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建國大業(yè)觀后感:《建軍大業(yè)》好在哪里
觀看建國大業(yè)觀后感:《建軍大業(yè)》好在哪里
從小到大,糍粑總覺得和書本上那些所謂的“偉人們”隔著億萬光年。
覺得,他們是從打娘胎出來,就頭頂著的巨大光環(huán)的那種。
初中歷史課上,也被迫咿咿呀呀的背過不少他們不少“灼灼戰(zhàn)績”,但是內(nèi)心卻從來沒有一絲真正的觸動。
他們對糍粑而言的意義,僅僅是,寫在文綜答題卷上的一道幾分的填空題。
可是,當在大銀幕中,直觀感受他們是如何,艱難的從“一次又一次失敗中,走出來”。糍粑漸漸明白,所謂“偉人”這兩個字的分量。
毫不夸張的說,《建軍偉業(yè)》是糍粑在這個暑假,看過得最感動,最觸動的電影。
雖然同為主旋律電影,《戰(zhàn)狼2》總給糍粑一絲刻意的尷尬,雖然也被國產(chǎn)難得的精心制作所感動,推薦大家去觀看,但是到底,糍粑真的談不上喜歡。
但是,這部電影就不同了,他的劇情是觀眾早早就熟知的,就是發(fā)生在1927年,“四一二”政變前后發(fā)生的歷史。
它僅僅是盡量真實的還原那段歷史,并沒有故意設(shè)置什么“淚點”或者“燃點”??墒?,即使二刷的時候,糍粑還是被感動的一塌糊涂。
其實,最初確定劉偉強拍這部電影的時候,很多人都感到詫異,畢竟,選擇香港導演拍攝這么大題材的主旋律電影,還是第一次。
據(jù)說,當時為了拍攝,他還特地惡補了一個月的近代史。但是,從最后的效果呈現(xiàn)來看,糍粑覺得是非常棒的。
電影的靈魂,始終都是故事本身。特效什么的只能算是加分項。否則,就如同許多好看的小鮮肉,徒有外表的美麗,眼神卻空洞而無趣。
而《建軍大業(yè)》里面的故事,本身就有太多的震撼與感動。
第一次看完之后,糍粑是覺得,自己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實在不值一提。當和他們當年艱難的一步步打仗,克服種種困難相比較起來。
甚至來說,在戰(zhàn)火紛飛、政權(quán)分裂的年代背景下,當今所有“不愉快,想不通”的各種糾結(jié),都不過是矯情。
最可怕的你們知道是什么嗎?
就是,當年他們發(fā)動武裝革命,思考著中國未來,拿著命去為后人們搏出一片天的時候,年紀甚至比我們還要小。比如,在1927年的時候——
南昌起義的領(lǐng)導人物:
周恩來僅29歲,
葉挺、賀龍31歲,
劉伯承35歲,
朱德年紀最大,但也不過41歲。
而當年:
毛澤東剛34歲,
聶榮臻28歲,
陳毅26歲,
羅榮桓25歲,
陳賡那年24歲,
鄧小平23歲,
譚政21歲,
粟裕、林彪只有20歲,
張宗遜更小,只有19歲,
就連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也不過22歲。
而我們的二十多歲呢?
糍粑覺得很慚愧。不知道,他們知道了當今許多不珍惜生命,頹廢生活迷失自己的年輕人,會不會感到失望。
當然,很快糍粑就釋然了——
也許,他們革命戰(zhàn)斗,為的就是他們的子孫后代,可以在天氣炎熱的夏天,吃著外賣,在空調(diào)房里傷春悲秋;而不用和他們一樣,每天面對的都是生離死別這種大事情,不用小小的年紀就背負沉重的歷史使命。
畢竟,如果一直有人呵護照看,誰會愿意長大?
和很多人一樣,全片糍粑最為感動的部分,就是三河壩那場戰(zhàn)役。
領(lǐng)導人,朱德。
任務(wù)是堅守三河壩三天,為賀龍葉挺等領(lǐng)導的大部隊轉(zhuǎn)移。他的兵力僅有三千,可是河對岸的錢大鈞兵力卻有三萬,戰(zhàn)況之慘烈可想而知。
終于撐到了第三天凌晨,他們剩下也只有幾百人了。為了保留革命的星星之火,他必須要留下一部分拖住敵人,帶著剩下的大部分人轉(zhuǎn)移,去和其他人匯合。
據(jù)說,當老戲骨黃志忠在演繹那一場生離死別的戲時,一番眼含熱淚時長120秒的激情演講,使現(xiàn)場200位群演深受感動,不自覺地留下眼淚。
尤其是,當聽到很多士兵,用沙啞的嗓子主動喊出“我是孤兒,我愿意留守原地”的申請后,真的是直戳糍粑淚點。
人性真的是好復雜的東西。
為什么有的人舍己為人,挺身而出,哪怕明知道這是生命的代價;而又有那么多冷漠的人,可以對著自己的同學、朋友下毒甚至“磨刀霍霍”?
