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人物的有序作文:哦,手捧米棒的孩子
描寫人物的有序作文:哦,手捧米棒的孩子
早上上班前回老家給母親帶了點菜,出村的時候,在路邊見到一個小孩。一個外來民工的小孩。
他蹲在出租屋的門口。手里捧著我曾經(jīng)吃過的、非常想吃的那種泡泡糖。
我已經(jīng)走過了五六步,但忍不住又返回到他的面前。只為那根泡泡糖。
不是想吃,只是覺得親切。
這泡泡糖并非可以吹出泡泡來的像口香糖般的泡泡糖,是純粹用米做成的、白色的、空心的、長長的一條東西。很脆,一咬便發(fā)出響亮的聲音。若吃得不夠小心,腿上或地上便全是這泡泡糖的碎屑。
也不知何時起,村里來了做泡泡糖的人,大概我已經(jīng)讀初中了吧,或者更晚。
一輛手推車,上面架一臺機器。這機器就像是手扶拖拉機的那個頭,也許就是吧,反正我看著差不多。發(fā)動后,把米從機器上面一個漏斗形的地方倒下去,再放點糖精,很快,在“突突突”的機器聲中,白色的泡泡糖從機器的一側(cè)一個孔里不停地鉆出來。這孔,就像手扶拖拉機發(fā)動時插搖栓子的那個孔。泡泡糖不停地從孔里出來,賣的人輕輕地將它弄斷,裝進一只尼龍袋里。
其實就是加工,因為米是自家拿來的。
我蹲下去給孩子拍照。
我只是想留住我曾經(jīng)的生活印跡,曾經(jīng)期盼的那份美好。
可是,當然看到這位手拿泡泡糖的孩子的時候,我之前擁有的那份親切與美好瞬間消失了!
我看到了這孩子的眼睛。
這眼睛一下子觸動了我內(nèi)心那個柔軟的地方。
我說不出這眼睛、這眼神表達著什么,我難以用語言來描繪。但是,一看到這雙眼睛,我就難受。
在路邊,在屋外,在我的旁邊,有一個刷牙的婦女,我不知道是不是這個手捧泡泡糖的孩子的母親。我不敢看她。
我像是做了錯事的孩子,匆匆逃離。
我知道,這手捧泡泡糖的孩子,不會看我逃離的身影,他依然手捧著泡泡糖,蹲在門口。蹲在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出租屋的門口。
昨天,在明亮的教室里,我和孩子們學習陸游的《游山西村》。
當學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時候,我忍不住又要扯開去。當然,孩子們是非常喜歡我“扯開去”的。他們是當作故事聽的。
我說,我們小時候住的村子,就是詩人描繪的這種美麗景象。楊柳依依,花了盛開,村子掩映在綠樹紅花之中。我告訴孩子們,現(xiàn)在雖然住在高樓大廈里,或者寬敞的別墅里,但面對的都是冰冷的鋼筋混凝土,沒有我們兒時那種直接面對自然的親切感。我說,我們那時村里到處有茂盛的樹木,挺立在房前屋后。我們所在的村叫竹園陳,村里有大片的竹子。我家樓上只要一開窗,就能夠用手碰到竹枝。每年夏天,我和小伙伴們在竹園里挖筍,翻筋斗,爬樹(竹園中也有幾棵樹),特別是用繩子繞著竹子,形成一個網(wǎng),做成類似今天的吊床,我們就爬進去坐臥在那里面,乘涼……可是如今,村子里只有我家旁邊還有一棵槐樹和一棵樹楝樹還頑強的活著,其中我讓岳父幫我好不容易從山上移來的幾棵樹,不幸在前幾年的運動中,被村委派人砍掉了。幸虧從岳父家山上移栽來的竹子未被砍掉,那十幾棵竹子雖然不成氣候,畢竟讓我留下了小時候竹園的回憶。
手捧泡泡糖的孩子,遠離自己的家鄉(xiāng),跟隨著父母來到我曾經(jīng)生活過的地方。
他們的童年已沒有我們兒時那么幸運,可以有大把的時間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他們生活在低矮而陰暗的出租屋里,陪伴著父母過漂泊的日子。屋外不寬的水泥路,是他們玩耍的樂土。
鄉(xiāng)村,離我遠去了。
鄉(xiāng)村,離手捧泡泡糖的孩子們遠去了。
快樂的童年早已離我遠去了。
快樂的童年會陪伴這手捧泡泡糖的孩子么?
在那手捧泡泡糖的孩子的眼神里,我看不到希望。
【本文來源于微信公眾號:活力作文)】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