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民族團結演講稿
關于民族團結演講稿
民族團結,是維系中華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民族團結的演講稿3篇,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民族團結演講稿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
五月的新疆,微風拂面,細雨潤物,到處充滿了無限生機與活力,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活躍著這樣一支地質勘探隊伍,那就是新疆有色地勘局。它下屬的地質隊,分布于全疆各地-,找礦的足跡遍布天山南北。50多年來,新疆有色地勘人發(fā)揚“以獻身地質事業(yè)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的光榮傳統(tǒng),各族職工團結和諧,共謀發(fā)展,譜寫出一曲曲民族團結的感人樂章,那份民族情、那份民族愛,如滴滴雨露,滋潤了各族職工的心田。
在我們有色地勘局,每個地質隊都是由多民族組成的,日常生活中你幫我助,這都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了。在這里我要給大家講述的是這樣幾個故事。
2月,位于新疆庫車縣的705隊來了一個漢族隊長,他的名字叫陳智;在有著三百多職工家屬的705隊,只有他一個漢族。遠離家鄉(xiāng),遠離親人,語言不通,生活習俗不同,一個個貧困的家庭,一個個失學的孩子,各種困難擺在他的眼前。
為了從根本上改變單位的困難局面,上任之初,他跑市嘗找項目,建產業(yè)、抓發(fā)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和為職工群眾的服務中。去年6月,庫車縣連降暴雨,屋外的傾盆大雨頃刻間匯成洪水四處橫流,他顧不上自己的屋子正在漏雨,扛起鐵鍬向單位200米防洪壩沖去,暴雨沖垮了防洪壩,水已淹進了十幾戶居民家。在暴雨中隱約聽到婦女和孩子的哭聲,他尋著聲音奔了過去,雨中他看到維吾爾大媽摟著兩個小孩在無助的哭喊,他顧不上脫鞋,跳進水里,幫助大媽清除流進屋子的泥水;隨后,又帶領紛紛趕來的職工,冒著暴雨投入到加固堤壩的工作中。事后,維吾爾族老大媽拉著他的手,流著眼淚說:“你真是我們的好巴郎,”樸實的話語道出濃濃的民族情。
的一個晚上,他正在辦公室值班,退休職工麻木提的老伴哭著進了辦公室,哽咽著說:“麻木提快不行了,兒女又不在身邊我怎么辦?”陳智一邊安慰焦急的老人,一邊打電話叫來另一位同志,兩人一起把70多歲癱瘓臥床的麻木提架到車上,送到了縣人民醫(yī)院。當交住院押金時,麻木提的老伴低下了頭,陳智心里清楚她沒錢交住院費,便將身上僅有的1500多元錢交給了醫(yī)院。在醫(yī)院里,他忙前忙后,掛號、聯(lián)系病房、找醫(yī)生,推麻木提做各項檢查,看著眼前近似父子關系的 。 民漢兩家人,感動了當晚所有值班醫(yī)生。當做完這一切已是深夜,他拖著疲憊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這樣的事還有很多,在705隊工作的兩年里,隊就是他的家,職工群眾就是他的親人。職工遺孀生活困難,他慷慨解囊;下崗職工自謀職業(yè)缺乏資金,他鼎力相助;職工子女找不到工作,他四處聯(lián)絡;鄰里之間發(fā)生糾紛,他主動調解。這兩年,他幫助了多少人?掏出去多少錢?調解了多少矛盾?他早已不記得了。他默默無聞地做著這一切,是因為他珍視這份難能可貴的民族情,更因為是責任,對黨的事業(yè)、群眾的冷暖強烈的責任感。他用一點一滴的言行詮釋著一個共產黨員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對民族情誼的珍視。
如今的705隊無論是經濟狀況、民生改善、庭院建設、職工面貌、還是團結穩(wěn)定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提起這個漢族隊長,全隊維吾爾族職工群眾沒有不豎大拇指的,他們越來越離不開這個他們眼中的“少數(shù)民族”隊長。在局屬701隊,一提起地勘院的“助學幫困”活動,各族職工群眾無不交口稱贊。自起,701隊地勘院發(fā)起了一項由職工自愿捐款,成立(助學幫困基金會),對家庭困難的民族職工“助學幫困”的活動。幾年來,“助學幫困”活動已捐助少數(shù)民族學生36人次,
