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2022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一路走來,懵懵懂懂,跌跌撞撞,或歡欣或鼓舞,一個腳印一步成長,深深淺淺,感謝時光,教會了我如何成長,如何去演繹自己的人生,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娜私贪娓咭坏乩肀匦抟恢R點歸納,以供大家參考!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1、天體的類別: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衛(wèi)星、星際空間的氣體、塵埃等。
2、天體系統(tǒng)的層次:總星系--銀河系(銀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類: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遠日行星(天、海)。
4、月球:
(1)月球的正面永遠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晝夜更替。
(2)無大氣,故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大,隕石坑多,無聲音、無風,
(3)月球表面有山脈、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穩(wěn)定的光照條件、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適宜的大氣和溫度、液態(tài)水。
6、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陽風)。
7、太陽活動--黑子(標志)、耀斑(最激烈),太陽黑子的變化周期11年。
8、太陽活動的影響:黑子--影響氣候,耀斑--電離層--無線電通訊,帶電粒子流―磁場―磁暴
9、太陽輻射的影響:
①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
②太陽能是我們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
速度:①線速度(由赤道向兩極遞減至0)②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陽日(24時,晝夜更替周)
意義:①晝夜更替②不同經度不同的地方時③水準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摘要
1.天體和天體系統(tǒng)
2.天體類型及特征
3.太陽輻射的能量來源及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4.太陽活動的主要類型及其對地球的影響
5.地球的普通性與特殊性以及地球擁有生命的條件
知識結構
一、 宇宙
1、天體:概念和類型
2、天體系統(tǒng):概念和級別
二、太陽
1、太陽輻射的能量來源及其對地球的影響
2、太陽活動
(1)太陽大氣的分層及活動
A光球層:太陽黑子
B色球層:耀斑和日餌
C日冕層:太陽風
(2) 對地球的影響
A 干擾地球上的無線電短波通信
B 磁暴和極光
C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
二、 地球
1、普通性
(1)九大行星共有同向性、近圓性、共面性特征
(2)按結構分類,屬于類地行星
2、特殊性
(1)有生命存在
(2)有生命存在
第三節(jié) 地球的運動
知識摘要
1.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速度等特征
2.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交替、地方時差、地轉偏向力
3.地方時、區(qū)時的計算;日界線
知識結構
一、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概況
(1)方向:自西向東,自北極上空向下看呈逆時針方向,南極反之
(2) 周期:恒星日:23時56分04秒
(3)速度:線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及分布規(guī)律
2、意義
(1)產生晝夜交替
(2)產生時差:
A地方時:經度每隔15度,地方時相差1小時,東早西晚
B時區(qū)的劃分:全球每隔15度劃分成一個時區(qū)全球劃分成24個時區(qū)
C區(qū)時的計算:每個時區(qū)的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本區(qū)的區(qū)時
D國際日期變更線:大致與180度經線重合,西比東日期多一天
(3)水平運動的物體發(fā)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向
知識摘要
1.地球公轉的方向、周期、速度、軌道等特征
2.黃赤交角及其影響
3.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和五帶的劃分
知識結構
一、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概況
(1) 方向:自西向東
(2)速度:1月初在近日點附近,速度較快;7月初在遠日點附近,速度較慢
(3)周期: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
2、黃赤交角
(1)概念:黃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間的夾角
(2)度數:目前是23°26′
(3)影響: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
3、地理意義
(1)正午太陽高度的周年變化
(2)晝夜長短的周年變化
(3)四季的劃分:天文四季;氣候四季;我國傳統(tǒng)四季;候溫四季
第二章
知識摘要
1. 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低層大氣的組成,干潔空氣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氣的垂直分層及特征。
2. 大氣的受熱過程;全球性大氣環(huán)流及氣壓帶風帶。
3. 大氣運動,大氣運動的基本形式。
4. 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副熱帶高壓與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梅雨、伏旱。
知識結構
一、 大氣的成分
1、干潔空氣:氮、氧、二氧化碳、臭氧
2、水氣
3、固體雜質
二、大氣圈的結構
1、對流層
2、平流層
3、高層大氣
三、大氣運動的原因
1、根本原因:冷熱不均
2、水平運動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氣壓差異
3、水平運動原動力:水平氣壓梯度力
四、大氣水平運動受力
1、水平氣壓梯度力:決定原始風向、風速
2、地轉偏向力:改變風向,不改變風速
3、摩擦力:改變風向,減小風速
五、大氣環(huán)流
1、三圈環(huán)流的形成和分布:低緯、中緯、高緯
2、季風環(huán)流
(1)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
(2)分布:東亞:溫帶季風氣候;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六、海陸分布影響環(huán)流
1、北半球氣壓帶呈塊狀分布
(1)一月,大陸上是高壓,海洋上是低壓
(2)七月,大陸上是低壓,海洋上是高壓
2、南半球氣壓帶呈帶狀分布
七、常見天氣系統(tǒng)
1、鋒面
(1)冷鋒
(2)暖鋒
(3)準靜止鋒
2、氣旋與反氣旋
高中地理必修一最新知識點總結
2.1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huán)
一:地殼物質的組成與循環(huán)
(1)組成巖石的礦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鋁、鐵、鈣、鈉、鉀、鎂等
結合成單質或化合物
礦物:巖石構成的的最基本單元,主要的造巖礦物有石英、云母、長石、方解石等
積聚巖漿巖:有侵入巖和噴出巖兩種形式,典型的侵入巖:花崗巖;噴出巖:玄武巖
巖石沉積巖:具有層理結構,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guī)r,頁巖,砂巖,礫巖等)
變質巖:由變質作用形成的巖石,如大理巖、石英巖、板巖
(2)從巖漿到形成各種巖石,又到新的巖漿的產生,這一過程就是地殼物質循環(huán)。需注意巖石轉換過程中(箭頭)作用的名稱。推動地殼物質循環(huán)的能量:地球內部放射性物質衰變產生的熱能(地球內能)
地殼物質的循環(huán)
沉積巖
2.2地球表面形態(tài)
一:地質作用:按能量來源不同,分為內力作用(地球內能)和外力作用(主要為太陽能)
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地震等
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屬于外力作用。
二: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
1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論點:
(1)全球巖石圈不是整體一塊,可劃分為六大基本板塊(名稱與分布)。
(2)板塊處于不斷運動之中,板塊內部比較穩(wěn)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
(3)板塊張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東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塊碰撞擠壓,常形成海溝和造山帶,當大洋與大陸板塊相撞時,形成海溝-島弧或海溝-海岸山脈,當大陸與大陸板塊相撞時形成巨大的褶皺山脈。
2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
(1)地質構造:由于地殼運動引起的地殼變形、變位。(變形一褶皺,變位一斷層)
(2)常見的地質構造及構造地貌
三:火山、地震活動與地表形態(tài)
火山、地震是地球內部能量的強烈釋放形式,也是內力作用的具體表現,火山爆發(fā)常形成火山錐、火山口等;地震發(fā)生時,地殼會出現斷裂和錯動。
四、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
1、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風化、侵蝕及搬運、沉積、固結成巖作用;
2、外力作用與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