄德羅百科全書派。
六、影響:
(一)對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影響;
(二)對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三)世界其他地區(qū)的影響;
高二歷史必修二專題一知識點2
原始社會(二三百萬年前——公元前21世紀)、過渡時期(皇帝堯舜禹時期大約4000——5000年前)
·奴隸社會(公元前21世紀——春秋時期公元前476年)
·封建社會(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475年——鴉片戰(zhàn)爭1840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40年——1949年)
·過渡時期(新民主主義社會)(1949——1956年)
·社會主義社會(1956年——今天)
一、奴隸社會的發(fā)展史:
夏(統(tǒng)一的奴隸制國家建立)(前21世紀——前16世紀)
商(奴隸制社會的發(fā)展時期)(前16世紀——前11世紀)
西周(奴隸制社會的鼎盛時期)(前11世紀——前8世紀即公元前771年)
東周(奴隸制社會的衰落時期)(春秋時期(奴隸制社會的瓦解時期)(前770年——前476年)(戰(zhàn)國時期(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會的歷史沿革:
秦漢時期(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會形成時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東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大時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時期)(公元220年魏國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隋唐時期(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589年——907年)
五代十國時期(大時期)(907年唐滅——960年北宋建立)
遼宋夏金元時期(少數(shù)民族政權并立時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時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明清時期(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高二歷史必修二專題一知識點3
(一)理學興起的社會背景:
1、(危機出現(xiàn))魏晉南北朝以來佛教道教廣泛傳播使儒學的統(tǒng)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
2、魏晉南北朝以來,到唐宋達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滲透。
3、(重新光大)儒學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討匡時濟世的新儒學體系。
4、宋代重文,學術氛圍活躍。
(二)宋明理學:
1、程朱理學(開創(chuàng):程顥、程頤;集大成者:朱熹《四書章句集注》)
(1)內容:“理”或“天理”為核心的觀念體系。從哲學高度論證專制統(tǒng)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級秩序的合理性。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袄怼斌w現(xiàn)在社會上是儒家道德倫理,體現(xiàn)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滅人欲。
(2)歷史地位:
①南宋后逐漸發(fā)展成官方哲學。
②明初確立在思想界的統(tǒng)治地位。
③流傳到外國,影響深遠。
2、陸王心學
(1)內容:
南宋,陸九淵:
①“心即理也”
②通過“發(fā)明本心”以求理(進行內心反省)
明中期,王陽明:
①“致良知”,內心反省,克服私欲
②知行合一
(2)歷史地位:重視個體的主動作用,反對束縛,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學的評價:
消極:壓抑人性,扼殺人生自然欲求。
積極:重視主觀意志力、崇尚氣節(jié)強調社會責任感等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積極作用。
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同異之處:
同:
①內容:都是儒學的表現(xiàn)形式;都繼承了孔孟的”仁”“禮”思想;都認為世界本原是“理”,都強調社會秩序。
②影響:有助于維護專制統(tǒng)治;壓制、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對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起積極影響。
異:
①宇宙構成:理學認為宇宙萬物是由“理”和“氣”兩個方面構成的,是客觀唯心主義觀點;心學則認為“心外無物”“心即理也”,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②道德主張:理學主張人應該以外在的天理為行為規(guī)范;心學則主張人應通過內心的自省達到良知。
高二歷史必修二專題一知識點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