古努爾是701隊退休職工,丈夫去世,每月的退休工資僅有千元,家里有三個孩子,,已上了兩年衛(wèi)校的大女兒,因交不起學費中途輟學,當女兒離開心愛的學校時,難過的泣不成聲,做母親的也淚流滿面,她又何嘗不想讓女兒接受更好的教育呢,做一個白衣天使是女兒的夢想啊,可她實在無力供養(yǎng)三個孩子上學,去年九月,二女兒高中畢業(yè)考上大學,眼看要重蹈大女兒的覆轍,她心如刀絞;地勘院(助學幫困基金會)得知這一情況后,如及時雨般將助學資金送到這個困難家庭的手中,將資助孩子完成學業(yè),直至大學畢業(yè)。當這個飽經風霜的母親手捧助學資金時,她熱淚盈眶。是啊!她捧著的是一顆顆滾燙的心,一顆顆期望能以知識改變貧困面貌的愛心。701隊各族職工在多年互幫互助的相處中,建立了割舍不斷的濃濃民族情。
有色地勘局各族職工間的情誼在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的氛圍中愈加深厚,就像天山峰頂七月的陽光,火熱、燦爛……
在你的身邊,在我的身邊,到處都有民族團結的感人故事,它們也許不是驚天動地,但卻溫暖人心,猶如那涓涓細流,卻能匯成愛的海洋!滴滴雨露,滋潤心田!
關于民族團結演講稿篇2
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之中好像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中國”這個正式國名,但是并不能說明世界上沒有“中國”,因為國家的概念是后來出現(xiàn)的,大概是指一定數(shù)量的居民永久地占有領土,流傳文化,形成主權制度、更好地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的存在形式。事實上大概從清朝開始,全世界就把清朝叫做“中國”,后來的“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是和“中國”的名稱比較接近。本來名字只是一個符號,關鍵在實,而不在其名。我們必須追尋“中國”這個符號背后的實體,是不是有具體的內涵,是不是有明確的界限,是不是有存在的連續(xù)性,是不是有主權制度,是不是被世界認同,是不是以國家的身份改造環(huán)境。當然,最重要的是人的作用,有人--才有世界、才有國家、才有“中國”!!!而文明是立國之本,民族文化是國家之根,只要人民和人民創(chuàng)造的中華文明是持續(xù)的、并且被世界認可的,“中國”就一直很真實、清晰、自然地存在著。
一個完整的國家概念是--國家是被外部環(huán)境認可的“國家意識”,而“國家意識”的內涵包括五個屬性:
1、經濟屬性--也就是財富、文明(比如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
2、環(huán)境屬性--相對穩(wěn)定的內部治理環(huán)境(比如疆域)
3、文化屬性--(從過去流傳下來并且延續(xù)到未來的)各民族文化融合
4、主權屬性--整體的高度統(tǒng)一和至高無上的權力制度(比如外交和內政)
5、人民屬性--體現(xiàn)每個人對主權統(tǒng)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可能叫“公益屬性”更能表達天下為公的自覺性主動性)。各族人民自覺認同統(tǒng)一主權的存在,獲得與主權同步的情感體驗(擁護效忠),和主權同命運共呼吸,主權的意愿能夠代表了全體人民的愿望,各族人民服從主權的支配和控制,自覺維護主權的利益,隨主權的成長發(fā)展而發(fā)展,每個人都是整體主權的一分子,以主權的身份、在主權利益的驅動下主動地認識和改造世界。并且全體人民能夠明確地區(qū)分主權的意志和主權外的意志。
如果一個集體,“文化屬性”以血緣或者單一民族為主導,其“主權屬性”符合氏族制度形式,“人民(公益)屬性”只能體現(xiàn)對氏族主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這五個屬性就只能升華到“民族意識”,這個集體(被環(huán)境認可以后)就是氏族社會;
如果一個集體的“文化屬性”體現(xiàn)了各民族文化融合,“主權屬性”符合國家制度,“人民(公益)屬性”體現(xiàn)對國家主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其五個屬性就可以升華到“國家意識”,這個集體(被環(huán)境認可以后)就是國家。
