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精品沙发,日韩在线精品视频,亚洲Av每日更新在线观看,亚洲国产另类一区在线5

<pre id="hdphd"></pre>

  • <div id="hdphd"><small id="hdphd"></small></div>
      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輔導資料 >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運動知識點

      時間: 維維20 分享

      知識是靜態(tài)的,人有了知識,還應該明白如何正確地將所掌握的知識在實踐中加以應用,沒有智慧,充其量不過是一本記載著知識的書。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運動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運動知識點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運動知識1

      (一)地球的自轉

      1.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

      (2)產(chǎn)生時差,經(jīng)度不同,地方時不同,時間上東早西晚。

      (3)水平運動物體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轉。

      2.判斷晨昏線的三大技法

      (1)利用自轉方向判斷:順自轉方向將要進入白天的為晨線,將要進入黑夜的為昏線。

      (2)利用地方時判斷:赤道上地方時為6時的點所在為晨線,為18時的點所在為昏線。

      (3)利用晝夜半球位置判斷:晝半球西側為晨線,東側為昏線;夜半球則相反。

      (二)地球的公轉

      1.地球公轉的基本特征

      (1)方向: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從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

      (2)速度:近日點(1月初)附近公轉速度快,遠日點(7月初)附近公轉速度慢。

      2.正午太陽高度

      (1)判斷正午太陽高度的兩大技巧:

      ①“來增去減”:太陽直射點向某地所在方向移來,則正午太陽高度增大,移去則減小。

      ②“遠小近大”:距離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緯線越遠,正午太陽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2)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

      正午太陽高度=90°-兩點緯度差。

      其中,當所求地點與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時,該緯度差即為所求點與直射點緯度差的絕對值;不在同一半球時,該緯度差為二者緯度數(shù)之和。

      3.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

      (1)當太陽直射赤道時(春分日、秋分日),南、北極點除外,全球各地正東日出、正西日落。

      (2)當太陽直射北半球時,除極晝、極夜地區(qū)外,全球各地東北日出、西北日落;且太陽直射緯度越高,太陽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南半球剛剛結束極夜的地點,其日出、日落方位均為正北;北半球剛剛結束極夜的地點,其日出、日落方位均為正南。

      4.晝夜長短

      (2)緯度分布規(guī)律:

      太陽直射點所在半球晝長夜短,且緯度越高,晝越長;另一半球相反。

      (3)計算方法:

      ①利用一個地區(qū)晝弧所跨的經(jīng)度范圍來計算。

      方法:晝長=晝弧度數(shù)/15°,同理求夜長。

      ②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時間來計算。

      方法:晝長=2×(12-日出時間)或晝長=2×(日落時間-12)。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運動知識2

      1.向北度數(shù)增大為北緯;向南度數(shù)增大為南緯;

      向東度數(shù)增大為東經(jīng);向西度數(shù)增大為西經(jīng)。

      2.20°W向東至160°E為東半球;

      20°W向西至160°E為西半球;

      經(jīng)度度數(shù)小于20°,為東半球,

      經(jīng)度度數(shù)大于160°,為西半球;

      經(jīng)度度數(shù)在20°至160°之間,為相應半球。

      3.緯線長度:L=L赤道×COSθ(θ為當?shù)鼐暥?

      赤道是最長的緯線,長度大約為4萬千米,

      緯線長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

      緯度度數(shù)相同,緯線長度相同;

      緯度度數(shù)不同,緯線長度不同。

      緯度相差1°,實地距離相差111千米;經(jīng)度相差1°,實地距離相差111千米×COSθ(θ為當?shù)鼐暥?。

      4.同緯度飛行,先向高緯飛,后向低緯飛。(即:北半球先向北飛,南半球先向南飛)。

      位于晨昏線上的兩點之間,沿晨昏線的劣弧飛行最短。

      位于經(jīng)線圈上的兩點,沿經(jīng)線過極點飛行。

      赤道上兩點一般按赤道的劣弧飛行。若兩點相差180°,則有無數(shù)種飛行方法。

      5.地球自轉和公轉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東;即: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方向,從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方向。

      6.地球自轉線速度:V=V赤道×COSθ(θ為當?shù)鼐暥?

