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脫肛怎么辦_寶寶脫肛了要注意什么
寶寶脫肛的情況目前比較常見,一般癥狀是,孩子肛門外突,腸子發(fā)炎,排便時有疼痛等不適感覺,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一些關于寶寶脫肛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寶寶脫肛的原因
引起小兒直腸脫垂的病因很多,與全身和肛門直腸局部因素都有關系。嬰幼兒骶骨彎曲尚未形成,直腸呈垂直狀態(tài),腹內壓增高時,直腸缺少骶骨的支持,容易向下滑動。小兒營養(yǎng)不良,坐骨直腸窩脂肪減少,盆腔支持組織發(fā)育不全,肌肉收縮力弱,直腸也容易自肛門口脫出。
另外,腹內壓長期增高或突然增高,均可促成直腸脫垂。如長期便秘、腹瀉、長期慢性咳嗽、包莖等。還有一小部分兒童是由于某些腰骶部疾病(脊髓脊膜膨出)或手術、意外造成直腸周圍肌肉、神經功能損傷,而發(fā)生直腸脫垂。
寶寶脫肛的治療方法
首先應積極針對誘發(fā)因素治療,如便秘、腹瀉、慢性咳嗽、包莖、營養(yǎng)不良等。在治療期要避免長時間蹲便,或者把便。每次排便后要及時將脫出的腸管回復,并外洗肛門。如果脫出較重可以還納后外綁固定帶。
保守治療以中醫(yī)為主,根據患兒體質可選擇中藥口服或者外洗熏蒸。針灸治療對于直腸脫垂也有一定療效。
兒童直腸脫垂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大多數可在5歲前自愈。若患病時間較長,病情較重,保守治療不見效,或5歲前仍未自愈者,可采用硬化劑注射治療。只有少數年長兒童程度比較重的直腸脫垂經保守、注射治療無效時才考慮手術治療。
有些家長雖然注意到寶寶排便時“脫肛”的現(xiàn)象,但是覺得不疼不癢,排完大便就好了,不會對寶寶有什么影響。所以沒有及時就診。
其實對于寶寶來說由于有腫物自肛內反復脫出,會有肛門下墜及排便不盡的癥狀,所以導致大便時間延長,次數增多,更加重了直腸脫垂的程度。并可合并尿頻、肛周分泌物增多、肛周濕疹等刺激癥狀及煩躁不安等精神表現(xiàn),使患兒產生了自卑心理,嚴重影響了患兒的身心健康。另外隨著直腸脫垂的程度加重,有些患兒即使不排便也會出現(xiàn)肛門脫出腫塊,脫出的粘膜反復摩擦發(fā)生出血、糜爛甚至壞死等并發(fā)癥。
寶寶脫肛的注意事項
首先應該帶寶寶到醫(yī)院檢查,除外其它疾病,聽從醫(yī)生建議。如果寶寶還小,脫垂程度也不重,只需要排便后給寶寶清洗肛門。注意調整寶寶飲食,營養(yǎng)均衡,改變營養(yǎng)不良狀況,避免便秘、腹瀉的情況出現(xiàn),不要讓寶寶排便時間過長,特別是不要養(yǎng)成排便時看電視、看書、講故事的不良習慣。
對于小寶寶不要頻繁把便。已有脫垂的患兒盡量不蹲位排便,可以坐高盆排便。有些家長怕寶寶上幼兒園以后排大便麻煩,著急給寶寶做注射或者手術治療,其實多數患兒可以在上學前自愈,家長不必操之過急。只要和幼兒園老師溝通好,做好寶寶的心理工作,加上保守治療,多數寶寶可以快樂享受幼兒園的生活。
脫肛的相關危害
1.出血:一般無出血癥狀,偶爾便秘時,擦傷粘膜有滴血,糞便帶血或手紙拭擦時有血,但出血量較少。
2.潮濕:部分病人由于肛門括約肌松弛,收縮無力,常有粘液自肛內溢出,以致有潮濕感。或因其脫出,沒有及時復位,直腸粘膜充血、水腫或糜爛,粘液刺激肛周皮膚而引起搔癢。
3.墜脹:由于粘膜下脫,引起直腸或結腸套疊,壓迫肛門部,產生墜脹,有的還感覺股部和腰骶部瘓脹。
4.直腸脫出:這是肛門脫肛的主要癥狀,早期排便時直腸粘膜脫出,便后自行復位;隨著病情的發(fā)展,身體抵抗力逐漸減弱,日久失治,直腸全層或部分乙狀結腸突出,甚至咳嗽、負重、行路、下蹲時也會脫出,而且不易復位,需要用手推回或臥床休息后,方能復位。
5.嵌頓:大便時,肛門脫肛未能及時復位,時間稍長,局部靜脈回流受阻,因而發(fā)炎腫脹,并導致嵌頓。這時,粘膜由紅色逐漸變成暗紅色,甚至出現(xiàn)表淺粘膜糜爛壞死、或脫垂腸段因肛門括約肌收縮而絞窄壞死。病人癥狀亦隨之由局部反應發(fā)展到全身,出現(xiàn)體溫上升,食欲減退,小便困難,大便于結,疼痛墜脹加劇,坐臥不安,甚者發(fā)生腸梗阻癥狀。
相關幫助:
4.寶寶拉肚子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