可見,只有當全體人民擁有了“國家意識”,才能形成國家,然后國家就擁有國家的文明財富、國家的領域環(huán)境、延續(xù)的國家文化、國家的主權制度、擁護國家的人民。“國家意識”是“民族意識”的升級,是更高層次的社會存在。國家的進化發(fā)展過程是從 以穩(wěn)定組合為中心的原始部落--以血緣或宗教或文化為中心的氏族社會--以主權制度為中心的國家形式,推論下去,下一個高級存在形式是以人類“公益意識”主導的“大同社會”。
“國家意識”的產生和“被環(huán)境認可”是國家概念的兩個前提條件,缺一不可。一個集體,即使她在五個方面的屬性都符合國家屬性并且形成國家意識,如果環(huán)境“不”認可,也不能說是一個國家。而當國家成立以后,即使這個國家失去了“國家意識”的某個或者某幾個屬性,只要“國家意識”仍然在環(huán)境之中發(fā)揮實際上的作用,我們還是應該認可這個國家仍然存在。當然,全體人民事實上是由大多數(shù)人代表的,而環(huán)境認可在古代也僅僅停留在外族人民的心里或者不反對就是默認。
國家的“主權屬性”是國家的根本標志,但是主權只有被全體人民認同,體現(xiàn)了每個人對國家整體統(tǒng)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以后,才能形成“國家意識”,進而被環(huán)境認可為一個真正的國家。在國家的歷史進程之中,國家主權可以由不同的政黨政府來代表,同一時間里面只有一個最高的政權--就是當權者。全體人民有可能不擁護代表國家主權的當權者,於是就出現(xiàn)當權者的改朝換代,然而并不影響國家存在的連續(xù)性。事實上,國家主權就是民-主的高度統(tǒng)一,人民是國家主權的真正擁有者,只是在不同的時間由不同的政府去集中執(zhí)行。
主權屬性的本質是內部矛盾的成功“統(tǒng)一”,根本目的是是在同種競爭中成長發(fā)展,追求外部的最大利益。緊密團結起來可以增強個體的力量,追求整體的最大利益,社會的一方影響另一方,在低層次表現(xiàn)為外部的生存競爭(征服和防御)、內部的階級斗爭,在高層次表現(xiàn)為外部和其他國家的共生互惠、內部的政治制度高於一切(事實上還是法制規(guī)范人民);而進化到人民(公益)屬性,至高無上的主權依托全體人民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有必要將競爭目標從同類競爭轉變成與自然環(huán)境競爭發(fā)展,表現(xiàn)為國家主動地認識改造環(huán)境,在低層次表現(xiàn)為壓抑自由,無限度地掠奪資源,破壞生態(tài)平衡,在高層次表現(xiàn)為人盡其能,物盡其用,天人合一,保護完善和提升生態(tài)平衡。
主權分為外部主權和內部主權(內政)。由於各種原因,國家的主權可能在一段時間內分-裂或者喪失,但是只要“國家意識”仍然在發(fā)揮實際上的作用,并不影響這個國家的連續(xù)性。比如捷克斯洛伐克1918年10月28日獨立建國,1939年國土全部被德國吞沒,主權脫離國土和人民。1945年5月9日重新解放,然而國慶節(jié)仍然是10月28日,這個事實生動地說明了國土、主權不是決定一個國家存在的根本因素,根本因素是人,是國民創(chuàng)造的文明財富、延續(xù)的文化和保留的“國家意識”
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中華文明的歷史:
距今約170萬年,舊石器時代早期的元謀人開始使用石器和火。約70——20萬年前,“北京猿人”保存使用天然火。到了大約18000年前,山頂洞人開始人工取火進入了農耕文明,這是一種“創(chuàng)造”(而不是發(fā)現(xiàn)和被動的使用),人工取火是人類主動創(chuàng)造的文明。從距今大約一萬年前開始,中華文明始祖?zhèn)円来芜M行了燧人人工取火、神農刀耕火種嘗百草、伏羲畫卦結繩記事等等流傳下來的文明活動,創(chuàng)造了實實在在的中華文明,構成了原始部落存在的最基本條件。大約4000多年前,形成了炎、黃、堯、舜、禹為權力中心的氏族社會。
