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文明校園行演講稿
文明是我們行走社會的通行證,身為大學生,祖國的接班人,更應該時時講文明,從現在開始,從講校園文明開始吧。下面就由學習啦小編為你分享大學文明校園行演講稿,歡迎欣賞。
大學文明校園行演講稿篇【1】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在大學校園》。
當燦爛的陽光綻放你的笑臉,當絲絲微風拂過你的臉頰,同學們你是否感覺到:攀上枝頭的那樹鵝黃的嫩芽,是春天的微笑?歡暢在天空的那群可愛的小鳥,是春天的心跳?是的,春天是美好的!
當你踏著光潔的地板走進教學樓的時候,你是否會想起那位經常手拿拖把,埋頭辛苦擦地的同學;當你在操場上與朋友盡情嬉戲的時候,你是否看見學校老師栽培草坪的背影;當你在干凈、整潔的校園里漫步徜徉的時候,你是否感覺到那位拖垃圾車的老大爺的艱辛。我們知道,春天是美好的,可你更應該知道春天的校園是純潔、文明的!
在這么美麗的校園里,同學們,你怎么可以漠視那盡情飛舞的果皮紙屑,而不伸出雙手?你怎么忍心讓潔白的墻壁,留下串串腳印,還發(fā)出幸災樂禍的笑聲呢?你怎么能讓可惡的香煙在美麗的校園里煙霧繚繞,怎么能在你同窗好友的面前上演刀光劍影、插隊哄搶呢,怎么可以背著師長私自出校、翻爬圍墻,全然不顧他們的感受呢?難道你沒有察覺到師長眼神中那一絲擔心、那一屢疲憊。同學們,美麗的校園不僅僅只需要別人的付出,更需要你我的文明舉止呀!
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禮儀是無處不在的,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它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在這春意濃濃、生機勃勃的春天,意味著我們該有一個嶄新面貌。那么怎樣才能使我們職高生禮儀洋溢在美麗的校園里呢?
我們職高生要著裝得體,符合學生身份,體現出新世紀學生篷勃向上的風采,因為儀表、儀容、儀態(tài)可以讓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養(yǎng)。 升旗儀式,最為莊嚴。這凝聚了文明與熱血的國旗,在禮儀的包圍中更顯得鮮艷。此時此刻,國旗下的我們要嚴肅認真、精神飽滿、高唱國歌,不負于“禮儀之邦”這個美譽。
課堂禮儀對老師的教學影響很大,它直接關系著一個班的榮譽與凝聚力,體現這個班的班風班貌。
校園禮儀就更重要了,下課后的休息時間,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不拿粉筆頭玩、上下樓梯一律右行、見老師和客人要用普通話主動問好。我們還應該愛護花草樹木和一切設施,不穿越綠化帶,愛護清潔衛(wèi)生,服從老師管理和接受值周學生的批評勸阻。受到老師的幫助,應主動誠懇地說謝謝。
同學之間也離不開禮儀,它就像潤滑油,使粗糙的磨擦消跡,如果有矛盾,多進行自我反省?;ハ嗬斫?、寬容待人。培養(yǎng)較強的協作精神,這樣使班級更團結、友誼更深厚。在五月這個文明禮貌月,全校園都彌漫著文明禮貌的芳香。而這些芳香正來自于各種花朵,你,便是他們中的一份子,相信自己,我們一定能行。我們將挑起傳承禮儀的使命,無負于未來,無負于這教育我們的美麗校園。
文明是風,它可以吹拂每一位學子的心;文明是花,它能將校園裝扮得更加美麗。同學們,讓我們在春天寧靜的早晨里,在五月明媚的陽光下宣誓: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引領文明風氣、創(chuàng)建文明校園、爭做文明學生!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一展“二職學子”的風華,會使我們的大家庭像春天一樣充滿希望、充滿活力!謝謝!
大學文明校園行演講稿篇【2】
很高興今天能站在這里,我想用一首詩來開始我的演講,“有一支歌,我們天天都在吟唱;有一支歌,就像鮮花四季開放;這支歌的名字叫禮儀,它的歷史源遠流長...今天我來說一說校園禮儀!
當燦爛的陽光綻放你的笑臉,當絲絲微風拂過你的臉頰,同學們你們是否感覺到春天來到了。春天是美好的,我們在這美好春天的校園里做什么呢
當你踏著輕快的步伐走進學校的時候,你是否會想起那些經常手拿掃帚,埋頭辛苦掃地的同學;當你在干凈、整潔的校園里漫步徜徉的時候,你是否感覺到那些拖拉機車的老爺爺老奶奶的艱辛 我們知道,春天是美好的,可你更應該知道春天的校園是純潔、文明的!
在這么美麗的校園里,同學們,你們怎么可以漠/視那盡情飛舞的果皮紙屑,而不伸出雙手 你怎么忍心讓干凈的墻壁,留下各種筆跡和串串腳印,還發(fā)出幸災樂禍的笑聲呢 你怎么能在你同窗好友的面前演刀光劍影、插隊哄搶呢 你怎么可以背著師長私自出校門、出家門,全然不顧他們的感受呢 難道你沒有察覺到師長眼神中那一絲擔心、那一屢疲憊。同學們,美麗的校園不僅僅需要每個人的付出,更需要你我的文明舉止呀!