      地球自轉線速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

      緯度度數(shù)相同,線速度相同;

      緯度度數(shù)不同,線速度不同。

      7.除南北兩極點外,全球各點地球自轉角速度都相等。地球自轉角速度:W=15°/h=1°/4分鐘

      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移動速度大約為0.25°/天

      當自轉方向與公轉方向相同時,1太陽日>1恒星日;當自轉方向與公轉方向相反時,1太陽日<1恒星日。

      8.地球公轉速度:

      近日點(1月初)最大,遠日點(7月初)最小

      自近日點向遠日點移動,公轉速度逐漸變慢;

      自遠日點向近日點移動,公轉速度逐漸變快。

      近日點(1月初)V、W最大

      遠日點(7月初)V、W最小

      由近日點向遠日點移動,公轉速度V、W變小

      由遠日點向近日點移動,公轉速度V、W變大

      9.春秋分日,太陽光線與黃赤兩平面交線相平行;

      兩至日時,太陽光線與黃赤兩平面交線相垂直。

      10.黃赤交角變大,熱帶、寒帶的范圍變大;溫帶的范圍變小。黃赤交角變小,熱帶、寒帶的范圍變小;溫帶的范圍變大。

      回歸線的度數(shù)=黃赤交角的度數(shù);

      回歸線的度數(shù)+極圈的度數(shù)=90°

      11.晨昏線:

      晨線與赤道的交點地方時為6點;

      昏線與赤道的交點地方時為18點;

      晨昏線與始終太陽直射光線向垂直;

      晨昏線與經(jīng)線圈相重合時,該日為春秋分日;

      晨昏線與緯線圈相切,切點為12時或24時。

      12.緯度越高,運動速度越大,地轉偏向力越大。

      13.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全球大部分地區(qū)從東北方向日出,西北方向日落;

      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全球大部分地區(qū)從東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

      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上,全球大部分地區(qū)從正東方向日出,正西方向日落。

      日出或日落方向位于與東西方向偏南(北)成θ°的夾角,表明太陽直射點位于θ°S(N)。

      14.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晝短夜長,越向北晝越長;

      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晝長夜短,北半球晝短夜長,越向南晝越長;

      3.21~6.22,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越向北白晝越長,而且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北半球晝漸長夜?jié)u短,南半球晝漸短夜?jié)u長,北極附近出現(xiàn)極晝,極晝范圍逐漸變大,南極附近出現(xiàn)極夜,極夜范圍也逐漸變大;

      6月22日,北半球各點晝最長夜最短,南半球各點晝最短夜最長;

      6.22~9.23,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越向北白晝越長,而且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南半球晝漸長夜?jié)u短,北半球晝漸短夜?jié)u長,北極附近出現(xiàn)極晝,而且極晝范圍逐漸變小,南極附近出現(xiàn)極夜,極夜范圍也逐漸變小;

      9.23~12.22,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晝短夜長,越向北白晝越短,而且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南半球晝漸長夜?jié)u短,北半球晝漸短夜?jié)u長,北極附近出現(xiàn)極夜,極夜范圍逐漸變大,南極附近出現(xiàn)極晝,極晝范圍也逐漸變大;

      12月22日,北半球各點晝最短夜最長,南半球各點晝最長夜最短;

      12.22~次年3.21,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晝短夜長,越向北白晝越短,而且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北半球晝漸長夜?jié)u短,南半球晝漸短夜?jié)u長,北極附近出現(xiàn)極夜,極夜范圍逐漸變小,南極附近出現(xiàn)極晝,極晝范圍也逐漸變小;

      赤道全年晝夜等長;春秋分日全球各點晝夜等長。

      日出時間+日落時刻=24小時

      晝長=24-2×日出時間;夜長=2×日出時間

      日出時間=12-晝長/2=夜長/2;

      日落時間=12+晝長/2=24-夜長/

      南半球某地的晝長=北半球同緯度的夜長

      南半球某地的夜長=北半球同緯度的晝長;

      全球各點全年晝長(夜長)時間都相等。

      15.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公式:H=90°-△θ(△θ為兩地之間的緯度差,即太陽直射點與所求某地)

      正午太陽高度從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兩側遞減;

      太陽高度從太陽直射點向四周遞減;太陽高度>0為白天;太陽高度<0為黑夜;太陽高度=0為晨昏線。

      太陽高度相同的各地與太陽直射點的距離相等;

      太陽直射h°N時,(90°-h°)N內(nèi)出現(xiàn)極晝,其正午太陽高度為2h;(90°-h°)S內(nèi)出現(xiàn)極夜,北極點的太陽高度全天相等為h°。

      6月22日,正午太陽高度達全年最大值的地區(qū)為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達全年最小值的地區(qū)為赤道及其以南地區(qū)。

      12月22日,正午太陽高度達全年最大值的地區(qū)為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達全年最小值的地區(qū)為赤道及其以北地區(qū)。

      16.北回歸線至北極圈之間,正午時刻太陽位于當?shù)卣咸炜?