這部電影,可謂把糍粑的原本略微扭曲的價值觀,硬生生給“掰直”了。
還有兩處特別打動糍粑的細節(jié)是,盡管由于政治立場不同,在戰(zhàn)場上無兄弟。但是,對于勇士,他們卻都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彼此尊重。
比如,當結(jié)束戰(zhàn)斗之后,看到廢墟里的他們,致以軍禮或者予以厚葬。
而相反,無論是錢大鈞還是賀龍,對于出賣情報,不忠誠的叛徒,利用完之后,都是毫不心慈手軟的直接開槍處決。甚至都不帶看一眼的。
這大概就是,“重于泰山”與“輕如鴻毛”的區(qū)別吧。
畢竟,一個連對于自己信仰都可以輕易背棄的人,也是無法得到對手尊重的。
只不過,那些所謂的背叛。
也是建立在成王敗寇的立場上吧?
(糍粑真的是很喜歡這部電影,所以寫的比較多一點......)
接下來,不扯感情了,聊聊導演的拍攝吧~
首先,他運用了大量的手持拍攝,比如在”四一二“政變前后,學生的游街、軍隊的暴力鎮(zhèn)壓等等。非常有代入感。
其次,電影的剪輯和畫面的銜接讓人看著很舒服。
電影只有一百三十三分鐘,如何在這短短兩個多小時內(nèi),從“南昌起義”講述到“井岡山會師”,還是非??简瀸а莨αΦ?。
在大環(huán)境的表達上,運用了很多俯視的鏡頭,用以展現(xiàn)激烈的戰(zhàn)況或者大屠殺的滿目瘡痍。
電影的魅力就在于,不用一字一句,一個鏡頭畫面就能夠清楚的向觀眾傳達出導演想要說的話。
當看著戰(zhàn)場上的尸橫遍野,河邊的紅色血水。不需要導演在銀幕上顯示“好慘的戰(zhàn)況呀”,觀眾們就能一覽無遺。
同時,剪輯的過程中,導演又運用了大量的交叉鏡頭,比如一封信的內(nèi)容,讓收到信的三撥不同的人,接力似的念出來。而從他們的神態(tài)中,每個人的心思也就一目了然了。
“作為一部人數(shù)眾多的戲,《建軍大業(yè)》幾乎所有的重場戲都是群戲,有時候甚至是幾方實力交替出現(xiàn),相互制約。
就好像《無間道》那樣,營造了一種寬銀幕美學,盡可能多的人,在畫面中裝進盡可能多的關(guān)系,因造出緊張感和壓迫感。
由于人物眾多,難以抓到個體,因此劉偉強就把整個參與的將領(lǐng)們,處理成一個斗志昂揚的集體。
而這些人的交替出現(xiàn),隨著編年體的故事進展,一個個登場亮相,這樣時代英雄風起云涌的感覺也就出來了。”
—柚子
(這段評論,糍粑認為非常精準了,于是就直接搬過來了,但有部分刪改)
有人說,如今是一個沒有大師的年代。
太多的名人,尤其是以娛樂圈的許多流量小生。世人們,對他們也僅僅停留在,“認識”,或者“喜歡”上。
至于“肅然起敬”,亦或者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敬”這類的感覺,至少對糍粑而言,基本上已經(jīng)滅絕多年了。
但是,看完這部電影,對于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對于那些奮不顧身的勇士們,讓糍粑從心底中,長出了“敬重”的嫩芽。
終于知道了,原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其實并不是一句硬凹出來的口號,而是一群人,真實的追求與信仰。
最后的最后,糍粑為小鮮肉們說幾句話吧。
盡管影評里面有很多小鮮肉,比如,鹿晗,李易峰,劉昊然,馬天宇,周冬雨......但總的來說,他們表演還是不會讓你太出戲的。
所以,如果大家僅僅是因為擔心,鮮肉們的存在會降低影評的體驗度的話,大可把心放回肚子里~
其實,這部電影中,“老戲骨”與“小鮮肉”之間的互相飆戲,又何嘗不是一種電影的傳承呢?
只是,未來歲月中,他們能否真的扛下,娛樂圈演技這面大旗,就不得而知了。
公眾號:去吧皮卡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