文明是風,它可以吹拂每一位同學的心;文明是花,它能將校園裝扮得更加美麗。同學們,讓我們在春天寧靜的早晨里,在三月明媚的陽光下宣誓: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引領文明風氣、創(chuàng)建文明校園、爭做文明學生!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會使我們的大家庭像春天一樣充滿希望、充滿活力!
一位母親正騎自行車帶著年幼的女兒迎面而來。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餅干掉在地上。母親馬上停下車,輕聲對女兒說:“來,咱們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說著便把孩子抱下來,倆人彎腰一起去撿地上的碎餅干。就是這么普通的一幕,不由讓人想起一句話:素質,是一種習慣。仔細想想,不是嗎 無論這位母親,還是將來的孩子文明素質如何,在這一細節(jié)中已有了答案。
而現實中,還有不少與“素質不高”對號入座的行為,都是因為不注意、不在乎而形成習慣后在舉手投足間不經意就暴露出來的。說到文明素質,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有向善、向美的天性,只是日復一日,因自我約束的態(tài)度、力度不同,才有了令人一目了然的區(qū)別。這一漸變,既與思想認識有關,更是一個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真希望我們在構建文明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人人能拋掉壞毛并養(yǎng)成好習慣,不容“小惡”,不拒“小善”,讓不文明的畫面、不和-諧的音符,少些,再少些。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那我們縱然擁有了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對人對已對社會又有何用 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 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 清潔環(huán)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
××要構建文明和-諧社會我們作為學生應如何去做 這是××大學在最近組織全校學生討論該話題的一個閱讀材料,學校要求每班每位同學針對自身、他人、班級找出與校園文明禮儀相違背的做法,用你手中的筆描述出來,用你的心聲去倡議大家自覺講文明禮儀并,用你的好點子去完善我們的文明條例。
這是××大學充滿人文氣息的德育育人活動的一個縮影,這里沒有一點說教的意味,沒有對學生橫加批評和指責,沒有命令和強制要求,有的是反思,關注,傾聽不同的意見和建議?;顒雍髲膶W生交上來令人叫好的整改措施,學校校容校貌的一點點改變,說明德育只有深入人心才會具有實效性。
大學文明校園行演講稿篇【3】
大學是人生求學路上新的起點,也是培養(yǎng)個人修養(yǎng)的最好契機。沉浸在文明的校園中你就會發(fā)現:原來文明是一種熏陶,一種感覺,一種氛圍。我們講文明,那么究竟什么是文明呢?它是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狀態(tài)。歌曲中唱道:家合萬事興??梢姡袊嗣駥ξ拿鞯囊笄衅诖?。既然如此那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構建文明校園也是眾望所歸了。文明發(fā)展的理念只有在適當的外部條件下才能渲染出氛圍,尋找創(chuàng)建文明校園的途徑就要從其組成說起,文明包括人與自然的文明、人與人的文明,探詢文明就要從自然和人兩方面說了。自然的因素即自然環(huán)境,創(chuàng)建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是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如果我們學校里的所見、所聞、所感無不是俯拾不完的美麗,清新的空氣中蕩漾著文明溫馨的氣息,那么心情會像陽光般燦爛,思想像雄鷹般翱翔,同時迸發(fā)出青春激昂的火花!唐人有詩云:“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回首歷代書院大多依山傍水,放眼現在,各高校也以環(huán)境優(yōu)美為亮點,想必為了“借山光以悅人性,假湖水以靜心情。”茵茵綠草,鶯鶯鳥語讓我們陶醉,亭榭交錯,山水相映讓我們癡迷。沉浸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自然會潛移默化的受到美的熏陶,放飛美的心靈。接下來我們來談談人的因素,人是萬物之靈長,是世界的主導。文明的人文環(huán)境,良好的人際關系與意蘊豐贍的校園文化都屬于人文的范疇,是文明校園的靈魂所在,因為一定程度上精神財富遠比物質財富來的重要。首先探討人文環(huán)境,教師們博古通今、旁征博引、儒雅的氣質和風度時刻吸引我們以其為榜樣,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與內涵。人文環(huán)境是集體智慧與汗水的結晶。校園里充盈著優(yōu)雅文明的氛圍,徜徉其間,熏陶漸染,人的心靈也會美化,潛意識里的自尊自愛被喚醒,達到文明,豈不易哉?其次,只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才能體現校園的文明。大學里學生之間的接觸比較頻繁,用心營造一種充滿真情與關愛的氛圍會使校園融洽起來。在溫暖的關懷與真切的感動里生活,心靈與心靈之間碰撞出心之相映的清脆,難道不是很美的事嗎?
最后,一個文明的校園,還應有意蘊豐贍的校園文化,這是極其重要的一點。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是一個自由的空間,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像春天的枝葉一樣無拘無束的伸展,濃厚的學習氛圍,讓我們如魚得水,暢游知識的海洋,多種多樣的社團活動讓我們學會辦事學會做人。如果沒有校園文化,學生的精神世界無疑是一片荒漠,而文明校園文化是一種巨大無聲力量,是最優(yōu)秀的隱性課程。它是難得的甘露,從最微妙最深刻的方式進入靈魂深處,滋潤干涸的心靈。文明是一幅精美的畫卷,令人驚艷,令人回味,文明是超凡脫俗的世外高人,深藏不露,飄逸于浮云之上。它會給空虛的心靈帶來希望,給懵懂的雙眼帶來清明,給彎曲的脊梁帶來挺拔,給卑微的靈魂帶來自信。讓我們攜起手來,用心情的音符去譜寫文明校園的歡快樂章
猜你還感興趣的:
4.文明校園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