現(xiàn)在我們去看看約公元前22世紀的夏朝:大禹以“禪讓制”的形式接替舜,成為了部落的首領。治水時公而忘私,三過家門而不入,深得各部落的擁護,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特別是戰(zhàn)爭的頻繁,禹的權力越來越大,以至發(fā)展成個人專斷。據(jù)說有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領開會,一個首領因遲到而被禹殺了,可見,禹似乎已不是群眾的首領,而是“至高無上”的國王了。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這表明夏已具有“國家”的職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緣關系,這是“國家”和部落的根本區(qū)別。禹死之后,由他的兒子啟以世襲制而不是“禪讓制”的形式繼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這是華夏子孫的由來)。這種世襲制不按照能者當權的歷史規(guī)律,事實上是一種“政治制度”。1958年河南二里頭出土了宮殿建筑群,達一萬平方米,并有一支軍隊,還有監(jiān)獄的文物,這些已證明夏的“國家機構”已初具規(guī)模,成為統(tǒng)治的工具,而這些恰恰是原始社會所不具備的。至於夏朝是不是在人民心中形成了“中國意識”,是不是被外部環(huán)境承認(當時沒有聯(lián)合國),還是去問一問歷史學家吧。
這里我不想過多考證“中國”究竟成立於什麼時候,不過,至少於公元前221 年統(tǒng)一“中國”的秦朝肯定是一個國家,因為秦朝有比較完善的“國家制度”。統(tǒng)一幣制、統(tǒng)一度量衡、統(tǒng)一文字,統(tǒng)一制訂法規(guī),主動地改天換地修長城以抵御北部游牧民族的入侵……我想說的是,“中國”一旦成立,“中國意識”就永遠存在著,不管是以什麼樣的文明形式,也不管國土是否統(tǒng)一,只要中國的文化是在持續(xù)地發(fā)展演變,不管是什麼形式的政治主角,都代表了“中國”。事實上,不管哪朝哪代的人民,都把逐鹿中原,統(tǒng)治“中國”作為最高的政治理想。然而,臺-獨為什麼不想問鼎“中國”?這種邊緣性的奇怪現(xiàn)象恐怕只有在后面進行更深入的心理分析才能得到答案并且尋求解決之道。
我們現(xiàn)在來看看大陸和臺灣的定位,一個“中國”的概念應該非常清楚--就是環(huán)境認可的“中國意識”。聯(lián)合國明文規(guī)定只承認一個“中國”,兩地的憲法都明確了一個“中國”的定義。比如臺灣憲法規(guī)定:““中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說明臺灣至少從清朝到現(xiàn)在一直是“中國”的一部分,無論從歷史、地理、民族、文化、血緣、國際法或兩地的國內法看,都是如此。
結論:
目前的大陸和臺灣事實上都統(tǒng)一在一個“中國”的概念之中。中國至少成立於公元前221年,其中經歷過文明的興衰、國境內的變化、文化的演繹、主權的更替,人民的流動,但是“中國意識”從來就沒有改變過,也一直被世界人民默認。華僑為什麼叫漢人、唐人?因為這就是“中國意識”。猶太人為什麼在亡國2000多年以后還是成立以色列國,也是因為他們心中的“以色列意識”。
在環(huán)境的承認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目前代表了中國已經有55年(1949-2004),中華民-國曾經代表了中國38年(1911-1949),夏朝曾經代表了中國500年,秦朝曾經代表了中國15年,漢朝曾經代表了中國231年……不同的政治勢力都可以代表中國,根本就沒有任何本質性的不同;
在內部主權方面:臺灣政府擁有臺灣的內政主權和深圳市政府擁有深圳的自治權沒有本質的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擁有大陸的自治權和中華民-國擁有臺灣的自治權也沒有本質的區(qū)別。司法系統(tǒng)(包括警-察)是保障內部主權的國家機器。
在外部主權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目前在聯(lián)合國代表了 中國 的外部主權已經有31年(1971-2004),中華民-國曾經在聯(lián)合國代表了 中國 的外部主權有26年(1945-1971),夏朝曾經代表了中國的外部主權500年,秦朝曾經代表了中國的外部主權15年,漢朝曾經代表了中國的外部主權231年……軍隊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外部主權。臺灣的“軍隊”是內戰(zhàn)的產物,1949年以后就沒有大規(guī)模抵抗過外國侵略或者侵略其他國家,所以只能說是一種武裝力量。