      南回歸線至南極圈之間,正午時刻太陽位于當?shù)卣碧炜铡?/p>

      17.正午的判定:

      太陽高度為全天最大時;

      地方時為12時;

      日影為一天中最短時;

      把晝半球對稱等分的經(jīng)線地方時為正午。

      18.0時的判定:

      把夜半球對稱等分的經(jīng)線地方時為0時;

      自西向東,由舊一天進入到新一天的經(jīng)線為新一天的0時。

      19.一般年份,能被4整除的年份為閏年,否則不是閏年;

      逢百年時,能被400整除的年份為閏年,否則不是閏年。

      20.

      圖上距離

      實地距離

      比例尺:比例尺=;

      大小:由于比例尺是一個分式,其大小必須根據(jù)整個分式判斷,即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縮放:新圖比例尺變?yōu)樵瓐D的n倍,新比例尺=原比例尺×n;圖幅面積=原圖面積×n2。

      表示內(nèi)容:圖幅相同,表示實地范圍越小,要表示的內(nèi)容越詳細,選用的比例尺越大;反之,選用的比例尺越小。

      三種表示方法:直線式;文字式;數(shù)字式。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運動知識3

      1.方向:

      在有經(jīng)緯網(wǎng)的地圖上,要根據(jù)經(jīng)緯線定方向;

      距離北極點近,則在北;距離北極點遠,則在南;

      A地位于B地東(西)大于180°,則方向相反。

      即實際A地位于B地的西(東)方。

      在無經(jīng)緯網(wǎng)而有指向標的地圖上,根據(jù)指向標定方向;

      甲圖剖面圖

      在既無經(jīng)緯網(wǎng)又無指向標的地圖上,一般判圖原則是: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等高線和地形剖面圖的繪制:

      3.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高度相同。(同線等值)

      中心高,等高線向低處凸出為山脊;

      中心低,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為山谷。

      河流流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

      所有等高線都是閉合的。

      等高線可以重合但不能相交。

      陡崖處有n條等高線相交,等高距為d,則陡崖高度:(n-1)d

      四周高,中心低的等高線表示谷地或盆地;

      四周低,中心高的等高線表示山頂。

      4.時區(qū)中央經(jīng)線=15°×n(n為時區(qū)數(shù))

      時區(qū)的范圍=15°×n±7.5°

      5.自西向東,每跨越1個時區(qū),時間增加1小時;

      自東向西,每跨越1個時區(qū),時間減少1小時。

      自西向東跨越國際日期變更線,時間不變,日期減少1天;自東向西跨越國際日期變更線,時間不變,日期增加1天。

      自西向東,日期增加1天,為新一天的0時線;

      自西向東,日期減少1天,為180°經(jīng)線(日界限)。

      6.熱水器和地面之間的夾角=△θ(△θ為兩地之間的緯度差,即太陽直射點與所求某地)

      7.自東向西航行,船員所經(jīng)歷的一天大于1太陽日;

      自西向東航行,船員所經(jīng)歷的一天小于1太陽日。

      每小時向西飛行n經(jīng)度,則所感覺1天時間=360/(15-n)小時;每小時向東飛行n經(jīng)度,則所感覺的一天時間=360/(15+n)小時。(n<15°)

      8.經(jīng)線相同,地方時相同;

      緯線相同,正午太陽高度相同;晝長、夜長相等;自轉速度相同。

      9.從某地出發(fā)到達另一地,無論是否經(jīng)歷日界限:到達時間=出發(fā)時間+途中時間±時區(qū)差(東+西-)

      10.晝夜現(xiàn)象:地球是個不發(fā)光也不透明的球體;

      晝夜交替現(xiàn)象:地球自轉;

      晝夜長短變化:地球公轉。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運動知識點相關文章: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復習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簡潔

      高中必修一地理筆記知識點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1知識點總結

      925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