在我們探討“中國”這個概念的過程之中,我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中國”存在的連續(xù)性,“中國”并不是任何一個當權政府確定的國家名字,而是廣大人民群眾約定俗成的概念。這一點和其他國家明顯不同,比如伊拉克在公元前4700年就出現(xiàn)了城邦國家,后來先后屬于巴比倫王國、亞述帝國、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依兒汗國、奧斯曼帝國、英國“委任統(tǒng)治區(qū)”,直到1921年8月宣布獨立,才成立伊拉克王國。我們不能說巴比倫……奧斯曼就是伊拉克,但是我們可以說秦漢隋唐宋元明清包括三國兩晉南北朝等等都是“中國”!“中國”的改朝換代是通過武力進行的,而目前西方國家的政府輪替是通過金錢選舉進行的而已,根植于中國人民心中的“中國意識”有效地延續(xù)了“中國主權”,“民-主”才是“中國”屹立不倒的真正原因。
關于民族團結演講稿篇3
各位老師,全體同學,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民族團結一家親。
民族團結一家親,是我們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事實也是如此,因為我們的國家本來就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56個民族,56種習俗,56種語言,56種文化,把祖國的大地裝扮的五彩斑斕,把祖國的天空描畫的壯麗燦爛。誰能說流行樂壇上沒有維吾爾族音樂歡快的旋律?誰能說時尚元素中沒有各個民族特有的色彩?而我們生活在新疆的各族群眾,更能深深體會到各民族一家人的親情。就拿我們學校來說吧,我們身邊有很多少數(shù)民族同學和老師,大家和睦相處,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共同學習。我們的漢族同學,誰沒有幾個少數(shù)民族朋友?我們的少數(shù)民族同學,誰沒有幾個漢族伙伴?彼此的信賴與默契,構建了我們的和諧校園,真正體現(xiàn)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休戚與共,風雨同舟的新型民族關系。給我們上地理課的維吾爾族老師,英俊高大,溫文儒雅,關心每一位同學的聽課狀態(tài),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用精熟的專業(yè)知識為同學們解疑答惑,用流暢的普通話開啟了同學們的智慧之門,充分展示的教師風采感染著我們每一位同學。
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論是在鄉(xiāng)村,還是在縣城,和少數(shù)民族作鄰居的家庭比比皆是。如果讓我們的同學講講鄰里關系,熱情好客,彼此尊重一定是大家共有的話題。民族團結的故事平常而又溫馨,多的講也講不完。
今年九月底,我縣舉辦了首屆自治區(qū)賽馬錦標賽和第十八屆阿肯阿伊特斯盛會。賽馬場上,哈薩克族騎手以他們嫻熟的駕馭技術征服了所有觀眾的眼球;廣場上悠揚樸素的冬不拉彈唱,似乎把人們帶回到遼遠的牧場,那里有青青的草坡,淙淙的泉水。他們歌唱著自己幸福的生活,歌唱著黨和政府民族團結的好政策?;▓F錦簇的哈薩克族刺繡品,又好像讓人置身于商品經濟的大潮中,帶領大家共同走向富裕。
我們多么幸運,因為出生在這樣一個繁榮富足和平美好的時代;我們多么幸運,因為和許許多多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一起,感受著不同的文化,創(chuàng)造著共同的未來!
民族團結,是維系中華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民族團結,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fā)展的精神支柱;民族團結,是推動中華民族共同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不朽的靈魂!民族團結一家親,讓我們共同建設美好的家園!
謝謝大家。
看完“關于民族團結演講稿”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